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房联选萃:聪明(下)
这一讲继续讲聪明。先看一副流传很广的老对联: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中国人有句口头禅叫“一问三不知”,就是说“不知道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上联“世事洞明皆学问”,就是在告诉我们——只有书本知识还算不得真学问,要能明晰事情的前因后果,解决实际问题,才是真学问。那什么才叫“洞明”呢?怎样才算把事物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呢?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一下子就把天体运行的规律给揭示出来了,这就是洞明。哈维发现了血液循环理论,最终让大行其道的放血疗法寿终正寝。这也是洞明。我们熟悉的音乐家莫扎特、美国首任总统华盛顿,他们的去世,都和放血疗法有直接关系。还有,我们现在常讲要用数据说话,因为数据能把“洞明”给精确地表达出来。但是,即使是你看到的全是真实的数据,这些数据反映的就是真相吗?我们看北大教授何帆先生举的一个例子: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军方召集了一些数学家建立了一个秘密研究小组,为打赢战争提供智力服务。有一次,军方给这群数学家出了一道题。在打仗的时候,为了不让自己的飞机被敌人的战斗机击落,需要给飞机装上装甲。但是,装甲会增加飞机的重量,这样飞机的机动性就会减弱,还要消耗更多的燃油。因此,军方希望数学家帮助他们搞清楚,在哪里加强装甲防护最合适。军方给数学家提供了很多数据。军方发现,在返航的飞机上,机身上的弹孔比引擎上的弹孔更多。因此,军方认为,最应该加强防御的是飞机的机身。他们想让统计学家研究一下,为了保护飞机,机身需要增加多少装甲。瓦尔德给出的答案却和军方最初的想法大不一样。瓦尔德认为,需要加装装甲的地方不应该是弹孔多的部位,而应该是弹孔少的部位,也就是飞机的引擎。为什么会是这样呢?我们先从一个理论假设来看。从理论上来说,飞机各个部位中弹的概率应该是一样的。那么,为什么返航的飞机机身上的弹孔比引擎上的弹孔更多呢?换言之,引擎上本来应该有的弹孔去哪里了?瓦尔德认为,这是因为引擎被击中的飞机都坠毁了。回来的飞机,机身上尽管留下了很多弹孔,却仍然能够经得住打击,所以才能安全返航。打个比方来说,如果我们到战地医院去统计受伤的士兵,你会发现,腿部中弹的士兵肯定比脑部中弹的士兵要多。脑部中弹的士兵很少能够活下来,腿部中弹的士兵才有更大的概率存活。再看下联,为啥说“人情练达即文章”呢?我们仔细分析一下。目前人类的知识一般可分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大类,自然科学侧重客观,有明确的是非对错,真理越辩越明;社会科学侧重主观,没有绝对的是非对错,往往要看当事人的意愿。我们看这一副的上下联,上联接近自然科学,下联则接近社会科学。社会科学是研究人类社会的。人类之所以能在地球上比其他物种发展得好,主要原因就是人和人之间建立起了复杂的协作关系。这种协作关系不仅能横向扩大,比如今天的交通和信息化、使得地球像一个村子一样;同时它还可以纵向积累,比如秦始皇开创的中央集权、在今天仍然发生着作用。“人情练达即文章”就是在说人类协作的重要性。我们常说有的人善解人意、能将心比心、会循循善诱,有的人长袖善舞、会见风使舵、能左右逢迎,有的人则阳奉阴违、好尔虞我诈、能两面三刀,有的人可以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有的人则需要威逼利诱、软硬兼施……大家看这些耳熟能详的成语,都是在讲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如何处理。不要觉得只有团结才算是协作,其实斗争也是人类协作的重要方式——有的人你不给他点厉害看看、他是不会尊重你的。有句古话讲“不打不相识”——如果没有16-17世纪女真人和明朝的斗争,就不会有清朝入关,中国也很难形成现在如此规模的多民族大一统;没有11世纪的诺曼征服,英国也不是现在这个样子。我们看目前的中美关系,合作很深入,斗争也很激烈。处理好两国间的合作与斗争,也需要“人情练达”。把自己与相关个体、群体的关系处理好了,你就算“人情练达”了;“人情练达”了,你的生活就过成一篇值得品味的好“文章”了。接着看刘自椟(1914-2001)先生一副:到处留心皆学问,练达人情即经纶。
