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起凤教授谈银屑病并附验方两则

银屑病,病分血热证、血燥证。病例大多数为血热证属进行期,血燥证属静止期。血热的形成是与多种因素有关,青壮年阳盛之体,多肃体廪有血热,若又外受六淫之邪所长,郁久则化火化毒,或过食辛辣厚味、鱼腥酒类,或因急躁、心绪烦扰等情志内伤以及其他因素干扰,均能使气火偏旺,郁久化毒,热毒侵淫营血,使血热毒邪外壅肌肤发为本病。所以说内蕴血热是寻常型银屑病初起的主要因素。

多年来,通过临床大量病例观察,发现大多数病人都有血热征象。在进行期,证见红斑泛布,斑色鲜红,续出不已,银屑纷起,渴喜冷饮,溲赤便干,舌红或绛,苔黄脉数。同时本病皮疹布于阳经部位居多,皮损基底部多呈鲜红或暗红,常多年反复发作而不愈。根据患者多为阳盛体质、斑色鲜红、舌质红绛、苔黄脉数等证,乃属寒热侵淫营血之征象,这给本病的发病机理为血热毒盛提供了临床客观依据。

发病诱因由感染引起者居首位,患有感染病灶的病人,平时就蓄有热毒,当病邪侵犯人体后,大多经过寒热郁搏而发为本病。这里所指的“毒盛”,是因血热偏盛,再通过化火化毒的过程而形成的,所谓热愈盛则毒愈重。因此说,本病病机的核心是“血热毒盛”。

医方博物馆

血热型:皮疹好散发全身,多呈点滴状或斑片状,色鲜虬,银屑多,瘙痒重,皮损基底部呈鲜红或暗红,刮去鳞屑基底有较多出血点,新疹不断出现、扩大。伴口干喜冷饮,溲黄赤或便干,苔黄舌红或绛,脉弦滑或滑数等。证属血热毒盛,兼挟湿热,壅搏肌肤而发。治宜凉血化斑,清热解毒,佐以泄湿清风,用消银解毒一汤。

消银解毒一汤

药方:水牛角片30克,银花15~30克,地丁30克,生地25克,赤芍20克,板蓝根25克,蚤休30克,白鲜皮30克,苦参10~15克,土茯苓30克,全蝎6克,海桐皮15克。

制法、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早晚饭后各服1次。

辨证加减:兼咽痛者加北豆根10克、元参15克;下肢痒盛者,加地肤子30克;大便干秘者,加生军6~9克;大便溏薄者,加山药18克。部分病例配合外用加味黄连膏、10%硫黄软膏或10%黑豆馏油软膏外擦或外涂。

组方剖析:本病初起以由血热型居多,其发病机制为血热毒盛,兼挟湿热,壅搏肌肤为患,故选用凉血化斑,清热解毒,佐以泄湿消风的“消银解毒一汤“。用水牛角片、生地、赤芍、银花、地丁凉血解毒以化斑,取千金犀角地黄汤之意;板蓝根、蚤休、土茯苓以清热解毒;苦参、白鲜皮清热泄湿止痒,全蝎味甘辛,擅平肝熄风定痉,故有镇静止痒作用,又有攻毒通缩散结之效,取其以毒攻毒而化消斑片,伍用辛散苦泄、功善祛风除湿杀虫止痒之海桐配则止痒之效更著。

血燥型:由于病程较久,皮损多浸润增厚、干燥热,呈片状、钱币状、环状或地图状,色暗红或浅红,鳞屑较少,瘙痒或轻或甚,新疹很少出现;多伴咽干口噪,苔薄舌红或暗红,脉弦滑或细滑等。源由热毒蓄久,内伏于里,致阴伤血燥,络阻血瘀,肤失所养。拟育阴润燥、凉血清热,佐以活血化淤。用消银解毒二汤。

消银解毒二汤

药方:生地30克,元参20克,花粉30克,水牛角片30克,银花15克,赤芍20克,丹参30克,紫草20克,白鲜皮30克,乌蛇15克,灵仙12克。

制法、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早晚饭后各服1次。

辨证加减:咽干乏液明显者加北沙参30克、麦冬12克;如斑块肥厚,日久不消者,上方去乌蛇,加蕲蛇10克、威灵仙15克以祛风透络消斑。部分病例配合外用加味黄连膏、10%硫黄软膏或10%黑豆馏油软膏外擦或外涂。

组方剖析:血燥型多属丁本病的静止期阶段。其病机源由热毒蓄久,内伏于里,致阴伤血燥,络阻血瘀,肤失所养。故选用“消银解毒二汤”。以育阴润燥,凉血活瘀,清热解毒。药用生地、元参、花粉育阴润燥,水牛角片、银花、紫草凉血清热解毒;赤芍、丹参活血化淤;白鲜皮清热世湿止痒;内伍乌蛇、灵仙者,取其味咸辛、性温善走,治大风疥癣瘙痒,擅祛风湿,透骨接风以消斑。如斑片色彩明显或斑块肥厚,舌暗红有斑或紫暗者,多属血瘀之证,宜酌加三棱、莪术、桃仁之类以增强活血化淤之效。癖血不去则新血不生,瘀化血畅,冀斑消化而获愈。

本病多冬春季重、夏秋较轻。据临床观察基本痊愈患者,不论任何季节发病均在服药后2~6周内,皮损显薄变平,疹红变淡,或由鲜红浙变暗红,银屑显少,瘙痒显减或消失;大多数在8~12周内皮损全部消退或仅残留个别小片斑,消退处留有较多色素脱失或色素沉着斑;但也有少数病例在13-16周内皮损才完全消退。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