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太极做好这几点,大松大软不求自来

很多太极拳爱好者练拳数年,却毫无太极拳的味道,动作多以四肢的僵硬曲伸而毫无腰脊的盘带;一搭手非丢即顶,胡抓乱拔,毫无沾粘连随、松沉绵软之意。问其平日练功之法,全然不得而知,真使人痛惜。当听我讲解太极拳练功心法及练功要领后,他们才感到自己走了许多冤枉路,浪费了许多时光。

如何练好太极拳呢?这要从太极拳的动作特点出发。要“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龙须贯串,气意鼓荡,神宜内敛,无使有缺陷处,无使 有凸凹处,无使有断续处。其根在脚 ,发于腿,主宰于腰,行于手指。由脚而腿百腰,总须完整一气,向前乃后,乃能得机得势。”“凡此皆是意,不在外面,若加以挫劲,其根自断。

要想实现此要求,练要在稳静心性追求大松大软上下功夫。何为“大松大软”?就是自己的身心得到极度放松条件下周身四肢在心意的支配下做各种曲伸开合的动作,使 呼吸深长,动作运行如行云流水,如抽丝拉线。心存静想,外示安逸,虽动犹静,静中处动。

我认为找松柔绵软要从以下几主面出发:

【一】

要学会放松,即稳静主性,安舒松静。

因为太极拳是行心用意,内外一体的拳术,往往人在静极默笃之后,灵慧方能始现。但澄定之工夫须在稳葛上云着手,所以我们打拳时须先将身势立稳,重主放正,身心松开,全身不有丝毫拘滞之力,杂念摒除,使 体态归于自然而后出动。动时以心气行运以腰脊领带,静静地将一趟太极拳形容出来。

为何说把拳形容出来呢?因为太极拳中每个拳式的内容都是象形象意富含哲理而又抽象的。只有对每个动作进行象形象意的描述,才能把它尽可以圆满地形容出来或表达出来。

所谓“一静无有不静,一动无有不动。动静一源,往复无迹,圆融无碍”,此为太极拳运动之根本。静可以保持大脑神经的清醒、灵敏,培养人的聪明智慧。由此入手,在稳静安舒的练拳中慢慢领悟太极拳神明高深的境界,得到灵敏 的感应。

【二】

身法姿势要正确。拳架要立身中正,虚灵顶劲,松腰塌胯。

每着每式要使 “力起于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由脚 而腿而腰,完整一气,向前退后皆然,若有不得机得势,身便 散乱,其病必于腰腿求之”。所以腰是周身上下相通枢纽,即“命意源头在腰隙”。

立身中正,可保持头容正直,利于虚灵顶劲,转换 灵活,利于气意下沉,稳定下盘重心。

松肩 垂肘,利于气意通达四塞纳河,劲意畅通。若残久两臂就会产生一种内在的沉劲,此劲绵软沉重。这种沉劲外柔内刚,如棉裹铁,入里透内,威力无穷。

气沉丹田,是指练拳时,用意识引导呼吸,将气用意沉下丹田。练习太极拳有素的人,多是采用腹式呼吸,呼吸均匀绵长。初学者切不可着急追求其效果,否则会弄得神形散乱。保持呼吸自然,久之能自然配合动作。

含胸拔背,含胸者,胸略内含,使其松开,以便于气意沉于丹田。挺胸则气塞,上重下轻,脚下无根;含胸则背自拔,使脊背个长,气贴于背。

下面再谈谈在练拳时对步法的要求,太极拳的步法要点就是分虚实,全身重心在两脚之间的转换,即上腰时,腰收 敛,精神虚虚上领,使 后脚 跟像从被陷入深泥中被 拔出,使后脚缓缓收至前脚侧,随即由身势向下松开将放虎之脚 再缓 缓 迈出,身势随迈出之腿而前送。

这就如同载重之船行使在江河之上,起不离水的浮力,沉又不能到水底一样,随着水流碧波荡漾。但太极拳在动时一定要本着心为令,气 旗,腰为轴,四肢跟之随之。总而言之,练太极拳身法要不偏 不倚,步法手法要无过不及,这才是求得习练太极拳正确功架的基本方法。

  

【三】

用意不用力。

现在有许多人理解不了这句话,认为不用力何能对敌,实不知太极拳的力不是靠肌肉收缩所产生的硬力或拙力。而是慢中求功,通过练体固精,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所得到的松弹绵软而又厚重的劲,此劲如棉裹铁,打到对方身上,入里透内。

练太极拳时轻松自然,用意不用力,以养虚灵之气势,神明之感庆。拳以所云“意气骨肉臣”,心是身之主,身是心之用,时时刻刻在练拳中寻找体态之舒,身心之合,气贯十指,上下相随,内外一体的感觉。人有经络,如地之沟壑,沟通不塞而水行,经络不闭而气通。

