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诗的原理七十八(怎样从意识体会修养)
七十八、怎样从意识体会修养
与物质相对,意识即精神,精神即意识,都是哲学概念,与修养相对,修养则自成一门学问,无所不涉,是多学科的集中体现,特别是对人受教育程度,教化如何,心理如何的体现,这时意识就不简单等于精神,精神也不仅仅是意识。
意识是中性词,精神倾向褒义使用,用于贬义则属讽刺概念。意识是主观能动性的反映,精神是所有意识的总和与具体体现。比较而言,意识更倾向与认识有扯不清的关系,精神则倾向与灵魂相提并论。
把自恃、任性、麻木不仁等表现,与良好的主人翁精神联 系起来,就会明白,前者都可以说成意识,而后者才能看成精神。精神通常指积极的意识,消极意识则只能看成意识,而且是落后意识。落后意识与人类进步意识相悖,因体现不出人类应有的灵魂,也就无法看成精神。
就一个人而言,意识能力虽是主观能动性的体现,但具体意识不会从天上掉下来,而是接受外界影响的结果,进而由这些意识构成和产生了自己的精神。
精神一旦产生,就需要灵魂支撑,不然也不叫精神,所以不允许出现内在结构性矛盾。这样,自恃、任性和麻木不仁,都因为是人的精神结构中落后消极意识,属于结构内与人类进步形成的自相矛盾,也就成了精神中不允许存在和必须剔除的成分。
灵魂是精神支柱的意思,处于精神的核心。一般意识可以做为精神支柱,但不能与人类社会应有的进步意义形成矛盾,一旦形成矛盾就意味结构矛盾,核心便很难稳定,造成精神也会随之出现这样那样问题。
精神支柱应有比一般意识更高级、更深刻的意识来充当,如信仰,信念,理想等。也因此,并非什么东西都可以当做灵魂来看,过于低级只能意味没有灵魂。
这提示了,物质不可作为精神支柱。物质有个人追求贪婪的一面,也有受社会攀比控制的一面,这就导致物质追求不仅是无底洞效应,也难以稳定,故以物质为精神支柱,精神垮塌乃至缺失都是注定了的。
由于意识和精神的这种关系,良好的个人修养没有世俗性,从来不是指一般人有着这样那样托词的小聪明似的“修养”,不是为了趋利避害而养成的一般生活习惯和精神要求,来不得丁点自恃和任性,更来不得麻木不仁,也并非这不过分,那不过分的中庸之道。
任何留有余地的想法,都产生于有意无意的割裂意识,都埋藏着一定程度的认识问题,都最终因注定的局限、缺陷、狭隘等,而摆脱不了夹杂主观感性因素,必然导致修养来修养去,还是一无所获。
个人修养不是练阿Q精神,永远要本着是非清晰,爱憎明确,木秀于林的大修养,宁被摧之,不被掩之,方能取其上得其中。这才是好的修养意识。
好的意识就是好的思想观念,并由此形成相应的品格和思维习惯,好的行为和作为就是敢于把好的思想观念付诸实施,如此好的意识与坚持不懈的习惯和行为就构成了人的精神。其中,坚持不懈的习惯和行为,又是良好意志的表现。
有意识,并付诸行动,且有良好的意志,这时意识就成了人的精神,意志就成了人的灵魂。这就是意识和精神在表现上的区别。仅有意识是不够的,如果意志跟不上,便叫“魂不守舍”,如何称精神?意志是指坚定和稳定的心理和心理状态,是形成精神的核心要素。
良好的个人修养,都是从有意识开始,在意志作用下的结果。人的主人翁精神也是这样。要做主人翁,并非简单有一点意识即可,而是把意识变成坚定且惯常得自然而然的意志,方可培养起主人翁精神。
实际上,意志人人不缺,自恃、任性和麻木不仁,未尝不是意志,无非是错了的,所以良好的主人翁精神,就体现在良好意识和良好行为两个方面。要当主人翁,首先要通过学习建立好的意识,然后才能结合生活工作等实践反映为好的作为。好的意识和好的作为结合起来,就是好的精神风貌。
主人翁精神不仅仅意味个人修养,还意味群体修养。个人修养也是群体修养的一部分,并服从于群体修养。通常良好的个人修养就代表了群体修养。群体修养指集体主义精神和家国情怀。在社会主义中国,人人都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翁,这是由人民当家做主扬眉吐气这一建国初衷决定的。
在社会主义中国,主人翁精神就是集体主义精神,其中舍小家为大家,无私奉献,勇于与坏人坏事作斗争是集体主义精神的核心价值观,代表主人翁应尽的责任、义务和权利,因而面对社会主义,个人修养与群体修养,或曰集体修养、社会修养,没法截然分开,一旦分开就意味个人与周围世界的矛盾,就有悖于社会主义性质。
这种情况是由社会主义制度决定的,因此集体主义精神就是家国情怀的实际体现。集体主义精神是自私自利的死敌,没有集体主义精神,家国情怀也提不上。
个人修养,群体修养,集体主义精神,家国情怀,主人翁精神,这些都是美好的概念,既体现着人的独立自主的精神风貌,也体现着团结奋斗,众志成城,万众拧成一股绳的民族凝聚力。
至于一联 系实际,便又是很“骨感”的问题,恰恰是要通过这些美好的概念所启示出的意识和精神来加以改变的,如果人人都消极对待,什么时候一旦睡梦醒来,能否跟天上要回已经毁掉而一去不返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