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理金花服饰变成了导游工作服说起

大理金花服饰变成了旅游从业者的工作服,为什么?

其实原因很简单,并不是金花服饰不漂亮了,没有民族性了,而是穿的人少了,满大街除了导游穿着,大理本地人好像很少穿着了。

说起来也是好事情,社会发展了,人们衣着选择面宽了,口袋里有钱,我们想穿什么都行。

但金花服饰还是我们的最爱,我们会用它打扮自己家的小姑娘,美美的,穿出去显摆。

貌似从幼儿园小学开始,我们就不在给自己家的小姑娘,穿金花服饰了。根据笔者调查,原因竟然是,怕小孩子在幼儿园里受到孤立,为了这个奇葩的理由,我们甚至从小教小孩子说汉话,特别是城里的小孩子,有一些地区在小孩子在上小学,上初中的时候开始教小孩子白语,还有许多孩子,从此失去了学习母语的机会,如果家里老人不会汉语,老人和孩子之间交流起来的障碍,让人想想心酸。

民族服饰有一个特点,同一地区,同一民族的服装款式基本相同,差别只是在细微,比如说绣花,或者颜色什么的。大理地区特别是城区,金花服饰不再是日常穿着以后,导游的着装就突兀起来,甚至被人称为工作服了。

走在大理城区的街头,满耳听到的都是汉话,放眼望去,人们着装基本与汉族地区大致相同,扪心自问,是不是来错了地方?

怎样才能使大理地区民族氛围更加浓郁?

怎样才能使中华民族文化中的瑰宝——白族文化更加耀眼?

如何把白族自治州,打造成一个民族特色非常浓郁的地区,让世界惊艳?!

话题回到工作服,工作服其实是一种身份认同,在企业中强化企业凝聚力,增强员工归属感,显示团队精神和营造企业秩序。同类型的,还有校服。

同地区同民族的服饰,大体相同,那么这些服饰是否能用作校服呢?或者说,民族服饰如果拿来当做校服穿,会不会增加这些地区的民族特色呢?当然,另外一些不方便穿民族服饰的,可以穿着学校统一定制的校服。

这样做的好处,对于学生本人来说,对族群来说,可以提高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对当地地方来说,民族特色非常浓郁的地区,会吸引更多的旅游者,前来消费,从而带动当地经济。

中小学有民族特色又适于学生穿着的校服,让中小学生穿出校服的时尚感、民族感、促进传承和弘扬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也为建设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提升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内涵奠定了基础。

白民族服饰的传承与发展,白民族的特色文化是传统文化里面不可缺失的部分,而少数民族的服饰文化更是承载着深深的文化内涵,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现代化进程加速了不同文化形态之间的相互渗透和相互交融,少数民族服饰文化面临着一定的冲击,保护、传承和弘扬优秀民族文化话题日益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有利于保护、传承和发展民族服饰文化,有助于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同步发展。

《白语茶座》感谢儒芬茶叶全力支持白语文推广。

作者:白语茶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