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公原创】力与巧的关系:力相等则谁巧谁胜,巧相等则力大者终将能胜!

洪式太极——通过力学原理阐释实战技击;通过人体经络运行感知节节贯穿;通过辩证哲学述说平衡与和谐。本微信平台愿与世人共同探索太极拳的奥秘和唯美!

推手歌中提出要:粘黏连随不丢顶,教和学太极拳的人们也都会说这些词句,陈师也常说:要用粘黏劲。究竟什么是粘黏劲?这种劲是怎样练出来的?怎样理解连随和丢劲、顶劲,丢和顶是孤立的还是相互关系的?我认为,学太极拳如弄不明白这些问题,光念口诀是无用的。
我们先理解粘黏与连随四字,粘黏是形容双方接触的部位,如同胶漆粘物极黏似的。粘是头一步,粘而不黏,等于未粘,所以加上个黏字;但双方推手时,接触的部位并不是涂上什么胶漆,所以必须用具体的动作来实现粘黏的效果。那就是用随法以求粘,并用连法以求黏。正如陈鑫讲缠丝劲说的:如同上螺丝钉,不能硬拔出去。这种比喻又可以体会丢与顶的现象和方法。
我们都知道,双方的着力点离开为丢,双方着力点的劲路互对,各不相让为顶。从而可知凡是直线进退,则进顶退丢。于是又知道太极拳的弧线作用。但只走弧线,虽然减少了顶,却不免于丢。
我们看一般推手的现象,往往形成一推一拉,为了求胜,最后还是用上顶劲,结果是大力胜小力,仍不合太极拳的规律。陈式练架子和推手则在公转中加上自转的缠法——顺缠、逆缠作引化及发劲的主要方法。
不过这也不是如此简单的,每见陈式同学研究推手,双方虽都懂得缠法,同样也有胜负。因为:当因敌变化时,公转弧线的左右方向及弧线的里外、大小、高低和自转的顺逆角度大小、斜正必须用眼法、身法、步法的配合缠丝,合理合法,而且时间也不先不后,不但本身上下相随,而且与对方的动作完全适合才行。
如一方转变的方向失误,或方向对头而时间的缓急配合不上,也会导致失败。何况其中还有力与巧的关系。力相等则谁巧谁胜,巧相等则力大者(虽然不许用力,但力大者必然能耐久,所以终能获胜)终能取胜。
王宗岳著《太极拳论》中有:“察四两拨千斤之句,显非力胜;观耄耋御众之形,快何能为”的说法,隧有些文人习拳者抓住这个依据,大讲“用意不用力”把“力”视为废品,并从而创造:“以慢胜快”的谬论,这是不科学的。按王的原意是指前文所说:“有力打无力,手慢让手快”的依靠“先天自然之能”的人讲的。
如果王宗岳主张以慢胜快,为何却说:“急动则急应”呢?陈师在推手时,虽然对方毫不感到他有力,其实陈师的力量是相当大的。我听他讲照应半身不遂的母亲,天天抱她起来便溺,并看到他把身重二百斤的李剑华同学平举过头顶,不过是善于用力罢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