俄罗斯最有名的十大教堂(上)
想要深入地了解俄罗斯教堂,首先要了解其民族的宗教信仰。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信仰,亦如法国著名导演雷内·克莱尔曾说:人是为了某种信仰而活着。
在十世纪以前,俄罗斯人的主要宗教是本土的多神教,直到988年基辅大公弗拉基米尔才把基督教(当时基督教尚未彻底分裂为天主教和东正教)定为国教。随着宗教不断的发展壮大,在全国各地都建起了大大小小形式各异的宗教活动场所 — 教堂。现如今,在每一个小村庄,每一个城镇,都几乎会有一座教堂。俄罗斯教堂是世界文化中一种独特的建筑现象。其建筑传统起源于拜占庭,但俄罗斯人融入了自己的风格,主要表现在'洋葱顶'上。
今天我带大家近距离解读俄罗斯十大教堂,揭开其神秘的面纱。
Успенский собор, Владимир (1160)
弗拉基米尔 圣母升天大教堂
弗拉基米尔的圣母升天大教堂是俄罗斯白石建筑的杰出纪念碑之一,原建筑始建于1158年安德鲁·博戈柳布斯基王子(князь Андрей Боголюбский)在位期间。
圣母升天大教堂坐落于弗拉基米尔州弗拉基米尔市(俄罗斯十大金环城市之一)。如今的它是一座多功能的教堂,定期举办传统教会活动,也是一座博物馆,被认为是弗拉基米尔市的地标。1992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
从下述图片可以看出它并非十字圆顶,而是属于厅堂式结构,各部分内部空间大小相等,外部五个圆顶,也象征着基督教的权利及地位。
建造及特色:
在十二世纪初,教堂大多采用俄罗斯风格建造,建筑材料多为木材。教堂的建筑设计师们来自希腊、加利奇、基辅和德国,其内部壁画在当时享有极高的声誉。遗憾的是教堂曾于1185年和1238年两次遭遇火灾的毁坏,1767年,叶卡捷琳娜二世下令对圣母升天大教堂进行了一次翻修,其建筑风格被巴洛克风格所取代。虽然因大火未能保存下完整原始壁画,但从后经修复的壁画中仍能看出当时大师们的高超技艺。
Спас на Крови, Санкт-Петербург
滴血大教堂
滴血大教堂是圣彼得堡的一座东正教教堂,全称是滴血基督复活大教堂(亦称滴血救世主教堂)。教堂名称源于一件真实的历史事件,1881年3月1日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在这里遇害身亡,名字当中的'血'字,是皇帝血脉的象征。
滴血大教堂位于市中心的格里博耶多夫(Грибоедов)运河边上,紧邻北方之都最著名的公园之一 - 米哈伊洛夫斯基花园(Михайловский сад),以及城市的中心广场之一 - Коню́шенная площаь. 现在,它不仅是一座建筑纪念碑,也是一座博物馆,它是'圣以撒大教堂'国家博物馆-纪念碑群的一部分。
滴血大教堂的构成基于一个紧凑的四边形,顶部有五个圆顶。中央的位置被一个81米高的圆顶占据,共9个部分组成,是一个不对称的结构。其中一部分为镀金,另一部分为搪瓷的,搭配其门廊、柱子、和窗户上的彩绘,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尤为引人注目。与此同时,滴血大教堂也被誉为俄罗斯原创建筑最成功的代表。
建造及特色:
滴血大教堂内外装饰都使用了丰富的镶嵌艺术。在教堂的外墙上,刻有铭文讲述了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统治时期的成就。而在建筑设计中,使用了众多材料,包括砖、大理石和花岗岩,搪瓷以及镀金铜等等。在教堂内部有覆盖面积达7000平方米的镶嵌画,其中绝大部分作品是由是亚历山大·弗罗洛夫(Александр Фролов)创作的,因此,滴血大教堂的镶嵌画也是全欧洲收藏品数量最多的教堂之一。
在圣坛上方,有一张救世主的形象,是根据尼古拉·尼古拉耶维奇·哈拉莫夫(Николая Николаевича Харламова)的草图制作的,呈现了救世主的尘世之路:从婴儿的诞生到奇迹发生和众生救赎。
Казанский собор, Санкт-Петербург
喀山大教堂
喀山大教堂是圣彼得堡最大的教堂之一,全称是喀山圣母大教堂(Собор Казанской иконы Божией Матери),因喀山圣母像而闻名。它将宗教、历史、建筑遗址和祖国英勇的捍卫者的记忆交织在一起,有着独一无二的纪念意义。
教堂简介
喀山大教堂始建于18世纪初,为木质结构,后几经改建,最终由建筑师安德烈·沃罗尼欣(Андрей Воронихиный)于1801年至1811年在涅瓦大街上建造,并用于存放喀山圣母像的复制品。1812年卫国战争后,沙皇俄国著名陆军元帅米哈伊尔·库图佐夫(Михаил Илларионович Кутузов)被葬在这里,与其一同被收藏的还有当时的众多战利品,如:军旗和元帅指挥仗等等。自1932年起,教堂变成了宗教和历史博物馆,但同时也保留着正常开展教会活动的功能直至今日。
喀山教堂是以罗马的圣彼得大教堂为样板建造,外部是由96根柱子组成的半圆形柱廊,而且只有一个圆顶,没有钟楼。此外其建筑特色与中国建筑中的'对称美'非常接近。
