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回阳九穴”,让你每天阳气十足、百病难侵

回阳九穴是指九个对人体至关重要的穴道,《针灸大成》中记载:若患者处于病危状况,出现亡阳危症,或亡阴导致亡阳之时,医者当紧急于此穴施针救治以回阳救逆,此九穴都是临床急救,用之有效之处,若配在一起更为有效。这九穴分别是哑门、劳宫、三阴交、涌泉、太溪、中脘、环跳、足三里、合谷。有谣曰:“哑门劳宫三阴交,涌泉太溪中脘接,环跳三里合谷并,此是回阳九针穴。”太溪穴是肾经的原穴,具有极高的回阳救逆之功。古代很多医家面对垂危的病人,多用这个穴“补肾气、断生死”,如果在这个穴位上能摸到跳动的动脉,说明病人肾气未竭,还可救治;如果没有跳动,就说明病人阴气缠身,比较危险了。

当然这九穴不一定都要同时取用,也不是只能针就不能灸,主要是根据病情的虚实寒热,病势的轻重缓急,适当取用。

回阳九穴歌

哑门劳宫三阴交, 涌泉太溪中脘瞧,

环跳三里合谷并, 此是回阳九穴真。

回阳九穴详解

一、哑门穴

散风熄风、开窍醒神 。曾经我听过一个老师说:人身上有一个穴位是不能点的,就是哑门,点了之后人会哑,其实并非如此。《内经》上讲过,惊风抽搐之类的疾病,都属于督脉失调、气血不通。治癫痫取风府、哑门二穴,就在于二穴的位置重要,刺一穴而触及旁经,能收到以一当十的效果,尤其在于可以对督脉形成良好的刺激,从而调整气血,调平阴阳。但是,据前人经验和相关的资料,这两个穴位不宜深刺,深刺会给患者带来危险;同时,浅刺虽然安全系数大,但效果不理想。因而,医家只好视其为禁地。

二、劳宫穴

劳宫穴属于手厥阴心包经,祖国医学认为心有主“神明”的作用,即统思考、意志和感情,而心包有代心行令的作用,刺激劳宫穴有镇静安神,健脑益智的功效,是帮你解除疲劳,提高工作效率的好方法。劳宫穴:是手厥心包经上的一个穴位,就在我们的手心里。劳宫穴的简易取穴就是虚握拳,中指指尖正抵(手心)的位置。

有人称劳宫穴是“劳累了以后去休息的宫殿”。

(一)、是手心搓脚心,心肾相交。首先将两只手心搓热,用手心搓脚心100——300下,治疗失眠、高血压。涌泉穴在我们的脚心,是肾经的一个穴位。是生命之泉的源泉。用手心搓脚心,实际对失眠也非常有疗效。晚上用热水洗脚后(用冷水洗脸,温水刷牙,热水洗脚),可以边看电视边按摩脚心,一举两得。

(二) 、是手心捂眼睛,明目润燥。两只手心搓热以后,用手心捂眼睛1——3分钟,可以养护眼睛,会立刻感觉到眼睛湿润。每天晚上躺在床上用手心捂眼睛会提高睡眠质量。用电脑或看书累了,做做很很快得到缓解。

(三)、是手心捂耳朵,心肾相交。把手心搓热了以后捂耳朵1——3分钟,会神清气爽。要想心肾相交还有一个做法就是把中指插到耳朵里微微地颤动,对治疗肾病非常好,但不要太使劲,只是微微地颤动,出来时候使劲一拨就可以了,耳朵就会感到特别清晰。一定要用中指,因为中医非常讲究,哪条经脉对哪条经脉都是很严格的,这个做法就是心肾相交。

(四)、是手心捂肚子,心肾相交。比如说男的左手在下,女的左手在上来护丹田捂肚子,用的就是劳宫穴。可以让心肾相交,水火既济。

(五)、是双手合十,收敛心神。双掌合十,这个“合”不是完全合拢,而是中间稍微有一点点空。这个动作一是表示虔诚,同时也是收敛心气,只有在做这个动作的时候人的心气才会收起来。关注微信公众号经络技巧。

