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单验方选评连载1-10 共84讲,绝对精品!

作者:金风玉露
总的使用原则
1在中医理论指引下认识人,病,药(或者其它治疗方法)的关系,尤其避免只知药方,不见病人,或者见病不见人的弊端。

2如有条件,请教高明中西医人士,达到辨病辨证两相结合,庶几无大谬。

3每一单验方均有适应症,不可不经选择妄投,中医关于疾病的证型分类尽可能稍作介绍,对于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敬请详读并加以把握。
古今单验方选评1-线扎中指、蒜泥敷涌泉皆治鼻出血
鼻出血
方法一 扎指法                 录自《中医临证备要》
    用线紧扎手中指中节,左鼻出血扎右手,右鼻出血扎左手,两鼻出血则两手同扎。
评注:
    此法是中医外治法中较为突出的方法,用之收效的确佳良。我曾多次使用,注意的是紧扎时间不宜过长,因为我们普通民众多不备止血带,可选布条,细绳乃至丝巾,藤蔓等物为之,几分钟至十来分钟,如发现所扎中指末端颜色变青紫,应该及时放松以防坏死。此法原理,尚不清楚,可能是中指系手厥阴心包经所过,扎之反射性令出血止住。当年我读书学解剖到正中神经时,曾以此专询丁教授,吿以无法解释。另外《湖北中草药土方土法》亦载。我见一些书籍上还有扎脚中指,无名指的,都是左扎右,右扎左,两鼻出血双扎。而《荆州中草药》还有左鼻子出血吹气左耳,右鼻子出血吹气右耳的方法,实与当今指压止血法殊途同归。
方法二   鼻血不止蒜泥敷涌泉                          录自《串雅内编》
蒜一枚去皮捣如泥,作饼子如钱大,左鼻出血贴左足心,右鼻出血贴右足心,两鼻俱出俱贴之,立瘥。
评注:
     用大蒜捣烂敷足心的方法,也见《本草纲目》。在《本草纲目》第三卷《百病主治药上》:“芥子涂囟,胡蒜贴足心。并主衄血。”其实该法实乃中医上病下治之法,大蒜辛热走窜穿透力强,贴足心涌泉,引火引热下行。涌泉为足少阴肾经井穴,主降。该法外敷时可取少许植物油涂涌泉,外敷至皮肤有灼热感时将大蒜去之,以免起泡。其实《本草纲目》还载有“耳目鼻血不止,以(冷)水浸足…皆宜。”现代还有资料报道大蒜捣敷涌泉治疗咯血的经验。
       鼻出血原因很多,现代医学中如鼻咽癌,血液系统疾病等顽固性疾病也多有鼻出血,所以使用上法时需要注意,如遇反复鼻出血一定要看耳鼻喉科或内科医生。另外中医以服药,塞鼻等法治疗鼻出血的很多,比如内服外用止血药三七,大小蓟,藕节,百草霜等等,方法繁多,可以视情况选用。而止血方法,也绝非凉血止血一种,还需要专业医师才能做出处理的,兹不赘述。

古今单验方选评-2锅巴焦、分水神丹止腹泻

方法一  妙方锅巴焦 消食止泻   录自《绍奇谈医》
   在没有电饭煲之前,哪家煮饭不糊几次锅?这糊了的锅底,就是“锅巴焦”,四川人叫“焦锅巴”,江南则叫“焦饭滞”。
   此物有和中、健脾、消食、止泻之功,或以水煮成焦锅巴粥,则焦苦之味全无,竟成焦香可口之味;或以之为细末,1日3次,每次1勺(约10g),开水送服,其效奇佳,不花一钱,无任何毒副作用,可以放心地用,勿以其为寻常易得之物而轻贱之。
   解放前,吾乡有一位姓高的,在成都做生意蚀了本,搭“黄鱼”车到了绵阳,两手空空,颇以没有回家的路费发愁,忽然听说当地许多小孩子患腹泻,延医吃药,全然不效。他灵机一动,想起蒲辅周先生告诉他的一个单方来,便在饭铺里讨些焦锅巴,晒干,研细,包成10g一包的小包,沿街叫买,居然吃一个,好一个。他由此而赚到路费,风风光光地回了梓潼。
评注:
    此法除何绍奇先生所介绍的几家有使用锅巴焦之外,其在清代纪昀《阅微草堂笔记》也有类似记载。中医巧妙之处,就在看似寻常之物,看似废弃之物,却能变为药用,实有变废为宝,让人萌生化腐朽为神奇的惊叹!治疗原理还是健脾燥湿,收敛止泻。譬如活性炭,百草霜止泻,有吸附收敛双重作用。其实用面粉炒焦服用,剂量同上,止泻效果一样满意的。
方法二  “分水神丹”治水泻确有神效   录自《串雅内编》
   水泻  白术一两,车前子五钱,煎汤服之,立效。
   评注:
     古代多认为水泻乃脾虚湿胜所致,古有“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的话。白术健脾燥湿,车前子利水渗湿,二药相伍,主治水泻。此法确实为历来医家所推崇,《傅青主男科》也见到此方。车前子止泻,《药性歌括四百味》有“小便能通,大便能实”。可以说是利小便实大便的代表,其利水渗湿之效,尤为历代医家激赏。山东医家李克绍先生在其著作中也提及此方,且一并介绍《苏沈良方》里关于欧阳修服车前子止泻的典故。《苏沈良方》曾载欧阳修的一个故事:公尝得暴下,国医不能愈。夫人云:市人有此药,三文一帖,甚效。公曰:吾辈脏腑与市人不同,不可服。夫人使以国医药杂进之,一服而愈。公召卖者厚遗之,求其方,久之乃肯传,但用车前子一味为末,米饮下二钱匕,云此药利水道而不动气,水道清则清浊分,谷脏自止矣。
    水泻的特点是暴泻频频,泄水如注,腹中雷鸣。无粘液脓血便,无肛门灼热感,无里急后重。尤以秋冬季节好发,西医认为可能与轮状病毒有关。可以仿其法,按其比例改其剂型为散剂,甚至可以装空心胶囊服用,每服三到六克,我自己幼时多次患水泻,每次只经服分水神丹散剂一次,立马收到疗效,不夸张的说,确实有神效。

