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痕春雨漫评春秋战国(十二) 楚庄王上位前的楚国 楚国也不是一天建成的
看完前两节的内容,我们大约可以知道,秦国、晋国的崛起,都是历时百年,一代接一代人努力的结果。
因为类似的原因,春秋五霸秦穆公、晋文公闪亮登场时,秦国、晋国早已是天下四强之一了;而秦穆公、晋文公都是在这种背景下,让秦国、晋国步入了新的辉煌。
当然了,秦国、晋国的辉煌,都不会就此止步;因为秦穆公、晋文公之后,秦国、晋国依然在继续发展膨胀。
楚国早期的历史,和秦国、晋国的历史是一样的。我是说,他们都是历时百年,一代接一代人努力的结果。
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发生在公元前770年,楚厉王(蚡冒)在公元前758年上位。所以春秋时代的楚国历史,我们就从楚厉王说起。
楚厉王上位时,楚国还非常落后,当然也不是多强大的国家。
仅仅是因为楚国后来是天下四强之一,而且称雄天下数百年,所以楚国早期的历史,也可以找到比较详细的记录。所以我们很容易感觉,楚国在春秋开局前,就已经非常拉风了,其实呢,这只是我们的一种错觉。
更主要的是,楚国地处偏远,而且不服王化;所以出场的形象就更显拉风了。最简单而言,当时的诸侯国老大,都是称公、称侯、称伯;只有周天子,才敢称王;而楚国的老大,早就开始称王了。
总的来说,在春秋开局时代,楚国还只是一个比较野蛮落后的诸侯国。
史书说到楚厉王和他的先人创业时代,是这样说的,“筚路蓝缕,以启山林。”意是说,他们驾着简陋的车,穿着破烂的衣服去开辟山林。
楚厉王时代,因为生产力发展,所以楚国开发了大量,以前不能开发的土地;也兼并了一些周边不知名的部落。算是迈出了楚国崛起的第一步。
楚厉王的弟弟势力非常大,所以楚厉王死后,楚国也掀起了兄终弟及与父死子继的理论之争。
最后,楚厉王的弟弟获胜。
这一次,楚厉王的弟弟,并没有给楚厉王儿子任何翻盘的机会,直接就把楚厉王的儿子给灭了。
在这里,兄终弟及的理论,完胜了父死子继的理论。
一切是显然的,楚厉王的弟弟上位后,楚国的御用文人,肯定得想方设法的证明兄终弟及合理、合法,而且这种观点,也会得到楚国的主流社会认同。
兄终弟及的事实,有悖于纲常礼法吗?
这个很难说,一切就看掌握话语权的人,怎么去说了。
因为父死子继的原则,存在太多的弊端,所以当它受到挑战时,通常都可以找到大量冠冕堂皇的理由。
如果老大的儿子年幼,可以说国赖长君,小屁孩子懂个屁事啊?还是让老大的弟弟上位比较靠谱。
如果老大的儿子年长,就可以说他邪恶变态,令人发指的事,干了一桩又一桩。把他清理出局,那就是替天行道。而老大的弟弟呢(甚至是某个权臣),那是英明神武、忧国忧民,让他上位,那就是上顺天意,下应民情。
是不是说得有点远了,我们书归正传,继续从楚厉王的弟弟说起。
楚厉王的弟弟,就是楚武王。
楚武王时代,楚国一共兼并了9个国家。它们分别是权国、卢国、罗国、绞国、榖国、贰国、郧国、轸国、州国。
在这种背景下,楚国渐渐成为与齐国、郑国并称的天下三大强国之一。此时,秦国、晋国还远远被甩在后面呢。
楚国可以这样先声夺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楚国所处的地理环境非常好。
以前,因为生产力水平比较低,楚国附近的地盘,大都没有得到开发;春秋时代拉开序幕后,因为生产力水平突破了某个节点,所以楚国附近自然出现大量有待开发、而且能够开发出来的土地。
更主要的是,楚国处于相对偏远的地区,所以附近并没有强大的诸侯国,和他竞争相关地区的开发权;相反还有众多不知名的小部落、小诸侯国供楚国不断打怪升级。
郑国在春秋初期,可以排在秦国、晋国前面,大约是因为郑国处于当时天下,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郑国渐渐落后,就是因为郑国处于这种尴尬的地理环境之中。
无可否认,郑国所处的地区,是天下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但是正因为如此,郑国的周边地区都被开发殆尽了,而且郑国周边的国家,也没有几个是吃素的;所以可供郑国开发的地区非常有限,而且周边也没有几个小国,可供郑国打怪升级。
因为类似的原因,郑国开局时的条件看似得天独厚,却实在没有什么后劲可言。
是不是说得有点远了,我们再书归正传,从楚国的历史说起。
楚武王死后,他的儿子楚文王上位。
楚文王上位后,楚国已是江汉地区,毫无争议的强国了,所以在随后的兼并战中,进行的更是得心应手。