(六)、是紧张或疲劳时,按摩劳宫穴。参加面试会其它重要的场合,我们有时会紧张的手心出汗、心跳加快,这时你可以按按劳宫穴(左手效果最好)。转瞬间呢就会找到从容镇定的感觉。用劳宫穴养生的做法是,晚上洗脚后用手心搓脚心,在床上先做用手心捂耳朵,然后做手心捂眼睛,最后做双手合十,会很快进入梦境。养生并不复杂,但要每天去做,日积月累才会有健康的回报。穴位详解:劳,劳作也。宫,宫殿也。该穴名意指心包经的高热之气在此带动脾土中的水湿气化为气。此高温之气传热于脾土使脾土中的水湿亦随之气化,穴内的地部脾土未受其气血之生反而付出其湿,如人之劳作付出一般。最后因“手任劳作,穴在掌心”而定名为劳宫穴。劳宫穴属手厥阴心包经穴,为心包经之“荥穴”。配五行属火,火为木子。所以,取劳宫穴治疗可清心热,泻肝火。劳宫穴治疗风火牙痛疗效甚捷。劳宫穴还有安神和胃、通经祛湿、熄风凉血之功效。适宜人群:心痛、癫狂、中风、口疮、口臭、中暑、癔病、口腔炎、发热无汗等。

对症调养:

1、治疗失眠、神经衰弱——劳宫穴五行属火,具有清心火,安心神的作用。长期坚持调养可使心火下降,促进睡眠。   按摩可采用按压、揉擦等方法,左右手交叉进行,每穴各操作10分钟,每天2-3次,不受时间、地点限制。也可借助小木棒、笔套等钝性的物体进行按摩。经络技巧公众号提示也可每晚临睡前半小时,先擦热双手掌,右掌按摩左劳宫,左掌按摩右劳宫各36次,可使心火下降,促进睡眠。   降压健脑——即先将右手放在左手心上,拇食二指在左手拇指外边,其他三指按在劳宫穴上。稍加力度搓摩至手发热为度,然后以同法用左手搓右手。要持之以恒,坚持每天早晚两次按摩方可获得奇效。  缓解眼睛干涩——两只手心搓热以后,用手心捂眼睛1-3分钟,可以养护眼睛,会使眼睛感到湿润,有明目润燥的作用。用电脑或看书累了,用这个方法也能很快缓解眼疲劳。

2、治手掌多汗症——汗液为心火动心阴,在手掌蒸腾而出,人在紧张、焦虑时,手心出汗明显,在中医属于心神不安,心火妄动,因此劳宫具有缓解出汗症的作用,刺激时以拇指按压劳宫穴,其余四指置于手背处,拇指用力按压揉动,约30秒-1分钟即可。

三、三阴交

常揉三阴交,终身不变老,可以帮助我们维持年轻,延缓衰老,推迟更年期,保证女人的魅力。三阴交穴在小腿内侧,脚踝骨的最高点往上三寸处(自己的手横着放,约四根手指横着的宽度)。三阴交对女人、对人体究竟有什么神奇作用呢?

1、保养子宫和卵巢人体的任脉、督脉、冲脉这三条经脉的经气都同起于胞宫(子宫和卵巢)。其中,任脉主管人体全身之血,督脉主管人体全身之气,冲脉是所有经脉的主管。每天晚上5点—7点,肾经当令之时,用力按揉每条腿的三阴交穴各15分钟左右,能保养子宫和卵巢。促进任脉、督脉、冲脉的畅通。女人只要气血畅通,就会面色红润白里透红,睡眠踏实,皮肤和肌肉不垮不松。

2、紧致脸部肌肉,使脸部不下垂看看张曼玉和赵雅芝,现在脸都紧紧的,没有松垮下来,因为她们的饮食都很规律,脾没有受到伤害。再看看大美人关之琳,经常在家开Part,饮食无节制,喝酒无节制,伤了脾,脸部现在松弛得非常明显,老态骤然显现。经常伤害脾,脸上及全身肌肉都会更快的松弛。如果想在40岁之后,还能对抗地球的引力,保证脸部和胸部不下垂。除了饮食要规律之外,还要经常在晚上9点左右,三焦经当令之时,按揉左右腿的三阴交穴各20分钟健脾,因为三阴交是脾经的大补穴哦。  

