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镇籍印刷史学家张树栋:《古今印刷趣谈》之序及目录

       古今印刷趣谈

 编者按:一部《古今印刷趣谈》,让我走进八十五岁高龄的淮镇籍老乡,张树栋先生的印刷史学和他的精神世界中。翻书灯下,受益匪浅!张树栋先生现居北京,其原籍是河北省献县淮镇东刘庄村,他是中国印刷史学的著名学者,其著作等身。作为乡贤张树栋先生虽身居京华,心系家乡,在疫情防控期间为家乡捐款,助力家乡的疫情防控工作。此书为张老先生的封笔之作,征得老先生同意,“诗眼看世界”从今天开始将全文刊发《古今印刷趣谈》。张老先生以中国的印刷发展史为线,将中华传统文化从远古至今贯穿起来,其中有历史事件、人物传说、趣事等。阅读《古今印刷趣谈》一书,我们从书中或许能得到启示,我们淮镇是全国重点镇、河北省重点小城镇,又是千年文化古镇。梳理淮镇文脉,整理淮镇文化,创建文化淮镇,构建中国·淮镇。我们需要精神动力,寻找文化之源,那就请大家继续关注“诗眼看世界”,在淮镇籍学者张树栋的《古今印刷趣谈》一书寻找答案吧,让我们为构建中国·淮镇而共同助力!

   作者 :张树栋 :1936年生于河北献县淮镇东刘庄村,大专学历,副编审职称。从业印刷、出版与印刷史研究63年余。著有《中华印刷通史》《中国印钞通史》等图书20余种,在人民日报、新闻出版报、中国印刷、台湾印刷人、香港印艺月刊等多家报刊发表文章200多篇。近作《中华印刷典故》荣获2015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首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普及图书、第28届华东地区优秀图书一等奖。现任中国印刷博物馆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国印刷博物馆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中国印协印刷史研究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书局《中国出版史研究》编委会编委。

   张耀崑 :1962年生于北京市,先后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央财经大学,获文学士、经济学硕士学位,主任编辑职称。从业金融与财经专业编辑工作34年余,参与《中华印刷通史》《中国印刷史简编》《中国印刷之最》《古今印刷趣谈》等多种印刷史著作的编纂,在《金融时报》《香港印艺月刊》等多家报刊上发表文章数十篇,现任中国金融时报社总编室副主任。

古 今 印 刷 趣 谈

张树栋 张耀崑  编著

余鴻建   審校

中国 出版社出版

余鸿建先生序

张树栋先生是我最敬重的一位前辈,有幸于创建“中国印刷博物馆”期间认识,并一同参加了中国印刷史学术研讨会,对先生的博学深感佩服。

1999年由先生主持,协同多位学者联合编写的《中华印刷通史》出版, 通过中国印刷技术协会馈赠一册,拜读之后,对先生治学严谨,史料考据翔实,再增敬佩之意。

作为香港一位印刷从业员,我喜爱读史,尤其与印刷相关的历史,也喜欢听同业前辈所传述的故事,于2002年开始收集香港印刷业的法庭案例,出版了一本《印刷业法门》,并在《印艺月刊》内连载,其后又分期连载了《印刷技术沿革》《印刷与民生》和《百年大事纪》,合编为《香港印刷典故》,张先生多年来对拙著多所鼓励。

我于1984年开始主编《香港印艺学会月刊》,为丰富月刊内容,曾向内陆和台湾多位学者约稿,后来转任编委会委员,建议邀约张先生为印艺撰写专栏,有感先生所搜集之印刷史数据甚丰,乃建议先生将一些古今印刷典故趣事,在印艺月刊内分期发表。

多谢张先生伙同张耀昆先生合作撰写《古今印刷趣谈》,每月一篇,眨眼间已近六年,合共六十九篇,是《印艺月刊》内最有份量和最长寿的一个专栏。

近闻张先生在同中国印刷博物馆收藏部主任赵春英女士、印刷史研究室谷舟博士合作,将专栏文章进一步增补与修订,并结集成书为连获数个奖项的《中华印刷典故》的姊妹篇——《中华印刷趣谈》,我作为此专栏的发起人和长期读者,深表赞同和欣慰,并愿意乐助其成。

