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包穴:胸胁病、全身疼痛、四肢无力

大包穴位于腋窝下6寸(乳头平行处)

【按摩大包穴位的作用与好处】

1、调节气喘、哮喘、胸闷、心内膜炎、胸膜炎、肋间神经痛、胸胁病等呼吸系统疾病等;

2、解除全身疼痛,四肢无力,食多身瘦。

3、提高记忆力、缓解疲劳。

【温馨提示】

先找到乳头的位置,水平划过来,然后放到肋骨的缝隙里面(首先先把两拳相握,拳头拳面位置,放到肋骨的缝隙(就像阴和阳,凹和凸一样)正好能够镶嵌进去)这样就可以刺激大包穴了,然后用力点,点的时候会发酸(酸疼的人是工作压力比较大的人),然后点住这个以后,收肩(扩胸),肩部肌肉收缩后,继续坚持15到20秒钟,然后放松,但是手一直要顶着。

方法一:拳面顶住大包穴位扩胸收肩。

方法二:以拳为轴顶在穴位处转肩。

每天坚持按摩该穴位,具有丰胸美容的效果哦~

【附注】

脾之大络。

艾灸:每天艾灸10-15分钟,可强心,缓解胸胁痛

带脉穴:月经不调、赤白带下、腰胁痛

胆俞穴: 黄疸、口苦、肋痛、肺痨、潮热

二间穴: 目昏、鼻出血、齿痛、牙龈炎、口歪

耳门穴:耳聋、耳鸣、聤耳、齿痛

耳尖穴:清热祛风、解痉止痛

扶突穴:咳嗽、气喘、咽喉肿痛

大墩穴:阴中痛、癫狂、痫证、少腹痛

兑端穴:昏迷、晕厥、癔病、消渴嗜饮、齿痛

犊鼻穴: 膝痛、下肢麻痹、屈伸不利、脚气

膻中穴:俗称“出气穴”,常按解郁闷!

督俞穴:心痛、胸闷、腹痛、寒热、气喘

定喘穴: 止咳平喘、通宣理肺

大椎穴:小儿惊风、癫狂痫证、五劳虚损

大赫穴:滋阴壮阳

大肠俞:泄泻、便秘、腰痛

大杼穴:咳嗽、发热、项强,肩背痛

大陵穴:燥湿生气

大钟穴:腰脊强痛、足跟痛、月经不调

地机穴:腹痛、泄泻、小便不利

大巨穴: 小腹胀满、小便不利、疝气

大都穴:腹胀、胃痛、呕吐、泄泻

大迎穴:口歪、口噤、颊肿、齿痛

大横穴:泄泻、便秘、腹痛

大包穴:胸胁病、全身疼痛、四肢无力

承山穴:最有效的去湿穴位

冲门穴: 腹痛、疝气、崩漏、带下

冲阳穴:和胃化痰,通络宁神

长强穴:调理肠腑之养生大穴

承光穴:头痛、目眩、癫痫

地仓穴:口歪、流涎、眼睑(目闰)动

次髎穴:疝气、大小便不利、痛经、腰痛、

承浆穴:生津敛液 舒筋活络

承泣穴:流泪、夜盲、口眼歪斜

承扶穴:腰骶臀股部疼痛、痔疾

承满穴:胃痛、吐血、食欲不振、腹胀

承筋穴:痔疾、腰腿拘急疼痛

臂臑穴:肩臂痛、颈项拘挛、目疾

不容穴:呕吐,胃病,食欲不振

髀关穴 : 腰痛膝冷、痿痹、腹痛

百会穴:平肝宁神

百虫窝:风湿痒疹、下部生疮

秉风穴:肩胛疼痛、上肢酸麻

步廊穴:胸痛、咳嗽、气喘、呕吐

本神穴:头痛、目眩、癫痫

白环俞:月经不调、带下、腰骶痛

胞肓穴: 肠鸣、腹胀、便秘、癃闭、腰脊强痛

尺泽穴:清宣肺气,泻火降逆

攒竹穴:头痛、眩晕、呕吐

全身穴位图

头面颈部穴位

头面颈部穴位

头面颈部穴位

胸腹部穴位

胸腹部穴位

肩部腰部穴位

上肢穴位

手掌穴位

手臂外侧穴位

手背穴位

下肢穴位

下肢穴位

下肢穴位

下肢穴位(腿部内侧)

