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十九】梨园往事:《梨园名流助学义举​》《一柄锣槌传三代》《戏曲演出中的'忌讳'》等三则

梨园名流助学义举

  老北京人最爱听京戏,但最腻和唱戏的打交道,对其评价是'台上台下逢场作戏,虚虚假假无情无义'。即便是梨园中人,有时亦不免自称是'无义行'。是否属于社会偏见,姑置勿论;而诸多名伶为支援办学踊跃义演的事迹,京城有识者无不钦佩,且传为美谈。
  北京崇文门外花市一带,清末民初时所居贫苦回民甚多,而目不识丁者十有八九。宣统三年秋,须生泰斗马连良之父马西园、中医大夫常相臣等五位回族头面人物会商,遂于花市清真寺附近草创'文化小学'。
  民国十八年(1929年),文化小学更名为清真小学,共有六班学生,其校董会由创始人马西园任董事长,其子马连良、架子花脸名优侯喜瑞、清真寺阿匐哈孝先等二十五人为董事。校董们不仅慷慨解囊资助办学,而且经常莅临学校指导工作,勉励教师敬业爱校,教育学生勤奋学习,尊敬师长。该校之校训为'勤慎诚敬',而抱柱警句牌上则有楷书'我要帮助弱小的同学'、'我不和无心伤害我的人计较',阅而读之感人肺腑。
  三十年代末期,清真小学班次遽增,原有校舍不敷使用。经校董会研究,决定以一千五百块大洋买下花市东段北侧已变为私产的灶君庙,以备扩建教学楼新址。
  为筹措这笔资金,以马连良为首的回汉两族诸多京剧名角皆欣然义演。马连良因系校董,支持扩建新校责无旁贷,故常在公演时加演一至两出义务戏。所演义务戏,皆其拿手剧目,即以做、念为主兼重唱工的折子戏加首尾而成的本戏,如《四进士》、《清风亭》、《清官册》、《范仲禹》、《一捧雪》、《串龙珠》、《十老安刘》等。在其影响和带动下,梨园耆宿萧长华、四大名旦之尚小云、荀慧生以及侯喜瑞、雪艳琴、叶盛兰等十余位名角皆义不容辞而联袂登台。
  一九三九年春,马连良在东安市场吉祥戏院义演《法门寺》,由候喜瑞饰刘瑾,萧长华饰贾桂,雪艳琴饰宋巧姣,如此珠联璧合、阵容强大之义务戏,海报贴出即告爆满,可叹早成绝响矣!彼时萧长华已年逾六旬,校董会拟于演出前派车接其前往戏院,先生固辞之并欣然允诺:'不必来车接我,我走着上园子,绝对误不了场。你们用不着客气,不管是哪个民族的事,只要是公益事,我都愿意帮忙!'其言也掷地作金石声,其行也深得梨园内外人士嘉尚,曾传为佳话令世人敬仰!

现在的学生表演的节目

 清真小学靠梨园名流赞助及商界筹募,于民国三十年(1941年)十一月落成新校舍(两层教学楼,教室凡十二间,并有诸多办公室及操场),并更名为'穆德'小学,盖取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译音头尾之二字也。 

一柄锣槌传三代 

程砚秋、吴富琴之《文姬归汉》

日前,笔者赴沪,友人宴请,座中有久负盛名的伶人吴富琴先生。吴先生于席间拿出一柄锣槌把玩,说到兴奋处,还轻轻敲击着膝关节,好像打着鼓点。经询问,方知此锣槌已传三代。
  早在清光绪帝在位时,吴富琴之祖父吴永明在梨园界曾享有盛名,其锣打得出色,故有'大锣吴'之称。光绪帝雅好京剧,经常找着名演员谭鑫培、王瑶卿等人到宫里去演戏。'圣旨'一下,谁敢不遵?但是,却常常是一场辛苦,空手而归。吴永明是给谭、王二位打锣的,自然也经常入宫,为皇帝演出。
  谁料,光绪皇帝爱看戏,更爱打锣。每次演出,他总要到后台去看看,特别注意是谁打锣。有一次,他高兴起来,拿过锣槌打了几下。但是皇帝站着打锣,庶民谁还敢坐着?这却苦了必须坐着打鼓的,也只好站起来打。从此宫中演戏便有了一条不成文的规定:打鼓的都得站着打。一场戏几个小时,打鼓的就要站几个小时。
  一来二去,光绪皇帝对吴永明打锣格外感兴趣,便提出叫吴进宫教他打锣。可是吴家境贫寒,靠打锣挣钱糊口,哪有工夫去陪伴皇帝玩耍啊,心里有苦,嘴上也不敢说。
  光绪皇帝学了一阵子,问吴永明:'我怎么就打不出你的那个韵味儿来?'吴永明说:'这是个功夫劲儿。'光绪说:'那好,你就常来教我吧!'
  吴永明三天两头到窗里教皇帝打锣,耽误了演出,不能挣钱养家,渐渐家里揭不开锅了。那时候有当铺,穷人可以拿旧衣服或者别的东西到当铺当几个钱,到时候还钱付利息,再把那抵押的东西赎回来。吴永明只好向皇帝请假去典几个钱,好买粮糊口。光绪说:'好吧,你先把锣留在这里,我练练工。'皇帝的话必须唯命是听,吴永明只好心疼地留下大锣,拿着一柄锣槌走出了皇宫。从此,光绪皇帝再也没有叫吴永明进宫教他打锣。

