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失势上级的三大经典手法

原创 敖让 资治通鉴读史悟道 2020-08-31

【材料】《资治通鉴》汉纪 孝顺皇帝 永建元年 公元126年
孝安皇帝 延光四年 125年 十二月
议郎陈禅以为:“阎太后与帝无母子恩,宜徙别馆,绝朝见,”群臣议者咸以为宜。
司徒掾汝南周举谓李郃曰:
“昔瞽瞍常欲杀舜,舜事之逾谨;郑武姜谋杀庄公,庄公誓之黄泉,秦始皇怨母失行,久而隔绝,后感颍考叔、茅焦之言,复修子道;书传美之。
今诸阎新诛,太后幽在离宫,若悲愁生疾,一旦不虞,主上将何以令于天下!如从禅议,后世归咎明公。宜密表朝廷,令奉太后,率群臣朝觐如旧,以厌天心,以答人望!”郃即上疏陈之。
孝顺皇帝 永建元年 126年
春,正月,帝朝太后于东宫,太后意乃安。
辛未,皇太后阎氏崩。
【译文】议郎陈禅认为:“阎太后和皇帝没有母子恩情,应打入冷宫,不再朝见。“群臣议论后的都认为妥当。
但司徒掾、汝南郡人周举却对(司徒)李郃说:
“从前,瞽瞍[ɡǔ sǒu]常想谋杀虞舜(瞽瞍,舜之父),而舜对他更加孝顺;
武姜谋杀郑庄公,庄公发誓:不到黄泉,不再相见;
秦始皇怨恨母亲赵姬淫乱失行,久不见面。
后来分别被颍考叔、茅焦的劝谏感动,重修孝道;史书上对这些事,都十分称道。
现在,阎显兄弟刚刚伏诛,阎太后又被幽禁在离宫,如果悲愁生病,一旦发生意外,皇上将何以号令天下!
如果采纳陈禅的意见,后世将把罪过归到您的身上。应该秘奏朝廷,请求皇帝继续供养太后,率领文武百官和过去一样按时朝见,上顺天心,下符人愿!”李郃立即向皇帝上书陈辞。
汉顺帝永建元年 126年
春天,正月初一,汉顺帝前往东宫朝见阎太后,于是,太后的心情才安定下来。
十九日,阎太后去世。
【解析】一、背景解析
125年十一月,北乡侯(少帝)刘懿病死,洛阳京师发生政变,把持皇宫、占据太后名分的诸阎死尽,唯独阎太后幸存,但也被幽静在了离宫(皇宫以外的宫殿称离宫,如西汉甘露宫、唐朝的华清池等,都是离宫)。
材料中周举劝司徒李郃,举了三个例子,分别是舜和父亲、郑庄公和母亲、秦始皇和母亲的先例。
1.昔瞽瞍常欲杀舜,舜事之逾谨
这说的是虞舜受到尧帝赏识后,被赏赐了很多财物,舜的父亲瞽瞍和弟弟虞象想据为己有,于是三番五次谋杀虞舜,舜迫于人设,既往不咎。
我认为,这件事应该是舜帝一家人的政治表演,舜以孝悌收到尧帝的赏识,为了加强这种政治人设,一家人合谋演出了这出戏,使得舜更受尧帝器重。
最终达到《竹书纪年》中:“昔尧德衰,为舜所囚也。舜囚尧于平阳,取之帝位。舜放尧于平阳。”的政治目的。
说白了就是扮猪吃老虎,傻白甜让人放心大胆重用的权谋手段。
《汉书·邹阳传》:“昔者, 舜之弟象,日以杀舜为事,及舜立为天子,封之於有卑 (今湖南道县)。”
象以杀舜为业,舜执掌天下后不仅没有算旧账,反而给他封地,可见象是舜上位的功臣,其中的隐情,值得玩味。
2.郑武姜谋杀庄公,庄公誓之黄泉
这说的是《左传》名篇,郑伯克段于鄢的故事,武姜和叔段阴谋造反,郑庄公捧杀了亲生弟弟共叔段后,囚禁了生母武姜,发誓永不相见,后来颍考叔劝郑庄公重修母子之情。
黄泉者,地下也,于是庄公挖地道和母亲相见,意为黄泉相见,不负誓言。(机智,果真是君无戏言)
3.秦始皇怨母失行,久而隔绝
这说的是秦始皇和母亲赵姬的事。吕不韦奇货可居后,嬴异人死,嬴政继位,吕不韦志在朝政,而太后赵姬年轻,吕不韦便为赵姬物色了嫪毐,以满足年轻太后的欲望。
嫪毐受太后的宠幸,嬴政也有借嫪毐制衡吕不韦的需求,于是嫪毐迅速做大。
谁知道赵太后被嫪毐完全搞定,和嫪毐秘密生下儿子,发展到最后竟然想让自己和嫪毐生的儿子取代嬴政的地步。
最后嬴政发现了赵太后和嫪毐产子的事情,嫪毐狗急跳墙,于是就有了

