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机房换鞋方式看名校作风

公众号《计算机六十年》第182篇文章

早年,计算机的外存贮器先是磁鼓,后是硬盘,它的内部间隙极小,磁头非常怕灰尘,因此计算机房保持清洁的基本措施就是要使用专用拖鞋,工作者进门要“换鞋”。笔者到过许多单位,虽然无一例外的都使用了工作鞋,大都设立了“换鞋室”,至少也在楼道中有鞋柜,但是都存在一个“两鞋混杂”的污染区域,没有做到“井水不犯河水”。

所见到的保持严格隔离的单位只有哈军工408计算机研究室机房和清华大学计算中心的大机房,尤其是清华大学,机房中间横卧着换鞋凳,脱下自己的鞋后,要抬腿转身再穿上机房拖鞋。要让几乎是全国数量最多的上机师生,严格保持换鞋规程,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很长一段时间,哈军工和清华大学计算中心机房的换鞋区,一道横贯整个房间的“长凳”,一直成为我在推广计算机的讲课中的内容。这不仅是对自己的计算机设备的爱惜,也是培育学生的一种认真态度,可是能够做到的单位很少。特别出格的是,很多单位当领导入机房参观,就可以得到不用换鞋的优待。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当计算机教育慢慢成为“气候”,许多综合性大学都有计算机专业时,我曾遇到过不少本科生、大专生,绝大多数人还是用“两指禅”的方式,伸出双手一左一右地敲击键盘。当我批评他们,女生多是低头不语,而男生则抬头看着我说,“老师,我是计算机本科毕业的啊!”

甚至还有人到党委去反映我刁难他们。

言下之意,他不是打字员,也并非工人身份的计算机“操作员”。

我只能苦笑,对他们说,你们看看清华计算机系的毕业生,全是十个指头干活!计算机人要通过双手和机器沟通,“指法”是一生中最有用的技能,也是职业形象。30年过去,今天几乎所有正规大学的信息类专业学生,都在用“十指禅”上机了,但是清华大学的表率和敬业精神,依然在许多方面令人刮目相看。

我以为不仅和清华的“工程师”校风,和清华当年有足够的“教学机时”有关,也和清华大学首创计算机教育的自信有关。

伸出手就是一种形象,这就是清华大学的计算机人!

从教学质量、技术水平、学生成就等等许多方面都可以评价一所大学,许多创业先驱也有说不完的故事,但是从一些不引人注目的角落,和普遍存在的现象,更可以看出一个学校的精神和风格,代表了学校的作风。

回忆往事,虽然从事计算机事业收获了知识与很多快乐,也曾历尽风浪,尝尽人世冷暖艰辛。然而,今日为已被遗忘的历史补遗,是先驱者的义务,也是后来人的责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