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是怎样发掘出和珅这个人才的?

乾隆四十一载,中央宣布重大人事任命:提拔和珅为户部侍郎、军机大臣、内务府大臣、镶黄旗副都统、国史馆副总裁,赏戴一品朝冠,享受紫禁城骑马特权。这一年,他仅仅二十六岁,放到今天,仅仅是硕士研究生刚刚毕业,就抵达了官场上绝大多数人一辈子也无法企及的高度。当时乾隆皇帝已年逾六旬,他第一次邂逅和珅是在什么样的场合呢?他是怎样发掘出和珅这个人才的?查阅各项史料,会发现情节都差不多。

有一次,皇帝决定摆驾出宫,仓促之间,侍卫们无论如何都找不到黄盖子。乾隆十分生气,问责道:“这到底是谁的过错?”眼见万岁爷大怒,侍卫们个个战战兢兢,不敢说一句话,生怕怪罪到自己。这时,有个侍卫回话道:“典守者难辞其咎!”乾隆正要发火,只见一位二十多岁的少年,俊朗儒雅,风度翩翩,老头子非常喜欢,产生了浓厚兴趣。就问年轻人:“你是什么出身呀!”回答:“生员”,乾隆又问有没有参加过科举考试,当时的题目是什么,文章是否还记得。小伙记忆力特别强,当场就把文章悉数背出,一点都不怯场。老皇帝听完,龙颜大悦,连连夸奖这是一篇佳作,没有录用绝对是大清国的损失。此事过后,小年轻逐渐被委以重任,他就是和珅,叱咤乾嘉政坛二十余年,英国人称他为“二皇帝”。在其他史料中,乾隆邂逅和珅的过程大体与上文相似,只是发火的原因不一样。有的说是因为出巡缺少了黄盖子,还有的说是边关放跑了犯人,乾隆质问到底是谁的过错,和珅站出来回答引起皇帝注意。

但是在《清朝野史大观》等资料中,却有一些传奇色彩:“当雍正时,世宗有一妃,貌姣艳。高宗年将冠,以事入宫,过妃侧,见妃方对镜理发。遽自后以两手掩其目,盖与之戏耳。妃不知为太子,大惊,遂持梳向后击,中高宗额,遂舍去。翌日月朔,高宗往谒后,后瞥见其额有伤痕,问之,隐不言,严诘之,姑具以对。后大怒,疑妃之调太子也,立赐妃死,高宗大骇,欲白其冤,逡巡不敢发。乃亟返书斋,筹思再三,不得策。乃以指染朱迅往妃所,则妃已缳帛,气垂绝。乃乘间以指朱印妃颈。且曰:“我害尔矣,魂而有灵,俟二十年后,其复吾相聚乎?言已,惨伤而返。回宫后,追忆自少至壮事,恍然于和珅之貌,与妃相似。因密召珅入,令跪近御座,俯视其颈,指痕宛在。因默认珅为妃之后身,倍加怜惜,遂如汉哀之爱董贤矣。

”弘历年轻时,曾经害死了一位父皇的后妃,对方临终时,他恋恋不舍,懊悔不已,在脖子上留下了红色印记,希望二十年后,双方可以再续前缘。等到和珅出现时,乾隆隐隐约约感觉到,这个小伙子似曾相识,仿佛在哪里见过一样,莫非是她?为了证实内心的猜想,老皇帝秘密召见和珅,让他跪在跟前,没想到几十年前留下的痕迹还在那里。有了老情人这层关系,和珅怎么可能不扶摇直上、平步青云,他就算想庸庸碌碌过一生,乾隆都不会允许,否则如何偿还欠下的情债。这就解释了和中堂劣迹斑斑,老皇帝却不处罚他的原因,并非糊涂,而是有意为之。这份材料还说乾隆禅位给嘉庆前夕,曾找和中堂谈心:“吾与汝有宿缘,故能若是,后之人将不汝容也。

“和爱卿呀,朕与你有缘,所以能罩着你,但后面的人肯定就容不下你啦!果然,乾隆刚驾崩,嘉庆皇帝就把和珅给父皇送去了,毕竟缘分不能断。这种说法是否为真,估计只有乾隆本人最清楚了,宫闱秘事,普通人根本没有途径得知,更何况还是见不得人的。但材料中有一处明显的错误:“妃不知为太子“,自雍正开始,清朝已经实行秘密立储制度,皇帝生前不公开太子人选,大家知道弘历是接班人,那已经是雍正十三年胤禛驾崩以后了。

