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动物与奇案之“鼠露贼赃”案

明代嘉靖四十年(1561)的福建建宁府,有一天,进士出身的知府杨一鹗,接到退休官员林命的诉状,讲自己家被人偷窃,丢失6个皮箱,内装千余两白银。这是他数年为官所得,不但靠它养老,还要养育子孙,如今“官休财罄”,是“老幼嗷嗷,无以为命”,希望杨知府能够抓获窃贼,追出赃银,以救一家老小之余生。

林命与杨知府是同年,都是嘉靖三十二年(1553)进士,杨知府是二甲第80名,林命是三甲第185名,按照排名,杨知府与林命相差210位。林命先为金坛知县,调入京城为给事中,再升为广东按察使,受到弹劾以后被贬为金华府推官,便以七品推官退休,几年宦海,能够得到千余两白银实在也不容易,更何况那时候官员退休,如果没有特殊恩命,朝廷是不给退休薪俸的。这些银两既要养老,又要抚养家族,如今丢失了,岂不是要他的老命吗!好在杨知府是自己的同年,碍于同年的关系,总不能够见死不救吧!杨知府果然热情,当即就把林命引进花厅,备下茶点,耐心地听他倾诉。

原来,林命退休之后,并没有回到乡下,就在建宁府临江门内购买一处房产。这处房产属于一个破落户的,因为他负债累累,急需银钱,所以贱卖,但房屋已经很破旧,因此要重新装修。装修以后,又住了两年,林命觉得这样大一个院落,自己一家住着,也是浪费,便准备收拾出一个小院出租,以租金补贴家用。没有想到在收拾房间时,发现藏在阁楼储藏间的6只皮箱丢失了,那可是家里所有的积蓄,如今丢失了,如何生活呢?讲到此,林命已经是老泪纵横了。

看到同年伤心的样子,杨知府虽生怜悯之心,但也怀有戒心。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在嘉靖年间,严嵩当权,打击与排斥异己,以至于连同年都互相倾轧,时人感叹:“士风颓陋,虽政绩无闻,而屡被弹劾”。这些人只想着自己荣华富贵,哪里管他人死活!更可恨者,总以排挤他人来获利,杨知府岂能够不防?

杨知府心想,林命为官时间并不长,能够在府城内购买大院落,应该是很有钱财,如今又被人偷盗千余两白银,看来他当官也没少捞,以他的陈述来看,应该还是留了一手。本来嘛!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既然他不肯说实话,我也没有必要与他客套,便提出到林家去勘验。

同年归同年,林命本来不愿意让这位同年知府去看自己的豪宅,可是现在有事求人家,要想藏富也不可能了,只好硬着头皮带着杨知府来到临江门的宅院。但见这是一个三进院的官宅,显然是按照五品官的规格修建的,林命是购买而来,因为自己是七品官退休,为了不违制,一是将门楼改动了,除去了色彩,变成黑门;二是将五进厅堂的前脸装上护窗,在外面看则为三进厅堂,也就不存在违制的问题。杨知府进了厅堂,发现有阁楼,得知储藏间就在阁楼上,便举步上得楼来,但见阁楼内灰尘积得很厚,好久没有打扫,地上有清楚的脚印。杨知府把林命叫来,让他辨认脚印,其中有林命自己的,这是他上楼检查储藏室,发现有人偷走皮箱时所留下的,是靴子所踩压而成;另外有两个人的脚印,乃是普通的麻鞋所留下的;还有一双脚印,是没有穿鞋,留下赤足痕迹。很显然,除了林命之外,还有3个人上过阁楼。那么这另外的3个人是谁呢?

杨知府先问林命:“此房屋是何时装修?请的是何人?”

林命回答:“乃是两年前装修,是本府密记木匠铺的掌柜密汲带人来修的。”

杨知府再问:“那天是你一个人上了阁楼,还是有人陪同你上的阁楼?”林命说:“那日由两个家人陪同上阁楼,两个家人都在。”

杨知府把两个家人叫来,仔细查看,乃是两个老仆,看上去忠厚老实不似恶人,而脚上穿着麻鞋,看来那麻鞋脚印应该是家人留下的,那么光脚的脚印是谁留下的呢?杨知府想:“这光脚的脚印应该是贼人留下的。可问题就来了,6只皮箱,贼人一个人如何搬走的呢?从脚印来看,没有在楼梯上走的,这又是因为什么呢?”

