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清明上河图》,再看《流民图》,反差如此强烈

【本文由蜀山笔侠独家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抄袭必究!】

要形容北宋的繁华,首推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然而,在这张图的背后,又有几个人知道,还有一张早些时代的《流民图》呢?

今天,笔侠就给大家对比一下这两张图。

《清明上河图》作于宋徽宗时代,也就是公元1100年以后,甚至可以精确到宣和年间(公元1119-1125年),在这期间,北宋的绘画艺术达到了一个顶峰。

宋徽宗是一个书画的痴迷者,在绘画这一块他更是创改革之先河,首先将绘画纳入科考。也就是说:从这时起,画画已不再只是一门手艺,而可以当做一门职业了。

一时间,各大民间高手经过帅选,纷纷进入皇家画院——翰林图画院,比如李唐、王希孟、张择端……他们共同造就了宋朝辉煌的绘画艺术。

其中,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更是以突破传统皇家题材,反映现实生活的写实风格赢得了后世的一致好评,名垂千古!它也为我们保留了一份珍贵的宋人生活记忆,其史料价值更是无法估量。

从《清明上河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宋朝的商业已经非常发达了,这是社会进步的一个明显标志。

东京(开封)街头,到处都是小商小贩,店铺林立,各行各业的人都充斥其中,人们的生活和消遣方式变得多种多样,这说明什么?

说明北宋人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相当高的,早已摆脱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简单生活模式。市场繁荣,证明有市场;有市场,证明有需求;有需求,就是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表现。怎么看,《清明上河图》都是在向外炫富,虽然里面也充斥了一些尖锐的矛盾,但总体来说,它摆脱不了官画的背景。

好了,看了繁华的《清明上河图》,我们再来看看和它完全相反的《流民图》。从这个名称上估计大家已经猜出个七八分它是什么样了,印证一下吧,如图:

这幅图给人的第一反应是“哀鸿遍野,饿殍满地”,好一幅凄凉的景象!看后无不让人心酸落泪,唏嘘流涕!它到底描述的是宋朝哪个时代的景象呢?

《流民图》作于宋神宗熙宁年间(1068-1077年),此时,王安石正在进行轰轰烈烈的熙宁变法(王安石变法)。难道王安石变法的结果就是这个样子吗?

呵呵,等你看完这幅图的背景在评论吧。

《流民图》的作者叫郑侠,图中描述的是熙宁变法期间受自然灾害的一些地区的社会现象。这是真的吗?

是真的,但这和变法没有半毛钱关系,变不变法灾害该来的还来,郑侠为什么要画这幅画呢?呵呵,斗争。

王安石提着脑袋变法,其艰难程度可想而知,随时都会遭到保守派的攻击,只要有一点儿漏洞,他们都会不遗余力地往里面钻。《流民图》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保守派们把灾害的所有责任全部扣到王安石头上,《流民图》就是他们精心设计的一个“罪证”,目的就是要将王安石扳倒。最终,王安石下课了,但宋朝也由此继续沉沦。

《流民图》虽不能客观地反应宋朝人民的生活状况,但从侧面可以反应《清明上河图》中的繁荣只是部分人的特权,而更多的人民群众,仍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还是范仲淹范文正公说的那句话最让人深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明天继续……

本文作者《蜀山笔侠》,一个文章会“说话”的历史作者,专注于不同角度看历史,探索不一样的春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