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言南语 | “双减”政策落地,与我考研人有何干系?

近期出台的“双减政策”,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或将来的工作者都非常关心且关注的事情。政策文件一经出台,所有相关的教育领域的从业人员都立马给予了积极、强烈的反应。

会议指出,义务教育最突出的问题之一是中小学生负担太重,短视化、功利化问题没有根本解决。特别是校外培训机构无序发展,“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现象突出。减轻学生负担,根本之策在于全面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做到应教尽教,强化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作用。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优化教学方式,全面压减作业总量,降低考试压力。要鼓励支持学校开展各种课后育人活动,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优化教师资源配置,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依法保障教师权益和待遇。

会议强调,要全面规范管理校外培训机构,坚持从严治理,对存在不符合资质、管理混乱、借机敛财、虚假宣传、与学校勾连牟利等问题的机构,要严肃查处。要明确培训机构收费标准,加强预收费监管,严禁随意资本化运作,不能让良心的行业变成逐利的产业。要完善相关法律,依法管理校外培训机构。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强化主体责任,做实做细落实方案,科学组织、务求实效,依法规范教学培训秩序,加强权益保护,确保改革稳妥实施。

7 月 24 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即 “双减” 意见),对课后补习机构的投融资、业务类型、经营时间等均提出了严格要求。

其中,教学内容管理也有明确界定,要统筹做好面向3-6岁学龄前儿童和普通高中学生的校外培训治理工作,不得开展面向学龄前儿童的线上培训,严禁以学首班、幼小衔接班、思维训练班等名义面向学龄前儿童开展线下学科类(含外语)培训,不再审批新的面向学龄前儿童的校外培训机构和面向普通高中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

对于目前非体制之内的就职于培训机构的大部分老师来说,就会觉得比较忧心。一边在上周末课,一边在担心自己的未来要何去何从,饭碗究竟能不能保住。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由于这次双减政策涉及到整个教育培训机构的领域,因此各大机构一定会进行重新整合它的教育资源,所以有极大一部分的老师就会面临着被裁员这样的一个危机。在微博搜索“裁员”,出现的词条也是全部与K12教育机构相关:

(来自微博截图)

在这种大情形下,被裁员或面临“裁员”的员工,主要有什么选择呢?免不了是老生常谈的几条路:考公、考研、考编、进私立(但显然是末选)。

1.进入私立学校继续当教师:最大的优势在于自身有着丰富的授课经验以及与学生沟通的小技巧,可以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帮助自己站在深爱的讲台之上;不足之处在于:首先,政策发布之后,这也是大部分培训机构人员面临的现状,所以大家有可能会扎堆选择这个方向,竞争压力比较大;其次,我们常讲教师是个良心活,在面对与学生、家长以及领导之间复杂的关系时常常面临艰难抉择;最后,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如何与校内在编教师相处也是一大难题。

2.考研进行学术上的深造:其优势在于对于一直身体力行终身学习的教师而言,学习能力以及积极进取的心态就是最大的优势;但生活哪能事事均如意,首先,需要考虑自身是否适合枯燥的学术研究;其次,需要考虑深造完毕之后,国家政策是否会继续调整,自己却一直在“校门外进不来”;最后,就是马斯洛需要层次论中所强调的需求最大、力量最大的底层需求,简单的生存保证及经济需要从何满足。

3.考进事业编:最大的优势在于已经在名为生活的学校中走过一遭,在看过世界之后会更加坚定自己站上讲台的决心,一来目标非常明确,二来自身已经有了丰富的授课经验,因此面试不成问题,唯一需要准备的就是笔试;有想要的就一定会有排斥的,教招考试一定是有竞争的考试,涉及到择优录取,你有信心不做分母来努力争取这分子的地位吗?

(来自微博截图)

微博进行实时搜索,出现的内容也离不开这几个话题。那么对于作为2022考研人的我们,有什么影响呢?

当然有。本来“考研的人越来越多”就是一个大趋势,但“双减”政策下,教育学考研人只怕会是大幅度上涨。突然回归自由的灵魂,再加上疫情期间工作岗位有限,更大的可能往考研、考公和考编这三条路上走。

但由于现在时间已经进入八月,2022考研已经进入强化阶段,大部分开始时间比较早的考研人已经背诵了四五轮。此时,新加入考研大军的“员工”未必能赶上进度,可能会勇敢一博,更大的可能是选择参与2023考研。

那么2022考研已经复习这么久的你呢?放着这么大的优势不努力去学习,加紧去背书,还在摸鱼,是嫌今年的竞争对手还不够多吗?况且现在放弃考研,你能进行选择的工作岗位,又是少了一大批。

对于最近加入2022考研大军的考生来说,事在人为,今年上岸也未必完全不可能。按照咱们往届学员的例子,复习四五个月顺利上岸的学员也是有的。时机未到,鹿死谁手,还未可知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