杨知府环顾阁楼,发现光脚的脚印集中在窗前,显得非常凌乱。来到窗前验看,发现有一扇窗户没有从内插上,再看窗户木插销有刀撬的痕迹。打开窗以后,发现窗口离院墙不远,而墙砖有明显的绳勒痕迹,显然这6只皮箱是从这里放到院外,而光脚的人从这里放下去,肯定还有接应之人,因此可以断定偷盗的不是一个人所为,应该是个团伙,但这光脚的人是谁呢?接应的又是什么人呢?要想查到他们,不得不费一番心思。

杨知府一边盘算,一边观察四处,忽然发现有一只大老鼠,口里叼着只小老鼠,从院墙上跳到阁楼檐角,窜入阁楼之内,就不见踪影了。过了一会儿,大老鼠又出来,跳到院墙上,再跃到院外。约莫有一刻钟,大老鼠口中又叼着一只小老鼠回来,又窜入阁楼之内。

杨知府出身中人之家,小时候所住的祖宅常常有老鼠出入,把家里的衣物都咬坏了,为此杨知府从别人家里抱来一只大花猫,果然老鼠就少了。有一天,杨知府看到一只大老鼠叼着一只小老鼠从自己家离去,不久大老鼠又回来叼一只小老鼠,这是老鼠怕猫,所以搬家。林命家这间阁楼,没有住人,也没有猫,老鼠为什么搬家呢?虽然说今天来了许多人,老鼠可能害怕,但老鼠应该是往别处搬,不可能往人多的地方搬,究竟因为什么呢?林命的家人见到这只大老鼠,便说认识,因为这只老鼠曾经到厨房偷吃的,被家人追赶,曾经用铁铲铲断它的尾巴。杨知府想:“林命家人见过这只老鼠,应该是林家的老鼠,所生鼠子应该在林家才是,为什么这只老鼠到外面去搬小老鼠呢?”杨知府觉得奇怪,就叫手下人去跟踪那只大老鼠。果然,大老鼠又越出墙外,家丁们急忙跟上,但见大老鼠从一个墙洞里进入一个人家,不一会儿就叼出一只小老鼠,然后又赶回林家阁楼。家丁们发现,那个人家乃是密记木匠铺,便赶回来告诉杨知府。

一听说是密记木匠铺,杨知府马上就想起林命的房屋乃是密汲带着工匠维修的,既然老鼠往返于密记木匠铺与林家阁楼,其中定有什么关系,于是便率人赶往密记木匠铺,让衙役们团团围住以后,杨知府便破门进入密记木匠铺。

密汲见有官府的人闯进铺里,高声喊着:“光天化日之下,官府为什么私闯民宅!要知道国有国法!”杨知府根本不听密汲辩解,叫手下人先将其捆绑起来,然后搜查各房。就在这时,杨知府发现大老鼠进入卧房,便跟了进来。但见老鼠来到床前脚踏板下的一个小洞,便钻进去,过了一会儿,又叼出一只小老鼠,然后从墙角的鼠洞出去。见到此,杨知府命令手下,将脚踏板搬开,用脚在上面踩了踩,发现有一个老鼠洞,便让手下人从老鼠洞开挖,发现一个地窖。手下人下了地窖,从中找到6只皮箱,其中一只有破洞,打开一看,里面除了有银两之外,还有几只小老鼠,想必是老鼠以箱子为窝,因为箱子移动,小老鼠被带到这里,大老鼠听到小老鼠呼叫,便来这里营救,大老鼠只有一口,每次叼一只小老鼠,而这一窝老鼠10余只,所以大老鼠不断地往返。