蕲年宫之变,嫪毐先发制人却被嬴政早有预谋的反杀,之后嬴政痛恨母亲赵姬,将其软禁,发誓永不相见。最后在大臣茅焦的劝说下,和赵姬再续母子之情。

二、处理失势上级的三大经典手法
从议郎陈禅所举的三个例子,到材料中顺帝所面临的情况,都是如何处理失势上级的问题。我认为,可以有三大手法:
1.表面上对当事人宽大处理
从舜帝的父亲、弟弟谋杀舜,到武姜、赵姬阴谋造反,再到汉顺帝对待阎太后,作为实际统治者的舜帝、郑庄公、秦始皇、汉顺帝,毫无例外都采取了宽大处理的态度。
这到底是是为什么?
我认为其中最关键的问题,作为实际掌权者最忌讳的问题,就是以下克上的问题。无论从组织层面讲,还是从家庭层面讲,太后、母亲这都是皇帝的上一级。
所以无论从尊卑秩序上讲,还是从忠孝上讲,作为得势的领导人,都忌讳将失势的上级赶尽杀绝。
从尊卑上讲,一旦将失势的上级赶尽杀绝,就意味着下级可以随便杀害上级,而作为新的掌权者,自己没有上级全是下级。
如果开了一个不好的先例,以后就无法讲这种下克上的行为钉在耻辱柱上,这对于自身而言,是意识形态领域极大的损失,尊卑秩序立不起来了,没法教育民众,民众都没大没小的,统治起来就极为麻烦。
从忠孝上讲,肆意迫害曾经的上级,也会让自己的人设变得尖酸刻薄。而王道荡荡,仁者无敌,仁义才是一个王者应该展现出来的品质。
一个尖酸刻薄的皇帝,是没有人放心为之卖命的,所以历史上的实际统治者,往往都会对曾经失败的上级采取优待的态度。
以展现自己所拥有的一切,都是上天赐予的,而不是自己抢来的,既然不是自己抢来的,又有什么理由对曾经的拥有者赶尽杀绝?
2.实际上对支持者赶尽杀绝
历史是一群人创造的,而不是某一个人,既然不方便对曾经的上级赶尽杀绝,那就要对曾经的党羽赶尽杀绝,一个领导者没有党羽,就如同一只没有毛的凤凰,是飞不起来的。
所以无论是郑庄公,还是秦始皇,还是材料中的汉顺帝,还是唐太宗,还是...
清党,将原有敌对势力的党羽赶尽杀绝,将凤凰的毛拔光,使之不再具有东山再起的条件,是他们的共同选择。
郑庄公借着鄢邑之战,将段党一网打尽;
秦始皇借着蕲年宫之变,将嫪毐党人一网打尽,嫪毐死了,嫪毐和赵姬生的儿子也全数斩杀;吕不韦失去制衡,也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因而顺手赐死吕不韦,至此,赵姬的关联方除了秦始皇,已经没有别人了。
汉顺帝借着西钟楼起事,将阎党赶尽杀绝,阎后虽在,阎党覆灭,再想有所作为,就难了。
唐太宗借着玄武门兵变,将李建成、李元吉一党赶尽杀绝,连太子、齐王家的小孩都不放过也是同理。其目的就是要将有可能依附于李渊的党羽斩草除根,再留着李渊,不过是只拔了毛的凤凰而已。
3.暗中帮当事人体面
历史上对于失势的上级,还有一种处理办法叫帮他体面。比如说材料中的阎太后,很可能就被汉顺帝帮忙体面了。
孝顺皇帝 永建元年 126年
春,正月,帝朝太后于东宫,太后意乃安。
辛未,皇太后阎氏崩。
头一年十二月,朝廷讨论处理阎太后的问题,第二年大年初一,顺帝带着文武百官朝见太后,正月十九,太后就驾崩了。
大半个月以前还说太后意乃安,短短大半个月后,太后就突然死了,被人体面的痕迹非常重。
为什么郑庄公没有帮武姜体面,秦始皇没有帮赵姬体面,唐太宗没有帮李渊体面,却偏偏汉顺帝帮阎太后体面了,包括后世的朱元璋帮小明王体面。
原因很简单,武姜和赵姬、李渊和皇帝真的是母子、父子关系,党羽已经被清理干净,双方又具有感情基础,故能善终。
而阎太后和小明王,和当权者是没有血缘关系的,留着这样的名头在世上,自身强大时倒没什么问题,毕竟免疫力强。
一旦自身势力转弱,这些名头犹如虎皮大旗,必定被人扯出来当做军旗,而阎太后、小明王这类人,自身并不天然倾向当权者,自然会被心怀不轨者利用。
而李渊、赵姬、武姜这类人不一样,他们不会相信帮别人打倒李世民、秦始皇、郑庄公,自己的处境会比现在更好,因此也就不存在被人利用的可能性了,这是他们得以善终的根本原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