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记忆中的书 | 郑信平

文|郑信平
国庆假期8天时间,除了必要的下楼,几乎都呆在个人小天地里。打开电脑,一本一本将去年五一之后新买的破书修补、登记、上架,颇费时间。或坐地上、或搭凳攀高,灰头土脸一身尘。
也找出了好几本买重的书,很是心疼浪费的大洋,也是,谁叫我不及时登记,算是花钱买个教训吧。其实,重书原来也买过,不多而已,这次是时间久、书多,更是因为不愿回看那么多页面的购书订单所致,谁叫我看到了觉得好要买呢。
因为场地有限,所以趁着这次动手,将所有书籍重新归了类摆放好,这个工程不小。在折腾的过程中,翻出了好几本有点感觉的书,很是亲切。其实,就是些繁体横排文革前的老书而已。
小时候老人抽黄烟,用纸媒纸搓成筷子粗细条状,点燃后甩灭让冒着火星,要点烟时,嘬嘴对着纸媒赋读(fu du)一吹,就冒明火了,就可点烟。这些老书的纸张就如这种纸媒纸,毛糙不平,泛黄易破,压制的技术和标准远不如现如今的平整光滑白亮。
边挪动边翻看,尤其是在看到人名地名以及一些专有名词下面的下划线,配着这种纸页、这款印刷体的繁体字,很是亲切,大有时光倒流,一下子就回到童年时代的感觉。那时摊开卷了边角的破书,跨坐在大门的长石条门槛上边翻看边瞎蒙的印象,恍如近在昨日般浮现于脑海。
我老妈是家里老大,沾了点光,外公外婆给她读了书,但就是读的有点晚,且是断断续续的,她后面的妹妹弟弟就没有读到书了。66年文革那年,20多岁的她总算在饿肚子的情况下读完了初三,虽然被推荐了去读大茅山的什么学校来着,但属于天方夜谭的性质了。
所以老妈自始至终都带着她那心爱的书本,从弋阳蛇纹石矿到横峰铺前煤矿再到郑塘底,从代课老师到赤脚医生,再到扛起锄头把子,甚至我记忆中的夜半点煤油灯洗衣服那么艰苦的日子里,只要有空,她都会翻翻。
乃至96年脑炎后的心智稍显痴呆和行动不便,以及现在七十四的高龄,都没有减少她读书识字的兴趣,仍是喜欢在本子上记记她认为应该记下的东西。去年破房子翻修翻出的几本破书,她还是当着宝样。只不过现在的她往往看了这本忘了那本,速度也慢了很多,且常常看着看着就打瞌睡了。
我印象中老妈的书,都是横排繁体,且有很多的下划线。其实,这些都是她小学初中的教科书,她当宝随身带着,放于家里重要物件—太公遗留下来分给我老爸的大衣柜第二层显目位置。我老妈可以算是半个“知识分子”吧,在当时,也可以这么说。
我自小学到高中,都有她当年的同学在学校里当老师,且很多都教过我,听我老妈讲,他们的成绩都和她差不多,就是家里条件好点而已,可以一心当代课老师。
我老爸也是解放前出生,读过几年高小,但命苦,8岁时亲妈(也即我奶奶)赌完4亩陪嫁良田就死了,爷爷不管事,所以我老爸一辈子都恨赌博,不允许子女碰赌。他也算认了几个字,写得来字,我读大学时他给我写的信,简体中总夹杂着些繁体、有时还有第二次简化字(如“信”为“伩”)。
他们都知道读书对改变命运的作用,他们的同学同事就是如此的,所以,对子女的读书都提供力所能及的条件。奈何那时家里兄弟多,大哥15岁不到就到地泥推矿车挣钱补贴家用,老二老三虽然没考上初中,但爸妈都托了关系给买进初中,因老二不愿再读,所以四兄弟只有我和老三读了初中。
92年,我读初三,一则虚荣心作怪,看到同学有大本头的厚字典,二则确实学习上有需要,于是也向爸妈提出了买本字典的要求。印象中,他们当时只问了大致价格,互相看了看,没有立即答应我,我当时很是失望。
哪知几天后的周末,老爸将我带到玉山县城东门那的新华书店,叫我自己挑选,我看得眼花缭乱,最终选定了一本《新编汉语词典》,18元,老爸付了钱,叫我好好用,其他什么话都没说。我确实也对得起这本字典,在中考中以全县第十的成绩被留下来读玉山一中。
高中后慢慢懂事了点,得知当时的18元是度春荒少买了一担稻谷省下来的。不知少了七十斤的大米,爸妈冲了多少的菜叶芋头梗山芋头红薯米到原本就剩汤水的锅里,我到现在还觉得自己是纯足的二百五。于是,对于这个字典的保护,从封面到内里,那是全方位的。这也养成了我对书籍的珍惜态度,书角不允许有丁点的磨损或折叠,破页尤其是封面破损一定要浆糊后加透明胶,力争恢复到原貌。
爸妈他们在我7岁时送我去学校,读了一个礼拜左右,那时教科书紧张,好几个8、9岁的因为没书没上一年级,结果我被赶回家,书给了别人,哭了好几天。后来老爸托到上饶跑供销的同事,帮忙在上饶买到了一年级的书,我老妈自己在家教。
还有印象深刻的是有天老爸从帆布包里掏出好几本连环画,我那高兴劲啊。什么凤凰蛋,就是从《乾隆下江南》连环画看来的。其实,家里当时也有十几本连环画,是老妈留在外公家里,经过了舅舅之手,多少年后被我偷偷摸摸慢慢拐来的,都翻烂了。
我的儿子会认字后,也给他买了故事书,我也时不时的翻看,但就是没有小时连环画的那种感觉。一次,看到连环画,一口气买了四十多本,准备给我儿子看,哪知他到现在都读初一了, 印象中他好像没有认真看过一本。也许是现在的多媒体让儿子获得知识和娱乐的机会多了,儿子对这些不感兴趣。
如今,我已过了当年老爸老妈给我买书的年纪,也给自己买了好多想看又没时间看的书,给儿子女儿买了好多认为他们会看可以看的书,我现在的心思和当年我爸妈的一模一样。可以说,我现在的条件比那时他们好多了,但就是不知将来效果如何?我对我的儿女也如我爸妈当年对我一样——惟愿他们通过知识丰盈自己,将来能够对自己想要的生活有更多选择的权利。