楚文王上位后,楚国又灭了六个国家,并且开发了大片蛮荒地区。楚文王灭的六个国家,分别是邓国、吕国、申国,缯国、应国、息国。
到目前为止,不算开辟的大片蛮荒地区,楚国兼并的诸侯国,有据可考的就有15个。单就体量而言,显然早已是五六百公斤级的巨无霸了。在普遍选手,都是三五十公斤重量级的背景下,楚国拥有的优势,那可不是一般的大。
因为类似的原因,楚文王的儿子上位后,楚国扩张的步伐,更是无可抑制了。
楚文王的儿子,就是楚成王。
楚成王上位后,先后灭了周边八个国家。它们分别是,弦国、黄国、英国、氏国、柏国、房国、道国,夔国。
单就体量而论,楚成王时代的楚国,真可以得上天下第一了。
但是楚国发展到此时,就有一个瓶颈需要克服了。
楚国不断打怪升级,齐国也不断打怪升级、晋国也不断打怪升级,在中原地区的归属权上,这三个国家渐渐存在了冲突。一切是显然的,楚国想兼并中原诸侯国,齐国、晋国也想啊。关键是,他们都可以把脚伸进中原经济发达的地区。
在这种背景下,楚国继续扩张时,需要面对的,不再是三五十公斤级的小诸侯;而是体量同样超过三五百公斤级的齐国、晋国了。
从某种意义上,齐桓、晋文可以称霸中原,就是因为楚国咄咄逼人的扩张,让中原地区的诸侯们,都感受到了危机。在这种背景下,当齐桓、晋文高举维护世界和平的大旗时,很容易获得这些诸侯的响应。
而且,齐桓、晋文称霸中原的主要标志,就是在争夺中原霸权的过程中,对楚国实现了成功的打压。
楚成王在位足足有50年。因为在位的时间比较长,所以他前期与齐桓公PK过;后期与晋文公PK;虽然说,因为各种原因,楚国都以失败告终,但是谁也得承认,当时的楚国,绝对可以与齐、晋相提并论。
虽然说,因为地缘的原因,楚成王并没有与另一个春秋五霸秦穆公PK过,但他们显然也生活在同一个时代;而且谁也得承认,楚成王的江湖地位,绝不逊色于秦穆公。
更主要的是,楚成王还曾暴棰过宋襄公。
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都是春秋五霸之一。
从这层意义上,春秋五霸的提法,明显把春秋时代的时间线弄混乱了。
如果抛开春秋五霸的说法,以楚成王在位的时间为轴,以齐、晋、楚、秦四强争霸为主线,这段历史就比较清晰。
楚成王也算一代牛人。但是楚成王的太子更是一代狠人。
话说,晚年的楚成王感受到了太子的威胁,于是就产生了废立太子的想法。
如果楚成王废立太子成功了,说起这段历史,也就是众多君主晚年宠爱幼子,猜忌太子的故事之一。
但是很不幸,楚成王的太子,那是标准的狠人,当他确切知道这个消息后,马上在小弟们的支持下,组织了强有力的反击。
于是楚成王作为一代雄主,就被自己儿子逼杀了。在临死前,楚成王希望太子满足自己最后一个愿望,那就是再吃一顿熊掌。但是因为夜长梦多,太子就劝楚成王赶紧上路,总而言之,你赶紧上路,还可以留个全尸;否则,刀剑无眼,我也不敢保证你可以留全尸,于是楚成王只能选择了上吊。
楚成王的太子就是楚穆王。
楚穆王上位,楚国又兼并了七个国家,他们分别是江国、六国、蓼国、蒋国、群国、舒国、鄀国。
为了让大家对楚国的早期历史,有一个比较直观的概念,我特意找靎鸗网友订制了一张楚国早期历史地图。
这些小国,被楚国兼并的具体年代,存在众多不同版本,这里我们只是按自己认可的版本进行绘制。相关内容并没有深究的价值,在这里,我们只要知道,楚国的发展,绝不是某个人神功无敌的结果,而是历时一百多年,一代人接一代人的努力结果。
楚穆王死后,楚国的发展并不会停止,相反更快了。因为楚穆王的儿子,就是春秋五霸之一的楚庄王。
齐桓公之后,齐国再也没有出现过霸主。
晋文公死后,晋国也没有再出现过霸主。
楚庄王死后,楚国也没有再出现过霸主。
面对这种事实,我们常常会有一种错觉,那就是齐国、晋国、楚国最辉煌的时候,就是在齐桓、晋文、楚庄时代。
其实呢,这三个霸主之后的齐、晋、楚依然在继续发展。
只是因为齐、晋、楚的实力都越来越大,而且谁都想称霸中原,最后的结果就是,他们谁也无法称霸中原了。
说到这里,也许有人会奇怪,为什么我不说秦国呢?因为秦穆公的霸主地位,其实就是半买半送的。
受制于地缘、生产力的限制,当时的秦国还无法插入巴蜀、也无法越过黄河,所以天下争霸的事,在整个春秋时代,就和秦国并没有多大的关系。
只是因为秦国与齐国、晋国、楚国并称当时的天下四强,而且在晋文公称霸天下前,秦穆公还一再强有力的打压着晋国,所以不给秦穆公个霸主的称号,多少有些说不下去。
但是说句真心话,秦穆公的这个霸主称号,比宋襄公都勉强;宋襄公虽然混得很狼狈,但是宋襄公召开过诸侯大会,也领着几个诸侯国干过一些维护国际秩序的事,而秦穆公则从来没有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