古今单验方选评3—桂圆肉裹鸦胆子仁治疗痢疾

桂圆肉裹鸦胆子仁治疗痢疾                   录自《杏轩医案》
方法为:(据原文意译)患痢疾后,以鸦胆子三十粒去壳取仁,取桂圆肉适量裹之吞服,连服两三天。
评注:
         《医学衷中参西录》在鸦胆子条下也对此法详细加以介绍。并指出:“(鸦胆子)味极苦,性凉。为凉血解毒之要药,善治热性赤痢,二便因热下血,最能清血分之热及肠中之热···愚生平用此药治愈至险之赤痢不胜纪,用时去皮,每服二十五粒,极多至五十粒,白糖水送下···故方书用此药,恒以龙眼肉包之···”
      《施今墨对药》记载了该法,而 广东医家邓铁涛等在书籍中也介绍此法,看来此法古今流行。
      第七版《中药学》教材指出:
(本品可治疗)“热毒血痢,冷积久痢。本品苦寒,能清热解毒,尤善清大肠蕴热,凉血止痢,故可用治热毒血痢,便下脓血,里急后重等症。
【用法用量】内服,0.5~2g,以干龙眼肉包裹或装入胶囊包裹吞服,亦可压去油制
成丸剂、片剂服,不宜入煎剂。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本品有毒,对胃肠道及肝肾均有损害,内服需严格控制剂量,不宜多
用久服。外用注意用胶布保护好周围正常皮肤,以防止对正常皮肤的刺激。孕妇及小儿
慎用。胃肠出血及肝肾病患者,应忌用或慎用。

古今单验方选评4—当归白芍,马齿苋可治痢疾

方法一(孕妇痢疾)重用当归与白芍  安胎治痢两无碍 录自《古今名医临证金鉴·腹泻痢疾卷》
       既往天津名医张心全老大夫曾有一方,只用当归30克,白芍30克,不用他药,煎服,每日1剂,安胎治痢两无所碍,疗效颇著,1—2剂后即痢止身安。我曾多年使用,非常理想。

评注:
       当归白芍合用治疗痢疾,古方多用之,比如治疗痢疾代表方之一的芍药汤,就有此二味药物。此二味配伍在《百家配伍用药经验采菁》也谈到:范文虎治下痢日久,脾虚气弱,中焦寒湿阻滞,推崇归芍七味汤加减,尤善用当归白芍二药,“此方之奇,全在用白芍,当归。盖水泻最忌当归之滑,而痢疾最喜其滑也。芍药味酸入肝以平木,使木不敢再侵脾土。”范氏重用归芍治下痢,一般多用六钱至一两,重则竟用三两至四两。
       选录范文虎(范文甫晚年号文虎,以下文字出自《范文甫专辑》)
       妙手回春      
       先生凡遇可救之疾,必竭力挽救之,一日出诊返家,忽见邻居堂前木板上放着一个男孩“尸体”。随问其家人,何病而夭?家人告知患痢疾而亡。先生脉之,疑其未真死,或可挽救,因问曰:所下是红还是白?答曰:红冻。先生曰:此赤痢也,虽已虚脱,尚可救。遂处以归芍七味,重用当归、白芍各90克,煎药服药,一直在旁仔细观察。约一小时后,病孩复苏而获救,家人再四叩谢再生之恩,先生连声不必,谓此医者本份事也。

蒲辅周经验,对休息痢也认为二药疗效较好,有的体会当归能保护肠粘膜,白芍能缓解平滑肌痉挛,若佐乌药,效力更佳,凡痢疾,痛经用之疗效尤好。又《串雅外编》有援绝神方,今人用治休息痢有效,也是主以当归白芍配伍。
  方法二      马齿苋治疗湿热痢疾,疗效颇佳         录自《朱良春用药经验》
          马齿苋酸寒无毒,以其叶绿,梗赤,花黄,根白,子黑,故又有“五行草”之称。早在唐宋时期,即用以治疗小儿疳痢(《食疗本草》),赤痢(《太平圣惠方》),近人用马齿苋预防和治疗细菌性痢疾,肠炎以及小儿单纯性腹泻,疗效颇佳,而其所以有效之故,却少见论述。朱老认为:马齿苋除擅解毒之外,兼具清热活血之长,菌痢,肠炎,属于中医湿热痢的范畴。湿热之邪,聚于肠道,气血壅遏不通,故症见腹痛,里急后重,便下赤白。马齿苋既能清热解毒,又能凉血活血,且其性滑利,滑则能通,以缓滞下之苦,正与湿热痢病机契合,故用之往往有效。反之,脾胃虚寒之泄泻,久痢,用之则其效不佳。

评注: 
       用马齿苋治疗痢疾(湿热型),古今医家论述极多,民间使用更是广泛,《中药大辞典》第2版中讲到:(马齿苋)水煎剂对志贺,宋内,斯氏及费氏痢疾杆菌都有抑制作用。内服用量是:每次干品煎汤10-15克,鲜品30-60克,或绞汁。脾虚便溏者及孕妇慎服。(因有一定兴奋子宫的作用)。
      至于中草药中治疗痢疾的品种,举不胜举,如黄连,苦参,白头翁,槐花等等,可根据个人使用经验及阅历选用,不一一列举。

