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点击上方“诗眼看世界”加关注,赵刚问好!
槐卿人生之二十一:第二十章
见义勇为诚可贵 扶伤救死受表彰
编者按:从今日起,诗眼看世界将连载沧州青县韩中清先生的《槐卿人生》系列文章。我和中清先生相识于网络,他原为《沧州晚报》记者,现任人民日报社《民生周刊》外联主任、人民日报社市场报网络版《时讯中国》编辑部副主任。我于2019年与中清先生共同发起《沧州骄子》系列丛书征稿,中清先生为主笔,我负责丛书文稿的宣传工作,现如今丛书首卷已出版,之后先生又出版了《诗词背后的故事》,又于今日获息,中清先生正在创作《槐卿人生》系列文章,并征得中清先生同意,诗眼看世界将全网首发。让我们围坐在沧海之滨大运河之畔的槐荫之下,与韩中清先生一起畅议人生,共享此人生乐事吧!
槐卿人生
韩中清
第二十章
救死应抒壮志,扶伤珍重华年。一个农民新闻工作者无疑要有更多的吃苦精神,更多的新闻敏感和更多的浩然正气。我十分珍惜记者这个岗位,力争为老百姓多办点实事。
请看《沧州晚报》消息:《在严重车祸面前,本报记者韩中清挺身而出——(引题),快拨110,快拨120,快救人(主题)》(2001年2月8日)昨天下午3时左右,在104国道沧州段内发生一起严重的车祸。被撞掉的车门子和一些零部件散落在公路上,车旁躺着一个人……本报记者韩中清乘坐青沧线客车路过这里,见此情景,立即下了车。“各位朋友,快救人啊,这个人还活着呢!”记者见到,一个女孩两脚挂在车上,身子躺在公路中间,双眼紧闭,裤子尿湿,韩中清一边招呼大家救人,一边和其他人拦截过往的车辆。一辆、两辆、三辆……但一辆也没拦住。“来了一辆带红警灯的车,快快拦住它。”大伙满怀希望地拦住了这辆警车:“快下来救人!”“车满着了,坐不下人了。”“你们穿警服,好拦车呀!”“好!好!你们让开一条道,我们转过去。”当时事故车正挡在公路中间,过往车辆只能绕行。说时迟,那时快,带红警灯的小车一转弯跑了。“记者,这车跑了!他娘的见死不救!”车一跑我立即将其车号记在手上。这车门上有“司法”二字。“快打110报警!打120救护!我是沧州报社的记者,哪位有手机快拿过来!请大家一起帮助救人!”“110吗?我是沧州报社记者,在104国道姚官屯北边发生一起车祸,三个伤员生命垂危,请速派人前来救助!”对方回答:“马上就到!”好心人们在韩中清的指挥下,积极抢险救人。沧县高官屯的张秀清脱下自己的皮衣给一个伤员披在身上,不知是谁也脱下棉衣,盖在另一个伤员的身上,同时又从汽车上拿来一个垫子给另一个伤员铺在伤员身子底下。根据一位轻伤员提供的电话号码,那个带手机的人通知了伤员家属。救助者与伤员素不相识,但是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将他们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十几分钟过后,沧县交警三中队民警赶到了事故现场。民警张德西、王国禄、崔庆文、罗兆林拦截一辆出租汽车,在青县国土局干部赵洪光、李国刚、张涛和一些不知姓名者的帮助下,迅速将三名伤员抬上汽车,送往沧州市人民医院抢救。路上,记者见到120救护车也开过来了。市医院为这三名没有家属陪同的伤员开通“绿色通道”,几十名医护人员对三名伤员分别采取紧急抢救措施。并立即与伤员家属和亲友取得了联系。
经医生检查,年纪较轻的男伤者颅骨骨折,原发性脑干损伤,脑挫裂伤,蛛网膜下腔积血,生命垂危;16岁的女伤者,意识朦胧,头颅左颞叶脑挫裂伤,暂时无生命危险;另一位女伤员左腿严重骨折。医生说,再晚来一会儿,这仨人的性命就难保了。当天下午4时许,伤员的家长和亲属已赶到市医院。目前,伤员正在抢救中。(2001年2月9日《沧州晚报》二版头条)
请看《燕赵都市报》的报道:《104国道发生车祸(引题)过路群众见义勇为(主题)司法干部溜之大吉(副题)》本报讯(记者刘树鹏通讯员郭晓琦)(2001年)2月8日下午3时许,在104国道沧县姚官屯北发生一起车祸,3人身受重伤。路过此地的沧州报社记者韩中清积极参与组织过路群众抢救伤员,而在急需用车之际,一辆写着“司法”字样的车辆却采取欺诈手段溜之大吉。
