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厉害的人,早就跳出了这4个圈子

国学文化

读国学文化,品人生百态; 让文化走进生活,让国学温暖人心。
6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作者:张又年

来源:国学文化(gxwh001)

人生,最重要的就是不断修炼,一直走在提升自我的路上。

♬点上方绿标可收听国学文化主播朗读音频

你是否有这样的感受:

为现状焦虑,却不肯踏出舒适区,得过且过,没有勇气去改变自己;
 
做事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终日浑浑噩噩,觉得自己越来越颓废;
 
喜欢社交,把很多时间都花在了社交上面,但仿佛又没几个真心的朋友。
很多时候,你不是不努力,只是把劲用错了地方。
有句话说:“你把时间花在哪里,你的成就就在哪里。”
只有把时间花在对的事情上,人生才会有所进步。
真正厉害的人,早就跳出了这4个圈子。

01

舒适圈

俞敏洪曾经在一次演讲中,提到自己离开北大的初衷。
“人还是要进步,你不能说我就这样了,因为人最怕待在某种舒适环境。
在北大当老师第七年的时候,我已经开始教专业英语了。
暑假两个月,寒假一个月,觉得这样混下去,就可以变成一个副教授,然后再读个硕士博士,就可以变成三级教授,然后北大也会给你低价买房子。
人有两条路可以走:
第一条,往广处走。
也就是说一辈子哪怕个人没有什么太大的成就,但是你可以走遍全世界。
第二条,往深处走。
可以让一生的泉水不断地冒出来,这也是生命成就。
我决定走出北大的舒适区,出来了。”
为了突破自己,改变一成不变的现状,俞敏洪离开北大,下海办起了培训班。
走出舒适圈,一开始肯定是痛苦的。
但当你战胜了走出舒适区的痛苦,必然会迎来新生。
开班初期没有生源,他在寒冬腊月拎着浆糊桶,一条街一条街地贴小广告;
学校之间起了纠纷,为了息事宁人,他一口气喝下一瓶半的高度“五粮液”,直接把自己送进了医院。
历经了无数的摸爬滚打,终于成就了今天家喻户晓的企业家俞敏洪。
知乎上有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人要跳出舒适圈呢,难道奋斗的终点不就是为了舒适?”
高赞回答我很喜欢:“因为现在的舒适只是暂时的,不够支撑你的未来。”
在舒适圈里待久了,会使你以为那是安逸,是休息,是福气;
 
但实际上它所给你的是无聊,是倦怠,是消沉。
人想要成长,就必须跳出舒适圈,走出原来的生活,去选择一条并不舒服的路。
优秀的人,并不是生来优秀,而是舍得对自己下狠手,让自己蜕变,实现人生的价值。

02

思维圈

网上有句话说:“思路决定出路,思维决定高度。”
很多时候,人不是被外界环境限制住的,而是被自己头脑里的思维框住的。
你的思维方式,决定了你看待事情的角度和高度,也直接决定了你的命运。
《山海情》中有一段卖蘑菇的情节,让我印象很深。
凌教授带领村民种蘑菇,部分村民由此发家致富。
随着村里种蘑菇的人越来越多,蘑菇的收购价格却越来越低。
村里的乡亲们着急地像热锅上的蚂蚁,他们商议着要不扔掉蘑菇,要不低价卖完算了。

凌教授却转换了思路,他建议:

一是建立冷冻库,把鲜菇冷藏。

二是乡亲们一起去周边的大城市打开销路。

就这样,顺利解决了蘑菇的存放和销售问题。

刘润说:“平庸的人改变结果,优秀的人改变原因,而最高级的人改变思维。”
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会出现各种问题和困扰,就是因为固守惯性思维,认为凡事不是一就是二。
当你跳出思维圈,换个角度看问题,一切也就迎刃而解了。
真正厉害的人,都能走出自己的思维囚牢,不断拓宽自身认知,站上更高的位置。