(2020年10月11日00:08)

作者简介:江西玉山人,四川大学毕业,哲学博士,曾在乡镇、县级政府任职,挂职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现为中部某省地级市公务员,从事金融口工作。喜藏书、阅读,也喜动笔。

(0)

相关推荐

  • 小说||双 赢(外二篇)

    双  赢 袁福成||江苏 一女子,因受新冠疫情影响,生意惨淡,门店歇业,断了收入.迫不得已,便决心把爱车给卖了. 一男子,经过一番讨价还价,最终把女子卖出的汽车买了. 女子觉得,在疫情流行.前景难料之 ...

  • 郑信平丨家乡的老房子

    家乡的老房子 作者:郑信平 去年国庆后,花了两个多月的时间,请师傅将老家的房子翻修整理了一下.终于完成了多年的心愿.房子现还有老妈在住着,但因为二哥三哥的房子修建在后面,有等父母过世后推倒给当空场的可 ...

  • 【随笔】深夜的酒,凌晨的书 |郑信平

    文 | 郑信平           (有天)下班后继续呆在办公室里完成了每天的看书任务,回家后没事,十点左右就迷糊,结果四点过点就醒了.天还没亮,只有东方的高天孤悬着月亮,像我们乡下做寿时的寿饼,有点 ...

  • 【望安山文学】郑信平||油菜与喵喵(散文)

    油菜与喵喵 作者:郑信平     主编:非    鱼       5月2日上午,不想看书,也不愿码字,但劳动节虽然放假,总得还要亲身劳动了,才算过了这个节嘛.于是,就和二哥二嫂到中坞口岭的田里去,挪打 ...

  • 【望安山文学】郑信平||有关食的闲扯(散文)

    有关食的闲扯 作者:郑信平     主编:非    鱼 <孟子·告子上>有"食.色,性也",告子说的,也即吃饭和繁衍,是人天生的本性.也是,只有吃饱喝足了,才能有个好的 ...

  • 【望安山文学】郑信平||虔诚的外婆(散文)

    虔诚的外婆 作者:郑信平     主编:非    鱼 翻看<读者>,觉得<想回却再也回不去的地方>栏目的"本月最佳"选得蛮好,言简意赅.看到他们有写外婆的, ...

  • 【望安山文学】郑信平||山和尚(散文)

    山和尚 作者:郑信平     主编:非    鱼 和尚,是佛教用语,是对出家僧人的尊称.但我们平常的口语当中,感觉称呼出家人为和尚,似有不敬的意思.其实,这是理解的错误,由此导致了普遍的误解,如说某人 ...

  • 【随笔】棉被的记忆 | 郑信平

    文|郑信平 闲聊天,刚好有一个音乐老师,教琵琶的,于是话题自然就往音乐转了.偏门,大家都不懂,可胡吹海侃:或高精尖,有懂的人在场,也多往这上靠,可增加知识嘛,这是闲聊的常态.我不懂音乐,乐理知识没有, ...

  • 【望安山文学】郑信平||神农返天堂,人间稻满仓(散文)

    神农返天堂,人间稻满仓 作者:郑信平     主编:非    鱼 好几天没有静下心来看看书了.周末,下雨,刚好,可坐在书桌前.女儿喜欢到我的书房捣乱,桌上笔筒里那些儿子用过的五颜六色的蜡笔,是她的最爱 ...

  • 【望安山文学】郑信平||家有小妹(散文)

    家有小妹 作者:郑信平     主编:非    鱼 小妹大名郑依依,是我的女儿,不知何因,被称作小妹的.问妻,她说好像是有次有个稍大点的小姐姐有爱心,看其可爱,顺口叫她"小妹",且 ...

  • 【望安山文学】郑信平||侵晨的鸟鸣声(散文)

    侵晨的鸟鸣声 作者:郑信平     主编:非    鱼 开春之后,每天,四点过点,窗外就有鸟鸣声传来,节奏舒缓,很是悠扬,给人以放松的愉悦感,与晨起的平静心境天衣无缝般吻合.虽没有百灵鸟的婉转悦耳,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