古今单验方选评4—当归白芍,马齿苋可治痢疾

方法一(孕妇痢疾)重用当归与白芍  安胎治痢两无碍 录自《古今名医临证金鉴·腹泻痢疾卷》
       既往天津名医张心全老大夫曾有一方,只用当归30克,白芍30克,不用他药,煎服,每日1剂,安胎治痢两无所碍,疗效颇著,1—2剂后即痢止身安。我曾多年使用,非常理想。

评注:
       当归白芍合用治疗痢疾,古方多用之,比如治疗痢疾代表方之一的芍药汤,就有此二味药物。此二味配伍在《百家配伍用药经验采菁》也谈到:范文虎治下痢日久,脾虚气弱,中焦寒湿阻滞,推崇归芍七味汤加减,尤善用当归白芍二药,“此方之奇,全在用白芍,当归。盖水泻最忌当归之滑,而痢疾最喜其滑也。芍药味酸入肝以平木,使木不敢再侵脾土。”范氏重用归芍治下痢,一般多用六钱至一两,重则竟用三两至四两。
       选录范文虎(范文甫晚年号文虎,以下文字出自《范文甫专辑》)
       妙手回春      
       先生凡遇可救之疾,必竭力挽救之,一日出诊返家,忽见邻居堂前木板上放着一个男孩“尸体”。随问其家人,何病而夭?家人告知患痢疾而亡。先生脉之,疑其未真死,或可挽救,因问曰:所下是红还是白?答曰:红冻。先生曰:此赤痢也,虽已虚脱,尚可救。遂处以归芍七味,重用当归、白芍各90克,煎药服药,一直在旁仔细观察。约一小时后,病孩复苏而获救,家人再四叩谢再生之恩,先生连声不必,谓此医者本份事也。

蒲辅周经验,对休息痢也认为二药疗效较好,有的体会当归能保护肠粘膜,白芍能缓解平滑肌痉挛,若佐乌药,效力更佳,凡痢疾,痛经用之疗效尤好。又《串雅外编》有援绝神方,今人用治休息痢有效,也是主以当归白芍配伍。
  方法二      马齿苋治疗湿热痢疾,疗效颇佳         录自《朱良春用药经验》
          马齿苋酸寒无毒,以其叶绿,梗赤,花黄,根白,子黑,故又有“五行草”之称。早在唐宋时期,即用以治疗小儿疳痢(《食疗本草》),赤痢(《太平圣惠方》),近人用马齿苋预防和治疗细菌性痢疾,肠炎以及小儿单纯性腹泻,疗效颇佳,而其所以有效之故,却少见论述。朱老认为:马齿苋除擅解毒之外,兼具清热活血之长,菌痢,肠炎,属于中医湿热痢的范畴。湿热之邪,聚于肠道,气血壅遏不通,故症见腹痛,里急后重,便下赤白。马齿苋既能清热解毒,又能凉血活血,且其性滑利,滑则能通,以缓滞下之苦,正与湿热痢病机契合,故用之往往有效。反之,脾胃虚寒之泄泻,久痢,用之则其效不佳。

评注: 
       用马齿苋治疗痢疾(湿热型),古今医家论述极多,民间使用更是广泛,《中药大辞典》第2版中讲到:(马齿苋)水煎剂对志贺,宋内,斯氏及费氏痢疾杆菌都有抑制作用。内服用量是:每次干品煎汤10-15克,鲜品30-60克,或绞汁。脾虚便溏者及孕妇慎服。(因有一定兴奋子宫的作用)。
      至于中草药中治疗痢疾的品种,举不胜举,如黄连,苦参,白头翁,槐花等等,可根据个人使用经验及阅历选用,不一一列举。

古今单验方选评4—当归白芍,马齿苋可治痢疾

方法一(孕妇痢疾)重用当归与白芍  安胎治痢两无碍 录自《古今名医临证金鉴·腹泻痢疾卷》
       既往天津名医张心全老大夫曾有一方,只用当归30克,白芍30克,不用他药,煎服,每日1剂,安胎治痢两无所碍,疗效颇著,1—2剂后即痢止身安。我曾多年使用,非常理想。
评注:
       当归白芍合用治疗痢疾,古方多用之,比如治疗痢疾代表方之一的芍药汤,就有此二味药物。此二味配伍在《百家配伍用药经验采菁》也谈到:范文虎治下痢日久,脾虚气弱,中焦寒湿阻滞,推崇归芍七味汤加减,尤善用当归白芍二药,“此方之奇,全在用白芍,当归。盖水泻最忌当归之滑,而痢疾最喜其滑也。芍药味酸入肝以平木,使木不敢再侵脾土。”范氏重用归芍治下痢,一般多用六钱至一两,重则竟用三两至四两。
       选录范文虎(范文甫晚年号文虎,以下文字出自《范文甫专辑》)
       妙手回春      
       先生凡遇可救之疾,必竭力挽救之,一日出诊返家,忽见邻居堂前木板上放着一个男孩“尸体”。随问其家人,何病而夭?家人告知患痢疾而亡。先生脉之,疑其未真死,或可挽救,因问曰:所下是红还是白?答曰:红冻。先生曰:此赤痢也,虽已虚脱,尚可救。遂处以归芍七味,重用当归、白芍各90克,煎药服药,一直在旁仔细观察。约一小时后,病孩复苏而获救,家人再四叩谢再生之恩,先生连声不必,谓此医者本份事也。