建造及特色
说起喀山大教堂就不得不提及喀山圣母像和长眠于此的沙俄陆军元帅米哈伊尔·库图佐夫(Михаил Илларионович Кутузов)。喀山圣母像(Казанская Богоматерь)是的最高,代表着作为市的,的复制品在中同样受到尊敬。喀山教堂供奉的喀山圣母像非常灵验,传言圣母像曾多次显灵。
在伊凡雷帝时期,蒙古 — 鞑靼时期多次显灵使蒙古大军不战而逃。
元帅米哈伊尔·库图佐夫在反攻前到喀山教堂到喀山圣母像前祈祷,圣母托梦给库图佐夫将出现从没有过的,这次寒流使军队不战而逃,也因此一战成名。
当然,我们是无法用科学来解释和辩证上述种种的,但也许这就是宗教信仰所给予人们的馈赠,亦如黑格尔曾写到,存在即合理。
Исаакиевский собор, Санкт-Петербург
圣以撒大教堂
圣以撒大教堂(Исаакиевский собор)全称是达尔马提亚圣以撒大教堂(Собор преподобного Исаакия Далматского),圣以撒大教堂是根据沙皇彼得一世的命令开始建造,以表达对他的守护神达尔马提亚圣以撒的尊重。
圣以撒大教堂是圣彼得堡最著名、规模最大的教堂,也是俄罗斯宗教建筑的杰出代表。就规模而言,它是继罗马圣彼得大教堂、伦敦圣保罗教堂和佛罗伦萨圣玛丽教堂之后的第四大基督教圣地。
圣以撒教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706年,当时在海军基地上海军部为造船厂建造了第一座教堂。后因满足发展需求而改建,建筑风格为18世纪广为流传的'彼得的巴洛克''петровского барокко'。当时教堂外观类似现在位于彼得堡罗要塞中的彼得保罗大教堂'Санкт-Петербург — Петропавловский собор'。现在的圣以撒大教堂的主体结构是在1768年第三次改建建成,它拥有五个圆顶和一个钟楼组成。直至1818年教堂改进工程获批,由法国建筑师奥古斯特·蒙费朗( Огюст Монферран)设计建造,历经40年完工,也被认为是古典主义风格的最新建筑。
建造及特色
在教堂的四个侧面都有门廊,其中两个相对显得庄严,外墙设计有超过150座雕塑装饰,此外内部还可以看到彩色玻璃窗等与天主教相关的元素。
圣以撒大教堂建筑类型为十字圆顶,教堂内有三个圣坛。主要的圣坛是献给达尔马提亚圣以撒的,教堂也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左边的圣坛是献给受难教徒叶卡捷琳娜,右边的圣坛是献给受祝福的亚历山大·涅夫斯基的。此外教堂中还保存着据说由福音传教士卢克所绘制的天主之母季赫温的圣像。
Храм Христа Спасителя, Москва
救世主大教堂
基督救世主大教堂(Храм Христа Спасителя)是俄罗斯最大的东正教教堂,同时被吉尼斯世界纪录为全球最大的东正教教堂,矗立在克里姆林宫对面的莫斯科河畔。这座教堂的建造是为了纪念年的胜利。
教堂简介
这座教堂的的命运,就像一面镜子,反映了俄罗斯的命运。对于莫斯科来说,它的意义不亚于克里姆林宫和红场。甚至有人调侃道:基督救世主大教堂可以被称为'四位君王的圣殿':构思于首任沙皇,始建于次任沙皇,于第三任沙皇建成,在第四任沙皇统治下行使使命。
1812年沙皇下令建造一座教堂,以纪念俄罗斯战胜拿破仑军队,由建筑师亚历山大·维特伯格(Александр Витберг)设计的以救世主基督之名建造的教堂于1817在麻雀山动工,然而由于未考虑地质因素,使得教堂的建设以失败告终。
1832年沙皇尼古拉一世任命康斯坦丁·顿(Константин Тон)为新教堂的设计师,后选址于莫斯科河岸离克里姆林宫不远的地方建造新教堂,为此他们强行拆除了阿列克谢夫斯基修道院(Алексеевский женский монастырь),据说,修道院院长拒绝离开,并自缢于修道院内。
1883年历经44年教堂终于建成并投入使用,但好景不长,1931年,由于为建造提供场地,这座教堂被下令摧毁。在上世纪60年代,前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首次公开提出修复救世主大教堂。几经辗转后,政府在教堂旧址上重建了这座教堂,并于2000年正式开放。
建造及特色
教堂被设计成等边十字形式,由三个建筑群组成:大教堂、和圆锥形小教堂。是为纪念阿列克谢夫斯基女子修道院而建。的主要圣坛上帝之母'斯摩棱斯克'的古老圣像和圣尼古拉斯圣像,这些圣像都曾在巴黎市教堂内。
在教堂外墙刻有众多极具纪念意义的雕塑,比如在东侧外墙上以雕塑的形式展现了救世主的诞生和复活的形象,而在南面莫斯科河一侧外墙上则有上帝之母的斯摩棱斯克圣像。教堂的内部由来自全国各地的300位艺术家重建,内部画幅约2.2万平方米,其中镀金面积约9000平方米,圆顶的镀金超过400公斤的黄金。此外沿着墙壁的周边有177块大理石牌匾,描述了俄罗斯军队在1812年卫国战争和1813-1815年海外战役中的战斗,也刻有卫国战争的英雄、战功显赫的名将和士兵的名字。
文案:实习生李军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