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人脖子上戴的这东西到底是啥玩意儿?还流传到了朝、韩
喜欢看宋朝历史剧的朋友们可能会注意到这样一个细节:就是宋朝官员在上朝的时候很多都要在脖子上套一个白色的圈。如图:
从皇帝的朝服来看,就连皇帝也是这样穿戴。先不讨论这个圈儿好不好看的问题,宋朝君臣们为什么要进行这样奇怪的一个打扮呢?是为了美观吗?
显然美观只是一个方面的问题,最重要的是它的寓意。我们来仔细看看这个白色的“项圈儿”:
乍一看上去,它的上部是圆环形的,刚好把人的脑袋套在里面。其实不是,那个圆是系上去的,系在后颈部,还可以系个漂亮的蝴蝶结。如图:
它的下部是方的,而且还有个方形孔。这不由得让我想起了古代铜钱的设计风格;外圆内方。把下面的方形翻上去,不就成了铜钱了吗?
其实不是,古人还有一种说法,叫“天圆地方”。圆和方就代表了天地万物,象征着无上的权力,事实上,古代也只有高级官员和皇帝才有资格佩戴这个装饰物。
说了这么半天,这究竟是个什么东西?它起源于何时呢?
我们通常称这个“项圈儿”为“方心曲领”,方心就是下面那个方形,曲就是圆的意思。从目前保存的众多古人画像和石刻,以及文献记载来看,方心曲领主要有3个演变过程:
1、隋唐以前
在隋唐以前,还没有关于方心的记载,但曲领已经有了。
根据汉朝人刘熙《释名》的描述:“曲領在內,以中襟領上,橫壅頸其狀曲也。”可以看出:当时曲领还不是佩戴在衣领外面的,而是在领口以内,遮盖着脖子。如图:
怎么样?看明白了吧?古人弄这玩意儿干什么呢?
我估计呀,多半是古人衣服从里到外衣领太多,不拿个东西遮住就显得很难看;还有可能就是;天气冷的时候可以保护脖子不受风寒。
2、隋唐
从隋唐开始,就出现了方心。
《隋书·礼仪志》:“正王公侯伯子男......革帶,曲領,方心,蔽膝,白筆......”
《新唐书·车服志》:“通天冠者......絳紗蔽膝,白羅,方心曲領,白蔑,黑舄......”
从这些记载可以看出:最晚于隋朝,方心就出现了。至于它到底是什么用意,就无从可考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方心出现后,曲领就要外翻出来了,不然怎么吊?
3、宋及以后
宋朝是一个很重礼教的朝代,在经历五代战乱后,他们又重新把方心曲领给启用了起来。至于是不是所谓的“天圆地方”这个寓意,只有他们自己才知道。不过以宋朝文人的创作力和想象力,这点儿寓意似乎不是难事。
宋朝的方心曲领就和现在我们看到的很接近了。比如韩国的祭祀活动穿戴的那样:
朝鲜和韩国的这些仿古服饰全都源于我国古代,只不过到现在他们都还在传承而已。
我国的明朝也承袭了宋朝的这一穿戴制度,朝鲜和韩国的前身——李朝,应该就是在明朝的时候把这个东西学过去的。可惜我们到了明朝嘉庆帝的时候就把这一制度废除了。
如果韩国又要去申遗,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明天继续)
本文作者《蜀山笔侠》,一个文章会“说话”的历史作者,专注原创,拒绝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