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与李可染、傅抱石画艺相当,却被艺术市场严重低估!

为什么有些大艺术家会被忽视、低估,未受足够重视?有时是因为这些艺术家们的作品难以被收集集中展示,有时是因为这些艺术家没有显著的个性特征,有时是因为这些艺术家太低调了。梁树年大师显然属于低调型,在搜集梁树年先生的资料时,我们竟然找不到一张他与恩师张大千的合影……

梁树年是典型的“作品比人出名”

梁树年《长青》1972年悬挂于钓鱼台国宾馆

张大千是近现代书画市场的领头羊和鉴赏大家,他曾购藏他学生的作品,并盛赞此人功力深、画路宽、有新意,这个人就是梁树年,大风堂的得意门生。作为李可染在中央美术学院的同事,梁树年的笔墨功力连李可染都挑大拇指!

《滴水岩》等多幅作品藏于中国美术馆

就是这样一位书画界的泰斗级大师,在近代美术史上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有些人知道“梁氏黄山”“树年松”的大名,竟然不知道他们的创作者是梁树年。还有一些人认为,梁树年先生是一名资深教授,书画一途只是副业,也很少见到他的名作现世。

《黄山旭日》1973年悬挂于全国政协礼堂

实际上,国务院办公厅、政协礼堂、人民大会堂、毛主席纪念堂、中南海、天安门城楼、中央电视台等机构都藏有梁树年大师的力作,1987年,作品《黄山云海》曾被选作中央领导同志对外(国际)赠送贺年卡画面。(2017年中宣部、文化部、教育部组织编写《巨擘传世——近现代中国画大家·梁树年》中,查到相关资料。)

1986年梁树年作《黄山云海》

梁树年在艺术上的成就同样被美术界所推崇,中国美术馆曾于1996年、2004年为梁树年举办盛大的个人展览。对于2004年的那次展况,中央美院教授、著名评论家邵大箴至今仍然颇为激动:“以前人们常认为梁树年擅长画松树,这次展览却让观众看到了梁树年全面的艺术修养。他的笔墨功力、画面所营造的意境,在今天几乎难以再现!”

为什么梁树年与齐名的李可染、傅抱石

在艺术市场上的表现差距如此之大?

荣宝斋原总经理刘尚勇用“不等边三角形理论”给出了答案!

荣宝拍卖原总经理、艺术市场资深专家刘尚勇

刘尚勇认为,艺术家作品的市场情况是很复杂的,既要有学术价值,又要有市场价值,同时还要有社会价值,刘先生称其为‘不等边三角形理论’,也就是这三个方面并不完全平衡,可能某一方面占主导,但市场上表现好的画家,这三个方面绝不可能很差。也就是你要画得好,还要有身份,作品在市场上还要流通起来,有一定量作保证,并且是有稳定的成交量,不一定非要拍出天价,至少是要实实在在的成交,还有每年有一个稳定的价格提升。

(享誉画坛的“大红袍”画册始于20世纪90年代,梁树年先生是与任伯年、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徐悲鸿、张大千等第一批被选入大红袍画册的国画大家(1997年出版),艺术成就可见一斑。)

刘尚勇先生这个‘不等边三角形’理论是很经典的,我们可以用他这个理论去衡量一下梁树年。按画坛成就来看,梁树年绝对是一流的。从学术地位来看,他是中央美术学院的老教授,在当时书画界可算位高权重。然而,社会地位的不高,就严重限制了他的作品价格难以达到“一线大家”的水准。

中央美院国画系教材由梁树年编写,学术地位不言而喻!

(中央美院国画系教材由梁树年编写,学术地位不言而喻!)

齐白石、徐悲鸿、张大千,这都是国际名人,知名度太大了,我们不谈他们。近代山水画的开拓者李可染、傅抱石、陆俨少等,不仅画艺超凡,且都是有身份地位的人。李可染、傅抱石都曾担任过中国美协副主席,陆俨少也曾担任浙江画院院长,在地方画坛显赫一时。梁树年先生当时的画名被李可染所掩,加上他在市场上作品的数量极少,所以也不难理解他的作品成交价仅是百万级别。”

梁树年大师在2012、2013年的拍卖成交价仅达百万级别,甚至不如一些当代画家,明显被艺术市场低估!

一生坚守自己的艺术理念,不为迎合任何人!

时代的产物

陆俨少《井冈山色》(上);李可染《万山红遍》(左);傅抱石《毛主席诗意册》(右)

上世纪六十至七十年代,政治环境凶险,阶级斗争的矛头总是首先指向文艺界。任何创作,都要首先考虑题材的“革命意义”。那时的山水画家们,大体有三个选择,一是以毛主席诗词为题,二是描绘革命圣地,三是刻画社会主义建设景象和“山河新貌”。画里迎风招展的红旗增多了,画面的色彩漂亮了,画法工整甚而呆板了。画家们不敢追求笔墨趣味,不敢再表现荒寒孤清的境界。李可染的“万山红遍”、傅抱石的“毛主席诗意册”陆俨少的“井冈山”系列,正是在此时功成名就。但梁树年的作品却从不以自然景观附会政治内容,他坚持着自己熟悉的传统风格与传统画法。

左图为:1964年作 

燕山春晓

右图为:1966年作 

秋山访友图

白帝城遥江水阔,烟波浩渺曜斜晖。

武侯八阵石犹在,争奈刘禅乐不归。

——过三峡白帝城怀古,1973年作

从这一时期的画与诗中,我们可以看出他的画面上没有作为“时代标志”的红旗,甚至没有象征性的红色,更没有牵强生硬的题诗词。“笔墨当随时代”固然没错,但是书画艺术的根本不能丢!梁树年守着自己的“拙”,保持着艺术家的真诚与自然。

从黄宾虹联想到梁树年

从梁树年先生的艺术轨迹,我们可以联想到另一位国画大师黄宾虹,他生前默默无闻,死后彪炳万世。黄宾虹大师的画当时大家都看不懂,他也从不迎合市场,只画自己想要表现的山水。他执着的认为:“50年后一定会有人看得懂我的画!”果然50年后黄宾虹的墨宝突破亿元大关。

时间终将会证明梁树年作品的艺术价值

他终将会同黄宾虹一样在艺术市场爆发

20世纪是中西文化激烈碰撞、交汇的时期,中国画呈现出两大趋势:一为“中西合璧”的改良派;二为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发展、创造的新传统派。黄宾虹和梁树年是公认的新传统派的杰出代表,黄宾虹的作品从1元到3.45亿元用了50年的时间;梁树年在艺术市场的爆发也是注定的。

(黄宾虹作品6年涨幅3个亿)

在未来,相信梁树年作品的艺术价值将被不断被认可,他是一位真正潜心于艺术,一生从未炒作包装经营自己、也从未攀附权势以谋求名利,他的作品,只是真正纯粹的艺术表达。

END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