既然找到赃物,杨知府便可以提讯密汲。杨知府先让衙役把密汲的鞋脱掉,检验其脚与阁楼上的光脚印相比照,发现那脚印根本就不是密汲留下的,但赃物在密汲家里发现,肯定会有同党,所以杨知府喝令其招出。密汲此时见赃物已经被发现,知道抵赖也没有用,更何况罪名总不能自己一个人承担吧!便把作案经过交代出来。

原来,密汲为林命修房时,发现阁楼储藏间有许多皮箱,便猜疑是宝贝,苦无机会下手。俗话说: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密汲既然惦记这些皮箱,总是要寻找机会的。后来密汲认识建阳鼠贼渠魁蒋承熙,这个人可是了得,智巧轻捷,机变风生,夜无虚出,出必满载而归。本府市井无籍、衙门人役,凡是贪图钱财者,无不与之结纳,徒弟几以百计。他听密汲说林命退休以后,带回不少钱财,便让密汲画出藏有皮箱的储藏室图形,然后趁夜深人静,赤脚攀上阁楼,拨开窗户,潜入储藏室,偷出皮箱6只,用绳子系住,从阁楼上递出院外,同党在外接住,转移到密汲家中。等他们打开一只皮箱,发现箱内装有500两银子,六箱就应该是三千两,这可是一注大财。以蒋承熙的思虑,林命是个退休官员,一旦发现银两丢失,绝不会善罢甘休,肯定会报官查找,因此不如先将银两藏起来,等风声过去再分赃不迟。蒋承熙是首领,他的主意,又谁敢不听呢!所以便把6只皮箱藏在密汲家的地窖里。因为他们没有把6只皮箱全部打开,那只带有老鼠窝的皮箱把大老鼠引来,却没有想到杨知府居然跟着老鼠找到地窖,起获赃物。

听完密汲的交代,杨知府火速派人把蒋承熙抓获,并究出伙党谭漆,而蒋承熙居然是被3次刺字的窃贼,如今再次被获,定然会遭受重处。杨知府检验6只皮箱,让手下人把那窝小老鼠移至阁楼,让它们与大老鼠团聚。每只箱子内有500两白银,共计三千两,与林命报失的数目不符。杨知府派人把林命找来,相见礼毕。杨知府说:“年兄以失银告状,赖苍天有眼,已经擒获窃贼,但窃贼人多,恐怕他们把银两分散花销,要按照年兄所讲的数额归还,应该是很困难的!”以杨知府的思虑,怕林命得知窃贼擒获,再多报失窃,以便多追赃物,这样便可以除了追回损失之外,还可以赚上一些,因此讲到追赃困难。

林命说:“年兄果然名不虚传,仅仅一天便将案件破获,真乃神人也。想必这些贼人即便是分赃,因为时日甚短,也很难用尽。年兄尽力追赃,即便是少一些,老弟我也不会见怪。”林命此时夸奖杨知府,实际上还是惦记自己的银两,心想能够追回一些,总比不能够追回为好,所以满口应承,即便是少一些,自己也能够承受。

杨知府见林命没有过多的野心,也就放心了,便说:“年兄所告失窃银两太多,岂有窃盗而有偷银至千者乎?此状只有我能够受理,要是别的官,肯定不会受理,因为谁也不会想到窃盗能够偷窃这样大的数额。”

林命说:“年兄,我丢失的确实是千两白银,这是我多年为官的辛苦钱,岂能够欺瞒虚报?”

杨知府说:“如果是千两,当然是不能够少报,若是少报,将来也不可以多增。要是将窃贼审讯追赃,多追出的赃物可能是别人的赃物,如果年兄再说是自己的银两,就是冒认了。”

林命说:“如果能够将窃贼赃物追出,我仅要我丢失的千两,岂敢多认赃物?”

杨知府命人取出两只皮箱,打开一看,里面有千两白银,便先让林命写了领状,然后又拿出4只皮箱,打开一看,里面还有二千两白银。林命说:“这4只皮箱也是小弟的,当然二千两白银也是鄙人的了!”

杨知府说:“年兄状告是千两白银,如今却认有三千两白银,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你应该从实讲来!”

