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金牌心理咨询师:疫情之下,如何进行心理危机干预
山东省金牌心理咨询师:疫情之下,如何进行心理危机干预
疫情之下的“心理危机干预”:找回温暖心灵的阳光
这是海伦市公安局的警情通报,虽与疫情没有直接关联,却是因疫情而引发的心理危机事件。2020年底全国疫情再次爆发后,许多被感染的人群出现了严重的心理危机。而那些感染新冠肺炎后被治愈的人群,也有相当一部分出现了身体和心理的“后遗症”。而为了防控而持续进行的核酸检测,也让并未感染的人群出现了“心理危机”。
整个2020年,国际社会都被疫情笼罩着,如同无法散去的阴霾,让人看不到太阳。虽然中国的疫情在严格的管控之下逐渐好转,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也越来越小,但是,随着国外疫情的不断扩展,以及国际间的人员流动,中国的疫情又有抬头之势,先后出现了多个高风险地区。
因此导致的全员核酸检测、多次核酸检测等情况不断出现,而病毒的不断变异以及无症状感染,在不断地加大感染风险的同时,也对人的心理状态造成了巨大影响。那些心理状态比较脆弱,本身就有抑郁、焦虑、强迫、恐惧等情绪障碍的人群,会成为疫情影响下的“高危人群”。轻微者可能会加重其病情,而严重者则会出现自残甚至自杀等后果。
因此,疫情之下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与严格的防控措施和有效的治疗手段同等重要。作为度麦学苑心理关爱中心的专业心理咨询师,对从疫情开始发生到现在疫情重新抬头这段时期的咨询个案进行了总结,内容如下:
首先,因疫情影响而导致的情绪情感障碍来访者增加。这类来访者以网络咨询居多,主要是身处疫情严重地区的医务工作者、街道工作者、其他接触疫情较频繁的人群,也有部分感染后被治愈的人。
其次,因空中课堂的开设而导致学生网络成瘾、厌学以及家庭关系矛盾前来咨询的来访者大量增加,这类来访者主要是当地或附近人群居多。由于疫情期间无法正常上课,学校开通了空中课堂。空中课堂的开设,缓解了教学压力,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学生能正常上课。但是,同时也造成了家长无法时时监管、孩子自控力差而导致的学生网络成瘾现象和家庭矛盾升级。在学校正常开学后,许多学生产生了厌学情绪,无法正常完成学业。
由此可见,疫情之下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作为全民心理健康的重要保障,是身为心理工作者的责任。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有两个主要方向:
一方面要做到“防患于未然”,尽可能减少健康人群的心理危机发生。俗话说:防患胜于救灾。对心理健康的人群进行心理素质提升,提升他们的心理承压能力,防止他们在疫情的发展过程中出现各种心理危机状态,是最有效的干预方式。
一方面要做到及时的心理危机干预和治疗,尽可能帮助那些心理亚健康人群顺利度过“危险期”,做到“亡羊补牢、为时未晚”。同时,可以通过筛选确定各类人群的数据,以便分别进行精准干预,减少因心理状态崩溃而导致的死亡事件发生。
身体健康固然重要,但是,心理健康更加关键。如果一个人的心理状态处于崩溃的状态,身体再健康也无法保证生命的安全。愿更多的人能意识到这一点,时刻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在心理状态欠佳时及时求助、积极干预,确保自己在身体健康的同时,拥有温暖心灵的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