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有月:骗不死人(三)

遠山之巔,星穹之下。
邂逅君子,温其如玉。
三江有月:骗不死人(三)
继续说衡山。
慧思到衡山之前,衡山是道教的胜地,慧思到衡山之后,衡山也成了佛教的胜地,后来还成了佛教八小名山之首。
前面说过,道教其实是黄帝(伏羲太早了,一般不带他玩)萌芽的;后来的老子李耳骑着那头著名的青色的千里神牛想西出函谷关溜达,被守将尹喜看到东来紫气而索贿,无奈嘟哝出五千言的《道德经》,(也有人说是早就写好的,当然,还有说是后来完成的;)随后,庄子等人加以发扬光大,崇尚自然、主张清静无为的道家文化中心思想实际上已经初步成型了;到了东汉,那个叫张陵的盲流,把道家的东西加上无数的噱头和把戏,在号称黄帝求师的青城山一带成立中华道教无限责任公司的时候,才正式把道家文化和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巫术、方术结合起来,正经八百搞起了经营。
道教成立的时候,本准备把黄帝尊为始祖的,可按照规定,高级领导干部是不能经商的,哪怕是道教这样的大型企业。黄帝又没什么争气的、不当领导干部的后代(这样的家世,找个争气而不当官的恐怕也是难上加难),只能把道士们的董事长这个位置交给李耳了。
但道教毕竟和黄帝有莫大的关系,黄帝向往的衡山自然就有各类道教建筑纷纷建立,道教一般讲究长寿术,于是,慢慢的,衡山也成了长寿的代名词,有人也叫它寿岳,所谓寿比南山可能就是这么来的。
在慧思到衡山之前,佛教的寺庙唯有方广寺,还坐落在莲花峰下一个偏僻的角落,其开山祖师是后来被称为南岳十八高僧之首的惠海禅师。不过,开风气是件特别困难的事情,惠海开始在衡山混得相当惨,最后还是利用一次下雨滑坡的机会,盗用道教常用的把戏,说是他的佛法引动五龙献地,骗了一些钱财,终于建成了一座小庙宇。
根据惠海徒弟们的记载,事情大抵是这样的:
那是南朝梁天监年间,惠海和尚带着几个徒弟来,在莲花峰的一个山坡上修了一个茅草庵,住下来宣扬佛法,由于那地方连块平地也没有,房子只能简单处理一下,典型的先生产后生活。虽然据说是有许多人来听他讲经(大抵也就看看热闹),但恐怕是因为道家势力过大,也比较深入人心,传法活动终不是太成功,肯布施的人比较少,(据我所知是一个也没有),生活比较艰难,甚至还总化不到什么缘,饿肚子是经常的事情。惠海穷得只有一件穿了许多年的破袈裟,天天晚上洗了晾干,好第二天白天穿出来见人。个别意志不太坚定的徒弟甚至偷偷溜走,当了逃兵。
惠海和尚当时也没什么办法,只好天天给徒弟们讲乐天知命,说在这里过着清贫的生活,是可以修炼来生的(其实当时可能还没这说法)。
有一天,来了五个汉子,都穿着长袍,分别是红、白、黄、紫、青五种颜色,(不过,似乎没有哪个徒弟真的记清楚了是不是这样的颜色,甚至还有人怀疑那五个人是否真的来了,)他们求见惠海,以证禅法。
惠海赶紧穿上晾得还不太干的袈裟,出来见客。
客人:请问禅师,何以成佛?
惠海和尚连声念:南无阿弥陀佛,布施波罗米多……
一遍又一遍,就是不搭话。
那几个人只好告辞了,出门的时候问惠海的徒弟,那句布施波罗米多是什么意思,不知道是哪个徒弟说那就是多给寺院捐助一些钱财的意思。
第二天,据说那五个人又来了,惠海还是布施波罗米多那套,五人就说他们已经商量好了,愿意捐助一块平地,供惠海修建庙宇,然后,继续问何以成佛(这个次序似乎有些反了)。惠海说:我佛在西方极乐世界,正欲普渡众生,只要乐善好施,便可立地成佛(明显是迫于生计想骗点钱粮的说法,但似乎有些自降身份)。五人满意而去,(就这几句居然就糊弄了,还真奇怪,)据说还是驾云而去的。
当晚,一声焦雷之后,狂风大作,大雨倾盆,把个茅草庵吹得七零八落,惠海和他的徒弟们都成了被秋风破了茅屋的杜甫。
好容易挨到天亮,惠海突然发现莲花峰麓的山凹居然就被泥石流填成了一块大坪。
惠海就告诉徒弟们,那五个人是五条龙化变,来向惠海企求成佛之道,他们受到点化,修成正果,感动天神,昨夜之雨,正是他们借水离开莲花峰,他们已经成为龙神,分别主管旁边的黑沙潭、白沙潭、黄沙潭、化龙池和水帘洞,(惠海要说得再高深一点,恐怕他们就可当更大一些的神了)。他们已经按照昨天的承诺,给我们留下了建寺院的基地。
惠海让徒弟们下山,把这个玄乎得一塌糊涂的故事告诉大家。于是,惠海禅师佛法无量的事情很快就传遍了衡山一带,大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方广寺就这样在那个盆地里建了起来。
惠海和他的徒弟们就这样不光修了来生,连本世的问题也一下就得到了圆满解决。
那个时候的佛家特别现实,一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他们的功德评价标准主要就是修庙,饭可以不吃,庙不可以不修,据说,庙修多了就可以成佛(这个提法蛮狠,据说,梁武帝萧衍就栽在这件事情上)。最后,有钱的人家多数成了佛,最大的佛是皇帝。而惠海修的庙显然不够,虽然有把佛教带进了衡山这样的丰功伟绩,佛终究还是没做成。
关于这件事情,我曾经写过一首打油诗:
未知佛祖度谁人。
御赐禅林法最真。
惠海无端空洗衲,
法身怎比塑金身。