蒲辅周经验,对休息痢也认为二药疗效较好,有的体会当归能保护肠粘膜,白芍能缓解平滑肌痉挛,若佐乌药,效力更佳,凡痢疾,痛经用之疗效尤好。又《串雅外编》有援绝神方,今人用治休息痢有效,也是主以当归白芍配伍。
  方法二      马齿苋治疗湿热痢疾,疗效颇佳         录自《朱良春用药经验》
          马齿苋酸寒无毒,以其叶绿,梗赤,花黄,根白,子黑,故又有“五行草”之称。早在唐宋时期,即用以治疗小儿疳痢(《食疗本草》),赤痢(《太平圣惠方》),近人用马齿苋预防和治疗细菌性痢疾,肠炎以及小儿单纯性腹泻,疗效颇佳,而其所以有效之故,却少见论述。朱老认为:马齿苋除擅解毒之外,兼具清热活血之长,菌痢,肠炎,属于中医湿热痢的范畴。湿热之邪,聚于肠道,气血壅遏不通,故症见腹痛,里急后重,便下赤白。马齿苋既能清热解毒,又能凉血活血,且其性滑利,滑则能通,以缓滞下之苦,正与湿热痢病机契合,故用之往往有效。反之,脾胃虚寒之泄泻,久痢,用之则其效不佳。

评注: 
       用马齿苋治疗痢疾(湿热型),古今医家论述极多,民间使用更是广泛,《中药大辞典》第2版中讲到:(马齿苋)水煎剂对志贺,宋内,斯氏及费氏痢疾杆菌都有抑制作用。内服用量是:每次干品煎汤10-15克,鲜品30-60克,或绞汁。脾虚便溏者及孕妇慎服。(因有一定兴奋子宫的作用)。
      至于中草药中治疗痢疾的品种,举不胜举,如黄连,苦参,白头翁,槐花等等,可根据个人使用经验及阅历选用,不一一列举。

古今单验方选评4—当归白芍,马齿苋可治痢疾

方法一(孕妇痢疾)重用当归与白芍  安胎治痢两无碍 录自《古今名医临证金鉴·腹泻痢疾卷》
       既往天津名医张心全老大夫曾有一方,只用当归30克,白芍30克,不用他药,煎服,每日1剂,安胎治痢两无所碍,疗效颇著,1—2剂后即痢止身安。我曾多年使用,非常理想。
评注:
       当归白芍合用治疗痢疾,古方多用之,比如治疗痢疾代表方之一的芍药汤,就有此二味药物。此二味配伍在《百家配伍用药经验采菁》也谈到:范文虎治下痢日久,脾虚气弱,中焦寒湿阻滞,推崇归芍七味汤加减,尤善用当归白芍二药,“此方之奇,全在用白芍,当归。盖水泻最忌当归之滑,而痢疾最喜其滑也。芍药味酸入肝以平木,使木不敢再侵脾土。”范氏重用归芍治下痢,一般多用六钱至一两,重则竟用三两至四两。
       选录范文虎(范文甫晚年号文虎,以下文字出自《范文甫专辑》)
       妙手回春      
       先生凡遇可救之疾,必竭力挽救之,一日出诊返家,忽见邻居堂前木板上放着一个男孩“尸体”。随问其家人,何病而夭?家人告知患痢疾而亡。先生脉之,疑其未真死,或可挽救,因问曰:所下是红还是白?答曰:红冻。先生曰:此赤痢也,虽已虚脱,尚可救。遂处以归芍七味,重用当归、白芍各90克,煎药服药,一直在旁仔细观察。约一小时后,病孩复苏而获救,家人再四叩谢再生之恩,先生连声不必,谓此医者本份事也。

蒲辅周经验,对休息痢也认为二药疗效较好,有的体会当归能保护肠粘膜,白芍能缓解平滑肌痉挛,若佐乌药,效力更佳,凡痢疾,痛经用之疗效尤好。又《串雅外编》有援绝神方,今人用治休息痢有效,也是主以当归白芍配伍。
  方法二      马齿苋治疗湿热痢疾,疗效颇佳         录自《朱良春用药经验》
          马齿苋酸寒无毒,以其叶绿,梗赤,花黄,根白,子黑,故又有“五行草”之称。早在唐宋时期,即用以治疗小儿疳痢(《食疗本草》),赤痢(《太平圣惠方》),近人用马齿苋预防和治疗细菌性痢疾,肠炎以及小儿单纯性腹泻,疗效颇佳,而其所以有效之故,却少见论述。朱老认为:马齿苋除擅解毒之外,兼具清热活血之长,菌痢,肠炎,属于中医湿热痢的范畴。湿热之邪,聚于肠道,气血壅遏不通,故症见腹痛,里急后重,便下赤白。马齿苋既能清热解毒,又能凉血活血,且其性滑利,滑则能通,以缓滞下之苦,正与湿热痢病机契合,故用之往往有效。反之,脾胃虚寒之泄泻,久痢,用之则其效不佳。
评注: 
       用马齿苋治疗痢疾(湿热型),古今医家论述极多,民间使用更是广泛,《中药大辞典》第2版中讲到:(马齿苋)水煎剂对志贺,宋内,斯氏及费氏痢疾杆菌都有抑制作用。内服用量是:每次干品煎汤10-15克,鲜品30-60克,或绞汁。脾虚便溏者及孕妇慎服。(因有一定兴奋子宫的作用)。
      至于中草药中治疗痢疾的品种,举不胜举,如黄连,苦参,白头翁,槐花等等,可根据个人使用经验及阅历选用,不一一列举。

古今单验方选评4—当归白芍,马齿苋可治痢疾

方法一(孕妇痢疾)重用当归与白芍  安胎治痢两无碍 录自《古今名医临证金鉴·腹泻痢疾卷》
       既往天津名医张心全老大夫曾有一方,只用当归30克,白芍30克,不用他药,煎服,每日1剂,安胎治痢两无所碍,疗效颇著,1—2剂后即痢止身安。我曾多年使用,非常理想。

