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山村与察关村
夜宿清华镇。早早起来往婺源北线进发。
婺源之所以美,就是山青水秀树婀娜,我又开始开开停停模式了。
板凳桥可谓是婺源的一大亮点,简单直接,随便往哪一放,美景就出来了...
路边还能看到这样的牌坊门,四柱三间五楼,估计里面应该是宗祠。
紧锁的大门让我只好把注意力放在门罩砖雕上
这张图看出什么了?原来,这貌似很不起眼的白灰下面,竟然是精美异常的砖雕图案。这也是老百姓在特殊时期不得已采取的非常手段,令人唏嘘。清理出来这个牌坊门绝对是杠杠的。
博风板有美丽花鸟彩绘
羊和鹿砖雕
屋脊翘角的鳌鱼造型栩栩如生
从清华镇出来开了十二三公里,就到达浙源乡凤山村。
凤山村,是婺源县浙源乡政府所在地,该村历史悠久,建村至今已有1100余年。凤山村是一个查姓聚居的村子,全村2000余人绝大部分为姓查,已被国家住建部评为中国传统村落。查姓大家可能比较陌生了,毕竟是一个小姓,全国查姓人口加起来不足七十万,主要分布在安徽、浙江、江苏三省。婺源的查姓,本来应该归入安徽的。安徽泾县的查济古村,可能是查姓人最集中的地方了吧,印象中应该有万人。说起查姓名人,大家可能都是一头雾水。但是我要是问您听过金庸这个名字吗,相信您一定不会陌生了,那好吧,这里就是金庸的祖居地。
金庸,本名査良镛,浙江海宁人,著名武侠小说作家。海宁查氏先祖查喻,正是凤山查氏十七世祖。元至正十七年(公元1357年)因避兵乱,查喻从江西婺源迁居至海宁袁花,“以儒为业”,“耕读传家”,在此开枝散叶,并不断兴旺发达起来,海宁查氏可谓科甲鼎盛、颇负时望,以“名臣”和“文苑”著称,卓有成就并在海内外产生深远影响。民国著名诗人、散文家徐志摩是金庸表兄,也是查姓后人,据此说来徐志摩的母亲应该姓查了。
始居婺源的查氏,是南唐工部尚书查文徽之弟查文徵(徵,音zhǐ ,古代五音之一,相当于简谱“5”;也是“征”的繁体字)。查氏建居凤山后,族人尊崇迁婺始祖查文徵创“山房道院”,立下“教诲尔子,以毂似之”的重教祖训,十分崇尚读书。自查喻迁居后,婺源查氏发展缓慢,当官者不多,一直默默无闻。但其后裔崇尚文风,多数从商,在商界十分活跃,一直是徽商中一支重要力量,故查氏后裔旅居海外侨胞众多。也因从商多且多有成就,凤山村历来富庶,很多在外经商者赚了钱都会回家乡兴建房屋、光宗耀祖,所以村内尚保存有不少明清房屋建筑。
这就是凤山村给我的第一印象,难怪被称为风水宝地啊。村子处在山峦之间的狭长平原地带,中间有小河流过,后面峰峦叠翠,景致迷人。村口傲然矗立的这座宝塔更是我此行的重要目的之一。
凤山龙天塔,矗立于凤山村头小溪旁。该塔始建于宋,后毁,于明万历年间(公元1618年)重建。相传当时凤山多火灾,村人恐慌,为此,村中派出德高望重族长到高湖山求问于高僧(古徽州有名的藏经讲学之地)。高僧仔细察看了全村地形地貌,建议在村口修建宝塔。根据龙的水性和龙凤呈祥之意,将宝塔称为“龙天宝塔”,将村子更名为“凤山村”。塔为楼阁式砖石结构,六面七层,高30余米。
凤山龙天宝塔现为江西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婺源境内唯一的一座古塔。
顶部为铁质塔刹,上端有相轮和宝瓶。
塔基座为石砌,底层开一拱券门,有四级青石台阶可上。可惜没开放。
层层出檐,逐层收分。
出檐部分细节。戗角处下方挂有铁铃。
龙天塔周边是一片平地,没有乱搭乱建,才得以保存如此胜景,点个赞!
