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勤回忆录推介之十】王勤:《难忘在海外的日子之阿尔及利亚篇》(四)

 【在场专刊】


本期导读
第七、八、九期推介了王勤先生《难忘在海外的日子之阿尔及利亚篇》
一、聪明的中国学员
二、学喝咖啡
三、再坚持一下就成功
四、我是“重要旅客”
五、遭遇车祸
六、女孩找回美丽的鼻子
本期推介《难忘在海外的日子之阿尔及利亚篇》之四
七、夫人烙饼烫坏眼睛
八、红烧猪蹄的故事
九、驻阿记者新年丧生


平台推介
《难忘在海外的日子》是资深外交官诗人王勤的一部关于海外外交生涯的力作。王勤先生工作的43中,有20年在海外学习、生活、工作的经历。除了两年的法国留学,他把一生中最年富力强的18年奉献给了非洲人民,奉献给了祖国的外交事业。
王勤先生用清新、自然、生动的笔触,把读者带到每一个工作过的非洲国家。读者如亲见那里的河流山川,亲历那里的异域风情;用平实、诙谐、机智的语言讲述了自己在异国他乡的经历,无论是工作中的困难,还是生活中的艰苦哪怕大军压境生死存亡的时刻,他都用不慌不忙的文字娓娓道来。这是一个经历过风雨的旅者的游记,是一个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的勇者的檄文,是一个心如菩萨善念永存的智者的禅语,是一个舍小家为大家的明者的情思,是一个乐观主义者送给读者的心灵鸡汤,是一个爱国者的赤子之作。
这部长达14万字的回忆录,分为七个章节。
第一章     法国留学篇
第二章     阿尔及利亚篇
第三章     突尼斯篇
第四章     马达加斯加篇
第五章     加蓬篇
第六章     卢旺达篇
第七章     海外见闻篇 
讲述精彩故事,记录传奇人生。资深外交官王勤先生与您共赴非洲……

 

回忆在海外的日子阿尔及利亚篇(四)


七、夫人烙饼烫坏眼睛


19861月初,参赞得到国内的正式通知,说我属于第二次长驻,法国留学属于第一次长驻,按文件规定可以享受夫人探亲的待遇,让我跟国内联系,通知夫人去外经部办理探亲手续。听到消息,我马上电话告诉了家里,夫人非常高兴很快就办好了有关手续。112日,夫人从巴黎转机抵达阿尔及尔。


夫人坐在车里,阿尔及尔街景吸引着她的眼球。看到许多妇女蒙面感到十分好奇,问我,为什么这里的妇女又戴头巾又蒙面。我说这是这里的风俗习惯,外国人到了这里也须入乡随俗,我给你也买了一套行头,到使馆就得换上,否则不能上街。警察逮住了关监狱的,不管你是哪来的。我夫人信以为真,说,我不穿长袍,也不蒙面,太难受了,再说也不好看呀。我说,那你除非不出门,哪也不去,这里警察可厉害了,中国人被抓好几个了。我夫人还真有点害怕了。一到使馆就找参赞核实我说的话。参赞听了哈哈大笑,你还真信啊,真够实诚的,小王逗你呢。外国人穿什么没人管。别听他的。


长驻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那就是无论家人去探亲,还是自己回国探亲,探亲的日子都比平时过的快。好像那段时间地球被加了油一样,比平时转的快多了。转眼,探亲假就接近了尾声,我已经为她订了回国的机票。就在这时发生了一件谁也没有预料到的情况。一天,我正在办公室整理文件,一个探亲的家属跑过来,慌慌张张地说,王秘,你夫人烙饼,不小心把眼睛烫伤了,你快回去看看吧。


跑回家,看见夫人双手捂住眼睛,哭诉受伤经过:我给你烙饼,油放的比较多,翻个的时候油点子溅到到眼睛里了,我说还能睁开么,她说不敢睁,特别疼。我说那赶紧上医院吧。我开车把她送到使馆附近一家阿尔及利亚医院。
眼科大夫用对视镜仔细检查烫伤的眼睛,检查后很严肃地说,眼角膜烫伤,需要马上处理一下。我赶紧问有危险么,医生说,不好说,先治治看吧。医生叫来两个助手,拿来许多管眼药,七手八脚地往烫伤的眼睛里挤,上完药又让我们带回好几种眼药,叮嘱说,要按时上药,注意休息和饮食,有情况再到医院来。夫人痛苦地闭着眼睛,说,这回完了,眼角膜烫伤估计很难好的,成独眼龙咋办呀。我也非常担心,不知道将来后果会是怎么样,心里七上八下的,很不踏实。