据韩中清介绍,当时他从事发地路过时,看到公路上的一辆轿车的车头被撞烂,车旁躺着一个人,他立即叫司机停车救人,在抢救过程中,在路旁的深沟里和深沟旁又发现两名伤员。韩中清赶紧向一名参与救人者借了一部手机,拨打110报警,接着拨打医院急救电话。与此同时,现场的群众开始拦截过往车辆,准备把伤员送往医院。一辆、两辆、三辆……他们一连拦截好几辆汽车,但一辆也没拦住。正在紧急关头,来了一辆带警灯的车,车门上喷着“司法”两个字。群众满怀希望上前把这辆车拦住,要求他们救助伤员。车里坐着三个人都穿着司法部门的制服。在群众一致要求下,车里的人答应停车救人,但得先开到路边。群众让开一条道,没想到这辆车在向路边靠近时,突然加大油门,溜之大吉。韩中清记下了这辆车的车牌号:OD206警。(以下文字省略)(2001年2月9日《燕赵都市报》)话说《沧州晚报》为什么没有公布逃跑的车牌号呢?稿子大样出来后,值班领导对我说:“这车牌号一曝光,车里的人肯定受病,见死不救,后果难料。要不就把车号删了吧。”我说:“不行!就得给他们曝光!”校对第三遍样报时,这位领导又找到我:“中清,将车号删除吧,太敏感了。”我说如果删除车号,我把稿子传给刘树鹏,让《燕赵都市报》曝光车号。刘树鹏同意曝光车号,这才有了上边这篇报道。据悉,2月9日上午,河北司法厅领导看到《燕赵都市报》曝光的车号后,当天就来到沧州某监狱。原来这辆车是这个监狱的。上面来人一查情况属实,车里人吓坏了。据说他们到处找关系说情,学习整顿一个月,最终结果如何?记者不知。那几个见死不救的狱警被曝光后受到社会广泛谴责。2001年2月16日,《河北日报》以《途中遇车祸,记者救伤员》为题,转载了《沧州晚报》的稿子。
2001年2月16日,《沧州晚报》刊登消息《见义勇为诚可贵,救死扶伤价更高(引题),市委宣传部通报表彰韩中清(主题)》。通报说,韩中清同志在人民群众危难之时见义勇为、救死扶伤的行为,充分展示了一名新闻工作者服务于社会,服务于群众的高贵品质,用实际行动弘扬了社会正气,为精神文明建设作出了新的贡献,在社会中树立了新闻工作者的良好形象。为宣传先进,树立典型,推进工作,市委宣传部决定对韩中清给予通报表彰,号召宣传系统干部职工向韩中清学习,立足本职工作,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两个文明建设作出新的贡献,把新闻事业推向新水平。2001年2月22日,《沧州晚报》发表了《受伤人员家属赠旗谢中清》的消息。文章说,(2001年2月21日)昨天上午,青县曹寺镇泗庄村党支部、村委会负责人和伤者家属来到报社,将一面书写着“见义勇为扬正气,沧州报社育英才”的锦旗送到报社领导手中,感谢报社记者韩中清救死扶伤的壮举。
2月8日,本报记者韩中清在严重的车祸面前,挺身而出救助伤员的事迹见报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很多读者给报社打电话对韩中清见义勇为、救死扶伤的行为给予高度评价。市委宣传部、沧州报社分别对韩中清进行通报表彰,本报已作报道。被救的两位女孩的父母和村干部对韩中清更是感恩不尽。那个男孩因抢救无效于近日死亡。村主任刘家财说,韩中清的正义之举不仅代表了记者本人形象,而且更代表了沧州报社的良好形象。沧州“两报”总编辑刘桂茂、沧州晚报常务副总编辑张景泰参加了赠旗仪式。