当时,道教在衡山的影响显然要大得多,这里有道家的三大洞天福地:道家第三洞天的紫盖峰朱陵洞,第二十二福地的光天观、会仙桥外第二十四福地的青玉坛。当时,虽然半山亭那里还没有后来名动天下的种了许多桃花的玄都观,只有一个小小的吸云庵,但衡山还是名观无数,据我所知,当时著名的道观有山顶上的祝融祠、山脚下纪念祝融的冷清宫、号称二十二福地的光天观、后来改叫黄庭观的紫虚阁、南天门上的玄武祖师殿、九女峰下的九仙观等等。
据有关部门统计,两晋南北朝时期,道家成仙的人士中,有三分之一以上都是在衡山羽化的,著名的有邓道士、陈真人、邝仙、王谷神、皮日曜、尹真人、武阳洞人、采霞隐士等等,当然,还有道教著名的形象大使魏夫人和她的侍女也就是那个老被人贴在墙上拿桃子献寿的麻姑。
这个魏夫人可是大大的有名,有记载,魏夫人名华存,字贤安,山东任城人,晋司徒魏舒之女,少通五经三传、老庄百家,好道学,慕仙术,立志不嫁,得五斗米教也就是天师道祭酒之职(那时的女干部很难得啊)。后受父母之命,嫁河南南阳人修武县尹刘幼彦为妻,生儿女各两人,未改向道之心。料知乱世,带儿女到衡山避乱,十几年坚持著书立说,写下或者注释了大名鼎鼎的《黄庭经》,黄庭观也因此得名。
生前得到衡山众道士交口称赞的魏夫人,名气那么大,又是官宦之后,衡山的道教组织当然极力推崇,多次上书朝廷要求树立典型,后来终于给魏夫人封了个紫虚元君的仙号。这一下可不得了,要知道,中国所有的神仙都是皇帝加封的,别看那些当皇帝的,人的事情多数搞不清楚,神仙的事情一直就门清得厉害。魏夫人得了这个仙号,顿时成了衡山道教级别最高人。
东晋咸和年间,魏夫人八十三岁羽化,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真实”来历的女仙人,道教传说其成仙后协助西王母管理天台山、缑山、王屋山、大崔山和衡山众仙事宜,后世称南岳夫人,是个相当不小的神仙头目。
不光在道教,就是在儒家,魏夫人也是声名高标。杜甫曾有诗云:“学书先学卫夫人,但愿无过王右军”,这个王右军,就是中国书法二祖之一的王羲之,传说王羲之曾从师书法家卫夫人学书法,得其神韵,而后有所成就。由于卫魏同音,加上王羲之又是信五斗米教的,算得上道家外弟子,本来就要称魏夫人师父的,因为王羲之给祭酒魏夫人送了不少他的墨宝,反正最后讹传成魏夫人是王羲之书法和道法的师父。在中国书法史上,有一个著名的小楷帖就叫《黄庭经》或者《换鹅帖》,说是王羲之亲写的,被诸多名家如智永、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赵孟頫等临摹并有临本传世。历史上有人怀疑那不是王羲之的笔法,于是甚至也有人说那字就是魏夫人自己写的。
这个事情也是道家选择魏夫人作形象大使的原因,(那个时候的世家据说是历史上世家中最牛的,而王家在当时就排在所有世家的第一位,排在王家后面的就是谢家,合称王谢,住在南京城秦淮河畔乌衣巷的王谢世家几乎就是中国所有儒家传人和望族最向往的境界,)要知道,在当时,只要把儒家摆平,就没多少摆不平的事情了。
就算是今天,把那些自称的儒家传人摆平,似乎也就没有什么能够掀起大浪来。
其实,就算不理会那些自称的儒家传人,也没什么。儒家传人最大的特点就是善于把自己当根上正席的葱。真上了正席,也不过就是调调味道,派不了什么大用场。
但在魏夫人的问题上,儒家倒派上了大用场。魏夫人颇受儒家爱戴,一个官宦之后的美女,据说文采出众,善于书法,本可扬名立万,成就一番大事业,却不远千里来到了衡山弘扬道法,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做上了一个神仙,自然是需要大大的褒奖的。任何芝麻大的东西,到了儒家的笔下,总是能够惊天动地,何况魏夫人确实比芝麻大多了,特别是她还有两个出息的儿子和两个女儿。
有载:魏华存的长子刘璞后为南齐司空司马,还是个著名的书法家,次子遐为陶太尉从事并中郎安城太守,官名颇佳。历史上没人交代魏夫人的女儿后来干什么了,据我考证,其长女后来有可能当了贵妃,幼女似乎也嫁了个一品大员。有着这样坚实的泽荫,魏夫人想不被儒家推崇都办不到。
讲到这里,有人可能会说:历史上的大儒都是诗酒傲王侯的,定不至于如此作践自己。
其实,历代的大儒最喜欢和王侯官员结交。要是那王侯官员没给他好脸,这大儒一定不忿,把瘦脸一抹,臭骂几句,写几行文字,就把王侯官员给傲了;真要碰上给他个好脸的,一定也是感激不尽,如果王侯官员再送一顶高帽子给大儒戴,那大儒俨然就了不知南北了,要是再加上那王侯官员名声还不坏,大儒们就恨不得投桃报李地把那王侯和官员捧成圣人方肯罢休。
(就算是我这样自命清高的家伙,年轻时候每次有机会提拔被领导找去谈话,纵然表现出一副无谓的样子,但心里终究美滋滋的,半夜还是有些睡不着觉,所以,他们出现那样的情况也是极其正常不过的事情。)
就算不是王侯官员,大概出那么几个钱也基本可以享受儒家的崇高待遇,比如唐朝有个本不知名的地主叫汪伦的,实在不是什么了不起的角色,不过因为把明星大诗人李白骗到他家,开销了一点他的接待费用,顺便在酒桌上给他写了首并不怎样的诗,但那首“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破诗偏偏就稀里糊涂出了名,甚至成了蒙童读物或者小学课本的必选章目,让这个不起眼的家伙流传千古了。