吴富琴与程砚秋同台演出剧照

  以后,吴永明将这锣槌传给儿子,儿子又传给孙子,这就是吴富琴先生手里的那柄锣槌。吴富琴今年已八十四岁了,谈起往事,不禁戚戚然。最后,他转述其父临终时嘱咐的一席话:'把这柄锣槌传下去,永远记住咱艺人的苦处。'      

戏曲演出中的'忌讳'

戏曲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戏中事,戏中人,往往有一定的历史根据。这样,有些戏说到了某人某事,且又是'丑化'或不恭的内容,演起来就得有所'忌讳';尤其是,历史上有些统治者。一旦认出某戏是在影射自己或与自己'冲克'时,那么这出戏也横遭厄运了。
  比如说,明代故事戏《玉堂春》,'起解'一折中苏三有一句唱:'洪洞县里没好人',这本是苏三针对自己遭遇的一句气话,并非说山西洪洞县都是坏人。就因这么一句唱,多少年来,山西洪洞县不许演出《玉堂春》。

  还有,有人考证说《水浒传》中的武大郎、潘金莲是河北省清河县人,生活中的武大郎为魁伟男子,还做过县令;潘金莲更是贤妻良母。而戏中却将武大郎丑化一番,把潘金莲写成淫荡之妇。所以,在河北清河县就不准上演有关武大郎、潘金莲的戏。
  慈禧太后是个戏迷,常有戏班到清宫演出。但是,凡是剧中带有'羊'字的戏,一律不得演出,如《牧羊圈》、《洪羊洞》、《苏武牧羊》、《龙女牧羊》,一律禁演;甚至连《玉堂春》中苏三唱的'我好比羊入虎口有去无还',也得改成'我好比鱼儿入网有去无还'。为什么?因为慈禧生肖属羊。
  有些凭自己手中大权禁止某个戏演出的,也不乏其人,留下了历史的笑话。
  北洋军阀曹锟也是个戏迷,他原来也爱看京剧《捉放曹》。这出戏说的是曹操谋刺董卓未成而逃,董卓下令捉曹。曹操逃至中牟县,被官吏所擒。中牟县令陈官深恶董卓专权,不忍捉曹,乃弃官与曹操一同逃走。曹锟发迹前曾多次看此剧,可是一九二三年他用贿选手段当上大总统后,便对剧名中的'曹'字特别忌讳。因为他怕老百姓将戏中之'曹'理解为曹锟之'曹',使自己也像曹操那样被捉被放,因此下令禁演《捉放曹》。他对另一出《击鼓骂曹》,同样加以禁演。然而这两出老生、净行角色并重戏,观众爱看,于是艺人们只好改戏名,将《捉放曹》改为《中牟县》、《陈宫计》,将《击鼓骂曹》改为《群臣宴》、《庆祝元旦》,但戏的内容丝毫未变。一九二四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曹锟果真被捉,软禁一年有余。一九二六年四月冯玉祥退出北京,曹锟才被放。这可称之为一出现代戏《捉放曹》。

  张作霖是奉系军阀的头子,一九二七年自封为陆海军大元帅,成为北洋军阀最高统治者。然而,好景不长,一九二八年南方革命军第二次北伐,奉军败退,张作霖只好考虑回东北奉天老家。正在这时,梅兰芳推出了新戏《凤还巢》,戏的情节虽然讲的是兵部侍郎程普的女儿雪雁、雪娥的婚姻喜剧,与张作霖毫不相干,但张作霖做贼心虚,心中思忖:'凤'即'奉'也,《凤还巢》不就是要我'奉还巢'吗?这不是公然轰我奉军回老巢奉天吗?于是,他下令禁演《凤还巢》。不过,奉军还是被赶回东北,张作霖亡命途中在皇姑屯被日军炸死,而《凤还巢》却成为梅派代表作,越演越红火。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