这一联和上一联意思差不多,不多说了。下面看孙家鼐(1827-1909)状元一副:曲体人情可当大事,不泥章句善读古书。
说到上联“曲体人情可当大事”,我们得向成功学大牛曾国藩先生学习。曾先生生前身后粉丝无数,与其能“曲体人情”有很大关系。这里略举一例。曾先生官做得很大,其老家人在当地也就成了很有地位的乡绅,当地县令往往会设法讨好、不敢得罪。曾先生在两江总督任上时,曾在家书中苦口婆心、告诫家人该如何处理与地方官的关系:吾家于本县父母官,不必力赞其贤,不可力低其非,与之相处,宜在若远若近,不亲不疏之间。渠有庆吊,吾家必到,渠有公事,须绅士助力者,吾家不出头,亦不躲避。渠于前后任之交代,上司衙门之请托,则吾家丝毫不可与闻。弟既如此,并告子至辈常常如此,子侄若与官相见,总以谦谨二字为主。再看下联“不泥章句善读古书”,说的是不要被古书上的字句给囚禁了,既要从字句中理解古人的用意,也要结合实践形成自己的认知。这里再举曾国藩先生一个例子,是唐浩明先生在《曾国藩传》中讲的:曾国藩麾下第一幕僚赵烈文,对大儒船山先生王夫之非常崇敬。王夫之的名作《读通鉴论》在书局刻印过程中,他便零零星星地借来读过一遍,十分佩服船山的见事高明、议论深刻。此时看着这部被装订成十大本的五十余万言巨著,真是爱不释手,心里油然生出一股对船山的由衷崇拜:“大人,船山公议论戛戛独造,破自古悠谬之谈。卑职想,若使其得位乘时,必将大有康济之效。”“不见得。”曾国藩轻轻地摇了摇头。“为何?”赵烈文颇感意外。他深知曾国藩一向尊崇王夫之,但为什么并不赞同这个观点呢?“船山之学确实宏深精至,但有的则嫌偏刻。比如对人的评价,求全责备的多,宽容体谅的少。若让船山处置国事,天下则无可用之人了。”曾国藩离开座位,在书案前走了几步后又说:“作文与做官并不是一回事。作文以见深识闳为佳,立论即使尖刻、偏颇点亦无妨,因为不至于伤害到某一个人,也不指望它立即收到实效,只要自圆其说,便是理论,运笔为斤,自成大匠。做官则不同,世事纷繁,人心不一,官场复杂,尤为微妙,识见固要闳深,行事更需委婉,曲曲折折,迂回而进,当行则行,当止则止,万不可逞才使气,只求一时痛快。历来有文坛上之泰山北斗,官场上却毫无建树,甚至一败涂地者,盖因不识此中差别耳!”接着看张元济(1867-1959)先生一副:言或自生天趣,事当曲体人情。
这一联“言或自生天趣,事当曲体人情”,在讲“立言”和“立功”。从上面曾国藩论王夫之《读通鉴论》可以看出,“立功”比“立言”要难得多。俗话说:浑身是铁能打几根钉!一个好汉还要三个帮呢。要想立大功就得和人协作,而“曲体人情”则是协作的必要条件。吴起曾给受伤的士兵吮吸脓血,这样的士兵能不给他卖命吗?古语云:一将功成万骨枯,其成功固然有偶然因素,但有勇有谋、曲体人情都是必不可少的。相对于“立功”,“立言”对协作的要求则简单得多,往往有独到的见解就行了。如果把“立功”看作综合能力的产出,那么“立言”只相当于单项能力的发挥了。下面看梁山舟(1723-1815)学士一副:事体顺时为物理,人情安处是天机。
上联“事体顺时为物理”,也就是常说的尊重自然规律,顺势而为。俗话中常说“毛顺”、“毛不顺”,也是这个意思。关于下联“人情安处是天机”,我们看《世说新语》里这样一个故事:王丞相拜扬州,宾客数百人并加沾接,人人有说色。唯有临海一客姓任及数胡人为未洽,公因便还到过任边云:“君出,临海便无复人。”任大喜说。因过胡人前弹指云:“兰阇,兰阇。”群胡同笑,四坐并欢。大家看,王导王丞相就是这样的“曲体人情”,要想方设法照顾到在场每一个人,使得“四坐并欢”。老舍的话剧名作《茶馆》中,茶馆掌柜王利发也是这样的人。在该剧第一幕(时间为清末1898年)中,茶馆里来了一对讨饭吃的乡下母女。一心谋求实业救国的茶客秦仲义(秦二爷)直接说了一句“轰出去”,而另一位也有点身份地位的旗人茶客常四爷,则显得慷慨仁爱,出钱给她们要了两碗烂肉面。大家看,两个有身份、讲面子的茶客,在对待同一件事情上表现出了截然相反的态度。在这样潜在的矛盾与紧张面前,我们看看掌柜的王利发是怎么做的:王利发:(过来)常四爷,您是积德行好,赏给她们面吃!可是,我告诉您:这路事儿太多了,太多了!谁也管不了!(对秦仲义)二爷,您看我说的对不对?王掌柜这么一说,两个人都满意了。中国古话讲“和气生财”,店铺掌柜就得有这样随时察言观色、化解矛盾冲突的本领。智商高的人让人佩服,情商高的人则让人舒服。这就是“人情安处是天机”呀。接着看铁保(1752-1824)先生一副:非在敬不能尽物理,惟近情乃可得人心。