实际上,终日游荡、到处骗吃骗喝开销粉丝们接待费的李白,类似这样的局面不知经过了多少次,只不过这次意外成全了汪伦而已。
关于儒家笔法,我是领教过的。某年,我所在的地方摊派了一批先进典型的名额,某单位轮流到某人。某单位是负责某方面保障的,而某人又是分管安全一类工作的,一般来说,没事情做才是说明工作做得不错。某人其父多年抱病,长期卧床,倒是个不错的题材。到某地方名记妙笔之下,果然生花:“※※的父亲身患重病,即将辞世,但是,他怀着一颗对※※的赤诚之心,长期坚持在工作第一线,工地离家不过四十公里,但他忙得半年多也没顾上回家看上一眼……”
拿到报纸,我不禁哑然失笑。不由又口占一油:
半年辛苦未归家。
料是安全诸事差。
老父瘫床安敢续,
当忧孝子失红花。
在儒家笔法的大力推举下,魏华存的名气越来越大,道家也不得不高度重视这个女干部的使用问题。所以她后来被道教最重要的宗派上清宗强拉去做了开山祖师和掌门大师姐,称之谓“上清道主南极至真后圣上保太微玉晨对后”,“领南岳上真司命高元宸照紫虚至道元君”。
上清宗,在一些人眼里这个名字似乎比较僻,自然不如大家通过武侠小说熟悉的全真派、武当派那么顺耳,其实,在道家体系里,上清宗的名头比它们要大许多,我们很小时候就听说过的鬼故事中茅山道士那一派,就是这个上清宗的另外一个名字。
当然,上清这个名字,在道教里更是个了不得的名号,可比武当、全真要响亮得多。它是道教最高神之一的称号,在相当长时间内,它的地位甚至超过了道教董事长李耳。
(关于道教宗派的问题,我们后面还要细论。)
道教中的茅山上清宗道士,修持称作《上清真经》的经籍,故名。该派实质上的创始者江苏句容人杨羲从魏夫人儿子刘璞手里拿到了《上清真经》,谎说是魏夫人梦中亲授,并且联络了同乡许谧及其子许逊,撰写经文,收徒授课,开门营业,生意大为红火,考虑到该道派持修经典内容的渊源起自魏夫人,同时魏夫人又是已在名的宗教家和丹道修炼家,比自己这个晋简文帝还是相王时的中书舍人更有广告效应,遂尊魏夫人为第一代宗师,自己则为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等到其第九代宗师、南梁时期大名鼎鼎的山中宰相陶弘景跑到江苏句容的茅山华阳洞修道,把茅山建成道教名山之后,上清宗便有了茅山宗的说法。当然,魏华存并未到江苏茅山之中去修炼,她的所有圣迹都在衡山。所以又以“南真”之号称她。
关于魏夫人在衡山的圣迹,除了黄庭观外,我知道的也就剩下了飞仙石。那石头颇大,有一奇处,一人推得动,多人推反而纹丝不动。据说,当时八十三岁的魏夫人吃下麻姑献的八十三颗寿桃后,噎得很是难受,一口气没喘过来,就在这块石头上成仙了。
所谓成仙,老百姓的话就是死了,麻姑献寿这个事情,其实根本上就是个责任事故,没有追究经济乃至民事刑事责任就很不容易了,谁知道,这个麻姑居然就凭这个责任事故当了一千多年的先进典型,还被大家广为传诵,实在是一件有趣的事情。
不过,我去衡山的时候懒得去瞻仰它了,原因是我从人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一语中悟出,每个神仙都用不同的办法在不同的地方飞举,是因为原来的地方精华已竭。
当然,麻姑的事情也还是很复杂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除了在道家的地位和官职之外,麻姑似乎比她的主人有名得多,尤其是她居然在文人和民间都有名得一塌糊涂。
和她那不到两千岁的主人相比,麻姑可是看见过三次沧海桑田之变和东海扬尘的狠角色,是道家长寿最重要的形象代表(相比下来,八百岁的彭祖弱爆了),颜真卿著名的《麻姑仙坛记》是中国书法史上最为重要的法帖之一,比可能不那么靠谱的《黄庭经》拥有更多的拥趸,顺带着就把葛洪《神仙传》里那个和王方平一起出场的麻姑这个少女版老仙姑定妆了。更为重要的是,也许是魏夫人推荐的(更有可能是魏夫人成仙前的惯例),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王母娘娘生日那天负责献寿酒或者寿桃的职责也归麻姑了。
要知道,在中国民间传说里,这位王母娘娘也就是西王母,可是出场最多的超级大腕之一,是属于下意识级的天地间终极裁判。(王母的问题,我们后面还有隆重的专门章节,这里就简略说明了。)
于是,这个麻姑就成了大忙人,从山东到湖南、江西、湖北、四川,她得不停的在全国数以千百计的麻姑胜迹中来回穿梭,(我老家附近的麻城县都因她得名,我们县也有不少她的胜迹),忙得连姓什么都搞不清楚了。人们猜测她可能姓王,也可能姓麻,还可能姓黎,也有人认为她实际是西王母派过来渡魏夫人升仙的波斯Mu-gu(祭司,读音为麻葛)。当然,肯定也有人盯上了她那双鸟爪子一般的手,认为她应该就是上古东方鸟图腾的某种化身,而那帮跟我一样号称有学问的家伙不会像王方平那个弟子蔡经(其实这个家伙更可爱)那样执着于让麻姑这个会玩丹砂的小女孩用鸟爪子给他挠背。
实际上,不辨真伪,单从文本上分析,我认为王方平当时只是猜中了蔡经的想法却没有猜到麻姑的想法,鞭责并制止蔡经有可能耽误了蔡经的发展。麻姑这个孤独的女孩连海枯石烂都见过,对事情的判断肯定不会像王方平那么世俗(据说仙人更世俗),不然她也不会去侍候魏夫人升仙,也不会在蔡经家拿米变丹砂。她对事的标准没准和我差不多:好玩是第一要义。
