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黄山-兴村程氏宗祠
徽州地区被誉为是文物之海,随便一个路边小村内便可寻到精美的民居甚至是文革后幸存下来的祠堂,可惜有余数量巨大,文物普查也不够具体,加上经济实力的欠发达,很多古建筑都寻不到一丝名录,甚至于不少国宝级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如是,位于黄山市黄山区的兴村程氏宗祠便是如是
程氏宗祠位于黄山区甘棠镇西北五公里的兴村,218省道临村而过,祠堂不同于徽州一半祠堂位于村中心位置,而是坐落于村北高坡上,西倚青山,前绕绿水和村庄,居高临下,显得气势宏伟,古朴庄严,远远的便可一眼认出
从甘棠镇的太平客运中心乘坐前往焦村镇的班车,约莫十分钟变到达了兴村的村口,下车抬头便是那棵枝繁叶茂的300年的古树,作为兴村的骄傲,也是当地一部黄梅戏电视剧《大树参天》的主要取景地之一
徽州的村口多植古树,常见的为槐树,可惜建国后大部分都如祠堂牌坊一样遭受灭顶之灾,古树的盘根错节,郁郁葱葱,即是村落的守护者,也给外来人一种安全感
顺着通往村里的水泥路,很轻松的便来到了程氏宗祠的门口,现在是乙未I年清明,雨已经断断续续下了一个星期,虽无蓝天,但也别有风情
路,其实并不是通往村里的,而是通往村北钟山庵的,也正好经过程氏宗祠门口,要说兴村的钟山庵,在当地远比程氏宗祠的名气大,香火不断,这里理相庵,由开山比丘尼传须创建于清康熙癸丑年(1673)。有关钟山庵的来历,村里还传说:明朝时期,有高僧看到村后西山宛如禅钟;山前小山如同佛鼓,于是晓喻村民:我来这里,一不化金,二不化银,就化你们兴村的钟鼓形。由此,高僧在西山建起了第一座庙堂,并修炼终身。文革时期庵址遭到了破坏,后来宗教放开,因为曾经如今已经复建,香火袅袅,庵中尚有开山比丘尼墓塔,基于下雨,没有前往,下次补足,不留遗憾
说回程氏宗祠,据村中《程氏家谱》记载,程氏祖上元谭公原籍陕西上程,东晋三年(320)任新安太守政绩显著,成为新安程姓的始祖。到了宋代,其31世文兴公由歙县篁墩,携家迁来太平大源庄(今甘棠庄里村)后,人丁兴旺繁衍弥盛,后周显德三年(956),程氏后裔分出一支居住到一岭之隔的兴村地方。相传某年,迁居兴村的程姓一年生育男丁百余人,程氏筑房置产,还建有“百男厅”,从此改村名为“兴村”。清咸丰三年(1853)前,全村有720个烟囱,人丁兴旺
现存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为始建于明代程氏宗祠(叙伦祠),建筑面积1324.56平方米,内分三进,,墙面为硬山顶,祠堂构架为穿斗式,18根花岗岩石柱擎立其间,门楼为木制五凤门楼,右侧边门上方“毓秀”古墨,仍清晰可辨
堂内木、砖、石雕和壁画,无不精致逼真,栩栩如生。尤其以门楼木雕为甚
祠堂正门及抱鼓石
门厅八字墙上尚存的清末彩画
祠堂通进深58.6米,宽22.6米,檐高7.5米,前进被火毁大部,清代后期重建,保留了部分明代建筑特点。第一进为门厅,西承天井,天井两侧为回廓;第二进为大堂;第三进为寝殿。门楼、额枋、梁上轩下、雀替、斜撑、大斗均雕刻人物故事、珍禽、花卉、楼台亭阁。祠堂保存完好,2014年大修如新
第一进天井
木雕撑拱
从大堂看门厅
第三进寝殿
寝殿的木雕撑拱也保存完好,甚为精美
寝殿梁架
出祠堂站在门厅望兴村村貌
雨一直下,意犹未尽,改日再访
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安徽黄山兴村程氏宗祠(30.274994, 118.085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