鉴于本书既是《印艺月刊》最有分量、最为长寿的一个专栏,又为本人和张先生所喜爱和珍惜,加之读者口碑亦佳。值此《印艺月刊》创刊三十五周年到来之际。我同张先生都乐见将此书先行结集出版,并作为贺礼,献给《香港印艺月刊》创刊三十五周年庆典。以示我等对《香港印艺月刊》的珍爱之情。

请余鸿建先生修正并续写结语

古今印刷趣谈目录
序 言:余鸿建先生序
1、开篇序曲  先从何为印刷说起;
仓颉造字  再续远古逸事趣谈。
2、文房四宝  相伴印刷难分难解;
笔墨纸砚  造笔工艺成于蒙恬。
3、三国韦诞  仲将之墨一点如漆;
文物证明  成型墨丸早于秦汉。
4、东汉蔡伦  入宫主管手工劳作;
改良创新  造纸工艺业已完善。
5、帝鸿之砚  轩辕黄帝玉琢墨海;
广东肇庆  古今墨池首推端砚。
6、国子祭酒  懿荣因病初识龙骨;
商殷故都  殷墟甲骨重见云天。
7、西周史籀  损益古文自成一体;
秦相李斯  统一文字始创小篆。
8、狱中程邈  三千隶字十年覃思;
楷字真书  汉字演变已趋规范。
9、彩陶拍印  印刷起源初见端倪;
凸版印花  工艺技术雏形已现。
10、金属活字  战国用来模铸铭文;
无墨压印  盖印封泥汉瓦秦砖。
11、漏印拓印  雏形印刷工艺扩展;
刊章捕俭  纸上印刷东汉发端。
12、道家葛洪  木刻反字入山之符;
黄门侍郎  表奏镂版辟榖仙丹。
13、倒读华表  正字反字一拓一印;
废像遗经  文帝杨坚悉令雕撰。
14、隋人太翼  目盲摸书便知其字;
加彩佛像  刻印时间大业三年。
15、梓行女则  李世民京都发敕令;
雕印佛像  唐三藏长安刻普贤。
16、叶子格戏  唐初首发印刷纸牌;
开元杂报  报纸印刷首现开元。
17、版印佛经  妙法莲华新疆出土;
陀罗尼经  无垢净光印本东传。
18、印本装订  源自早期卷轴形制;
旋风装式  鳞次栉比展卷飞翻。
19、唐代印刷  领域品种持续扩展;
金刚般若  波罗蜜经印制精湛。
20、 私印历书  舛误诉讼争端四起;
唐代印刷  跌宕起伏连绵不断。
21、承唐遗风  五代印刷持续发展;
监本之始  冯道刻印九经为先。
22、金属版印  天福铜版镌金刷楮;
五部大书  宋代皇帝亲临审编。
23、宋朝遗物  淹城出土佛像雕版;
数额巨大  佛经道藏刻印连绵。
24、北宋交子  纸币印刷初露头角;
全套钞版  安徽东至再现银关。
25、木字活版  毕昇应招北上京都;
泥字印刷  神主发明南下临安。
26、记述翔实  毕昇活版工艺成熟;
图书文化  推动活版持续发展。
27、地图印刷  古今中外北宋为首;
何薳披露  蜡版印刷状元名单。
28、私印会子  蒋辉难逃锒铛入狱;
锡版伪钞  杨氏馒头暴尸路边。
29、转轮排版  王祯发明木制字盘;
翟氏父子  痴心仿印初编续编。
30、徽派版画  盛极一时出类拔萃;
饾版拱花  变古笺谱首现萝轩。
31、印艺至宝  古有胡氏画笺二谱;
木版水印  今日再创翰墨奇观。
32、新安吕抚  泥版首印二十一史;
山东徐公  泰安志定再创瓷刊。
33、鉴真东渡  中国印刷首传日本;
法珍断臂  苦心向佛刻印佛典。
34、图书集成  铜字排印工程浩大;
聚珍丛书  木子套印巨帙宏篇。
35、多色印书  始于元刻金刚经注;
古今年画  争奇斗艳喜庆连年。
36、 西输欧洲  印刷朮踏上丝绸路;
另辟蹊径  蒙古军西征径直传。
37、先声序曲  西方研制汉文铅字;
近代印机  带入澳门范氏利安。
38、平版印刷  中国刻工首用石印;
三足鼎立  石印业界形势改观。
39、凹版印刷  落户清廷皇宫内院;
留学日本  肇鋐学会自制铜版。