遂戏作一绝:
麻姑鸟爪侍南真。
撒手丹砂入紫宸。
不肯与人谈未嫁,
瑶池谁见海扬尘。
说到道教的最高神,也有蛮好玩的地方。
《道德经》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又曰:“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 “用则分三,本则常一”。《道教义枢》引《太真科》曰:“大罗生玄元始三气,化为三清天也:一曰清微天玉清境,始气所成;二日禹余天上清境,元气所成;三曰大赤天太清境,玄气所成。从此三气各生”。于是道教的最高神有三位,分别是玉清、上清、太清三座天尊。玉清、上清、太清大抵应该是神仙居住的三个最高仙境,所谓天尊,则是“极道之尊,至尊至极”的意思,高贵得一塌糊涂,是这个所谓三清仙境的行政长官。其中所谓玉清境、上清境、太清境是所居仙境的区别,清微天、禹馀天、大赤天是所统天界的划分。具体来说,元始天尊也叫玉清元始天尊的,在三清之中位为最尊,也是道教神仙中的第一位尊神;灵宝天尊原称上清高圣太上玉晨元皇大道君,列在第二神阶之中位,仅次于第一神阶中位之元始天尊;道德天尊即太上老君,也就是被唐朝皇家认定为祖宗的李耳,居三清尊神的第三位。
《云簋七籖》和《道法会元》等道书记载:清微天玉清境,混洞太无元,其气始青,真道升圣境,天宝尊(元始天尊)治之;禹余天上清境,其气元黄,仙道升真境,灵宝天尊治之;大赤天太清境,其气玄白;人道升仙境,道德天尊居之。
据《道法会元》之《清微道法枢纽》关于清微神位的记载:清微圣祖玉清元始妙道上帝代表洞真经部,太玄辅之,传道教清微派;清微玄祖上清灵福玉雇大道君,代表洞玄经部,太平辅之,传灵宝派;清微始祖太清道德五灵玄老君代表洞神经部,太清辅之,正一盟威之道通贯三洞,传道德派和正一派。
这样问题就来了,前面说过,道教最初的董事长是李耳,可他怎么后来就稀里糊涂的成了三把手呢?
我们先得依靠相关典籍简单整理一下。
三清尊神的形象有一个历史过程。三清之称始于六朝,开始仅指三清境。三清作为道教尊神,是随着道教三洞经书说逐步形成的。
汉朝的张陵创立五斗米道,尊太上老君为最高神,后来寇谦之改革天师道,仍然以太上老君为最早最高尊神,但已经出现了道德天尊的名称。从我们知道的情况,三清的名称最早始见陶弘景所撰的《真灵位业图》。陶弘景这个家伙精力充沛,不光是所谓山中宰相,还是个神坛百晓生,他喜欢搞排名,他把神仙序位分为七个层次,每一层设一个中位。上第一中位,上合虚皇道君,应号元始天尊;第二中位,上清高圣太上玉晨元皇大道君(为万道之主);第三中位,太极金阀帝君,姓李,(壬辰下教太平主);第四中位,太清太上老君(为太清道主,下临万民),上皇太上无上大道君。其中较为明显地提出了上清太清的名称,但三清之名位次序尚未确定,并且第三位为金阀帝君,太上老君只能屈居第四。以后“三清”神名逐渐流变发展,至唐代才成为定说。《道藏·太平部·三洞珠囊》引《老君圣迹》云:“此即玉清境,元始天尊位,在三十五天之上也;此即上清境,太上大道君(灵宝天尊)位,在三十四天之上也;太清境太极目,即太上老君位,在三十三之上也。”才正式把三清确定为道教的最高神并就此定论。
简单一点说,元始天尊约在晋代才在道教神系中出现。它被说成是由赤混洞太无元的青气化生的。每到劫数终尽,天地初开,就出来传授秘道,开劫度人。灵宝天尊在道教神系中出现,则晚于元始天尊,是南北朝时也就是慧思前后才有的。它被说成是由混太无元玄黄之气所化生,又称太上道君,也随劫运出法度人。道德天尊即老子或太上老君,为了构成三清尊神的等级序列,被说成是由冥寂玄通元玄白之气化生的。
道教从创立之时起,就尊奉老子为教主,进而说他上处五京,为神王之宗;下在紫微,为飞仙之主,成了至尊天神,而且常常分身降世,无世不存。但在三清中,其地位处于最低层,显然不合所有道教徒的信仰,所以到后来,才又产生了老子一气化三清的说法,把老子提升到三清的老子阶层,说这三清都是这个李耳化的,才算终于解决了这个难题。
前面我们一直说岳,衡山在当时也是个不小的山,自然也可以小岳一把,当然是有岳神也就是山神的。
一般情况下,衡山的岳神有两个,一个神系的,一个人系的,神系的就是我们前面提到的火神祝融,但在我这个故事里提到岳神的时候,如果没有特别说明,那么就一定指人系的衡山岳神。
衡山岳神是个世袭传承的官,这点和龙虎山张天师他们家差不多,但有时下一代岳神只是上一代的弟子而不一定是儿子,再加上岳神这个世袭有的时候比如改朝换代啥的也会变成他姓或者另外一拨人,就完全比不得张天师他们家的底蕴深厚。
衡山的岳神当然是奉道教的,当然也法力高强,不逊色于任何一个相同等级的神仙。在几代岳神的先后努力下,衡山已经被包装成著名的道教名山,级别也从晋朝的副处级上升到副局级了。
这个级别比当时的衡阳县令(前面已经说过,我们假定当时就叫衡阳,以后涉及这个问题不再提醒)还要高出一些,(这个和现在的一些大型国企领导人级别比地方官高是一样常见的现象),自然在衡阳一带很有些名气。有身份的人去衡阳的时候,在拜访县令之前,多要要先到衡山拜会岳神,起码,也会先去衡山岳神驻衡阳办事处投个名帖。
岳神既然经常也算个神,起码得要有神的某些特点。刚过五十岁的岳神,长相就非常神仙,头发和胡须都是白的,道袍一穿,颇有人瑞的风致,我们知道,一旦当了人瑞,离神仙就不会太远了。