林命说:“我丢失的实是三千两白银,在状告时,恐怕年兄不信,所以才说是千两,如今已经被查获,我愿意出千两以助公用,还望年兄海涵。”

杨知府说:“年兄此言差矣!我岂贪图年兄财产?如果要是贪图,给你千两,你也没有缘由反悔,因为你状告的是千两。年兄为官一场,也不容易,三千两全部领去,将来小心,别再让贼人惦记!”

为什么林命丢失三千两银子却说丢失一千两呢?这是林命的难言之隐,因为他当官的时间仅有6年,还多在七品官任上,按照当时的官俸,七品官一年仅有45两银子,即便是不吃不喝,6年下来也就是二三百两,虽然还有些陋规收入,但总不是合法的,所以林命不敢讲实话,更何况三千两再加上豪宅,也要防着同年的谋算。如今杨知府大度,林命只有感激的份了。后来他用这些钱把自己所著的《正气录》《春秋订疑》、《阳溪堂集》等著作出版,去实践那“留子黄金满籝,不如一经”的古训,让子孙学习本领,而不靠父辈积攒下的钱财过活。

送走林命以后,杨知府再次提讯那三名窃贼,因为是人赃俱获,这几人也没有抵赖,一一承认。杨知府判决如下:蒋承熙处以绞刑。密汲绞监候。潭漆因为是初犯,按律在右小臂刺“窃贼”二字。

本案中蒋承熙他们偷走皮箱,没有想到皮箱内有老鼠窝,把老鼠的孩子带走,大老鼠岂能够忍心丢掉孩子,所以往返他们藏赃物的地方,叼回小老鼠,结果暴露了赃物。

杨知府从老鼠叼子发现疑点,然后跟随老鼠发现窃盗偷走的赃物,并且擒住窃盗团伙。当所获的赃银超过报案数目,先是怕身为同年的退休官员得寸进尺,后又拒绝同年的行贿,可谓是正直的官员。他能够不以同年而屈法,也不以官宦而累及无辜,仅惩处三名主犯,而没有殃及与蒋承熙结纳的市井无籍、衙门人役,因为这些人有数百。寓刑于教,杀一儆百,自然维护了地方社会的稳定,故地方志说他“善于抚辑”。

(0)

相关推荐

  • 见证幼猫成长记…

    店里来了一只野猫,邻居美女高兴得很.听说猫会抓老鼠,这下可好了,老鼠不会咬她店里的窗帘.我家的店里也不会有老鼠出没了.(且它刚来的几天亲眼看到它一连咬了几个老鼠.)这猫也很会选地方,一下子就选择了我家 ...

  • 内务府贪墨无度,皇上为何不管一管?| 循迹晓讲

    ◎ 循迹 · 用文化给生活另一种可能 ◎ 作者:老约汉 ◎ 编辑:马戏团长 ◎ 全文约4500字 阅读需要15分钟 ◎ 本文首发于[循迹晓讲]公众号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 "内务贪,太守肥,三 ...

  • 民间故事:一个200斤的稀罕大西瓜,牵扯出一件陈年旧案

    明朝成化年间出了件稀罕事,有人种出了个200斤的大西瓜,这西瓜来历可不简单,竟还牵扯出一条人命案. 当时的徽州知府有个10岁的儿子,这孩子小小年纪便得了痨病,爱子心切的知府为儿子遍请名医,可惜一直未能 ...

  • 大明奇案:知府买到百斤大西瓜,亲临瓜地考察,揭开一起谋杀大案

    这个案件发生在明朝成化年间,地点是徽州府.话说进士出生的乐中语,经过十年宦海沉浮,如今升任为徽州知府.这个乐大人自从考中进士之后,在官场上混得还比较如意,多次得到升迁.所以呀,他的心情还不错.人逢喜事 ...

  • 明代奇案:稚童向老鼠喊母亲,知县慧眼,揪出一桩违背伦常的凶案

    在明弘治十年间,有一位进士叫杜尚,他通过走后门,得到了张皇后家乡兴济县一个知县的官儿. 可这新上任的杜知县可没有把心思放在如何让兴济县的百姓安居乐业上面,一门心思的琢磨怎么讨好给他开后门的张侯爷.这位 ...