3、调月经,去斑,去皱,祛痘三阴交是脾、肝、肾三条经络相交汇的穴位。其中,脾化生气血,统摄血液。肝藏血,肾精生气血。女人只要气血足,那些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无定期、不来月经等统称为月经不调的疾病都会消失。而女人脸上长斑、痘、皱纹,其实都与月经不调有关。只要每天晚上9点—11点,三焦经当令之时,按揉两条腿的三阴交各15分钟,就能调理月经,祛斑、祛痘、去皱。不过,要坚持才有效果哦,坚持每天按揉,按揉一个月之后,才能看得到效果。如果指望一两天就看到效果,只能是做梦了。

4、改善性冷淡很多女性面对高压的生活节奏,或者因为自身饮食结构或生活习惯不合理,导致性冷淡。三阴交是一个大补穴,能补气补血,提升女人的性欲,让女人逃离性冷淡,重温浪漫人生。每天晚上5点—7点,肾经当令之时,按揉三阴交,提升性欲的效果最好。坚持一个月,定能收到你想要的效果。  

5、调治肌肤过敏,湿疹,荨麻疹,皮炎三阴交是脾经的大补穴。脾最大的功能之一是能够把人体的水湿浊毒运化出去。每天中午11点,脾经当令之时,按揉左右腿的三阴交各20分钟,能把身体里面的湿气、浊气、毒素都给排出去。皮肤之所以过敏,长湿疹,荨麻疹,皮炎等毛病,都是体内的湿气、浊气、毒素在捣乱。只要按揉三阴交,把这些讨厌的调皮鬼赶出去,不出一个半月,皮肤就能恢复光洁细腻,干净无暇了。 

6、保持血压稳定三阴交是一个智能调节穴位。当你血压过高或过低,每天中午11点—13点,心经当令之时,用力按揉两条腿的三阴交各20分钟,坚持两三个月,能把血压调理至正常值。  

另外,三阴交还能调治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腹胀腹泻,白带过多,子宫下垂,全身水肿,眼袋浮肿,小便不利,脚气,失眠等症。 

本穴的最大特点就是:妇科疾病的万能穴。   中医认为“妇女以血为本”,血在女性的一生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这是因为在女性的一生,会经历到很多与血密切相关生理问题,这里面主要指的就是女性的月经、怀孕、生产、哺乳一直到绝经,都离不开大量的血的支持。另外女性还有个明显的特点就是“情绪化”,而主管情志的是肝脏,因此肝脾肾三经与女性的关系最为密切,女性的很多疾病大都因此三经出现了问题。常见的有月经不调、痛经闭经、产后血晕、更年期综合证、功能性子宫出血等等。经络技巧公众号提示尽管三阴交是妇科疾病的万能穴,但作为调节身体机能的广义范畴的“中药”,它有好的一面自然也有不足的地方,例如,对于怀孕的女性,针灸三阴交有引发流产的危险,所以对孕妇就应该禁用。关注微信公众号经络技巧。

体内有湿热的人,口干舌燥而总想喝水,都可以按摩三阴交而获得效果。特别地,无论过胖或过瘦,按摩它都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也就是说三阴交有对瘦人增肥与对肥人减瘦的功能。或问,增肥与减瘦不是自相矛盾的吗,这是什么道理呢?按无论过胖或过瘦,都是由于阴阳不调而造成的,经络穴位是调节人体阴阳平衡的系统,调节之故而均能治疗之,三阴交有健脾益气、补肝滋肾的作用,能够促使人体更好地与天地交通从而获得更多的能量,并进一步改善机体功能活动,从而使得机体在物质层次更好地吸收与应用。所以,本穴既能增肥又能减瘦,并没有什么希奇

四、涌泉穴

涌泉穴肾经的一个重要穴位,经常按摩此穴,有增精益髓、补肾壮阳、强筋壮骨之功。我国中医认为:肾是主管生长发育和生殖的重要脏器,肾精充足就能发育正常,耳聪目明,头脑清醒,思维敏捷,头发乌亮,性功能强盛。反之,若肾虚精少,则记忆减退,腰膝酸软,行走艰难,性能力低下,未老先衰。