当然,神仙不仅仅是长得象神仙,还得要有些神仙的行为。
岳神就有一个神仙常有的爱好,围棋。
围棋自古以来就是个神仙的游戏,我们现在所看到的神仙记载,他们多在下棋,所以,中国的烂柯山就有好几处,斧头柄烂了的也不仅仅就是王质一人。这说明,围棋这个游戏一直就在神仙圈内风行。
当然,围棋这个东西在没发明之前,神仙都比较闲,没事情就出来惹惹事情,把个人间闹得乌烟瘴气,烽火连年。
最早,我们这个民族的神仙和西方人的神仙差不多,都是一些不甘寂寞的家伙胡整乱来。
尧一直是大家公认的中国自古以来第二好的皇帝,看到神仙们没事情干,决定管管。
皇帝都比较自信,历代的基础历史文献中大多记载说当朝的君上是历史上最好的,妥妥的三千年来第一人(至于说是专业内第一人或者全人类第一人,则要看这位君主的残暴程度,当然也有时候某位君主会谦虚地搬出他某位祖宗来),尧经常最多排到第二。我认为出现这个现象,才是真正的史家手笔。
前面说过,皇帝一般都喜欢管神仙的事情,这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的。
一般来说,神仙时间都比较富裕,活得又长久,还聪明异常,围棋实在是个让他们能够安静的事情。
据我所知,围棋变化复杂,算无穷尽,就算是神仙,也没有谁真的把它搞清楚。虽然搞不清楚,随便下的话,恐怕又丢了神仙的身份,反正时间有的是,多算胜于少算,那棋就下得特别的慢了,一盘棋随随便便就是个几十几百年。
所以,后来的神仙都没多少时间去管人的事情了。
而那些人瑞,也有做了神仙的,做神仙之前,大多很管了一些人的事情,真的做了神仙,也就只管围棋的事情了。
或者可以说,是围棋把神仙和人瑞区分开来的。(阿尔法狗出来之后,这个方法也不灵了。)
当然,这个和我们通常所见到的典籍所记载不大一样。我们见到的典籍是这样记载的:
尧造围棋,丹朱善之。(《世本·作篇》)
尧造围棋,以教丹朱。(晋张华《博物志》) 
帝尧陶唐氏初娶富宜氏,曰女皇,生朱。兄弟为阋,嚣讼女曼游而朋淫。帝悲之,为制弈棋以闲其情。(宋罗泌《路史·跋》)
尧教丹朱棋,以文桑为局,犀象为子。(南朝梁元帝《金楼子》)
不过,他们和我一样,写书也都是糊弄人的,自然就不必计较到底谁说得更有道理了。
实际上,很多时候,我都认为很久以后才真正出现的围棋跟尧没有任何关系,那个不知名的发明者这么说不过是个漂亮的广告创意。
当然,这样的广告创意后来被使用过无数回。
很多年来,我一直没有搞清楚神仙、人瑞和人的关系,有的时候,觉得他们只是扮相不一样而已。
比如当时这个岳神,他到底该算什么呢?
二、局
慧思是从长沙入衡山的,当时的长沙和后来一样有名。后来慧思出名了,长沙就更有名了。
慧思在并不太北的北方虽然不能说混得不大如意,甚至还弄了个南岳大师的招牌,但总是对南方向往得很,听说衡山风光甚好,就离开莫山(南岳大别山里的一座小山)来到了长沙,并且买舟过湘江登上了衡山最北边的岳麓山(当时自然也不叫这名)。
当然,还有几种说法,比如这位南岳大师能掐会算,知道五六年后北朝要全面实施灭佛活动而提前溜号;再如被人嫉妒而投毒陷害,躲到南方避祸等等。
当时的岳麓山还是很荒凉的,山上没有现在我们所看到的岳麓书院、爱晚亭、云麓宫等建筑,只有一个小而破落的麓山寺,远看去,就是一座长满了枫树和银杏的山包。
秋天的岳麓山是个观赏红叶的圣地,站在山顶,凭栏远眺(慧思也可能什么都没凭),湘江如带,桔子洲浮碧江心,长沙古城尽入紫气青烟。回头看去,衡山莽莽,势欲将飞(前文有述,这个飞不大靠谱,全是从书上看来的)。慧思觉得非常合意,就正式下了入主衡山的心思。
古时候的天气似乎一直就比现在好,我去岳麓山的时候,天色阴沉得厉害(后来才知道这个叫雾霾),连湘江对面的长沙城区都不大看得清楚,更别说回头遥远的衡山主峰了。
我是坐车去的岳麓山,湘江上现在修了大桥,桥从桔子洲上飞跨而过。
过湘江大桥,江边有一绝高建筑,貌似公章,略扁,位于桔子洲和岳麓山爱晚亭之间的位置,桥上看去,俨然是岳麓山的牌坊,好生气派。问之,曰长沙交警大楼。至山上,也就此楼入眼。想来附近都是圣人喜欢去的地方,那些风物吟唱已多,(圣人去的地方吟唱总会比较多),此楼断不可无句,不由起了一些艺术表达的念头。
七律—过长沙交警大楼
驱车趁雨过沧江。迎面何来巨印章。
独立寒秋平岳麓,横收风色镇潇湘。
亭前游客当知晚,洲上新柑不敢黄。
分付司机须仔细,谨防交警又筹房。
说到圣人,到过岳麓山的圣人是比较多的,贾仪、关羽、杜甫、毛润之等等这些个圣人就够让人心仪的,更何况还有那个在圣人这个系列里地位仅次于孔圣人的理学大圣人朱熹。
这个朱熹,我是很有些印象的。虽然有的时候我知道很多东西,朱圣人那些光辉儒学理论我几乎都知道一点半点的,(后面也会说到他的一些事迹),不过一说到他,我总记得他任提举两浙东路常平茶盐公事也就是大致相当于浙江省检察长或者纪委书记的官职时,用了酷刑,强逼台州营妓严蕊承认和台州知府唐仲友有奸情,刑讯逼供不成,直接投入大牢之中长期关押的故事,实在是对圣人的大不敬。
朱熹和另外一个小圣人张栻一起创造了岳麓书院的历史高峰,在那里开坛讲学一直讲到任了潭州的知府。
圣人是一个令人害怕的称呼,前些年,前面那位跟我本家的文人,也准备做圣人了,跑到岳麓书院开了一次坛,不过似乎还没讲成知府,也就暂时做不了圣人,实在有些浪费那半肚子有人说肤浅、有人说不那么肤浅的学问了。