回去连续几天,夫人都不睁眼,我让她试试,她都说,没法睁,睁不开,疼的厉害。时间一天天过去,回国的日子越来越近,我的心也揪的越来越紧,怎么办啊,这样瞎着眼回去我也不放心啊,跟参赞请示,能否把假期延长几天,待眼睛睁开了再回国,参赞说,没问题,多呆几天吧,特殊情况特殊处理。可我把参赞的意见告诉她后,她却说,一天也不多呆,到时就走,怎么劝也不行。也是,她想孩子了,女儿当时只有7岁,姥姥说孩子每天都在日历上划日子,到路口等妈妈回家,夫人常常半夜醒来,半天呆坐不睡,说是想闺女了,说着说着就泪流满面。


我也很矛盾,既想留孩妈多呆几天,又觉得孩子没妈太可怜,儿歌歌词就是:有妈的孩子像块宝,没妈的孩子像棵草,我那棵小草每天都眼巴巴盼着妈妈回到自己的身边呢。你这边多留一天,她那边就多等一天。孩妈跟我的心情一样,矛盾着,一边是丈夫,一边是孩子,到底顾哪头,两边都是难舍难分的亲人,顾谁呀。看她为难的样子我心里也很难受,就安慰她说,看运气吧,如果走那天你能睁开眼,那就皆大欢喜,如果还不行那就得听大夫的。


不知是我们的运气好,还是苍天有眼,不忍看到人类再多一个独眼龙,又把好眼睛还给了我们。临行前的头一天晚上,夫人的眼睛不知什么时候突然睁开了,看着比原来还亮。让我对阿尔及利亚生产的食用油刮目相看:不但能炒菜,还有洗眼、增亮得功能,只不过烧热了再洗眼也太危险了,除了我夫人练过铁沙眼谁有这个胆量啊。夫人眼睛终于睁开了,大家都松了一口气。我说,想当独眼大侠呀,哪那么容易啊。不是什么人都能当的。夫人如愿以偿,能按时回去看小草了,我也能放心大胆地让她走了。


八、红烧猪蹄的故事


作为单身汉,最不愿面对的就是晚上还得自己做饭。不愿归不愿,肚子可不跟你讲道理,到时就叫,该做还得做。很多原来不会做饭的人也都在这个时候学会了。我们有个哥们,大家都叫他王胖子,肚皮大得上面放上碟碗就能开饭。人憨厚,饭做得也不错,时不常就给大家露一手。很多人都吃过他做的饭。唯一的缺点就是好忘事。


一天晚上,他先回家里炖了一锅红烧猪蹄,都准备好了之后,捻成小火,慢慢炖上了。一看时间还早,就又跑到使馆大厅里打台球。不知道玩了多久,觉得肚子饿了就往家里走。我们的宿舍楼和使馆很近,出了使馆门就是宿舍楼。走到楼道里的时候,忽然闻到有一股刺鼻糊味从什么地方传出来。他就挨家敲门,问是不是谁家做的什么东西糊了.从一楼问到三楼,每家都摇头说没有。十几家跑过,胖子已经满头大汗,最让他诧异的是,谁都不承认自己家的东西糊了,那糊味是从哪窜出来的呢。


揣着满腹狐疑,老胖子迈着疲惫的脚步打开自己家房门的时候才恍然大悟。原来是自己煮的猪蹄糊了。玩的兴起,早把猪蹄的事忘到九霄云外去了。回家后才想起自己炖了一锅红烧猪蹄呢,打开锅一看,变成了干烤猪蹄了,上面还是红的,底下都成黑的啦。锅底差点烧穿,所幸是没有发生火灾。一锅红烧猪蹄买来一个黑色的教训,以后再烧猪蹄,胖子再也不敢随便离开了。



