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赫玛尼诺夫:a小调音画练习曲,Op.39 No.6
文章内容来自圣彼得堡音乐学院叶卡捷琳娜·穆丽娜教授2016年3月21号在武汉音乐学院的讲座,由旅俄钢琴博士、中国音乐学院附中讲师董玄翻译,本人整理。
演奏者:陈萨
前文说过:1931年,意大利的作曲家雷斯庇基打算把Op.39的第2、4、6、7、9等5首练习曲改编为管弦乐版时,拉赫把这5首作品的内容告诉了他。
其中第6首,说的就是童话小红帽与大灰狼的故事。
再放一个雷斯庇基改编成乐队版的录音,由大植英次指挥明尼苏达交响乐团演出,大家可以对比一下原作钢琴独奏与乐队改编的不同效果。
练习的关键是:弹这个曲子一定不能快!
作品有两种节奏,一种是3连音:
另一种是16分音符:
两种不同的节奏,整个乐曲的节奏主要就是这两种的对比。对于它们,手指需要用不同的触键方式。
第6小节开始的段落,16分音符的地方,要做到每个音都演奏得很清晰。可以把中间的音(上图圈红处)——两个同音反复的音作为主要的音来弹。
开始一定先要慢练,才能把速度稳住,不然很容易失控。速度快了弹出来的效果,很容易就是每个音都是糊的,把速度控制好才是最关键的!
左手是不同长度的两种音(两个圈红处):有8分音符的跳音;也有附点2分音符的长音。
左手在长音时总是踩刹车,大家有没有感觉到左手在这里总是降速,减慢速度?
所以,这里的节奏是由左手来控制的,负责stop!
这首作品也是一个三段式的曲式结构,第36小节开始是中段,这里是准确的8分音符节奏的部分。
练习的时候,可以先抛开那些左手的16分音符,只把8分音符的部分弹了,熟练了以后再加进那些16分音符的部分(圈红处),并且最好强调一下这些低音的16分音符,它们与8分音符之间是不同的层次。
到了第59小节,前面的8分音符为主则变成了以16分音符为主体。这里虽然有一些渐快,但仍旧要把速度稳定住,不能过快,就这样持续下去。
PS:
这首可能是Op.39里面最通俗、也是最出名的一首,在钢琴界还混了个诨号叫“小红帽”,因为乐曲讲述的是小红帽与大灰狼的童话故事。
不过,大家最好别先入为主地觉得,一说起小红帽,就先想到那首“我哦~独自走~欧在哎~乡~昂间滴小路上”…的儿歌,它们之间毛的关系都没有,拉赫的这个作品可不是什么胎教音乐,也不是写给小孩子当童话欣赏的。
如果说它和小红帽有关,那也是一个鬼畜系的小红帽,像这种:
音乐毕竟不是文字,很难把故事的情节内容清晰地勾勒出来,所以拉赫在这个作品里更多的是用音乐去描绘气氛、刻画形象。
整个作品都笼罩在一种阴深恐怖、慌张惊悚的氛围中:文章第一个谱例的低音半音阶上行3连音,模仿了大灰狼的吼声,或者说阴沉的形象,似乎表明着它出来了(半音阶很多时候都会用来描述一些自然界狂风的呼啸、鬼怪出现的场景,或者猛兽的声音);第二个谱例的急速16分音符,则是小红帽慌张凌乱的脚步,仿佛正在慌不择路地逃跑一般。
整个作品就是这两种形象不停地转换、交替。
至于最后大灰狼把小红帽吃了没有?大家自己去感觉吧…
钢琴音频的演奏者是我超喜欢的陈萨,这是她2009年在荷兰PentaTone公司的录音,唱片的主打曲目是莫索尔斯基的《图画展览会》,此外还有拉赫的6首《音画练习曲》精选。
最后放一张大萨萨的美照:
练习曲
“pianoetude”
专注于钢琴练习曲的研究
△长按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