下肢脚部穴位

脚掌脚心穴位

常用奇穴·头颈部穴四神聪 鱼腰 印堂 上明 太阳 耳尖 球后 上迎香 内迎香 夹承浆 金津、玉液 牵正 翳明 安眠

常用奇穴·胸腹部穴:子宫 三角灸

常用奇穴·背部穴:定喘 夹脊 胃脘下俞 腰眼 十七椎 腰奇

常用奇穴·上肢穴肩前 肘尖 二白 中魁 腰痛点 外劳宫 八邪 四缝 十宣

常用奇穴·下肢穴环中 鹤顶 百虫窝 膝眼 胆囊 阑尾 内踝尖 外踝尖 八风

手太阳小肠经少泽 前谷 后溪 腕骨 阳谷 养老 支正 小海 肩贞 臑俞 天宗 秉风 曲垣 肩外俞 肩中俞 天窗 天容 颧髎 听宫

足太阳膀胱经睛明 攒竹 眉冲 曲差 五处 承光 通天 络却 玉枕 天柱 大杼 风门 肺俞 厥阴俞 心俞 督俞 膈俞 肝俞 胆俞 脾俞 胃俞 三焦俞 肾俞 气海俞 大肠俞 关元俞 小肠俞 膀胱俞 中膂俞 白环俞 上髎 次髎 中髎 下髎 会阳 承扶 殷门 浮郄 委阳 委中 附分 魄户 膏肓俞 神堂 譩譆 膈关 魂门 阳纲 意舍 胃仓 肓门 志室 胞肓 秩边 合阳 承筋 承山 飞扬 跗阳 昆仑 仆参 申脉 金门 京骨 束骨 足通谷 至阴

手阳明大肠经商阳 二间 三间 合谷 阳溪 偏历 温溜 下廉 上廉 手三里 曲池 肘髎 手五里 臂臑 肩髃 巨骨 天鼎 扶突 禾髎 迎香

足阳明胃经承泣 四白 巨髎 地仓 大迎 颊车 下关 头维 人迎 水突 气舍 缺盆 气户 库房 屋翳 膺窗 乳中 乳根 不容 承满 梁门 关门 太乙 滑肉门 天枢 外陵 大巨 水道 归来 气冲 髀关 伏兔 阴市 梁丘 犊鼻 足三里 上巨虚 条口 下巨虚 丰隆 解溪 冲阳 陷谷 内庭 厉兑

手少阳三焦经关冲 液门 中渚 阳池 外关 支沟 会宗 三阳络 四渎 天井 清冷渊 消泺 臑会 肩髎 天髎 天牖 翳风 瘈脉 颅息 角孙 耳门 耳和髎 丝竹空

足少阳胆经瞳子髎 听会 上关 颔厌 悬颅 悬厘 曲鬓 率谷 天冲 浮白 头窍阴 完骨 本神 阳白 头临泣 目窗 正营 承灵 脑空 风池 肩井 渊液 辄筋 日月 京门 带脉 五枢 维道 居髎 环跳 风市 中渎 膝阳关 阳陵泉 阳交 外丘 光明 阳辅 悬钟 丘墟 足临泣 地五会 侠溪 足窍阴

手太阴肺经中府 云门 天府 侠白 尺泽 孔最 列缺 经渠 太渊 鱼际 少商

足太阴脾经隐白 大都 太白 公孙 商丘 三阴交 漏谷 地机 阴陵泉 血海 箕门 冲门 府舍 腹结 大横 腹哀 食窦 天溪 胸乡 周荣 大包

手少阴心经极泉 青灵 少海 灵道 通里 阴郄 神门 少府 少冲

足少阴肾经涌泉 然谷 太溪 大钟 水泉 照海 复溜 交信 筑宾 阴谷 横骨 大赫 气穴 四满 中注 肓俞 商曲 石关 阴都 腹通谷 幽门 步廊 神封 灵墟 神藏 彧中 俞府

手厥阴心包经天池 天泉 曲泽 郄门 间使 内关 大陵 劳宫 中冲 

足厥阴肝经大敦 行间 太冲 中封 蠡沟 中都 膝关 曲泉 阴包 足五里 阴廉 急脉 章门 期门 

任脉会阴 曲骨 中极 关元 石门 气海 阴交 神阙 水分 下脘 建里 中脘  上脘 巨阙 鸠尾 中庭 膻中 玉堂 紫宫 华盖 璇玑 天突 廉泉 承浆

督脉长强 腰俞 腰阳关 命门 悬枢 脊中 中枢 筋缩 至阳 灵台 神道 身柱 陶道 大椎 哑门 风府 脑户 强间 后顶 百会 前顶 囟会 上星 神庭 素髎 水沟 兑端 龈交 

(0)

相关推荐

  • 全身穴位图解,收藏!