  • 【察右中旗大案纪实】雪地无名尸

    本文作者:范天云.张进才 这是微信公众号"察右中旗人的故事"(微信号:zhongqiren-gushi)已声明的原创作品,欢迎联系转载,但请尊重我们的写作和编辑成果,切勿盗用,否则 ...

  • 明清奇案之西瓜诉冤:瓜园里两百斤的大西瓜,引出了一场离奇命案

    明清之时,算是中国历史之上颇为精彩的一个阶段,倒不是说这段时期的历史有多么的辉煌灿烂,而是因为距离当前的时代较为接近,因而便保留了不少丰富的史料,让我们有机会对古人的精神世界进行窥探,了解数百年之前的 ...

  • “鼠露贼赃”(古代奇案)

    金坛知县,调入京城为给事中,再升为广东按察使,受到弹劾以后被贬为金华府推官,便以七品推官退休,几年宦海,能够得到千余两白银实在也不容易,更何况那时候官员退休,如果没有特殊恩命,朝廷是不给退休薪俸的.这 ...

  • 民间故事:马蹄金奇案

    唐朝年间,名臣李勉在凤翔府做官,在凤翔府的属县有个农民夫,在野外发现了一大瓮马蹄金,农夫将这些马蹄金送到了县衙里.县令本想将这些金子藏在县衙的库房里面,又担心负责看守库房的人把守不严,遗失了金子.为了 ...

  • 故事:古代奇案故事,妇人不仁,害丈夫死于非命

    某县城西有一户姓黄的人家,主人黄某虽身在乡野务农,但勤劳诚恳因而家境还算不错.黄某的妻子胡氏,是个相貌出众的妇人.平日里黄某在地里忙于农事,胡氏则在家中操持家务,闲暇时间特别多.胡氏原是个水性杨花的女 ...

  • 故事:古代奇案故事,意气用事

    以前济阴县有个姓曹的富人,这位曹某本来有一个女儿,乳名叫阿英.某一天阿英和乳母外出,两人竟一起失踪了.女儿失踪后,曹某便派人四处寻找,毫不怜惜人力.物力.转眼间十五年过去了,尽管阿英依旧是音信全无,但 ...

  • 故事:古代奇案故事,男子赌气,害惨了一家人

    陶丘县有一位姓胡的老妇人,丈夫死得早,膝下只有一个女儿.胡氏非常宠爱自己的女儿,所以等到女儿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便为其物色了一位上门女婿.胡氏找的这位上门女婿姓李,李某家距离胡氏家有三四里的路程. 李 ...

  • 故事:古代奇案故事,自讨苦吃

    罗某是个小生意人,常年在外贩卖布匹.虽然收入不是很高,但日子过得还算可以.罗某的妻子胡氏,长相倒是没得说,只是品行不太好.懒惰不说,还较为放荡. 罗某的母亲,时不时地会规劝一下儿媳妇.怎奈胡氏不听也就 ...

  • 故事:古代奇案故事,女子毒害嫂子,结果害死了母亲

    兰城县有个叫梅花的姑娘,生得倒是月貌花容.丽质天成,怎奈家境贫寒.寒门里的姑娘再美,也金贵不到哪儿去,于是梅花十三岁那年被父母卖给了县城富户胡家为童养媳.胡家是个大户,家中经营白酒生意,一年的收入比梅 ...

  • 故事:古代奇案故事,借刀杀人

    朝城县有个叫于亮的人,在县城西门内开了一家旅馆.于亮的妻子何氏,样貌姣好,娘家是城西十五里处何楼的.于亮夫妻还算和谐,至少在外人看来是没有问题的,在人前一直是夫唱妇随的样子. 某日何氏突然跟于亮说,她 ...

  • 民间故事 冤鬼奇案

    文章来源:未知 | 编辑:卡布基诺 | 时间:2016-09-18 11:43 | 作文900字发送本文到微信 清朝雍正年间,一个月黑风高的深夜. 直隶总督府后院书房中,残烛摇曳.总督唐执玉仍在执卷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