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风吹一片叶,万物已惊秋
一
今日立秋,心儿凉爽,晨风轻唱,秋来到,暑走了,一轮一回入秋好。
看云卷云舒,收夏色;一叶一木,动秋声。远山思绪,风乍起;近水楼榭,起秋意。
瓜熟,蒂落,稻黄,桂花香;禾火成秋,禾谷熟透,瓜果香诱,等你来收。
站在秋日里,吹着从夏天过来的风。月遇星星,花碰晚风。在这个美丽的夜晚,似乎从夏的窗户里,看到了一轮初现的秋月。
立秋,撞上三伏;秋后,中伏热死人。秋后的蚂蚱,虽然蹦哒不了几天,但也闹腾得更欢。
此时,秋高气爽,月明风清,气温会勿高勿低,早晚温差变大。正如谚语说:早上立了秋,晚上凉飕飕。既要防暑,又得防凉。
二
如果说,夏日的热度,让生活节奏加快,令人阳气溢头,汗流夹背,火大气冲,再没有更多的心思,驻足赏景,那么立秋过后呢?
唐朝王勃在《滕王阁序》中,以落霞,孤骛,秋水,长天四个自然景观,为我们勾画出一幅多么宁静致远的秋色秋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从此天高云淡,风轻神爽,冷热相宜,正好停歇,放慢脚步,边赏秋景,边备季节交替。
《边城》有一首歌:慢慢吃,慢慢喝,月白风轻好过河。慢,有时也是一种负责任的生活态度。
人不能总是一直输出,马不停蹄地奔跑。还须慢慢放松,为下一站的冲刺积蓄力量。不能把自己活成一部不知疲倦,不停转动的永动仪。
那不但会快速磨损,经不起时间的打磨,也难真正享受工作的乐趣,生活的美好。
快节奏的时代,紧张的生活无法回二人。就应该:与四季相适,忙闲有度,忙时勤努力,闲时生情趣。
三
立秋后,一场秋雨一场凉,人的心境也会随秋而变。宋代诗人杨万里有诗曰:雨后林中别样凉,意行幽径不知长。风蝉幸自无星事,强为闲人报夕阳。
诗人雨后信步,听到风中蝉鸣,想到自己无所事事,孤独寂寥,一股悲秋与落寞之情,涌上心头。可见,太闲也会生秋愁。
而同样是立秋,也是一场秋雨,不同的心境,却有不同的感悟与意境。宋代诗人方岳在《立秋》写道:秋日寻诗独自行,藕花香冷水风清。一凉转觉诗难做,付与梧桐夜雨声。
诗人要寻的是一首什么样难作的诗呢?那是“藕花香冷水风清”,“梧桐夜雨”中的秋色,那是多么的隽永含蓄,婉约清新的一种秋蕴啊!
四
立秋过后,特别是在抗疫防疫期间,我们更不能忽视身体的保养。古人云,春生夏长,春夏养阳;秋收冬藏,秋冬养阴。养生也要顺应四季规律。
立秋后,身体由夏日的开放,吐出热量,出汗排毒,向秋天的闭合,收敛阳气,储存能量转换。
此时,早睡早起,收敛阳气,不但能养肝护肺,还能减少血栓形成。
秋初养护脾胃也很重要,清热解毒仍不能少,有利于消暑去热,敛汗补液。但凉性食物得适量饮用,以免伤了脾胃。
秋属燥,燥通肺,养肺润肺的果蔬很多,山药、银耳、秋梨、龙眼,葡萄等等;宜少辛增酸,忌生冷油腻,及暴饮暴食。
久卧伤气,立秋以后,可适当增加运动量,健步,漫跑,球类运动较适。但不要因过多出汗,而丢失阳气。
五
一个转身,换了季节。夏渐渐隐退,秋移到台前。我们依然迈开双腿,继续前行。
所有的遇见,美丽的故事,片刻的惊喜,些许的遗憾,都已成为带不走,放不下的记忆。
他们既然属于这个夏天,就放在这个夏日好了。秋天到了,一切又会重新开始,就让他们成为浪漫秋日的惊喜与铺垫吧。
相信夏日的遗憾,一定会被秋风温柔以解。而积攒了整个夏天的情愫,也将在这个秋日,滋润而生长。
人间勿晚,山河已秋。多在秋天存储一些浪漫,收集一些快乐吧,正好可作为冬日馈赠的礼物。
就让我们,关起夏的窗户,打开秋的大门。煮一壶淡茶,斟一杯清酒,捧一丛诗书,只管释怀,无需言语,与夏天来个短暂的告别,明年春后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