我进过那个开坛的地方,阴冷诡秘,圣气森森,打了几个冷颤,把我构思的几壶绝妙好油都给吓丢了,致使极有可能的“中国十大打油诗者”这个称号离我而去,实在损失惨重,也许这就是对圣人的不敬而遭受的惩罚吧。
好在当前的选秀评比活动比较多,随便那天都有那么三五个甚至更多的在举行,没准哪天我就能凭写了这个故事混个“中国十大鼓书作家”的称谓,再认识个把评委的话,名次可能会比较靠前一点。
当然,完全还可以考虑去当评委,虽然目前还没有“中国十佳评委”之类的评选,但看架势似乎也为时不远了。
又说远了。
慧思下了岳麓山,登船溯湘江而上,眼望衡山诸峰,层层叠叠,船行湘江九折,衡山也九换新容,而慧思在游山玩水的同时,也在构思一次如湘江一般曲折而势不可挡的行动。
据说,神仙或者类神仙的级别是根据棋艺决定的,换句话讲,地位比较高的神仙围棋水平总是要比地位低的神仙高一些,(当然,级别很高的神仙也就是神仙里面的大领导就不必下棋了,不然,那么多神仙的事情就没有神仙管了)。所以,凑在一起下棋消遣的神仙一定是相当于一个级别的。
有一种例外,那就是神仙们需要争夺地位或者领地的时候,就下盘棋来一决胜负。
岳神的围棋水平在当时的衡山一带是绝对的第一高手,号称是大国手。据我所知,古代往往在一个县里甚至是一个乡里算得上人物的一般就是国手,要是在几个县里都能占得先机,定是大国手无疑。
一直以为,古人出现那样的情况,是因为交通不发达,国手之间要是想下一盘棋,差旅费就是一个问题。得要约好时间地点公证什么的,不象现在打个电话、发个EMAIL或者QQ、微信一下就可以解决问题,也不能随便动用公家的驿马或者烽火台,非得人来人去的传信,还未必能够成功。组织这样的一场比赛,如果不是政府出面,无疑是一个无比庞大的工程。
所以,我看到的《弈人传》里的人名,几乎都是国手,可看留下来的零星棋谱,同时期的人甚至有相差两三个子的。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我在一次回老家时,和当地的围棋强手大致都交了手,全部取胜。如果这事发生在一千多年以前,想来当地的文人也可以封我个国手什么的。实在没人封的话,自封一个恐怕也是可能和不太越格的。
实际上,当时我只是个业余二段(后来也没高多少),真正的大国手足可以轻松让我五个子,(专业棋手下让子棋的能力往往被他们留面子的能力所掩盖)。
那时的业余二段虽然不象后来那么不值钱,但也不过是在一个中等城市的围棋比赛中为进入前八名而奋斗的角色。
当然,同样是业余二段,各地方的水准也不一样。那些年,我和很多地方的业余棋手都下过。我当时是宜昌市的业余二段中的偏上水平,和上海、成都的业余二段比较,可能要弱一些,武汉的业余二段多数都不是我的对手,而北京的业余二段,我基本上都可以让他们两个子以上。后来和日本的业余棋手下过比赛,那些持有业余五段、业余六段的企业家,我几乎都是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吃掉他们的大龙获胜。
这个当然也是地域原因造成的。
但后来发现,就算是交通上没有问题,类似国手这样的称呼还是泛滥得一塌糊涂。
前面说过,有个叫互联网的东西,某个阶段,里面有无数的论坛。有些论坛就是专门玩古诗词的,里面聚集了许多喜欢古诗词的人。而这些玩古诗词的人,大多穿梭于各个论坛之间,这个论坛之间应该算是非常近的,只要敲几个字母然后弄到电脑里的收藏夹里就可以一劳永逸,甚至在这些论坛之间还建立了链接也就是快速通道,点一下就可以过去参观发言。
这些论坛里就经常搞一些排名活动,一些好事的家伙就经常把各论坛之间出没、连带自己在内的这些人弄个排名,搞得跟梁山泊里强盗头领一般给弄个座次,冠上一批“圣手”的头衔,赞语颇多,不让先贤。(当然,不怎么在网上呆的一些人似乎更热衷排名,有的时候,我只知道他们是否入榜而对他们任何的作品都没有过印象。)
我曾经也经常光顾这些论坛,还在几个论坛任了斑竹或者顾问之类的领导职位。有的时候,也会被这些“诗坛万晓生”拉进排行榜,幸运的是,位置倒不会很靠前,挨骂的可能性倒不是很大。
其实,就算是在那些论坛里,知道我的人也少得可怜,好好读过我写的号称诗词的那些东西的人似乎就更少了,就算要骂,恐怕也是不容易的。
而很多进入排名榜的人,我也几乎没听说过,把他们的作品找出来拜读,虽然经常能遇到可能比我水平高的,但更多时候是被熏得捂着鼻子逃走。
杜甫在世的时候,几乎就没上过什么排名榜,到死也就混了个科长(也有说之前还干过处长)的待遇。他被广泛赞誉差不多都晚唐了,当圣人是苏东坡门下黄庭坚整顿诗教之后的事情。就算苏东坡,虽然官做得比杜科长很大一些,也以文才著称当时,但关于他的诗词的评价,在当时也不尽一致,甚至著名的“天下第一女词人”李清照有老苏根本就不懂填词的论断。(而李清照的词我却一直没多高的评价,这个似乎也蛮正常,但不影响人家的历史地位。)
当然,他们后来都很有名了。
而翻开古人的诗词,就算那些三流四流的没有任何名气的作者写的,在我看来也许就比我不知道要好多少,自然也比绝大多数当今圣手要好更多。当然,也有很多著名诗人写的许多诗也并不真的怎么样好。
关于这件事情,我也用过一个扇面七律的打油诗表达过我的看法的:
七律—论英雄谱
凡登坛处尽名模,点将排行日渐多。
道是当今唯此子,阿猫阿狗可知么。
