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难的意义

小编语:

大家好!我是大罗心理师,今天在这里为你分享《活出意义来》的第二个话题:痛苦的意义。这个话题是我们不能回避,也必须面对的话题,理解痛苦可以更好的超越痛苦。

现代人的痛苦好像尤其多,主要集中在心灵的痛苦。比如面临丧亲,丧偶,丧子等创伤中忍受煎熬,还有被各种心理疾病折磨(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等),还有种种的亲子困惑、夫妻困惑、人际困惑……这些烦恼带来的痛苦不一而足。

人生苦难重重,一旦我们领悟了这句话的真谛,就能从苦难中解脱出来,实现人生的超越。

美国知名的心理医生斯科特派克说:人生离不开痛苦,它与生俱来。从小到大的您,是否也经历了不少不苦难呢?

从佛家的角度来看,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这八苦,好像没有人能摆脱得了,难怪是与生俱来的苦,当然我也会受到这八苦的影响。

既然如此,我们通过对人生意义的探究,也对痛苦有一个深入的认识。我想这也是读《活出意义来》这本书给我们带来的意义,让我们可以从这本书里更好的领悟人生意义里涵盖的生存、死亡、临终与痛苦。

这些重大人生课题,如果你没有仔细去读《活出意义来》,是不可能让你的思想变得深刻的。

关于痛苦

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自己的人生伙伴——痛苦。一般而言痛苦分为生理上的痛苦和精神上的痛苦。

首先,我们来看看,生理上的痛苦。据说英国的关节炎研究院发起了疼痛影响力调查,有超过1000万人接受了调查,得到了人类最痛苦的十大经历:

分别是分娩,生孩子被评为最痛苦的人生经历;

第二是骨折;

第三是裆部被踢中,这些无一例外的都是男性受访者;

第四是偏头疼;

第五是关节炎;

第六是背痛/颈部痛;

第七是肌肉痉挛;

第八是痛经;

第九是嗮伤;

第十是关节痛。

我对照了一下,除了偶尔有肌肉痉挛,目前还没有其他痛疼影响自己。

好的,那么我们再来看看导致人精神痛苦的十大压力是什么呢?

第一是职场白领的高强度工作;

第二是离婚人士的心灵创伤;

第三是贫困家庭的生活压力;

第四是商界精英事业受挫;

第五是莘莘学子考试压力;

第六是青少年网络成瘾;

第七是独生子女适应障碍;

第八是投资人士心理失衡;

第九是弱势群体失去信心;

第十是中老年人缺少关爱;

由此可见,我们要想让自己活的开心和幸福是多么重要。但是面对这些客观存在的痛苦,我们用什么样的观念来认识痛苦,从而可以让我们既不逃避痛苦,也可以积极面对痛苦。

我在这里给大家引述书中的几句话,值得我们思考和学习:我们有必要勇于面对所有的痛苦,并把软弱的时刻和暗弹的泪水减到最低量。

然而,我们并不必以流泪为耻;毕竟眼泪证明了我们有承担痛苦的最大勇气。

如果勇敢地接受苦难的挑战,生命至最后一刻都仍具有意义。

在这里,我还想到一个故事:

一个知名的残障人士演说家,他曾经遭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但他在一次访谈时说起这些却面带微笑。

主持人问他:“面对这些痛苦,你如何保持乐观的心态?”

他没有直接回答问题,而是让助手拿来一桶水、一包咖啡粉、 一个勺子和两个纸杯。

他取了一勺咖啡粉倒在纸杯中并加上水,递给主持人。主持人尝了下觉得很苦,于是他又取了一勺咖啡粉倒入一桶水中。主持人又尝了一口后说:“很清凉,没有苦味。”

他点头说:“其实,人生的痛苦如同这勺咖啡粉,既不会多也不会少。是否痛苦就取决于你的承受力。当我感到痛苦的时候,就把我的承受力放大到一桶水,这样就感觉不到痛苦了。”

现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痛苦也是一种资源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逃避痛苦的心理动力远大于追求快乐的心理动力。