从和珅与乾隆第一次见面情况分析,他能够得到皇帝的赏识,与颜值高低、家庭背景、教育经历、性格特征、个人抱负是分不开的。和珅给皇帝当仪仗队员,说明他的出身就不简单,能在最高统治者身边工作,“政审”这一关必须得到保证,不是说从街上随便找几个人都可以胜任的。对于满清政府来说,最可靠最值得信赖的当然是八旗子弟,尤其为上层人士的子女。

有许多史书都喜欢说和珅出身低微,那是因为看不惯他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用出身来证明他不配跻身高位,这种说法是不切实际的。和珅的祖上是军人,在清朝入关时立下战功,赐予“巴图鲁”称号,授予三等轻车都尉(正三品)世职,他的父亲常保是乾隆年间的高官,当到了福建副都统,他的生母是河道总督的女儿。在讲究门当户对的年代,一个正二品官员嫁女儿,基本不会考虑寻常百姓家的男士。

和珅家最早是住在西直门内的驴肉胡同,因为他是正红旗的,后来乾隆皇帝施恩,把旗籍抬入正黄旗,和珅才可以跑到今天什刹海附近居住,也就是恭王府的位置。八旗子弟能够住在什么京师什么方位,都是有明确规定的,没有那么自由。正因为是满族高干子弟出身,和珅才有资格给皇帝做仪仗队员,才有机会接近皇帝,得到万岁爷的赏识。像普通的农家子弟,连县城都没有机会看一眼,更不要说高高在上的皇帝了。光有接触的机会也不够,还得有一定的才能,并得到皇帝的认可。自己认为自己厉害那是没用的,必须得乾隆说他行,才有升迁重用的机会。

在接受老皇帝的面试时,和珅当场背诵了科举考试的文章,当时他落榜了,考官不认可他的水平,现在乾隆认可,说明和珅的文章写的不会太差,在位四十多年来,皇帝什么样的人没见过,他自己也喜欢写诗写文章,一辈子产量高达四万多首。清朝入关一百多年来,很多八旗子弟都已经腐败堕落,每天只知道提笼架鸟、出入于风月场所,对四书五经根本就不感兴趣。和珅与他们不一样,他努力学习,掌握满、蒙、汉、藏四族语言,对诗词歌赋也都烂熟于心,除此之外,还会射箭、操作火器,有这样的能力,和珅必须感谢他的母校咸安宫官学。用现在的话说,咸安宫官学就是北京贵族重点学校,要在这个地方读书,不是说你是八旗子弟就可以,学业成绩还必须非常的优异,颜值也不能太低,至少要达到俊秀的标准。每年招生名额是80人,相当于每旗录用10人。

和珅能够进入咸安宫官学,说明他的颜值、学习成绩在同龄人中也是个佼佼者。既然是重点贵族学校,咸安宫官学的师资力量、教学条件应该很强吧!那是必须的,老师一般都由翰林出任,就算不是翰林,也得是饱学之士。开设的课程有经史子集,还有武术、军事等内容,培养的是文武双全、一心一意为大清国服务的高端人才。在费用方面,学校不收取学费,还会发放一定数量的补贴,当然,学生主要以贵族为主,他们也不至于连学费都交不起,除非是家道中落了,出现了什么变故。

当乾隆皇帝因为找不到黄盖子而发火的时候,所有仪仗队员都默不作声,唯有和珅抓住机会,一鸣惊人。其实他完全可以像同事们一样,低着头,什么话也不说,静静等待这件事过去。和珅回答了皇帝的提问,也是有很大风险的,当时乾隆正在气头上,要是哪句话不符合他的心意,有可能连性命都保不住了。

可和珅就是干了,因为他想要获得赏识,想要得到权力、地位、金钱,这与成长经历是分不开的。和珅3岁就失去了母亲,继母对他不是很友好,爸爸常年在福建当官,又享受不到父爱。10岁那年,常保在闽去世,和珅的处境更加糟糕,为了完成学业,他不得不向亲朋好友借钱,因为在校读书是没有产出的,生活费必须得有着落,连吃饭穿衣都解决不了,哪里还有学习的可能。有了类似的经历,和珅非常渴望财富和权力,这样就可以过上体面的生活,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无需再看他人的眼色。

总管内务府大臣英廉看到了和珅的上进、优秀,将自己的宝贝孙女嫁给他为妻,有老婆娘家的大力支持,和珅经济方面不会窘困,在官场上也可以积累更多的人脉。乾隆不经意间发掘出和珅,看似偶然,其实和珅为了这一天已经准备了十几年。他能出现在那里,展现出自己的才华,既有先天投胎的因素,也有后天不断的拼搏。比一般人拥有更多的资源,还比一般人付出了更多的努力,最终出人头地也在情理之中。

END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