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太行|荆编家具筐篓篮 邢西山里属白岸
邢西路罗川,山连山,沟串沟,山上除了多种多样的树木,过多的便是荆棘。这荆棘属于灌木,在山里人眼里就是烧柴,因此便称之为“荆柴”。这荆柴除了冬天被山里人割回家烧火做饭烧热炕,其它似乎没什么作用了?但此言差矣!
头年冬天将荆柴割去,第二年春暖花开,荆柴也会从根部滋生出一簇簇的嫩芽来,迎阳光,沐风雨,吸收日月精华,一天天不停地生长。到了农历七月,就长成了直直溜溜,高高长长的荆条了。割回家来,捋去枝叶,就可以用来编家具了。过罢秋收种麦,摘回柿子,闲下来了,不少人就会继续上山割荆条。此时的荆条已经落了叶,更加壮实了。割回这样的荆条编家具,这家具更结实,更耐用。
这就是用荆条编制出的篮子,有圆形的,也有长圆形的,这次没拍到长圆形的篮子。
这圆圆的便是荆条编制的筐子。筐子主要用来晾晒东西,涮萝卜,白菜,蔓菁这样的熬菜的,蒸出的干粮也可以放在筐子里。八十年代之前,筐子的作用更大,冬天腌制酸菜,更离不了筐子。
这种家具就叫篓子,因为中间部分有花纹,因此叫“花篓”,而中间部分没花纹的就叫“密篓”。各有各的用处,比如掰玉茭,打核桃、栗子,摘柿子,都离不了花篓。而背粪和土就得用密篓了!
花篓有大有小,从里边看,花纹有规律地穿来穿去。从外边看,也是有规律的穿进穿出。“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要是编匠就会看出花纹的来回穿梭是否正确,不会编的,也看不出什么门道的。这就是技艺。
这种家具叫“挎篓”,再小一点的叫“挎篮”,这适合用来肩挎,因此编匠就给它起了这个名字。这种家具适合妇女和孩子剜菜,去河边洗衣服来用。使用起来轻便,来回挎着省劲儿。
这种筐子怎么样?看着就特别精致,这个是以前妇女们做针线活儿用的,所以叫“针线筐”。以前,妇女们多是自己做衣服,鞋子和袜子的,特别是补衣服的多,因此针头线脑都舍不得乱扔,就得找个家具放起来,迎运而生就有了这针线筐。所以什么剪刀,针线,针锥,顶针,补丁等之类的东西,都统统放进了这个筐子里,用起来也很方便了。
仔细看看针线筐里边和外底,怎么样?也很精致吧。看来编匠在为自己媳妇儿编制这个针线筐时,一定是下了一番苦功的,这里边也包含着对自己女人的满满的爱!仔细看看筐子的底部,又加了一层花纹,既好看,又结实耐磨!
再看看针线筐的侧面和筐边,也是精致地加上了花纹,作工精细不说,花纹也很精美,条条荆条表爱心,精工细作情意真啊!
这件家具看起来就是古董了,现在的年轻人不会知道这是什么家具了。这是盛行于七十年代之前的盛粮食的“粮囤”!这更是老辈人的智慧所体现!那时候,家家收回的粮食晒干之后,就得屯放在迷囤里,所以这粮囤也是每家的宝贝。后来才慢慢地被大缸大瓮所代替,如今大缸大瓮也没用了,有的都扔掉了,就是舍不得扔掉的,恐怕也是空得的了。
这个样式的家具也叫“粮囤”,不过,这种样式是扁圆的,口要大得多,放粮食也盛得多。这种粮囤要用粗壮的条子来编的,一般的匠人恐怕也难以完成的。要至少俩人合作,并且手艺也要相当。厉害吧!
再看看这样的扁圆粮囤的里边,为了能承受住装满粮食的压力,还用木条作撑子。同时,如果仔细观察,还能看到粮囤的内壁还有泥巴的痕迹。是的,内壁的确糊有泥巴,这是防备老鼠来咬噬粮囤,偷吃粮食的。因此泥巴中还掺有牛粪的。现在这样的粮囤几乎没有了,谁家㶪还有的话,可也成“文物”了。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