40、凸版印刷  国人自制合金铅字;
牛翻墨海  未耕禾垄先种书田。
41、钢版印钞  度支印局巨资引进;
大清银行  成功印制钢凹钞券。
42、印刷社团  中国印刷学会成立;
科研教育  印刷事业全面发展。
43、齐聚上海  全国印刷中心确立;
蓬勃崛起  商务中华一马当先。
44、恩师溥庆  照排样机自研自制;
牛氏步峰  研制印机木质轻便。
45、日寇侵华  中国印刷备受摧残;
抗日群英  水上印刷游击作战。
46、书写行名  冒名搅局一团迷雾;
工人护厂  成功制止设备南迁。
47、产学合作  创造纸印刷研究所;
印伟人像  小将匹马排忧解难。
48、印刷泰斗  桃李天下教授兴才;
当代毕昇  二次革命院士王选。
49、余公鸿建  首创印艺学会月刊;
填补空白  印刷典故成书四卷。
50、跨界印刷  服务印艺先闯新路;
痴心未改  引领未来再谱新篇。
51、古代印刷  张秀民荣获毕昇奖;
跨步近代  范慕韩挂帅续新篇。
52、初唐遗物  无垢净光陀罗尼经;
以此为由  争我印刷发明之权。
53、北京印校  印史讲义率先设课;
台北文大  通史再上大学讲坛。
54、北宋纸币  官交子跨海传东瀛;
田公考证  千斯仓初始晋东南。
55、保护文物  马副厂长力排众议;
刻伟人像  席华大师独占魁元。
56、发展印刷  急需扩大印刷意识;
印史研究  更要拓展印刷史观。
57、印刷发明  时间地点争执日久;
李英阐释  中国彩印两千余年。
58、印史研究  阔步跨入近代现代;
工艺技术  四大印刷全面发展。
59、共襄盛举  中国印刷博物建馆;
学术研究  规模宏大盛况空前。
60、众望所归  印史研究机构成立;
世印大会  印刷故里如日中天。
61   阴差阳错  毕昇像塑成左撇子;
辗转曲折  史略出版一再迟延。
62、中华文化  交流协会落户澳门;
名人讲座  耄耋长者侃侃而谈。
63、印钞通史  献礼母厂百年华诞;
万老编著  近代印刷正续两编。
64、战国时期  凸版印花得到发展;
文物遗存  模拟实验再现奇观。
65、南齐龚圣  玉质版书神人相赠;
方公晓阳  模拟实验吹纸成篇。
66、重大发现  英山出土毕昇墓碑;
群情激奋  毕昇研究持续发展。
67、毕昇遗法  泥子印刷模拟试验;
何薳遗文  蜡版印刷试验复原。
68、史公考证  世界最早泥子印本;
牛君发现  全球首印木子佛典。
69、四项殊荣  印刷典故连连斩获;
艰难起步  印刷殿堂旧貌新颜。
70、 印史著作  数以百计硕果累累;
两岸三地  印刷通史合作终篇。
      后  记
附  录:
一、 印刷术的故乡——中国
二、 印刷术西传的背景、路线和来自西方人的记述
三、 从社会文化发展看印刷术的真正起源
四、 不忘初心  让印刷史研究在科技史层面上阔步前进,展翅飞翔。

编者简介

赵志忠,笔名赵刚,号国学守望者,男,1973年4月生,河北省献县淮镇人。作品发表于《诗刊》《中华诗词》《中华辞赋》等。中国作家协会《诗刊·子曰诗社》社员,诗词中国·中华诗词网2017年度优秀通讯员,采风网2017年度十大新闻奖获得者,河北省诗词协会会员,河北省采风学会会员,河北省沧州市诗词楹联学会副秘书长,沧州市新联会常务理事,沧州市作家协会会员,《沧州骄子》编委,《诗眼看世界》创始人,采风网沧州站站长,献县知联会理事,献县新联会副会长、秘书长,沧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七次代表大会代表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