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体力劳动也致心衰 预防心衰从年轻开始

心脏的主要功能是向全身组织输送足够的血液,以满足机体的正常代谢活动和生长发育的需要。当心脏发生心肌病损或长期负荷过重,心肌收缩就逐步减退。早期机体通过加快心率,心肌肥厚和心脏扩大等进行代偿,调整排血量以满足需要,这个阶段为心功能代偿期,临床上无症状。后期心功能进一步减退,上述代偿措施已不能维持足够的心排血量,因而出现静脉回流受阻、体内水分潴留、脏器瘀血等,在临床上即表现为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力衰竭提示心脏病情的变化和加重,严重时危及生命,应及时到医院请医生给以明确诊断,得到及时和恰当的治疗。

这些情况容易导致心力衰竭

已经确定有心脏病的患者以下情况可诱发心力衰竭:

1、呼吸道感染是引起老年人心力衰竭最常见的诱因。呼吸道感染包括上感、气管炎、肺炎等。主要是由于发热、心率增快等加重了心脏的负担,频繁咳嗽可引起暂时性肺动脉高压,加重右心室负荷。

2、过度的体力活动。何谓过度?这要根据每人的心脏情况及体质基础而定。凡是活动后出现心慌气短及较显著的劳累感时则称过度。

3、精神过度紧张、情绪过于激动,可引起交感神经兴奋使心率增快,增加心脏负荷,诱发心力衰竭。心脏病患者性生活也应当节制。

4、心律失常,病人可感到心悸不适,脉搏间歇不齐或忽快、忽慢等。

5、过量或过快的静脉输液会增加心脏的负担,尤其输血或输注生理盐水时更应慎重。

6、药物使用不当。过量使用抗心律失常药及洋地黄类药物可引起严重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

正确辨清心力衰竭的5个信号

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各种心脏疾患的最严重阶段,慢性心衰在日常的发病过程中是有一些蛛丝马迹的,当慢性病患者尤其是患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出现以下五大“信号”时,应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1、疲乏无力:乏力是心衰的早期信号。许多心衰患者都会在发病早期出现全身乏力、少气懒言等症状,甚至走路稍快或轻微劳动都可以导致气喘吁吁、心慌胸闷。

2、咳嗽、气喘、夜间胸闷胸痛:频繁干咳、胸闷气喘都是心衰患者的常见症状,尤其是患者在夜间突然因胸闷、胸痛而憋醒,被迫坐起后才能逐渐缓解,则更需注意,这些往往是左心衰竭的症状。

3、食欲不振: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引发这些消化系统症状的罪魁祸首很有可能也是心衰。右心衰竭可以导致内脏淤血,引发食欲不振、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病情严重者还可出现腹痛、腹泻。

4、尿少、浮肿:尿少、浮肿是心衰发生的一个重要信号,心功能变差可以导致尿量减少、淤血。心衰患者往往会出现尿少、双脚或双小腿水肿等现象,且在劳累后加重。

5、情绪或精神异常:这一类症状多出现在老年心衰患者身上,是老年人心衰值得警惕的一大信号,往往表现为头晕、失眠、烦躁不安、意识不清甚至昏迷等。

预防心衰青年就要开始

心力衰竭疾病发生后,患者会受到非常大的伤害,患者的生活和工作都会受到不小的影响,所以大家在生活中要积极的预防!

1、镇静

皮下或肌肉注射药物,使患者安静,扩张外周血管,减少回心血量,减轻呼吸困难。对老年人,神志不清、已有呼吸抑制、休克或合并肺部感染者禁用。

2、吸氧

加压高流量给氧每分钟6~8升,可流经25~70%酒精后用鼻管吸入,加压可以减少肺泡内液体渗出,酒精能降低泡沫的表面张力使泡沫破裂,从而改善通气,也可使用有机硅消泡剂消除泡沫。

3、减少静脉回流

患者取坐位或卧位,两腿下垂,以减少静脉回流,必要时,可加止血带于四肢,轮流结扎三个肢体,每5分钟换一肢体,平均每肢体扎15分钟,放松5分钟,以保证肢体循环不受影响。

4、利尿

静脉给予作用快而强的利尿剂,以减少血容量,减轻心脏负荷,应注意防止或纠正大量利尿时所伴发的低血钾症和低血容量。还可以用血管扩张剂降低肺循环压力,但应注意不要引起低血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