想来自古有该术,老杜老苏须奈何。
纵使牛皮吹破了,开宗哪许外人苛。
继续说岳神。
有很多仰慕神仙的人,不辞辛苦爬上衡山祝融峰顶,为的就是向住在山顶的岳神请教一盘围棋。
岳神当时下的多是让子棋,一般来说,让两个到九个不等,下完了会发个等级证书,上面写着岳神认定的级别,这个证书在整个湖南都是通用的。这个和我们后来的围棋业余段位证书很相似,不过当时不那么叫,等级也不是按照现在的段位或者过去的品级设置的。具体怎么设置,也是个重大考古课题,这里就不向大家透露了。
岳神发放的围棋等级证书,由于其制作精美,收费又相对比其它地方低廉,再加上信誉程度很高,围棋圈子里对岳神严格而准确认定的级别相当认可,自然生意好得厉害。
岳神的主业是做法事,收费自然不低,同时又靠发放围棋级别证书和其他技艺挣了很多钱,成了个富裕的仙人或者人瑞。等他富了之后,他突然发现,人瑞一旦是富了,挣钱可比花钱容易得多。
但既然是人瑞,在花钱的方面也一定会有比通常人厉害的地方。岳神这个神仙,自然有他独到之处,他把收到的钱财,取之于民,曲线用之于民了,他投资开创了衡山镇,也就是后来的南岳镇。当时,整个衡山镇的房地产有三分之二以上是有岳神股份的。
而主要由岳神所有的衡山镇的规模在当时也是相当大的,至少比衡阳县城大一倍以上。慢慢衡山镇也就成了衡阳县的经济文化中心,人们以及各类企业也纷纷把总部搬到衡山镇,岳神通过出售或者出租房屋,又获得了大量的财富,甚至衡阳县府驻衡山镇代表处也得每年从不多的经费预算中拿出一部分交给岳神作为房租。
据我考证,衡山岳神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比较成功的房地产商人。
前面说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这里有个著名的推论:民把钱给了岳神,岳神是为民服务的,所以岳神用钱是为了民,也就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了。
这个推论后来被广泛的应用,一直流传到今天。
我们这个时代,也有不少人瑞,多半以儒家传人自居,其中有一部分做了大大小小的官,他们极为推崇这个推论,但他们敛取财富的方法自然比岳神要进步很多,起码不会再通过下围棋发证书这样老土的手段,也不会通过投资或者实业经营这样没把握的行为,他们有着不少的大家从来不敢说破的、流传在他们内部的许多秘密手法,据说绝对高明,绝无风险。有一点我们是知道的,这些人瑞从来不会主动计算他们的收入,多数情况下还会偶尔装装模样哭哭穷,不比岳神的招摇。
我曾经连续用四副对子的一首诗这样戏说他们的状况:
七律—儒官
佐酒唏嘘辞五柳,订单公正惠三亲。
惜才好向山僧许,谋政偶从神女询。
做得通情通理事,修成有法有天身。
人称风雅因官贵,家设琴书显俸贫。
这样的儒官,似乎一直就不大少,也似乎一直就不那么招人讨厌,甚至能混个不错的名声,他们的失势,更多的时候往往是跟错了人造成的。那个圈子里流传着一种说法:当官,能出的错事只有三样:拿错钱、上错床、站错队,越靠后越严重,只要没有站错队,偶尔上错几回床,拿错几把钱,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当然,他们一旦倒霉了,拿下的由头却往往只是拿错了钱还顺便上错了床。)何况,有很多儒官,甚至连钱也没有错拿过。
于是,也有一些儒官,想明白这些个道理,便稍有些放肆,甚至变得简单粗暴起来:
自古做官称赤贫。
立功立德便生银。
顺从民意称公仆,
用我当为用与民。
我们又一次说到这个人瑞。其实,人瑞这种生物,并不是一个什么大不了的稀罕对象。有的时候,自我感觉比较好,甚至都觉得我自己完全也是个人瑞之类的。比如,我对经济就有如同动物一般的嗅觉,不必通过计算就可以在几秒种判断出利润指标,可以在半小时之内口头提交一个大致完整适用的企业管理方案;再比如,我不会写任何一个程序,甚至不懂英语,却做过许多计算机管理系统的系统设计和系统分析,经常被人冠以国内最好的系统分析员之一的头衔;再比如,我精通民法、合同法、税法等法律的法理,经常占得专业法律人士的先机;再比如,拥有上述本领的我居然没上过大学(其实,我一直就认为这是我比较有学问的关键,毕竟是少上了几年学而多读了几年书的);再比如,我的田径成绩不错,一千五百公尺曾跑进四分三十秒以内,所有的球类运动都在方圆几里内小有名气;还有就是,就是这样的一个家伙,居然还会写些打油诗,善于编造一些有趣或者无趣的故事。
说到这里,我又觉得无论如何也得有个什么权威机构给我发个人瑞的证书。当然,这个证书我是一直没有拿到的,所以经常会起一些归隐的念头。要知道,归隐是成名的一条捷径。
我也是归隐过的人,大约是上个世纪最后的某个秋日,我艺术表达了一下我归隐的意愿:
七绝—有所梦
一舟新酒载诗翁。
几絮寒烟小炉红。
此去三江均有月,
半随秋水半随风。
我把这首叫作诗的东西贴到互联网上的论坛里,并取网名三江有月,然后,把自己的一部分时间归隐到互联网上,慢慢也归隐出一些名气来,甚至得到学术界的偶尔关注。当然,这个不是啥坏事,但也绝对不会是啥好事,所以我后来又慢慢和那些个团队不即不离着。
慧思去衡山的目的,大概也是为了类似我这样的归隐,但目标显然要大大高于我。
这件事情要从八年前说起。
(0)