上联“非在敬不能尽物理”,在“敬谨”那一讲说过了。下联“惟近情乃可得人心”,说的也就是“曲体人情”。最后看鲁琪光(约1828-1898)先生一副:诸缘淡定根于达,万类机缄发自和。
上联“诸缘淡定根于达”有点佛家意味,似乎在说——把好多东西看透了之后,你自然就不会有执念了。“淡定”现在是好多人的口头禅,这个词可以提醒自己、在焦虑中要保持一份清醒,不要越忙越乱。下联“万类机缄发自和”,则和“人情安处是天机”差不多,但表达的意思更加丰富。《礼记》中有这样一段话:仲尼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上律天时,下袭水土。辟如天地之无不持载,无不覆帱,辟如四时之错行,如日月之代明。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此天地之所以为大也。“万类机缄发自和”就是上文所讲的“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不同的个体(群体),有着不同的历史传统、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利益诉求,但这并不妨碍大家共同生活、和谐共处。“机缄”是什么意思呢?“机”是指“机心”,也就是“算计之心”,属于“阴谋”,“缄”的意思是“捆扎”、“封闭”。结合起来,“机缄”的意思就是——算计之心被抑制住了。现代政治中的议会制民主,可以说是“万类机缄发自和”的典型范例。各地方、各阶层、各团体的代表,在议会中公开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大家可以讨论,可以争吵,有事桌面上讲,要阳谋不要阴谋。最后各让一步、互相妥协,得出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方案来。要是一时得不出,那就分步来,达成一点推进一点,无法达成的搁置再议。有了这样达成“和谐”的制度安排,大家的利益都被及时、全面地关注了,阴谋没有了用武之地,仇恨自然也消弭于无形了。有人可能会说了——非洲有些国家也照抄了这种制度,为什么还是乱七八糟的呢?那只能说时间太短,他们只是生脱活剥,还没来得及消化。要知道,这种制度从出现到现在,已经发展、演变将近900年了,哪能一照搬就管用呢?附:聪明联语清单聪明(上)聪明不在尘埃里,能事应推德业余(左宗棠)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张宗祥)知难行不易,见远识方高(唐驼)义随周旋积,理以精神通(于右任)知者不言以阅众甫,为于未兆是谓微明(严复)君子有远虑,志士多苦心(胡林翼)聪明(中)执道犹如辔驭马,为治勿作渊驱鱼(铁桥法师)举要治繁垂幄制胜,标清务远同时酌和(钱棨)时和始见陶钧力,风便哪知道路长(于右任)瞻言古人便若同世,错置难事亦如平时(何绍基)但思先辈寻常话,且读今人弃置书(黄子云)言之高下在于理,道无古今唯其时(集王铎字)教成大拙方为巧,学到如愚才是贤(杜就田)胸有成竹,目无全牛(唐云)聪明(下)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自书)到处留心皆学问,练达人情即经纶(刘自椟)曲体人情可当大事,不泥章句善读古书(孙家鼐)言或自生天趣,事当曲体人情(张元济)事体顺时为物理,人情安处是天机(梁同书)非在敬不能尽物理,惟近情乃可得人心(铁保)诸缘淡定根于达,万类机缄发自和(鲁琪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