如混入僵劲,充满经络,气血停滞,转动则不灵。若不用力而用意,意之所至,气即至焉,气血通畅,周流全身,无时停滞,入则得真正内劲,即太极认中所云“极柔软,然后能极坚刚”也。

【四】

要反复操练和细心揣摩。

当所学着式和要领弄明白后,要反复操练,用心揣摩每个动作的内在含义和韵味,以求得周身各节的配合恰当自如。动作的舒展大方而无拘禁,身心的协调而不散乱,使 其整套动作以意识的牵引而连绵不断。式如行云流水,抽丝挂线,迈步如猫行。

要先在心,后在身,腹松静,气敛入骨,神舒体静,刻刻在心,功记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牵动往来气贴背,内固神,外示安逸,全身意在精神而不在气,在气则滞,有者无力,无气者纯刚,气若车轮,腰如车轴,如能本着以上道理认真追求,必定会成功。

十三式势歌诀中云“仔细留心向推求,屈身开合任自由,入门引路需口授,功夫不息法自修”,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0)

相关推荐

  • 栗子宜丨太极拳走架行功中的一些要求

    子宜受业于李棒年(字雅轩)老师,河北交河人,吾师赴北京就学于楊澄甫太老师,学成后随师到南京馆,及杭州跟从教学多年,1938年入川定居成都,传授杨氏大架太极拳.剑.刀.枪.推手等近40年,对杨氏太极拳的 ...

  • 杨澄甫:太极拳练习谈与“十要”

    杨澄甫(1883年7月11日--1936年3月3日),字兆清,生于北京,与其祖父杨露禅.伯父杨班侯.父亲杨健侯均为太极名家.继承了杨家拳.剑.刀.枪.大捋.散手.对刀.黏剑.粘枪及内功心法,技艺超群. ...

  • 练太极做好这几点,“松”不求自来

    很多太极拳爱好者练拳数年,却毫无太极拳的味道,动作多以四肢的僵硬曲伸而毫无腰脊的盘带:一搭手非丢即顶,胡抓乱拔,毫无沾粘连随.松沉绵软之意.问其平日练功之法,全然不得而知,真使人痛惜.当听我讲解太极拳 ...

  • 练杨式太极做好这几点,大松大软不求自来

    太极那些事关注2020-12-15 12:09很多太极拳爱好者练拳数年,却毫无太极拳的味道,动作多以四肢的僵硬曲伸而毫无腰脊的盘带:一搭手非丢即顶,胡抓乱拔,毫无沾粘连随.松沉绵软之意.问其平日练功之 ...

  • 【干货】李雅轩先生“大松大软”太极修练秘诀

    (一) 在初练功时,架子是宜下的大点,如功夫久了,就不宜太大太伸展,如架子太伸展了,要紧凑含虚收藏才行. (二) 在练功时,不要一定要架子多么大,多么低下,主要仍还是练出手上的拳意来,有了灵感为第一, ...

  • 杨式太极拳名师李雅轩先生“大松大软”太极修炼秘诀

         01在初练功时,架子是宜下的大点,如功夫久了,就不宜太大太伸展,如架子太伸展了,要点紧凑含虚收藏才行.        02在练功时,不要一定要架子多么大,多么低下,主要仍还是练出手上的拳意来 ...

  • 练太极的汗水,你意想不到的十大好处!

    一到夏天,就容易出汗,出汗后我们的防晒会失效.我们的妆容会变花.浑身上下粘糊糊的不舒服,尤其是练太极的人,畅快的挥洒完汗水之后,低头一闻,那难以描述的气味实在令人尴尬至极. 因此很多人希望避免出汗,待 ...

  • 太极正道“大松大柔、极松极柔”为什么你却不敢大松大柔?

    网络文章,纷繁复杂,良莠不齐.既有读之如醍醐灌顶.茅塞顿开的真知灼见,亦有牵强附会.东拼西凑的垃圾文章,更有一些如玄幻小说般云山雾罩.故弄玄虚的.我辈习武之人,唯有努力提高自身水平,擦亮一双慧眼,才能 ...

  • 太极十年不出门-太极正宗是“大松大软”,不能去“打”。

    太极十年不出门,太极正宗是"大松大软", 学太极千万不能去"打". 太极是大道, 不是酒色财气. 内功极其简单, 就一句话"用意不用力". ...

  • 练太极,教你一招“松透”的境界

    太极拳最大的奥秘就是松.但,这一个松字,难倒了多少英雄好汉! 所以,很多人说,太极拳是聪明人练的拳.要把太极拳打好,不仅要勤学苦练,更要善于体悟.太极之境,一层有一层的风景,善于体悟者,会沿阶而上,层 ...

  • 马权友:大松大柔练太极拳

    马权友,天津市宁河区人,大学文化,全国公安文联作家会员.天津作家会员.天津滨海摄影家会员,中国武术七段,陈式太极拳第十二代传人,师承王西安,至今已习武三十多年,有深厚内功和高超武技,多次在天津和国际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