心理学家卡尼曼曾经提出一个“损失规避”现象,他提出大多数人对损失和获得的敏感程度不对称,面对损失的痛苦感要大大超过面对获得的快乐感。

比如白捡的100元所带来的快乐,难以抵消丢失100元所带来的痛苦。

如果仅仅从损失和获得的角度来看,我们更执著于不愿意损失,也就只能体会到痛苦和不安。

我们探讨痛苦的意义,是要看到一种可能性,就是人可以选择如何面对痛苦的态度,把痛苦当成一种资源,就可以去积极面对。

比如《与其等待死亡,不如创造奇迹》一书的作者—李康宇,面对自己的人生痛苦,就把痛苦当成一种资源,选择创造奇迹。

他是河北唐山人。1岁时经历了唐山大地震;4岁时身体出现异常,不能正常走路;7岁时确诊为“类风湿性脊柱炎”,全身开始瘫痪,也就是所称呼的“渐冻人”。

在瘫痪的三十几年中,经历了各种各样的挫折与打击,几次与死神擦肩而过,可李康宇始终对生命满怀热忱。

他以超出常人的乐观态度面对人生;虽然没有上过一天学,可他却通过电视及网络自修,学会了读书、写字、上网,并通过QQ聊天结识了马来西亚女孩颜淑英。由此,两人开始了一段异国之恋。

李康宇乐观、积极、永不放弃的精神感动了很多人,他和妻子颜淑英“不同寻常”的跨国婚姻,更是受到了国内各大媒体的广泛关注。凤凰卫视、湖北卫视、河北卫视等都曾对他们的故事进行过报道。

他之所以有极大的勇气去面对自己的人生痛苦,就在于他不是消极的逃避,而是用积极的观念和心态去面对这一无法改变的事实,从而超越了自己的狭隘和困境,让自己的精神世界得到了极大的拓展,从而去体验积极的痛苦,让自己成为一个虽然残疾,但却是心智成熟强大的人。

三、对痛苦采取的态度决定了意义

在《活出意义来》这本书里,作者维克多弗兰克谈到“苦难的意义”时说:当一个人遭遇到一种无可避免的、不能逃脱的情境,当他必须面对一个无法改变的命运——比如身患绝症或癌症等—她他就等于得到一个最后机会,去实现最高的价值与最深的意义,就是苦难的意义。

这时,最重要的就是:他对苦难采取了什么态度?他用怎样的态度来承担他的痛苦?因为,没有人能替代他受苦或解除他的重荷。他唯一的机会就在于对承受痛苦的态度。

在这里,作者引述了一个例子:

有次一位年老的全科医师来看他。他得了严重的抑郁症。因为,两年前,他最挚爱的妻子死了。

此后,他就一直无法克服丧妻的痛苦。弗兰克考虑如何帮助他?该怎么跟他说话?

最后,他反问这位医师:”请问医师,如果您离世,而尊夫人继续活着,那会是怎么样的情景呢?他说:喔!这对她来说是可怕的!她会遭受多大的痛苦啊!”弗兰克怎么回答的呢?

他说:您看,现在她免除了这痛苦,这是因为您才使她免除的。现在您必须付出代价,以继续活下去及哀悼的方式来偿付您心爱的人免除痛苦的代价。

这位医师一言不发但却紧紧握住弗兰克的手,然后平静地离开诊所。

这就是弗兰克强调的面对痛苦的态度,当发现意义的时候,痛苦就不成为痛苦了。

弗兰克成功的转变了他面对自己妻子不可复活的事实,所采取的的态度,他不再抑郁,可以平静的生活了,因为他深刻的了解自己痛苦的意义。

所以,维克多弗兰克在他提出的意义治疗学里的基本信念之一就是:人主要的关心并不在于获得快乐或避免痛苦,而是要了解生命中的意义。

这就是为什么有人在某些情况下,宁愿受苦,只要确定自己的苦难具有意义就可。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感谢你的聆听!让读书成为你的习惯,让读书滋养您的心灵!我们下次再会!

分享者:罗定权 (资深心理师  非暴力沟通实践者 塔罗咨商师 “心之力”读书会创始人)


悟书团体,学习的圈圈,

等你加入,一起前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