03

经验圈

著名哲学家罗素曾提出一个“火鸡理论”。
说有一个农场里养着一群火鸡,其中一只火鸡格外聪明。
经过它一年的观察,它发现每天11点只要听到农妇的脚步声,就意味着自己要开饭了。
它将自己的发现得意地告诉同伴们,其他火鸡对此也深信不疑。
到了感恩节这天,火鸡们依旧欢天喜地地在11点钟等待农妇开饭。
谁曾想,它们不仅没有如愿以偿地吃到饭,还被宰杀端上了农妇的餐桌。
作家韦娜说:
“凡是昨日的,都已是陌生的经验,过去的已成为过去,每一天都是新的,经验并没有传说中那么可贵。”
万千世界,变幻无常。
上一秒是风平浪静,下一秒,可能便会风雨忽至,波涛起伏。
死报经验不仅不能成为自身优势,反而会因为时代的发展而受到制约。
中国台湾企业家王永庆曾提出一个“冰淇淋哲学”:
“冰淇淋的售卖必须从冬天就开始,而不是夏天。
因为冬天顾客少,会逼迫你钻研新的口味,降低成本和改善服务。”
他认为,企业的发展不能只局限在以往的经验,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也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只有不断更新,才能长盛不衰。
企业如此,个人亦是如此。
要想在千变万化的世界中屹立不倒,就不能被以往的经验束缚住手脚,而要时时将自己清零。
保持空杯心态,不断学习,不断更新自己。
人生的无限可能,就藏在每一次清零之后。

04

社交圈

知乎上有这样一个问题:如何区分有效社交与无效社交?

高赞回答说:

你是打柴的,他是放牛的,你们在山坡上相遇,两个人聊了半天,他的牛吃饱了,你的柴呢?这叫无效社交。
 
你是打柴的,他是放牛的,打柴人今天一无所获,但是通过与放牛人聊天,知道了东面的山上柴树多,西面山上有个悬崖,路不好走,第二天收获满满回家了。这叫有效社交。
 
你是打柴的,他是放牛的,你和他聊了半天,你们决定在村口合作开一家卖牛肉串的店,你打的柴烤出来的牛肉串有一股特殊的香味,他的牛吃草纯天然,三年后你们开了50家店,五年后你们公司上市了,这是有效利用社交。

说白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本质上是一场价值交换。

当你具有可交换的价值时,那些所谓的朋友,才会成为真正的人脉。
在此之前,所有的关系都不过是无效社交。
自媒体作家庆哥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他有一个朋友,刚毕业的时候在一家培训公司上班。
朋友很上进,为了能抓住每一个上升的机会,每个周末都会去参加各种线下聚会。
聚会上有很多企业的高管,大家谈天说地,但大部分话题他都插不上嘴,只能在一旁尴尬地赔笑脸。
一年之后,他的微信的确里多了很多人。
每一次别人发朋友圈,朋友都会很积极的评论,但很少有人会回复他。
后来他想跳槽,把简历发给了几个公司的领导,希望得到机会。
结果有人只是简单敷衍他两句,有人索性连消息都不回。
朋友感慨说:“很多成功学都在倡导要多社交,积累人脉,我不是都在响应这种号召吗?可是效果却凄凄惨惨戚戚。”
庆哥一句话道破真相:“你每个周末都在社交,根本没静下心来提升自己,核心能力没有精进,就算那些领导手里有再好的岗位也跟你没关系。”
古语有云:“岭深常得蛟龙在,梧高自有凤凰栖。”
与其消耗自己宝贵的精力去打造社交圈的虚假繁荣,不如默默深耕自己,用心打造自己的硬实力。
当你足够强大,你就会懂得:人脉不在别人身上,而是藏在自己身上。
唯有成为自己的贵人,别人才会成为你的贵人。
听过这样一句话:
“成长的意义在于增加人生阅历,丰富生命体验,不断觉察自省,无限接近成熟。”
人生,最重要的就是不断修炼,一直走在提升自我的路上。
当你跳出禁锢自己的圈子,才能激发出最大的潜力,过上别开生面的人生。
从今天开始,保持学习,不断精进,让每一天的自己都优于昨天的自己。
点个在看,与朋友们共勉。
国学文化

读国学文化,品人生百态; 让文化走进生活,让国学温暖人心。
6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作者:张又年,国学文化旗下作者。本文系国学文化(gxwh001)原创,读国学文化,品人生百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