涌泉穴位于足底,在足掌的前三分之一处,屈趾时凹陷处便是。

涌泉”源于《灵枢·本输篇》“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为井木”。《灵枢·根结篇》“少阴根于涌泉结于廉泉。” 又名:地冲、地衢、蹶心。该穴为足少阴肾经第一穴,肾经之井穴。五输穴之井穴。民间有“寒从脚下入”、“人老脚先衰”之说,历代文献对涌泉穴之功也描述备至。

涌泉穴最主要功效可概括为:

(一)、强身健体。

《韩氏医通》指出:“多病善养者,每夜令人擦足心(涌泉),至发热,甚有益。”苏东坡著有《养生记》,把擦涌泉穴,视为养生之要术。《寿视养老新书》指出:旦夕之间擦涌泉,使“脚力强健,无痿弱酸痛之疾矣”。我国清代第一部外治专著《急救广生集》说:“擦足,每晚上床时,用一手握指,一手擦足心,如多至千数,少至百数,觉足心热,将足趾微微转动,二足更番摩擦。盖涌泉穴在两足心内,摩热睡下,最能固精融血,康健延寿,益人之功甚多。”通过刺激涌泉,从而起到培补元气,振奋人体之正气,调整脏腑之功能,提高抗病之能力,达到强身保健之目的。

(二)、抵御疾病。

《苏东坡文集》中记载:闽广地区很多人染有瘴气(疟疾),一武将却安然无恙,面色红润,腰腿轻快,后来发现其每日五更起坐,两足相对,热摩涌泉穴无数次,以汗出为度。之后,很多人仿效此法,不仅很少得病,而且有多年痼疾的人也不治而愈。可见按摩涌泉穴能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具有提高抵御疾病的能力。

(三)、治疗失眠。

按摩涌泉穴具有引虚火下行、镇静,安神、降血压等作用,可以加强'心肾相交水火既济'的功能。因此有助于治疗失眠之顽症。刘亚农“失眠导引法”介绍:“两手心搓极热,对搓两足心(涌泉)极热,存想吸气入涌泉穴,停留不去,久久行之,高枕无忧,屡试屡验。”

(四)、益肾固精。

涌泉穴为肾经之井穴,而肾藏精,主生殖,精宜藏而不宜泻。如肾气虚损、精关不固,则出现遗精、早泻、阳痿之症。按摩涌泉穴即可起到“培元固精”之功效,对防治遗精、早泻颇有益处。《保生密要》指出:“临卧时,摩擦足心(涌泉),曲一足而侧卧,精自固矣。”《万寿丹书》云:两足涌泉穴搓热,治“夜梦遗精”有效。《遵生八笺》起居安乐笺云:'滚凳涌泉二穴人之精气所生之地可收固肾强身之功效。可见按摩涌泉穴具有益肾壮阳,封精固泻的作用。经络技巧公众号提示涌泉穴养生方法,根据文献记载有摩、擦、按、掐、揉、火烘、艾灸、贴膏、涂药、意守等。而火烘、贴膏、涂药、意守等法不为无经验者所用,在此不做细述。日常保健选擦、按、揉之法足以,运用时可选其一种或数种同用。

(1)擦涌泉穴法:即用手掌小鱼际侧或食、中、无名三指着力在涌泉穴上来回摩擦,以深层透热为好。

(2)按涌泉穴法:用拇指的指腹垂直按压足心涌泉穴,按下片刻后再提起,一按一放,反复进行,以能耐受为度。关注微信公众号经络技巧。

(3)揉涌泉法:用拇指、食指或中指指端放于足心涌泉穴处,来回按揉,每足心揉100次为宜。另外,艾灸涌泉穴值得一提。可于每晚临睡前用艾条或艾柱灸涌泉穴15-20分钟,每晚灸一次即可。可治疗失眠以及多种疾病,尤其对虚寒证效果更好,但阴虚火旺者不宜用此法。另据记载,用艾条温灸涌泉穴 距皮肤约3厘米左右,用雀啄法,连续熏灸3-5分钟,可止鼻血。因鼻出血多因肺胃热盛,或木火刑金,相火内炽,上迫肺窍,血热妄行所致。涌泉穴为肾经的井穴,温灸涌泉穴能降肺气,并使相火下行,血随之而下,鼻衄自止。涌泉穴养生保健贵在持之以恒,长期坚持,必有大益。