九、驻阿记者新年丧生


春节是亲人团聚的日子,每逢春节我们参赞都要到专家组去慰问,这次他特意带上我和夫人一起前往东部慰问专家。到达扎鲁里亚砖厂的时候,我看见参赞接了一个电话,神情十分紧张,他没说什么内容,我也没问,但心里有点嘀咕。从砖厂出来到下一个目的地的路上,参赞叮嘱我开车慢点,不着急赶路。平时我开车,参赞很少叮嘱我什么,这次有点诧异,特别的嘱咐让我有点特别的感觉,是不是出了什么事情了。


待到下一个目的地医疗队时,我赶紧给经商处打了个电话,问最近是否出了什么状况,接电话的王胖子说,《人民日报》的辛记者两口子出车祸死了。像炸雷一样的消息,震得我和夫人半天缓不过来劲,夫人当时就哇哇大哭起来。也难怪,出发前,我们还请他们两口子吃的饭,第二天他们应邀去西部采访,我们到东部慰问,还说回来见。怎么活生生的两个人说没就没了呢。


辛记者是我上大学时就认识的朋友,失去多年联系后在阿尔及利亚巧遇。他出国这么多年一直是一人独行,这次回国报社给他提为首席记者,夫人辞去部队医院的工作陪他出来,他的心情非常好,在驻地请我和夫人做客时还说,这次携夫人出来,把家里的冰箱、电视、洗衣机等电器统统送人了,准备干三年重新购置新的家电,房屋重新装修一下,开始一段崭新的生活。看样子,他对未来充满憧憬,信心满满的。


谁成想,夫人第一次陪他出来竟然走上了不归路。听医疗队的大夫们说。大年初一,辛记者拉上两个医生一同出游。按常理,夫人应该坐在副驾的位置上,可这次他却安排夫人坐在他身后,两个大夫则坐在副驾前后。车出发后不久,辛记者见对面无车便加速超车,超前面一辆大货,不料,对面突然窜出一辆大卡车也在超车,辛记者已来不及反应与对面来车侧面相撞。小车打了几个滚翻到在路边的沟里。老辛当场死亡,夫人在去医院的路上停止呼吸,两个大夫一个轻伤一个重伤。事后分析,如果夫人坐在副驾的位置上还能拣一条命,因为两车相撞是左侧受力最大,而老天却偏偏没有给她留下这个活命的机会,让夫妻二人同归于尽。


我们返回阿尔及尔时,使馆正在为两人的丧事忙碌着。墓地选在近郊的烈士陵园,那里有块墓地,埋的全是把命丢在那里的中国人。不知是哪家公司在埋葬本公司员工的时候因为便宜多买了两个坑的面积,留了后手。结果被辛记者两口子赶上了,否则还真没有空位了。事情就是这么凑巧。武官夫人说,辛记者临行前把家里的细软和值钱的东西都放在她那里了,好像要出去多长时间似的。


下葬时我夫人没有出席,她不敢面对这样的场面,怕自己接受不了这样的事实。我们有好长一段时间都不敢想这件事,一想起来心里就会隐隐作痛。他们留下一个14岁的儿子,也是过了很长时间才知道自己的父母已经再也不能回到他的身边了。


作者简介
王勤,男,1951年生于黑龙江省北安市,现居北京。退休前曾长驻国外使馆工作,历任秘书、参赞等职。有《难忘在海外的日子》、《并蒂莲》等专著。《北大荒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诗赋学会》会员,《现代文学》杂志副主编、《国际援助》杂志编委。《白天鹅诗刊》杂志社名誉社长、《世界汉语文学作家协会》理事、北京分会主席,《北京暹华文化研究院》名誉院长。
微信号:wq19510523
手机:13911393737
在场文学
The presence of literature
主       编:明华
微  信  号:zhaominghua0526
本期编辑:三月雪
微  信  号:shaiwangnv
来稿须知:原创,文责自负。
稿件题材:诗歌、散文、小说、杂文,书法、摄影、绘画作品。
初次投稿:附作者姓名(笔名)、个人简介(150字左右)、照片一张。
投稿信箱:438371346@qq.com   qiufengjj@163.com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