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31

总辅导-竹梦 05:34:25

《上下五千年》七十二

鲁国国君鲁庄公决定亲自护送公子纠回齐国。管仲对鲁庄公说:“公子小白在莒国,离齐国很近。万一让他先进齐国,事情就麻烦了。让我先带一支人马去截住他。”不出管仲所料,公子小白正在莒国的护送下赶回齐国,路上,遇到管仲的拦截。管仲拈弓搭箭,对准小白射去。只见小白大叫一声,倒在车里。

总辅导-竹梦 05:35:11

管仲以为小白已经死了,就不慌不忙护送公子纠回到齐国去。哪里知道,他射中的不过是公子小白衣带的钩子,公子小白大叫倒下,原来是他的计策。等到公子纠和管仲进入齐国国境,小白和鲍叔牙早已抄小道抢先到了国都临淄,小白当上了齐国国君,这就是齐桓公。

总辅导-竹梦 05:36:02

七哀诗三首·其三

王粲 〔两汉〕

边城使心悲,昔吾亲更之。

冰雪截肌肤,风飘无止期。

百里不见人,草木谁当迟。

登城望亭燧,翩翩飞戍旗。

行者不顾反,出门与家辞。

子弟多俘虏,哭泣无已时。

天下尽乐土,何为久留兹。

蓼虫不知辛,去来勿与谘。

总辅导-竹梦 05:36:44

边城使心悲,昔吾亲更之。

冰雪截肌肤,风飘无止期。

译文

边城的荒凉使人悲伤,过去我就曾经到过这个地方。

冰雪像刀一样割裂皮肤,大风刮得就没有停止的时候。

总辅导-竹梦 05:37:25

百里不见人,草木谁当迟。

登城望亭燧,翩翩飞戍旗。

方圆百里不见人烟,草木茂盛却没有人来管理?

登上城楼遥望烽火台,只见满城飘动的都是猎猎招展的战旗。

总辅导-竹梦 05:38:02

行者不顾反,出门与家辞。

子弟多俘虏,哭泣无已时。

行军的人不准备再返回家园,出门时就已经与家人作了长别。

几个孩子都已经被敌方俘虏了,我们为此已经哭了好长时间。

总辅导-竹梦 05:38:42

天下尽乐土,何为久留兹。

蓼虫不知辛,去来勿与谘。

天下可供安居乐业的地方很多,何苦一直在这个地方呆下去呢?

这就像蓼草上的虫子长期吃辣一样,边城的人习惯了这种生活,不要再谈离开边城的事。

总辅导-竹梦 05:39:08

注释

更(gēng):经历。

截:截取,引申为冻伤。

当迟:胆敢迟缓。

亭燧(suì):古代筑在边境上的烽火亭,用作侦伺和举火报警。

翩翩飞戍旗:戍边的旗子翩翩起飞。

总辅导-竹梦 05:39:30

行者:逃难的人。

反,同“返”,返回。

乐土:安乐的地方。见《诗经·硕鼠》“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汝,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兹(zī):此,这里。

总辅导-竹梦 05:39:50

蓼(liǎo)虫:吃惯了蓼(一种有辣昧的草)的虫子已经不感到蓼是辣的了,比喻人为了所好就会不辞辛苦。蓼:水蓼,植物名,味辛辣。

谘(zī):同“咨”。征询,商议。

总辅导-竹梦 05:40:30

赏析

“边城使心悲,昔吾亲更之。”起句一开始诗人就为使人心悲的边城慨然长叹,充满了辛酸凄怆。诗篇开门见山点明题意,这在古诗和古乐府中是几乎看不到的。

总辅导-竹梦 05:40:53

“悲”字是这首诗的诗眼,统摄全诗,也是此诗主意所在。接着,诗人申述了边地使人悲的情景。

总辅导-竹梦 05:41:19

“冰雪截肌肤,风飘无止期。”冰雪像刀子一样割着人的肌肤,大风从来没有停止过。这是冰、雪、风肆虐逞威之地,不寒而栗。“百里不见人,草木谁当迟?”这设问,十分沉痛,答案不言自喻。

总辅导-竹梦 05:41:39

 其次写战争给边地人民带来的痛苦。登城远望烽火台,只见边防驻军的战旗在朔风中纷纷飘扬、摇曳、戒备森严,气氛紧张。出征之人,一去不再回头,不思返归。

总辅导-竹梦 05:42:00

留下的人,多被敌军俘虏,没完没了地哭泣。可见边地人民遭受敌军蹂躏之惨,苦难之深。从征者一去不返,留下的多被俘虏,这是造成“百里不见人”的主要原因。恶劣的自然环境,不停的残酷战争,使边地人民痛苦不堪。

总辅导-竹梦 05:42:27

 最后四句写诗人的愤激之情和怅然感叹。“天下尽乐土,何为久留兹?”这一反诘句流露了诗人强烈的哀怨情绪,表现了诗人对边地人民疾苦的同情和关切。

总辅导-竹梦 05:42:51

“蓼虫不知辛,去来忽与谘。”蓼虫喜欢吃苦辣的东西,因此说“不知辛”。这两句是说,那些像蓼虫一样长期吃苦而不知什么叫做苦的人,你和他商谈迁徙的事是没有用的。言外之意,战争使人民习惯了,麻木了。

总辅导-竹梦 05:43:10

 这是一首反映边地战争的写实诗。诗人继承了《诗经》与《楚辞》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深刻地反映了东汉末年边地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的社会现实。

总辅导-竹梦 05:43:41

童年的对联

总辅导-竹梦 05:44:04

静静

说浅稚犹存浅稚,乐天真岂止天真,未经诸事相磨,每争头角;

求自由偏不自由,厌世故而成世故,忽觉昔时所恶,已是己身。

总辅导-竹梦 05:44:44

兰台

连环画,卡通片,还有同桌的你,都在一个秋天告别,走过冷清的操场,谁的笑容曾经消融冰雪?

