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到精准管制间隔判断?空管E-learning云课堂第五十讲“管制基础技能系列课程”第二十四课《管制间隔判断》

空管E-learning云课堂第五十讲“管制基础技能系列课程”第二十四课《管制间隔判断》

(ATMC-EL-SC-2020V1-PPT-050)

在管制员的日常工作中,需要判断和处置两种间隔,分别是安全间隔和一般性间隔。安全间隔包括雷达管制下的最小水平间隔、最小垂直间隔、尾流间隔等;一般性间隔包括移交间隔、根据管制现场运行情况需要保持的特定间隔等。提前的、精准的判断管制间隔,以此为依据制定安全、合理、高效的管制预案,保证飞行安全,提高运行效率,为机组提供优质的服务是贯穿每个管制员职业生涯的主线。

本课首先对管制员日常的间隔判断方法进行了讲解和讨论,包括运用矢量线判断;运用管制自动化系统进行辅助判断;运用管制员对所在席位知识储备和工作经验进行判断等。之后通过案例对管制现场间隔判断的诸多细节进行了讨论,具体讲解了在实际工作中进行间隔判断需要考虑的可预期因素(包括陆空通话所占用的时间、机型及业载情况、机组的操作时间及航空器反应时间、机组是否具备应有的情景意识等)和不可预期因素(包括机组的操作习惯、机组执行指令的偏差等)。最后选取了北京终端双跑道大流量指挥的两分钟视频节选,通过案例让大家进一步了解管制间隔判断在管制现场的运用。

伴随着我国民航事业的发展,航班量呈爆炸式增长,在管制工作中保证飞行安全、提高运行效率的难度与日俱增,在此种大环境下,对管制员间隔判断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良好的管制判断不光对保证飞行安全具有重大意义,对于提高运行效率同样具有决定性作用。试想如果管制员在遇到超大流量时,管制间隔判断不精确就会造成间隔调配相对保守,也就意味着浪费了宝贵的间隔资源,势必造成后续航空器大面积的延误等待,甚至造成由于管制原因造成的返航备降,与此同时也进一步增加了管制员的工作难度,造成恶性循环。近些年北京终端在对管制学员的培训中越来越重视对其能力的培养,因为我们发现仅仅依靠要求学员机械记忆和不断熟悉工作程序的培训模式已经越来越难以适应管制工作的要求。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具备清晰的情景意识,通过精准的管制间隔判断制定安全、合理、高效的管制预案,从容应对日趋复杂,不断变化的工作环境才是管制员最应具备的核心能力。

本期主讲人:

王鹏 华北空管局管制中心(空管局高级教员)

本期策划审核:

冯铮 民航局空管局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