    头面颈部穴位 头面颈部穴位 头面颈部穴位 胸腹部穴位 胸腹部穴位 肩部腰部穴位 上肢穴位 手掌穴位 手臂外侧穴位 手背穴位 下肢穴位 下肢穴位 下肢穴位 下肢穴位(腿部内侧) 下肢脚部穴位 脚掌脚心穴 ...

  • 【中医图解】美女展示《全身穴位》

    头面颈部穴位 头面颈部穴位 头面颈部穴位 胸腹部穴位 胸腹部穴位 肩部腰部穴位 上肢穴位 手掌穴位 手臂外侧穴位 手背穴位 下肢穴位 下肢穴位 下肢穴位 下肢穴位(腿部内侧) 下肢脚部穴位 脚掌脚心穴 ...

  • 大包穴(穴位)

    da 大小病 全能穴: 连接脾经与其他经脉之穴<大包穴>通治大病小病的全能穴 niu 扭伤 急性: 治急性扭伤:按揉大包穴 大包穴:如何健脾呢?脾经详解 治急性扭伤:按揉大包穴 大包穴:是 ...

  • 大包 主治气喘,胸胁病,全身疼痛,四肢无力

    大包位于腋中线上,当第六肋间隙处.主治气喘,胸胁病,全身疼痛,四肢无力. 大包 Dàbāo<灵枢·经脉> 大包-体表图(点击放大) [定位]腋中线上,当第六肋间隙处. [解剖]在第六肋间隙 ...

  • 胸肋胀痛、四肢无力、缓解疲乏就按摩大包穴,大包穴是脾之大络

    胸肋胀痛、四肢无力、缓解疲乏就按摩大包穴,大包穴是脾之大络

  • 【青皮配伍】配陈皮,治胸胁胀满疼痛,胃脘...

    [青皮配伍]配陈皮,治胸胁胀满疼痛,胃脘胀痛不舒配香附,治胸肋疼痛.胀闷:配鳖甲,治胁下痞块,胁肋疼痛:配白芥子,治痰饮咳嗽,胸胁疼痛:配橘核,治疝气疼痛,睾丸肿痛:配莪术,治食积气滞,痞块腹痛:配柴 ...

  • 逍遥丸、四逆散治疗女性肝气不舒引起的胸胁胀满,四肢不温的分析

    #守护她健康# 逍遥丸,四逆散和白术芍药散是中医上很有名的三个方剂,尤其以逍遥丸为大众知之为广泛,可以说是女性家中常备药品. 其实这两个基础方剂都是调和肝脾的,治疗由于肝气郁结,衡犯脾胃,或者脾胃不运 ...

  • 老年人全身疲乏四肢无力,这两穴配合可有效强身健体,增强体力!

    老年人全身疲乏四肢无力,这两穴配合可有效强身健体,增强体力!

  • 丰胸--大包穴,快速调理全身疼痛

    转自中国民间医学网:http://www.zgmjyxw.com/ 01 - 大包穴,快速调理全身疼痛 [取穴位置]在侧胸部,腋中线上,当第6肋间隙处. [功能主治]气喘,胸胁病,全身疼痛,四肢无力. ...

  • 头痛,四肢无力,全身疼痛,是为什么

    头痛指额.头.颞及枕部疼痛.头痛是一种常见症状,大多无特异性,且经过良好.引发头痛的原因有很多,神经痛.颅内感染.颅内占位病变.脑血管疾病.颅外头面部疾病以及全身疾病如急性感染.中毒等均可导致头痛.而 ...

  • 有胃病反酸呕吐,胸闷气短,四肢无力睡眠不好,这么多症中医怎么调?

    有胃病还有胸闷气短睡眠不好看中医能一起调吗?有胃病反酸呕吐?这个问题问得很好,可以肯定地说,大部分症状是可以一起调理的.这充分体现了中医的一大特色,就是整体观念与辨证施治,与朋友们浅谈如下. 一.中医 ...

  • 胸胁疼痛

    胸胁疼痛属于少阳病半表半里证.热证.虚证者,可用小柴胡汤:热证.实证者,可用大柴胡汤:偏于寒证.兼挟水饮者,可用柴胡桂枝干姜汤:偏于气滞者,可用四逆散:偏于气滞血瘀者,"其人常欲蹈其胸上&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