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红楼
点击“成安文学”,关注作家动态,欣赏更多佳作(2021第二期)
情系红楼
文/薄文杰
《河北成安一中志》出版在即,我有幸参与了这次编写工作。有一天我到一中校史办报到,见到了一中刘志珺、袁小燕两位高级语文教师,她俩也是来编写一中志的,交谈中得知她俩也快到退休年龄了。是啊,时间过得真快啊!当年,小燕老师是高中57班学生,志珺老师是高中74班学生,我曾教过她们历史课。弹指一挥间,三、四十年就过去了。天空下起了细雨,雨点敲打着窗外玻璃,敲醒了我流水的记忆,看着一中红楼的照片,我不由地忆起了在一中的八年岁月。
1980年,我从邯郸市师范毕业分到成安一中任教,任初中21、22班历史课,初中27、28班政治课。两周后,教导处赵晓华主任找我谈话,说校领导研究决定,让我教高中53、54班语文课。当时的校领导是王国喜主任,孟希繁是抓教学的副校长。53班班主任是左风歧老师,54班班主任是林长生老师。这两个班的教室都在小红楼上,这样我就踏上红楼教室任教。
小红楼在中马路西,西马路东,上下两层,上层3个教室,下层3个教室,共6个教室。这个年级是51到56共6个教学班。袁克礼老师教55班、56班语文,陈金堂老师教51班、52班语文。我一个中师毕业生,能与袁老师、陈老师这俩名牌大学毕业的高材生一起同头并进,也是我一大幸事。我暗下决心,多向两位老师请教,好好丰富自己的语文知识。我在市师范学的是文科,也算爱好写作吧。早听说袁老师擅长写作,文革期间就有长篇小说问世,能遇见袁老师也是缘份,也是机遇。袁老师向我传授写作真谛:不要急着向外投稿,写点东西先放一边,过段时间再看看改改,再过一段时间,再看看改改,等自己认为确实不错时,再向媒体投稿。当时中师毕业的老师几乎都任初中课,我一个中师毕业生来成安县最高学府教高中,自我感觉有压力,我不能耽误这些求学的孩子们啊!所以忙于备课、教课,没时间写点文学作品。后来自己胡思乱想,假如一直跟着袁老师教语文,也许能写出一些文学作品来。事实上没有假如,没有也许,是我错失良机。
语文课只教了一学期,孟力明老师当选成县政协副主席,需要驻会办公,也就是说他不能在一中教书了,要到县政协上班。他教的高中历史课空缺了,没人教了,经他推荐,校领导考虑再三,让我又去教高一年级6个班历史课。这样我又改成教历史了。6个班的教室还在小红楼上。教着高中历史课,初中历史课教师又短缺了,学校又压担子,兼教初中27、28、29、30、31班历史课。
我在一中任教8年,先后任高中61、66、69、78、85班5个班的班主任。当61班班主任时,发现自习课我一进教室,学生赶紧放下语、数、外课本换成我教的历史课本。我就想这个问题,语、数、外是主科,史、地、政、生是副科,高考时主科分值高啊!学生应在主科上,多下功夫、多化时间啊!怎样解决这一问题呢?副科要提高单位时间内的效率,又怎能做到这一点呢?当时我看到一则信息:北京消防队员接警后,怎样穿衣服在短时间内到达集合处?他们多次训练,反复实践,穿衣服是有讲究的,应先穿裤子,后穿鞋,上衣是在路上穿的。上衣的五个纽扣也是有讲究的,如果先系上边一个,下边几个呈三角形;如果先系下边一个,上边几个是一条直线。他们经实验得知,先系下边的一个纽扣,比先系上边的一个纽扣省了好几秒钟。这就是单位时间内的效率。我在想这个问题,怎样让学生既在主科上用功夫,又能学好副科,不与主科争时间,只有老师下功夫,学生才能省功夫。于是我就尝试着把课本上的章节内容,编写成诗歌、打油诗板书在黑板上,这样学生读起来句句押韵,朗朗上口,既提高了效果,又收到良好的效果,学生的任务是记住句子后,联想起来,还原课本内容。
这样教了一段时间,初中29班、30班考试用的是北京海淀区的试卷,结果比海滨区的学生考得还好。抓教学的孟希繁副校长在考试总结会上大加赞赏。从此也坚定了我把特色方法用到教学中的信心。