当记者期间,我写了若干关注民生的稿件。2006年6月1日,我在《沧州晚报》二版头条,以《劣质肥料致百亩小麦大减产》为题,报道了献县十五级乡尹三村农民上当受骗的事件。2006年6月3日,《劣质肥料是不是孙家卖的?》又见报了。我拿着报纸请沧州市政府副市长就献县劣质肥料事件作出批示:排除干扰,查清事实,依法处理。2006年6月9日见报。问题很快得到解决,农民索赔成功。2006年7月31日上午,献县十五级乡尹三村14户村民联合给报社送来锦旗。锦旗上写着:“百姓的报纸,人民的记者。”初心牢记关民瘼,忧国常怀济困情。2006年4月23日,沧州报社印刷厂张厂长告诉我:在沧州监狱附近有一个收废品的残疾人,双腿瘫痪,很多人白送给他旧纸箱、旧报纸、旧衣物、废铁、破烂等。他的媳妇在沧州水专学校北门路口缝补鞋子,两口子晚上睡在旧小拉车改装的塑料棚里。他们的女儿上大学,儿子为供姐姐挣学费,辍学到一家饭店打工。“韩记者你去采访一下,动员社会好心人救助这一家子。”我采访得知,张厂长反映的情况属实。于是,我对这个事件进行了连续报道。2006年5月24日,《瘫痪丈夫收废品,妻子街头修旧鞋,夫妻俩手搭手——(引题),供养女儿上大学(主题)》(第一篇);5月25日,《贫寒夫妻的女儿托记者捎话——(引题),“请不要给我寄钱”(主题)》(第二篇);5月26日,《为了姐姐上大学而辍学打工的少年赵洪星说——(引题),“我想继续上学”(主题)》(第三篇);5月30日,《昨天,家住市区的张女士看望了贫寒夫妻,当即表示——(引题),“你们的租房费我包了”(主题)》(第四篇);6月2日,《二医院免费为赵均岭体检(主题),医生建议康复治疗(副题)》(第五篇);6月5日,《面对社会关爱,赵均岭表示:(引题),“我一定要坚强地生活下去”(主题)》(第六篇);6月7日,《好心人再帮贫寒夫妻(引题),“你们女儿上学的费用我们包了”(主题)》(第七篇);7月18日,《女儿得到资助,儿子重新入学(引题),贫困夫妇又受关爱(主题)》(第八篇)。第一条消息发表当天,石油三厂的两个小伙子给赵均岭、赵金兰送来1000元现金、水果、鸡、鸭、鱼。第三稿见报后,一位年轻女士找到报社,表示要给赵氏夫妻租一间房子,而且不让透露她的姓名。为精准扶贫,我找到沧县民政局、沧州市民政局,为赵家办理了低保,县、市民政局分别为赵家送来米、面、油。看到赵家的报道后,一位企业家找到赵氏夫妻,愿意为其女儿提供大学学费。过了几天,我找到赵家的儿子,小赵说愿意学技术。次日,我联系上沧州开发区的一所技术学校,说明情况,韩志华校长同意接受这个特殊的学生,并免除了小赵的学杂费、食宿费。“韩校长,你怎么连小赵的饭费也免收了?” “让他一日三餐在食堂帮助大师傅卖饭,顺便就在食堂吃吧。”韩校长告诉我。两年间,小赵毕业学会了电焊技术,到石家庄上班去了,一个月收入好几千元。在报社领导的支持下,我对赵家之事进行跟踪报道,在社会上引起不小的反响。为了感谢我,赵均岭、赵金兰夫妻,委托弟弟出资为我赠送了“赵家恩人”匾额。
我在《沧州晚报》10年期间,由于经常报道一些关注民生的事件,尤其是假种子,假农药、假化肥等热点问题,时常收到老百姓赠送的锦旗,并且得到不少网友的称赞。诗人田彦(桃园逸客)赠诗曰:韩中清:河北青县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沧州晚报》原记者,现任人民日报社《民生周刊》外联主任、人民日报社市场报网络版《时讯中国》编辑部副主任。著有《耕闲野韵》《故乡笔痕》《耕闲吟》《韩中清诗词选》《我的新闻情》《文苑集粹》《昼锦堂后裔溯源》《三朝贤相韩琦》(与族兄仲义合作)《沧州骄子》(与人合作)《诗词背后的故事》。
赵志忠,笔名赵刚,号国学守望者,男,1973年4月生,河北省献县淮镇人。作品发表于《诗刊》《中华诗词》《中华辞赋》等。中国作家协会《诗刊·子曰诗社》社员,诗词中国·中华诗词网2017年度优秀通讯员,采风网2017年度十大新闻奖获得者,河北省诗词协会会员,河北省采风学会会员,河北省沧州市诗词楹联学会副秘书长,沧州市新联会常务理事,沧州市作家协会会员,《沧州骄子》编委,《诗眼看世界》创始人,采风网沧州站站长,献县知联会理事,献县新联会副会长、秘书长,沧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七次代表大会代表等。
扫描或长按二维码加关注,国学守望者问候!
投稿微信:18232790185国学守望者 (手机同号)
如果喜欢,就请“稀罕”或“喜欢”一下,然后转发与大家一起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