评注:
       当归白芍合用治疗痢疾,古方多用之,比如治疗痢疾代表方之一的芍药汤,就有此二味药物。此二味配伍在《百家配伍用药经验采菁》也谈到:范文虎治下痢日久,脾虚气弱,中焦寒湿阻滞,推崇归芍七味汤加减,尤善用当归白芍二药,“此方之奇,全在用白芍,当归。盖水泻最忌当归之滑,而痢疾最喜其滑也。芍药味酸入肝以平木,使木不敢再侵脾土。”范氏重用归芍治下痢,一般多用六钱至一两,重则竟用三两至四两。
       选录范文虎(范文甫晚年号文虎,以下文字出自《范文甫专辑》)
       妙手回春      
       先生凡遇可救之疾,必竭力挽救之,一日出诊返家,忽见邻居堂前木板上放着一个男孩“尸体”。随问其家人,何病而夭?家人告知患痢疾而亡。先生脉之,疑其未真死,或可挽救,因问曰:所下是红还是白?答曰:红冻。先生曰:此赤痢也,虽已虚脱,尚可救。遂处以归芍七味,重用当归、白芍各90克,煎药服药,一直在旁仔细观察。约一小时后,病孩复苏而获救,家人再四叩谢再生之恩,先生连声不必,谓此医者本份事也。

蒲辅周经验,对休息痢也认为二药疗效较好,有的体会当归能保护肠粘膜,白芍能缓解平滑肌痉挛,若佐乌药,效力更佳,凡痢疾,痛经用之疗效尤好。又《串雅外编》有援绝神方,今人用治休息痢有效,也是主以当归白芍配伍。
  方法二      马齿苋治疗湿热痢疾,疗效颇佳         录自《朱良春用药经验》
          马齿苋酸寒无毒,以其叶绿,梗赤,花黄,根白,子黑,故又有“五行草”之称。早在唐宋时期,即用以治疗小儿疳痢(《食疗本草》),赤痢(《太平圣惠方》),近人用马齿苋预防和治疗细菌性痢疾,肠炎以及小儿单纯性腹泻,疗效颇佳,而其所以有效之故,却少见论述。朱老认为:马齿苋除擅解毒之外,兼具清热活血之长,菌痢,肠炎,属于中医湿热痢的范畴。湿热之邪,聚于肠道,气血壅遏不通,故症见腹痛,里急后重,便下赤白。马齿苋既能清热解毒,又能凉血活血,且其性滑利,滑则能通,以缓滞下之苦,正与湿热痢病机契合,故用之往往有效。反之,脾胃虚寒之泄泻,久痢,用之则其效不佳。

评注: 
       用马齿苋治疗痢疾(湿热型),古今医家论述极多,民间使用更是广泛,《中药大辞典》第2版中讲到:(马齿苋)水煎剂对志贺,宋内,斯氏及费氏痢疾杆菌都有抑制作用。内服用量是:每次干品煎汤10-15克,鲜品30-60克,或绞汁。脾虚便溏者及孕妇慎服。(因有一定兴奋子宫的作用)。
      至于中草药中治疗痢疾的品种,举不胜举,如黄连,苦参,白头翁,槐花等等,可根据个人使用经验及阅历选用,不一一列举。

古今单验方选评5—白砂糖地龙浸液治疗多种皮肤病及外科病

方法一   砂糖外敷治溃疡           录自《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邓铁涛》
    对于褥疮所致之溃疡,我比较主张用白砂糖外敷法治之,其方法是:把砂糖铺满溃疡面,并使之稍堆隆起,然后用胶布条叠瓦式封贴好,三五天后,待砂糖溶化,封贴之胶布表面按之出现波动感即可换药,再用砂糖如法敷之,直至溃疡面愈合。
    《医林改错》就有用白砂糖作药的方剂,方名“木耳散”,本方“治溃烂诸疮,效不可言,不可轻视此方。木耳一两(焙干研末),白砂糖一两(和匀),以温水浸如糊,敷之缚之”。

方法二    白糖散治烫火伤             录自《河北中医药集锦》
    白砂糖30克,梅片3克,用砂锅将白砂糖炒黑,成块状为度,加冰片研细末,用香油调涂伤处。

方法三    地龙白糖浸液治疗多种皮肤病             以下均录自《中药大辞典》第2版
1治疗急性乳腺炎
单味干地龙30克煎服,每日一次,再取活地龙与白砂糖适量共捣烂,摊在纱布上,贴于乳房肿痛部位,每日更换2到3次。
2治疗中耳炎
取肥大活蚯蚓30-40条,加入白砂糖30克,轻轻搅拌20到30分钟,纱布过滤,即成蚯蚓白糖液,先用双氧水洗净耳内脓性分泌物,擦干,然后滴药液3-4滴,最后外耳道塞一干棉球,每日两三次。
3治疗烧伤
取肥大蚯蚓加入白糖(蚯蚓1份,白糖2份),用棒不断搅拌,待蚯蚓体内的粘液逐渐析出而身体萎缩时,弃去蚯蚓,则得蚯蚓白糖糊,用生理盐水洗净创面而后,将糖糊涂伤处,厚度为2-3毫米,纱布包扎,3天换药1次。
4治疗带状疱疹
活蚯蚓加等量白糖使其溶化,用棉棒蘸溶液涂敷患处,每日涂药5-6次,无需包扎。
评注
有资料记载白砂糖还被用于外伤——主要是刀斧伤后外用,其实此等思维,似可推而广之,如有人用蜂蜜珍珠膏治疗下肢慢性溃疡(臁疮),而已故中医皮肤专家赵炳南在其著作《赵炳南临床经验集》中,就用蜂蜜水,红糖水,鸡蛋清,鸡蛋黄,乳汁等调散剂外用,似亦可归于引申触类也。本来蛋黄油治疗皮肤溃疡也有良效。有人甚至引申为取白蛋白注射液外敷治疗皮肤溃疡,可谓触类旁通矣。至于其治疗机理,说法不一,如有兴趣,可参阅相关资料,兹不备载。
用地龙白砂糖浸液治疗皮肤病外科病,现代资料可谓比比皆是,除上述疾病外,广泛用于慢性皮肤溃疡,小儿腮腺炎,鹅口疮,湿疹,丹毒,固定性红斑,甚至用于外科骨折,前列腺炎,眼科砂眼与结膜炎等等。其用何其广哉!惟贤者能识,达人善用,不可以污秽之物而忽之弃之!

