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建广东钱局的爱德华·伟恩与雕刻广东七三番版的艾伦·伟恩
本文作者 孙浩
在华外籍人士小传
我国机制币之启始,得助于洋人协助之处甚多。若以个人论,最早涉及而又为众所周知者当属英国人伟恩,但伟恩家族中与造币相关者不少,因此常遭张冠李戴。在国外集币界提起伟恩家族,名声可说如雷贯耳:其先祖系在十八世纪中期自德国科隆移居英国,后代成员中有数十人担任雕刻师(die engraver)或制模师(die sinker),几近主宰十九世纪英国币、章之雕刻。而雕刻师这种工作,除了要长久磨练技艺才能纯熟外,更要具有天份,故这项行业常会出现世袭现象。
伟恩家族自1811年起之后八十年,有九人在英国皇家造币厂担任币章雕刻师,前后有三人担任皇家造币厂总雕刻师,分别为小汤玛士·伟恩、威廉·伟恩与李奥纳多·伟恩,担任该职位期间依序是1815~1817、1828~1851及1851~1891。其中小汤玛士 (1792-1817)十八岁入皇家造币厂任职,二十三岁时即跃居总雕刻师,惜因肺结核病逝,只得年二十又五。而香港造币局1866年开铸银元时,模具即李奥纳多手笔。至于与中国机制币创始有关者,则是爱德华·伟恩与艾伦·伟恩。
爱德华·伟恩在家族中与众不同。他于1852年进入伯明翰造币厂,专长于业务及厂务技术等工作,参与过许多造币厂开办事务,法国马赛造币厂、香港造币厂与日本大阪造币局皆是其众多经历之一。 1871-1875年间担任大阪造币局极印局长(压印部门主管)。当1888年伯明翰厂接获广东钱局这笔惊人的生意时,就交其主办。他率领了四位助理(主计长、轧片机师、印花机师、制模师)驻在广州两年。由于成效良好,爱德华还被聘为广东钱局生产总管。
1899年9月调派筹办北京银元局,并应喜敦氏之请代表洽商添购机具设备事宜,结果遇上义和团事变而受困外交使馆区。虽爱德华本人并未在动乱中受伤,但其妻却于围攻期间过世。爱德华约于1905年回到英国再婚,随即启程返中国。次年他拟在退休前携眷至日本渡假,未料途中在神户得急症于8月16日病故。
艾伦·伟恩的祖父老汤玛士·伟恩是家族移局英国后的第二代,于十九世纪初在伦敦创办模具雕刻坊。小汤玛士即艾伦之叔,极富天赋,进入皇家造币厂不久即担任币章雕刻师,惜英年早逝。1830年,老汤玛士过世后交次子班杰明接手,随后再由其孙约瑟夫及艾佛烈德经营。艾伦系于1872年加入其兄行列,于1884年6月被任命为维多利亚女王印信总雕刻师。他曾与其兄弟合作镂刻英国国玺(Great Seals of England),主要作品多为重要印信、奖章等,英国钱币中似乎没有他的作品。
艾伦为首枚中国龙银之操刀者。过去我们常因此认为他任职于伯明翰造币厂。然而根据1888年5月19日的《伦敦画报》(London Graphic)报导,艾伦是受伯明翰造币厂的委托雕刻此套币模。由于目前保存在大英博物馆中有关伟恩家族工作坊的资料中有光绪“京局制造”庚子银币全套模具,故可推断此系列币模亦由艾伦雕刻。至于其他有哪些品种由其制作则尚待考证。国内很多人把他与协助建造广东钱局的爱德华·伟恩混为一谈。
浏览艾伦之主要作品清单后,笔者个人认为:七三番版基本设计简单,尤其正面全系文字,与其擅长之奖章类高浮雕人物肖像相比,无法展露出艾伦的精湛手艺,且币面图案旨系按中国方面提供草图进行雕刻,非自由创作而无法呈现出个人风格。在面对完全不解其意的中文书法与陌生的中国龙图情形下,艾伦有此表现已属难能可贵。
(本文载于本刊2005年第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