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别定清代玉器,这几个要诀一定要记住!
清代宫廷建立了庞大的消费系统,玉器作为一个独立的工艺美术品种,出现在宫廷典章制度及生活的各个领域,形成了完整的宫廷玉器体系,而支撑这一体系发展的正是新疆和田玉。
清代玉器的用料可以比较明显地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宫廷玉器用玉。宫廷玉器的用料以白玉为主,小件基本上都是籽料,直观特征是高纯度洁白的质地并不多见,较多见的是有一点闪青,没有瑕疵,油润度饱满的籽料。稍大件的材质籽料、山料并见,即使是山料,其纯净度、油润度也是胜于一般民间所用的籽料,同样是山料中的精品,一般民间用玉对之望尘莫及。宫廷用玉的另一特征是黄、碧玉材的奢 侈使用。
清代玉配饰的尺寸较明代的玉配饰更大,造型一般呈椭圆状或方形,图案琢磨细致规整,数量最丰富的,注重图案的寓意。
另一个识别难度是现代制玉,仍然可以用清代民国时期的设备工具,和加工方法磨制玉器。由于技术和手段相近,因而伪造清代玉器相对比较容易,同时也难于鉴别。虽然鉴别难度很大,但是无论用现代的设备工具,还是延用明清时期的设备工具造假,从器物的工艺处理特征上,真与伪新与老仍然能够识别出来。简单的说,出于赚钱进行造假,用这种企图心和目的伪造赝品,必然带着急工尽力的伪造心态,这种心态一定会造成磨制中的加工缺陷。例如:线条磨宽了、窄了、深了、浅了、磨削过头了,或者没有磨制到位。有些工艺死角磨制处理的粗糙,过度强化抛光造成的抛光划痕,光亮度过高以及亮度不均匀等。有些赝品加工完成以后,再进行机械或者化学腐蚀方面的做旧处理,用这种强化处理伪装清代玉器的老旧状态。赝品与清代玉器的材料差别;风格造型;比例结构方面的差别;以及绘画功力,与加工技术体现的工艺和美术的结合方面,通过清代玉器与现代赝品的对比,能够找到很多证据。
清代琢玉又延续了很长时间仍不能迅速地发展起来,问题的关键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即玉材的来源没有解决。因为盛产玉材的和阗、叶尔芜等地被搞分 裂的准噶尔部的反动首领所占据,只能通过走私的办法每年进入少量玉石。所以,北京、苏州等地玉材匮乏,价格昂贵,这不仅大大妨碍了琢玉业的正常发展,也推迟了生产蓬勃发展局面的早日到来。
清代玉器广泛地继承了前代玉器艺术的优良传统,并借鉴了同时代的雕塑、绘画、漆器、金银器等其他优 秀传统技艺的表现手法,将镂雕、浮雕、圆雕、镶嵌等工艺融会贯通。随着社会的进步、工艺水平继续提高,而达到了空 前的高度尤其是清代乾隆年间,更是清代玉器艺术史上的鼎盛时期,同时在中国古代玉器艺术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清代玉器千姿百态,造型各异。清时期玉器与社会文化生活的关系日臻密切,仿古造型的玉器层出不穷。玉质非常盛行。文人在书斋作画、书写,往往也用玉来做文具或以玉器装饰陈设。由于玉材的不同,琢玉工具和琢玉技巧的不同,加上审美情趣和风俗习惯的不同,每个时期玉器的造型及主题风格也是千姿百态各具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