教历史课的另一方式是谐音法,比如马克思的生日是1818年5月5日,用谐音法就是马克思一巴掌一巴掌打得资主义呜呜直哭。几十年过去了,有的学生对这一事件还记忆犹新。
用特色方法教学,自己也受益多多,轻松记住了课本内容,上课不用看课本,这种教学法许多学生都记的。85班有一学生在当部队教导员时向战士们说:我有一高中历史老师上课只拿一根粉笔,从不看课本。他向我说起时,我点头说是,因为下到了功夫。
为了丰富知识,提高教学水平,我决定进修,1982年,我与王国义、霍文秀老师考上了河北广播电视大学。由于师资紧缺,我们只能在职进修。一年两学期,一学期期中、期末两次考试。我们骑着自行车先后到邯郸、魏县、大名、临漳、永年听课考试,3年通过了12次考试,1985年拿到了大专文凭,工资也由62元涨到了68元。
在讲外国文学作品时,我也总给学生介绍一些名著内容,很受学生欢迎。
当班主任时,特别照顾那些家庭困难学生,尤其是失去父亲(或母亲)单亲家庭的学生,享受一等助学金,虽然只有几元钱,要知道当时5分钱就可以买一个馒头。55班刘建新母亲去逝后不愿回家,星期天教室、宿舍不送电,我就把我门上的钥匙给他;还有56班郭兰保,家是郭三村的,离县城四、五十里地,他可以骑我自行车回家。这些看来微不足道、抬手之劳的小事,学生们却铭记了一辈子。就因哪点小事,郭兰保见我总喊恩师。
我从1980年进一中到1988年离开一中,在小红楼里教授了51一86班36个高中班,兼教初中21、22、27、28、29、30、31班7个初中班,当时的班容量都很大,有七、八十人,每班按70人算,40多班,接近三千学生。一年三百多天,8年时间接近三千天。
八年岁月三千天,我踏遍了红楼教室的每个角落,每一寸土地。
三千学生三千天,从红搂里走出了纪兵、吉星、赵振有、杨万春、刘建新、王治中、袁国海等县处级干部;走出了孙有、王宏斌、姜勇等教授级别的科技工作者;走出了宋领、秦蒙、周志鹏等文学爱好者;走出了朱云鸽、秦爱民、张振刚、张修彦、任清海、刘社有、安殿红、赵建光等一批优秀教育工作者;走出了陈清臣、顾志强、袁小燕、刘志珺等优秀教师;走出了张宏际、苏远成、赵光东、高明等一大批白衣天使;走出了李小兵、霍鸿林、陈攀、李涛等优秀公安干警;走出了鲁迅文学获得者李春雷;走出了亚运划船冠军孙森林……
还有数百名科局级干部,数千名祖国各地的劳动者,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一一成安一中小红楼是他们求学的教室,是他们获得知识的课堂,是他们魂牵梦绕的地方。
由于学校的扩建,小红楼现已不复存在,好在有心人早已拍下了它的照片,供后人瞻仰怀念。成安一中教学红楼永远矗立在一批批莘莘学子的心中!
—————————————————————————————
作者简介:薄文杰,男,1958年出生,汉族,成安县南散湖村人,中共党员,1977年5月在峰峰矿务局五矿参加工作,1978年7月考入邯郸市师范学校;1980年7月到成安中学任教,(期间 1982年到 1985年进修河北广播电视大学);1988年到成安县政协工作;1996年到 2014年先后在成安县育才学校、成安县志成学校、成安县超越学校、成安县朝阳学校任教(兼职),参加工作以来,教授学生近万人;多篇文学作品先后在《河北日报》《河北工人报》《邯郸日报》《邯郸晚报》、邯郸电视台等媒体上刊登发表;先后主持编写《成安政协志》《精品提案集》;参与编写《成安县志》《成安县文史资料》第一辑、《成安县文史资料》第二辑、《成安县文史资料》第三辑、《浩气长存》《古风今韵》等书藉。
————————————————————————————————
《成安文学》公众号编委会
总编:周志鹏
主编:冀凌云
编委:武学福 张俊德 吴 霞
姚瑞红 冀凌云 韩宝河 齐明明
王志彬 靳志刚 胡贺宇
张耀福 纪 蕾
统筹制作:冀凌云
邮箱:82363498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