古今单验方选评6-白鹅血(或白鸭血)治疗食道癌胃癌

白鹅血、白鸭血的服法:            录自《临证会要》
    一人将白鹅或白鸭两翅及两腿紧握,另一人将颈宰断后即令患者口含颈部,饮其热血,五、七日一次。(临床实践证明,虽感饮食吞咽作呕的患者,但饮鹅或鸭热血多不作呕)。另将白鹅或白鸭尾部毛捋下烧成灰,研极细末,分三次,调米汤或稀饮服完,鹅鸭肉均可煨汤食。

评注:
本方是湖北医家张梦侬先生治疗噎嗝(含食道癌胃癌等)的验方,用之临床确有疗效。多本临床经验选集及验方选辑都有介绍。河南省一医院在看了1974年《新中医》上张老先生的报道后,应用其方药对一例胃癌获效。无独有偶,浙江医家何任也在其著作中讲到饮用白鹅血治疗噎嗝。必须说明的是,张梦侬先生在其著作中还介绍了其他方药,饮用白鹅血仅仅是其治疗方法的一部分
我写此文时,专程对此方源流进行了一番考证。在文学作品里,该方见于古代笔记小说《觚剩》和《香祖笔记》。而在中医学著作中,主要是收载于张璐的《张氏医通》及《本经逢原》。张氏提到“(鹅血)能涌吐胃中瘀结,开血膈吐逆,食不得入,乘热恋饮,即能呕出病根”。而在《续名医类案》及《冷庐医话》中也记叙了张璐用鹅血的经验。
饮用白鹅或白鸭血治疗食道癌胃癌,可以说是中医运用动物血治疗疾病的一个代表。当然此法在如今看来,实有“茹毛饮血”之嫌,毕竟也可能不为病家所接受。尤其有人会担心鹅血中是否有伤人的毒素,或者寄生虫什么的。其实既然古今有多人使用安全,完全可循其法用之,不必过多忧虑。至少不至于掉头发,令骨髓抑制,白细胞减少吧。
中医运用动物血治病经验颇多,如运用鳝鱼血外涂治疗口眼歪斜(面瘫)。用猪血合猪肠食用既有“以血补血”的作用,又有滑肠,促进体内有害废物排出的效用。饮用热羊血治疗钩吻中毒(在现今的急救手册中仍有记载,机制不明)。其它如雄鸡冠血治疗蜈蚣咬伤,等等,无疑都是中医宝库中的有益经验。正如毛主席他老人家所说“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

 
古今单验方选评7—鲤鱼鲫鱼均擅消水肿

1遍身浮肿效方——鲤鱼汤             录自《当代中医医案医话》第400页
         民国四七年八月间,有马××者,男,五八岁,宜兴人,水泥工人,患偏身浮肿,已有数月,曾用中西药治疗无效,后邀余治疗,当即用古方鲤鱼汤(以活鲤鱼一条,约重十两,去鳞,将肚剖开,去尽腹内杂物,干拭干勿见水。另取绿矾五分,松萝茶二钱,大蒜头八瓣,一并纳入鱼腹之内。然后将含药之鱼置于瓷盆内,隔水蒸熟,取出,去肚中药物,食鱼肉和汁)。同时用盖屋稻草煎汤,入脚盆内,旁坐熏之。待汤稍温,再洗遍体浮肿处。如此内外兼施。数日后,浮肿从头至足逐渐消退而愈。用此方切忌盐酱。病愈后四个月内,亦不可食盐酱。  按  鲤鱼能治水肿,载于各家本草,故疗效甚佳。此外有鳢鱼(即俗名黑鱼)治水肿,效力更好。
评注
        鱼类是人类食谱里面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鲤鱼,味甘性平,归脾肺肾经。功能健脾开胃,利水消肿,下气通乳。其功效,在《现代中药学大辞典》一书中总括有五:用于1病后体虚,消化不良,食欲不振     2胃脘胀痛或反胃吐食,可与花椒,生姜等同用     3脾湿肿满,小便不利,脚气,妊娠子肿,常与赤小豆配伍      4咳嗽气逆,配川贝母,莱菔子等      5妊娠胎动不安,产后乳汁不下。此外,还可用于水泻,下痢,黄疸及外治痈肿。内服:煮食60-250克,或焙研为末服。外用:煅研为末调敷。
    《本草纲目》:甘平无毒,煮食,下水气,利小便。烧末能发汗,定气喘咳嗽,下乳汁,消肿。  鲤鱼乃阴中之阳,其功长于利小便,故能消肿胀,黄疸,脚气,喘嗽,湿热之病。作经鲙则性温,故能去痃结冷气之病。烧之则从火化,故能发散风寒,平肺通乳,解肠胃及肿毒之邪。
    《本草拾遗》:肉主安胎,胎动怀妊身肿,煮为汤食之,破冷气痃癖气块,横关伏梁,作鲙以浓蒜齑食之。
      现代吉林任继学氏就有介绍运用“千金鲤鱼汤”等方法治疗慢性肾炎的经验(见《悬壶漫录》)。历代运用鲤鱼的经验,均喜好与赤小豆,砂仁等药物为伍使用。赤小豆俗称红豆,菜市均有售之。其具备利水消种,解毒排脓等功效。可用于治疗水肿胀满、脚气浮肿、黄疸尿赤、风湿热痹、痈肿疮毒、肠痈腹痛等。现代运用于肾炎水肿,肝硬化腹水,营养不良性水肿等均佳。