五、太溪穴

太溪穴:慢性肾病的良药。适宜症状:绝大多数肾脏疾病,如慢性肾功能不全、慢性肾炎、糖尿病肾病等。特别是对患有慢性肾病,同时表现为浮肿、腰酸腿冷、浑身乏力的患者效果最为明显。太溪穴是足少阴肾经之“输”穴,古代又称其为“回阳九穴之一”,重在补肾,具有明显提高肾功能的作用。   

太溪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用对侧手的拇指按揉,也可以使用按摩棒或光滑的木棒按揉,注意力量柔和,以感觉酸胀为度,不可力量过大以免伤及皮肤。经络技巧公众号提示对于肾炎病人,按揉后可使高血压有一定程度的降低,尿蛋白明显减少。按摩虽然有很好的效果,但是仍然需要配合药物治疗。

六、中脘穴

中脘穴:治疗胃病的专家

适宜症状:绝大多数的胃及十二指肠疾病,如: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胃下垂等。尤其对缓解胃痛和治疗消化不良十分有效。中脘穴是四条经脉的会聚穴位,同时号称胃的“灵魂腧穴”。具有健脾和胃,补中益气之功。主治各种胃腑疾患。

中脘穴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中上4寸处。常用的方法是按揉法或摩揉法。摩揉,即是双掌重叠或单掌按压在中脘穴上,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缓慢行圆周推动。注意手下与皮肤之间不要出现摩擦,即手掌始终紧贴着皮肤,带着皮下的脂肪、肌肉等组织做小范围的环旋运动。使腹腔内产生热感为佳。操作不分时间地点,随时可做,但以饭后半小时做最好,力度不可过大,以免出现疼痛和恶心。

中脘穴的临床应用  中脘穴,出自《针灸甲乙经》,属任脉,为足阳明胃经的募穴,八会穴之一,腑之会穴,任脉与手太阳、手少阳、足阳明经交会穴。别名中管、太仓。《千金方》云,中管、承满,主胁下坚痛。《千金翼》云,中脘、建里二穴,皆主霍乱肠鸣,腹痛胀满。《针灸资生经》云,中脘、三阴交,治食不化;霍乱吐泻,须先中脘而后水分可也。《针灸聚英》云,便血灸中脘、三里、气海。《针灸大成》云,霍乱吐泻,中脘、天枢。   在临床上,中脘穴除常用于主治胃脘痛、腹胀、呕吐、泻泄、纳呆、食不化等证外,还广泛应用于呃逆、精神疾病、冻疮、四肢关节疼痛、前额头痛(阳明经头痛)、痿证等症,根据不同的病证采用微通或温通法。

七、环跳穴

功效:利腰腿,祛风湿。主治:古代记述:偏风,半身不遂,髀枢痛不可举,腰胁相引急痛,腰胯痛不得转侧,冷风湿痹,痹不仁,股膝酸痛,胫痛不可屈伸,足麻痹,风疹。近人报道:坐骨神经痛,下肢瘫痪,股外侧皮神经痛,臀部软组织疾病、下肢痉挛。足少阳胆经的经穴,穴近髋关节。故又称髋骨、环谷、髀厌、髀枢、枢中、枢合中。穴名之意的“环”为圆形、环曲;“跳”,跳跃;穴在臀部。主下肢动作,指下肢屈膝屈髋环曲跳跃时。足跟可触及此穴,故名。同时经此穴治疗可使下肢疾病好转,做环曲跳跃运动。经络技巧公众号提示此穴出于《针灸甲乙经》是足少阳、太阳经之交会穴。在股外侧部,侧卧屈股,当股骨大转子最凸点与骶骨裂孔的连线的外1/3与中1/3交点处。   侧屈股位,在股骨大转子最高点与骶骨裂孔的连线上,外1/3与中1/3的交点处取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