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岁女子十几年反复消化道出血,被细心专家查出原因
——袁媛/文 河南省人民医院消化内科
一年前的某个傍晚,我院中心ICU接收了一位女病人。
这个女病人约50岁,3天前突然出现黑便,很快就转为暗红色血便。血便每天2-3次,每次30-50ml左右,伴有头晕不适。患者立即到当地市医院就诊,一查血常规,大吃一惊,血红蛋白只有49g/L。要知道,正常女性的血红蛋白应该在110g/L以上,这个患者下降了一半还多,已经达到重度贫血的程度。
当地医院立即按“消化道出血”给予对症治疗,可治疗期间,患者仍然间断便血。出血控制不住!怎么办?往上级医院转吧!于是患者到了我院的重症监护室。
入我院后,仔细询问病情,这一问才了解到,患者已经不是第一次出血了,早在10余年前,就已经出现类似病史,对症治疗后好转,以后间断出现,出血前没有明显诱因,多次查胃肠镜,均未发现明确出血相关病灶。入住我院后,重症监护室的医护人员立即启动消化道出血的紧急治疗方案,嘱患者禁食补液、卧床休息、给予输注成分血、补充红细胞、纠正贫血、抑酸、止血等治疗,药物治疗能用的已经都用上了。但是入院后第二天,患者再次出现便血,同时伴有血压轻微下降,这一征象,提示患者存在活动性出血。
怎么办?请消化科会诊吧,看看能不能采用内镜检查和治疗的手段呢。
消化道出血依照出血的部位可以分为上消化道、中消化道和下消化道三个部分。上消化道出血多表现为呕血、黑便,因为血液流经小肠和大肠,经细菌作用后变为柏油样的黑色,一般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上段。下消化道出血多表现为红色或暗红色血便,一般包括结直肠。而中消化道出血,往往提示小肠出血,如果量大,可以表现为呕血,也可以表现为便血,量不多的时候还可以表现为黑便。上消化道或者下消化道的病变,通过胃肠镜,我们可以比较容易的探查到。这个患者是不是与此有关呢?
很快,患者进行了胃镜检查,可胃镜显示,胃粘膜仅仅有些充血糜烂,没有看到任何与出血相关的病灶。这一结果,也在大夫的预料之中,毕竟之前也做过多次胃镜,都没发现相应的问题。可大夫们也担心,万一胃内有问题而没看到,现在正在活动性出血,检查的阳性率没准儿会高一些。可是依照现在的结果,上消化道出血的可能性可以排除掉了。那下消化道呢?会不会是下消化道出血呢?这个患者很快也进行了肠镜检查,肠镜探查一看,肠腔内大量的暗红色血迹,反复冲洗抽吸后,发现结直肠也没有明显的活动性出血相关的病灶。至此为止,上消化道和下消化道出血的可能都被排除了。按照上面的分析,这位患者出血部位最大的可能,就在中消化道了。而中消化道主要由小肠构成,小肠大约6-7米长,盘曲在腹部,普通内镜检查往往难以抵达,诊断尤为困难。
这个患者会是小肠出血吗?该怎么检查呢?胃肠镜检查后的第二天,大夫们跟家属沟通后,我们进行了胶囊内镜的检查。胶囊内镜,顾名思义,就是一粒胶囊,而这个胶囊不是普通的药丸,里面有一个可以360度旋转的摄像头,病人吞入后,胶囊在消化道内一路下行,所经之处“边走边拍”,可以帮助我们探查普通内镜无法到达的小肠,帮助我们寻找发现小肠的病灶。
这个患者顺利进行了胶囊内镜的检查,同时继续积极的内科止血治疗。很快出血止住了,血红蛋白回升了,患者转到了消化内科病房,这时,胶囊内镜的结果也出来了,小肠内没有发现出血相关的病灶!是其他的位置出血吗?比如胆道、胰管?但是相关的检查没有发现明确的异常。是胶囊内镜检查的误差吗?胶囊内镜虽然可以360度旋转拍照,但是无法操控,因此存在观察盲区,要不要进一步进行小肠镜检查呢?小肠镜是一条细长内镜,结合外套管,可以充分短缩小肠,以实现完整检查小肠的目的,并且可以进行内镜下的活检、止血等治疗。但小肠镜检查时间长,费用高,风险大,一般不作为首选检查方案。患者目前精神状态恢复了,也不出血了,不想再进一步检查,要求出院了。可大夫们心里还是放不下,没有抓到罪魁祸首,总是不放心的。
果然,就在2周前,这位患者再次来到我们医院。这次患者是以“黑便”为主要表现的。来我院之前,在当地再次进行了胃镜检查,不出所料,依然是阴性的结果。结合一年前的经验教训,丁辉副主任当机立断,马上安排小肠镜检查。
住院第二天,检查各项指标稳定后,患者接受了小肠镜检查。负责检查的是经验丰富的周炳喜主任医师。周主任熟练的操作内镜及控制板,经口进镜。果然,胃腔内未见到明显血迹。继续进镜至十二指肠降部,这时,管腔内见到红色血性液体;再继续进镜,越过十二指肠乳头,看到一个巨大憩室,底部还能见到较大的暗红色血凝块。会不会是这里出血呢?继续进镜,却见肠腔内血迹越来越淡,进镜至距十二指肠屈氏韧带远端约1.5米的空肠,已经见不到明显血迹了。这时我们考虑,十二指肠乳头远端的憩室出血,可能性最大。于是周主任换用了治疗胃镜,再次到达十二指肠乳头远端,灭菌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去除憩室内附着的血凝块,再仔细观察,发现憩室很大,在憩室中间形成了脊样的隆起,在隆起表面,我们看到了一根细细的血管在搏动性出血!就是这里了!大家都很兴奋!终于抓到“元凶”了!周主任不慌不忙,应用止血钳加持住这根“捣蛋”的血管,轻轻踩下电极板,很快,出血止住了!为了万无一失,又在血管上打了3枚金属夹,牢牢地夹闭了这根血管。至此,困扰这位患者十余年的出血,终于“寿终正寝”!患者2天后就顺利出院了。
经过这位患者,我们反思,这个出血的位置,其实就在十二指肠乳头的远端。标准的胃镜检查,到达十二指肠乳头就可以结束了。但是在寻找出血病灶的时候,如果能稍稍往前探查几公分,也许早就能发现这个大憩室了,患者也不用再经受小肠镜之苦了。当然,也许当患者进行胃镜检查时,因为没有活动性出血,即便看到这个大憩室,也未必能发现这根小小的血管。医学的千变万化,有时会导致病变异常的“狡猾”,我们临床大夫,既要胆大,也要心细,才能不放过病魔元凶。(本文由本号总顾问梁宝松教授推荐,梁宝松,1984年毕业于河南医科大学本科,河南省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 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