2治全身水肿——鲫鱼砂仁甘草汤                录自《吉林中草药》
       鲜鲫鱼1条,砂仁面6克,甘草末3克,将鱼去鳞及内脏,洗净,将药面纳入鱼腹中,用线缝好,清蒸熟烂。分3次当菜吃。(忌盐、酱20天)
评注
        鲤鱼鲫鱼均擅消水肿,鲫鱼汤是民间用于产后下乳汁的佳肴,其效验早已深入人心。《中华本草》记录鲫鱼药性如下:味甘,性平,归脾,胃,大肠经。功效主治:健脾和胃,利水消肿,通血脉。主治脾胃虚弱,纳少反胃,产后乳汁不行,痢疾,便血,水肿,痈肿,瘰疬,牙疳。而在使用注意里面说到:热疾者尤不宜食之。多食动火。对鲤鱼,《本草衍义》也讲“食之,多发风热”,可见风热者慎服。由此可见,忌口不能不讲。
       鲤鱼鲫鱼均可与赤小豆等伍用煲汤,有报道赤小豆鲫鱼汤不仅仅适合肾病综合征引起的水肿患者食用,也适合因心脏、肝脏等疾病引起的水肿以及妇女更年期水肿、妊娠水肿患者服食。对于正常孕妇怀孕后水肿(即妊娠水肿),鲫鱼鲤鱼分别与赤小豆煲汤均可,真能够解除孕妇水肿尤其腿肿的一大烦恼呢。

 
古今单验方选评8—蜂房治尿床(遗尿)有特效

蜂房治尿床(遗尿)有特效          录自《绍奇谈医》

蜂房有强阳起痿、开痹止痛之功,常用来治疗阳痿、痹证、鼻炎、龋齿痛、肿瘤、远年咳嗽。吾师朱良春先生经验,用于顽固难愈的尿床尤具特效。其方法是将蜂房(中药店有售)100g,剪碎,放铁锅中慢慢加热,直至松脆时趁热碾成细末,每日早晚各服4g(可混入白糖开水中冲服)。
        成人尿床是很痛苦的事,记得三十多年前,我在甘肃碧口工作时,有一同事,从小患此病,偏偏此君又天生奇懒,尿了床,不洗不晒,以至室内尿气冲天,人皆掩鼻。他自己也是做医生的,用过肾气丸、缩泉丸之类,毫无用处,因此对于治疗失去了信心。
       我过去治疗此病,也颇下过一番功夫,有效者少,不效者多,或暂时有效,停药又犯。后来在补益脾肾方中加甘草、麻黄、龙骨、效果好一些,但也不理想。后来读我们四川中医耆宿李斯炽先生的一本书,发现李老有一单方:公鸡肠一具,洗净,加调料炖汤吃,试用以后,有一定疗效,但因为加工麻烦,又要天天吃,除非开饭馆的,否则哪有那么多鸡肠?加之北方人本来就不喜吃肠杂,所以观察到的病例很少。
       1998年春,我与朱老在厦门海外中医培训中心讲学、门诊,当谈及此病时,朱老说不妨用用蜂房散。一年前,有一高中女生宗某来诊,患尿床二年多,花了很多钱都没治好,心情之压抑自不待言,且因此而无法住校,学习成绩下降。我即用蜂房散,服药当天即无尿床,观察至今,其间仅有两次尿床,基本治愈,患者及其父母均大喜过望。
    尿床 多见于小儿,但成人亦有尿床者,治之亦更为棘手。我从前治疗尿床,多用缩泉丸,肾气丸,水陆二仙丹之类,有效者,有不效者,或暂愈不久而又复发。后来用单方公鸡肠一具,洗净,炖烂吃,鸡内金一个研冲服,有些效果,但患者很难坚持服用下去,因为北方人不喜欢吃肠杂,嫌脏,洗起来也麻烦。后来我采用了朱老的“蜂房散“,即蜂房100克,放瓦片上,焙半焦,研粉,一日两次,白天一次,临睡前一次,每次4克,开水冲服。有一中学生,几乎夜夜尿床,以至不能住校,学习大受影响,四处求医,用了几千元都没有好,我让她服“蜂房散”后,当天见效,随访大半年中仅一,二次尿床。蜂房有韧性,不烘烤便研不碎,应予注意。近来我在蜂房散的基础上,加进麻黄30,鸡内金30,甘草30,研粉,每次5克,一日二次,观察一些病人,疗效不错。
评注:
    尿床(遗尿)是临床较常见病种之一,但是临床苦无良法,治方虽多,能取得较好效果的却又少见。此法控制肾阳虚,素禀不足的患儿尿床效果好。但是尿床绝非仅仅肾阳虚一型。实际在《中医症状鉴别诊断学》第二版指出:虚证为多,分肾阳不足,肾阴不足,脾虚气陷,肺气虚寒。实证有肝失疏泄所致尿床等,但不多见。而现代医学论述其病因的说法有些含糊其辞,比较多的说到脊柱裂所致尿床,除手术外并没有说到其他治疗方法。蜂房就是我们所说的大黄蜂的蜂窝,一般药房均有销售。
  《景岳全书》讲蜂房:味微甘微咸,有毒。疗蜂毒肿毒。合乱发、蛇蜕烧灰,以酒服二方寸匕,治恶疽、附骨疽、疔肿诸毒,亦治赤白痢,遗尿失禁,阴痿。煎水可洗狐尿疮、乳痈、蜂螫恶疮,及热病后毒气冲目。漱齿牙,止风虫牙痛。炙研,和猪脂,涂瘰疬成瘘。

