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孩子的博弈,父母永远处于弱势。
parents
children
昨晚在一个微信群中听一个家长讲了个故事,故事的最后,他说了这样一句话:“其实,和孩子的博弈,父母永远处于弱势。”
这个故事大致是这样的:孩子上学路上和这位家长闹别扭,他一生气把孩子从车上赶了下来,可是,他把车开走不远,从反向镜里看到孩子蹲在路边的样子,他又把车开了回去。
这场“博弈”就此结束,这位家长最终妥协了。
我小时候对写字的要求很高,哪一个字写得不好看,我就会“写了擦,擦了写”,越写越急躁。有一次,做数学试卷,也是因为这个问题,把我妈惹生气了,一怒之下她撕了我的试卷。我顿时揪心地大哭起来,还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怎么劝都劝不好。后来,我妈帮我手抄了一份试卷,还帮我和数学老师解释说是因为数学卷子找不到了,所以才抄了一份。
这场“博弈”就此结束,我妈最终妥协了。
前些日子,看到微博上一个父亲在人肉搜索自己的女儿,原因是女儿顶着留学的幌子,携带了父亲几乎所有的存款出国大肆挥霍,还不听家人苦口婆心的劝说,拉黑了所有亲友的微信,迷途不返。短短几百字的长文,让所有旁观者看得气愤不已。但这位父亲在文章的最后,写了一句:“如果你能回来,你还是我的女儿。”
这场“博弈”后续不知如何,但这位父亲已然低头。
在特殊教育中,这些“妥协”和“低头”被称为“错误强化”,俗称“纵容、宠溺”。我们经常会对自闭症的家长说:“你不能事事顺着他,不能他一哭一闹一吵你就立马满足他的要求。”“可是,不理他,他就会打自己,我们实在看不下去。”
看不下去了,博弈终,家长“败”。
文章开头那个家长在群里说了这样一个故事之后,很多人回复他说:“你应该在保证孩子的安全前提下采取忽视的方法,不要立马回去找他。”那位家长没有回复。
那次我妈撕了我的试卷,旁人都说:“让她哭好了,那么犟!”后来,我妈还是帮我抄了整整一张试卷。
微博上很多网友对那位父亲说:“这样的女儿,不要也罢。”那位父亲沉默不应。
和孩子的博弈,父母永远处于弱势。
到底是弱势,还是因为在这场博弈中,父母更在乎孩子呢?因为受不了孩子可怜得蹲在路边,所以那位家长忍下怒气把车往回开;因为受不了我关在房间里痛哭,所以我妈抄写试卷帮我尽可能地弥补;因为念着“父女母子一场”,那位父亲选择原谅,只要女儿能够迷途知返。
博弈是一场双方互不相让、谁都不肯后退一步的较量,而亲子关系中,因为维系着的是至亲的血缘,双方从一开始就没有把对方放在真正的对立面,较劲的不过是谁先低个头。谁在这场博弈中更在乎对方、更在乎双方之间的关系,谁就先行退步,退步不是因为承认错误 ,而是因为更加在乎。
这场博弈,没有输赢,只有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