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年代看京戏顼记
作为“三鼎甲”的武汉,在上世纪中叶是京剧的重要演出码头,经常有京津沪等众多外地院团来献演,这就为我们在家门口欣赏全国各地许多大牌名角的表演提供了机会。限于能看懂戏的年纪,我看到的只能是成名于四、五十年代,在六十年代正当盛年的角儿,幸运地赶上了武汉京剧大码头的辉煌时期的末班车。
六十年代初,江苏省京剧团到汉,小盖叫天挂头牌,演出武松和一箭仇,他扮相好,身手也算敏捷,但嗓音较差,反而是与他一起来的青年花旦胡芝风的红梅阁、百花公主给武汉观众留下了很深印象,出足了风头;
接着是周信芳院长率团来汉首演澶渊之盟,高百岁陈鹤峰都到江边码头亲迎乃师,大师的表演,浑身充满劲儿,当是上上乘,勿需言表;
六二年三月,高张“走马换将”,高盛麟率倪海天、楊正义、朱宝康等一哨人马赴京,演出挑华车、一箭仇、走麦城等近二十出大武生戏,特别又与裘盛戎张洪祥谭元寿马长礼名家合作了全部连环套、长坂坡带汉津口;而张君狄带陈少霖、刘雪涛、慈少泉等班子,演出了望江亭、状元媒、玉堂春西厢记等张派剧目,特别是与武汉高百岁关正明郭玉昆李蔷华等一众名家合作了全本红鬃烈马、四郎探母;
不久,内蒙新华京剧团来汉,李万春领衔李庆春李小春李砚秀等演出,李万春主要演的关戏,而给人印象深刻的则是从甘露寺、回荆州、芦花荡、战巴丘到卧龙吊孝全部龙凤呈祥,李小春前乔玄,中周瑜(武小生大开打),后孔明,甘露寺中宗马,卧龙吊孝宗言,他武功扎实,嗓音润亮,文武兼能,倾倒了全埸戏迷观众;
接着中京一团杜近芳、袁世海领衔来汉(李少春称病不来),演出谢瑶环等剧,使武汉戏迷亢奋不已;
大慨六三年初,中京二团李和曾、张云溪、张春华来汉,演出了三岔口、猎虎记、逍遥津等戏、又掀京剧码头热潮;
他们离汉不久,中京四团楊秋玲孙岳冯志孝等电影楊门女将原班人马悉数到汉演出楊门女将,不过王晶华沒来由李金泉替代,刘长瑜俞大陆等作为青年配演也参加了演出,印象不太深了;
六三年夏天,时年而立的李世济率团到汉,演出了许多程派戏,如锁麟囊、文姬归汉等;极受欢迎;
六三年十一月左右,上海京剧院名伶童芷岑率团到汉,演出武则天,他兼宗荀、梅,表演细腻,很有独到的艺术韵味;
六十年代期间,其它来汉的名家名角真不少,还有周信芳、李仲林、小王桂卿、荀慧生、奚啸伯、李玉茹、钱浩樑等,表演精彩,流派纷呈,百花齐放,至今令人回味无穷!
五十年代初,梅兰芳、马连良、王玉蓉、纪玉良、厉慧良等等都曾到过汉口这个大码头演出,只惜那时年纪尚小,无缘目睹了;
回忆六十年代的武汉,以及看三、四十年代报刋报道,京剧名家名角,在汉口你来我往,竞相献艺,文唱武打,真个是热闹无比,总算理解了梅兰芳为什么说北京、上海、武汉是京剧三大码头之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