 
古今单验方选评9—玉米须巧治小儿慢性肾炎                录自《岳美中医案集》

对于小儿肾炎,通过长期临床,摸索到凡在15岁以下的男女儿童,用玉米须持久服用,一般无特殊情况者,均能趋向好转或达到治愈。 
       玉米须为禾本科玉蜀黍的花柱和花头,因花柱呈丝状,故名“玉米须”。性味:甘,淡,平。功效:利水通淋,用于肾炎水肿,热淋,石淋等证—— 配方用量:15——30克。
        此药在秋季很容易大量收到,晒干后备用。病家可自己采备,很经济。在多年经验中,亦惟经济较困难者,才能坚持服此药,才能达到治愈。因为经济富裕者,延医买药不难,不能长期守服此药,数日更一医,换一方,不知慢性肾炎,长期不愈有伤正气,应调护其正气,使其伤损由渐而复。假使中途易辙,培补不终,甚之操之过急,继以损伐,其结果不但会延长病期,甚至导致恶化。所以我几年中治愈几个儿童的慢性肾炎,多是经济不足的家庭,能持久守方不替,才收到预期的疗效。
     若因外感发热日久,灼伤阴分者,可兼服六味地黄丸。
        玉米须服法:可储备干燥玉米须12公斤,用时,取玉米须60克洗净,煎汤代茶,作1日量,渴即饮之,不拘次数,勿饮其它水料,到就睡时若饮不完,次晓即倾去,再煎新汤饮之。要逐日坚持,切勿间断,间断则效果差。饮到3个月时,作检查,观察病情的趋向,若见效果,再继续服3个月,则可痊愈。但仍须避风寒以防感冒,节劳累以速康复。   
  我多年临床经验,本品用于15岁以下男女患慢性肾炎儿童,坚持服用6个月,不需要服其它中西药品及针灸,基本上可达到治愈,再适当地休养一个时期(约3个月),则可恢复健康,不致复发。20年来我治疗几户贫困家庭之子女,延医购药困难,积年累月不愈者,单服玉米须得到痊愈,追踪几年,都在健康地上学。        
        儿童患慢性肾炎服玉米须效果良好,已有肯定的临床疗效,但施之于成年人,则效果不显著。    若小儿兼有浮肿,可服六味地黄丸,禁用八味丸,因小儿为稚阳之体,温补肾阳,会有不良反应。

评注:
    岳美中先生是已故著名中医学家,其著作就我手上就有4本,皆是中医界人士必备必读的经典著作。先生的妙法妙方很多,而先生在原中医研究院任教多年,亦可谓桃李满天下矣。当今研究活血化瘀颇深的陈可冀院士,也是出自其门下。先生其文质朴,其医方效果真实可信。似已毋庸置喙!
   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先生文中指出的小儿禁服八味丸,不可温补肾阳,要看具体情况,我个人是持保留意见的。不敢多谈,恐狗尾续貂惹人耻笑。已矣哉!

 
古今单验方选评10—生萝卜汁滴鼻治疗偏头痛

生萝卜汁滴鼻治疗偏头痛          录自《苏沈良方》

治偏头痛方,裕陵传王荆公(即王安石)偏头痛方,云是禁中秘方。用生萝菔(即萝卜,有红白两种,注意不是胡萝卜)汁一蚬壳(约10毫升),仰卧注鼻中,左痛注右,右痛注左,或两鼻皆注亦可,数十年患皆一注而愈。荆公与仆言,已愈数人矣。

评注
        《苏沈良方》一名《苏沈内翰良方》,记载了北宋苏轼,沈括二先生收集的验方,我在前面已经扼要介绍了一民间医生用车前子治疗欧阳修暴泻(水泻)的经验,其它经验比如治疗鼻出血用白茅花的经验,等等,不少方子至今是有参考、研究价值的。据查本方原出自《如宜方》,但我没查到该书。
         就我个人所见,此法在古籍中被转引的不少,比如《妇人大全良方》,《良方集腋》,《串雅外编》等。稍有不同的是上述古籍中有的讲“左疼灌左,右疼灌右”,滴鼻的方法是滴头痛侧的鼻子。有的还主张加入少许冰片溶化后滴入,这比较好理解,增强开窍通关之力。现代的《中医大辞典》第2版也讲“治偏正头痛,取汁随左右滴鼻中”。而《中药大辞典》第2版转录了《串雅外编》的文字。
        其实偏头痛原因有很多,有人将偏头痛分为 肝阳上亢、肝郁气滞 、痰浊上扰、瘀血阻络、气血亏虚 、肝肾阴虚、阳虚寒凝等证型。每一证型的表现,这里就不细讲了。生萝卜汁,辛、甘、凉,入肺胃经,化痰热,散瘀血,消积滞。 生萝卜汁滴鼻治疗日久的偏头痛,适用于偏头痛属于痰热壅盛,或痰瘀胶结所致实证者,而虚证似不适合。当然偏头痛实证占大多数,所以本方命中率较高。
       如果上法不效,应该彻查头颅CT,MRI,脑血流多普勒等等,除外颅内器质性病变或全身其他病变。

 
古今单验方选评连载(共84讲,绝对精品!作者:金风玉露) - 名师开讲 - 华夏中医论坛 - Powered by Discuz!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