青石桥,乌篷船,那是外婆的家,已无数次午夜梦回,看着熟悉的身影,我的眼泪忽然湿透衣襟。

总辅导-竹梦 05:45:02

等闲

那扇窗总想打开,白云柳絮纸鸢,整片晴空都占却;

三生约可还记得?诗里梦中心上,一双燕子又归来。

班主任-月滢涟荷 06:14:20

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李白 〔唐代〕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相交欢,醉后各分散。(另版本“相”为“同”)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班主任-月滢涟荷 06:14:28

译文:

花丛中摆下一壶好酒,无相知作陪独自酌饮。

举杯邀请明月来共饮,加自己身影正好三人。

月亮本来就不懂饮酒,影子徒然在身前身后。

暂且以明月影子相伴,趁此春宵要及时行乐。

我唱歌月亮徘徊不定,我起舞影子飘前飘后。

清醒时我们共同欢乐,酒醉以后各奔东西。

但愿能永远尽情漫游,在茫茫的天河中相见。

班主任-月滢涟荷 06:14:34

注释:

酌:饮酒。独酌:一个人饮酒。

间:一作“下”, 一作“前”。

无相亲:没有亲近的人。

“举杯”二句:我举起酒杯招引明月共饮,明月和我以及我的影子恰恰合成三人。一说月下人影、酒中人影和我为三人。

既:已经。不解:不懂,不理解。三国魏嵇康《琴赋》:“推其所由,似元不解音声。”

徒:徒然,白白的。徒:空。

将:和,共。

班主任-月滢涟荷 06:16:05

及春:趁着春光明媚之时。

月徘徊:明月随我来回移动。

影零乱:因起舞而身影纷乱。

同交欢:一起欢乐。一作“相交欢”。

无情游:月、影没有知觉,不懂感情,李白与之结交,故称“无情游”。

相期邈(miǎo)云汉:约定在天上相见。期:约会。邈:遥远。云汉:银河。这里指遥天仙境。“邈云汉”一作“碧岩畔”。

班主任-月滢涟荷 06:17:52

创作背景:

  这首诗约作于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时李白在长安,正处于官场失意之时。此诗题下,两宋本、缪本俱注“长安”二字,意谓这四首诗作于长安。当时李白政治理想不能实现,心情是孤寂苦闷的。但他面对黑暗现实,没有沉沦,没有同流合污,而是追求自由,向往光明,因有此作。

班主任-月滢涟荷 06:19:06

赏析:

 这组诗共四首,以第一首流传最广。第一首诗写诗人由政治失意而产生的一种孤寂忧愁的情怀。诗中把寂寞的环境渲染得十分热闹,不仅笔墨传神,更重要的是表达了诗人善自排遣寂寞的旷达不羁的个性和情感。此诗背景是花间,道具是一壶酒,登场角色只是他自己一个人,动作是独酌,加上“无相亲”三个字,场面单调得很。于是诗人忽发奇想,把天边的明月,和月光下自己的影子,拉了过来,连自己在内,化成了三个人,举杯共酌,冷清清的场面,顿觉热闹起来。

班主任-月滢涟荷 06:20:37

然而月不解饮,影徒随身,仍归孤独。因而自第五句至第八句,从月影上发议论,点出“行乐及春”的题意。最后六句为第三段,写诗人执意与月光和身影永结无情之游,并相约在邈远的天上仙境重见。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表现出一种由独而不独,由不独而独,再由独而不独的复杂情感。全诗以独白的形式,自立自破,自破自立,诗情波澜起伏而又纯乎天籁,因此一直为后人传诵。

班主任-月滢涟荷 06:24:40

入声字:月,独,酌,一,白,不,及,各,结。

总辅导-竹梦 07:03:45

生查子

清 · 纳兰性德

惆怅彩云飞,碧落知何许?不见合欢花,空倚相思树。总是别时情,那得分明语。判得最长宵,数尽厌厌雨。

总辅导-竹梦 07:09:45

初相遇

席慕蓉

美丽的梦和美丽的诗一样,

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常常在最没能料到的时刻里出现。

我喜欢那样的梦,

在梦里,一切都可以重新开始,

一切都可以慢慢解释,

心里甚至还能感觉到,

所有被浪费的时光竟然都能重回时的狂喜与感激。

胸怀中满溢著幸福,

只因你就在我眼前,

对我微笑,一如当年。

我真喜欢那样的梦,

明明知道你已为我跋涉千里,

却又觉得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好像你我才初初相遇。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