这片是新村了。
塔边河道中建有小水坝,上有碇步桥。
查氏宗祠,又称孝义祠,是由时任徽州知府题名,始建于清康熙三年(公元1664年)。查氏宗祠坐西朝东,砖木结构,地面铺以青石,进深33.9米,面阔22.2米,现存享堂、后天井、寝堂等三部分,占地750余平方米。现在看到的这个五凤门楼仪门是查氏族人2016年重新修建的,虽然工艺各方面看起来不能与以前的古建相比,但宗祠总算是结构完整了。
网上找来的享堂图片。
俗话说,凤山村有三样宝:鱼塘、古塔、西门井。古塔就是之前看过的龙天宝塔。鱼塘也在乡政府大院内,可惜当时我并不知晓,错过了。有介绍说,鱼塘用大片清石板雕砌而成,鱼塘边有棵千年桂花树,树粗枝茂,花香四溢,神奇的是朝鱼塘一边开黄色桂花,另一开白色桂花,属金银树。后人便于观鱼赏月,在鱼塘边建有观鱼台,观鱼台走廊用13片帘门与前堂相隔。帘门雕刻细致,古色古香,每片帘门的雕刻人物图案都是出自《三国演义》。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一看。
网上找来的鱼塘照片。
桥头房屋的拱券门额书“钥锁南关”。
靠南边较大的这间屋原来就是文昌阁,村中孩子读书的地方
靠北边这间叫“祭酒厅”。
祭酒厅墙壁上有文字介绍,刚才看到的桥原来叫“祭酒桥”,这段文字就是说桥名的来历了。
介绍是这么说的:本里高祖十三世,本德公,行十二,字叔义,宋绍兴年间,举春秋明以及第,三任金华太守,后称疾不仕归里,庆元已犯年建亭七间,造村末水口大桥,号“祭酒桥”。还是没弄明白,跟酒有什么关系?
古樟枝繁叶茂,树龄达820年,老当益壮啊
另一边拱券门额书“文光北斗”。
小溪也能美成这样,无语啊
原来这才是正宗的察关村水口。这里是出水口,同样筑有小水坝。加上桥、阁和古树林,也是一个典型的徽州水口营造实例。比较特别的是水坝的这些岩石看起来是天然的,好像原来就在这里的一样。
桥上看风景。不远处的梦幻小村就是察关村,属于虹关村下辖的一个自然村。从这里进入直到岭脚村,浙源乡境内以詹姓为主。查姓与詹姓,也是浙源乡两大主要姓氏。
一步一顾皆风景,山光水影都入画
这边是水去的方向
站在桥上,几乎没看出有桥。很大部分的原因也在于此桥没有栏杆,如此就跟普通古驿道无异了。说起来,这座桥还有一个名字叫“寡妇桥”。相传,此桥始建于南宋中叶,距今已有800多年。后因年久损毁,村中一寡妇四方募钱,捐资照原样复建。桥上本有石栏,后村人念其功德,特将石栏拆去,取无栏(男)之意。故该桥又得名“寡妇桥”。却也因为此名,时至今日,村人每逢婚嫁喜事,必不行经此桥,不惜绕道远行,以避“寡妇”之讳。
往下游而去。
没错了,要的就是这个范!
大家看到什么了?原来,有传祭酒桥这一单拱桥是非常规整的半圆,与倒影刚好可以形成一个100%的圆形!这个我看就不必太较真了,确实很圆,而且的确很美,足矣!
欢迎进入老生常谈时刻。
网上的一张图片。有诗云:路到桥头自然直,有桥必有阿牛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