相关推荐

  • 何为“神”?何为“仙”?“神”与“仙”,有何不同

    我们知道,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是道教,它有着将近两千年的悠久历史,那么,道教的最核心内容是什么呢?当然是"神仙信仰",可以说,"神仙"就是道教的灵魂,离开了&q ...

  • 元始天尊(封神演义中提到的神仙)

    文/潘长宏 2021.3.22. 有人问元始天尊到底是个什么神仙,有什么法力,有哪些弟子,这些弟子又有何能耐,这几天抽个时间理一理与大家分享! 元始天尊(道教"三清"尊神之一) 在 ...

  • 道教中的“贵族”——上清派

    道教产生于中华民族社会底层.特别是早期的道教支派五斗米道,更是方仙道与西南少数民族巫术相结合的产物.这使得早期的道教不可避免地受到原始巫术的影响.例如道教中的涂炭斋,明显是上古巫术的遗存.类似涂炭斋这 ...

  • 王灵官是谁,灵官咒有什么用?

    超良周易风水网 综合型玄学网站,创办于2003年.站长文超良,天心正运风水传人,精通风水命相占卜.佛道法科,现任国际易学联合会地理环境科学专业委员会执行会长职务. 王灵官,赤面髯须,身披金甲红袍,三目 ...

  • 三清四御,天神地祗 | 道教神仙系谱概览

    今天 道教神仙谱系是以"三清""四御"为最高尊神,包括天神.地祗.人鬼崇拜的等级化秩序化的庞大神仙体系.著名道士陶弘景写的<真灵位业图>作为第一个较 ...

  • 三江有月骗不死人(三十一)

    三江有月骗不死人(三十一) 继续捋. 释迦牟尼灭度的头一百年内,他的徒子徒孙们还基本能够按照他的说法来继续弘扬佛法,我们叫这段时间为原始佛教期.一百年后,意料中的分化如期而至,那些有资历的人,觉得自己 ...

  • 三江有月骗不死人(三十)

    三江有月骗不死人(三十) 十七.流 当道安接过佛图澄的权杖主持中原佛教工作的时候,他突然发现,佛图澄历尽千辛万苦取得的大好发展局面似乎一夜之间忽然就不存在了. 公元三百四十八年,佛图澄最后一次向居摄赵 ...

  • 三江有月骗不死人(二十九)

    遠山之巔,星穹之下. 邂逅君子,温其如玉. 三江有月骗不死人(二十九) 接着佛图澄往下说. 佛图澄的盛名是通过他的神异之术实现的,但我认为他最神异的事情是选了一个貌不惊人但近乎完人的释道安作为他的接班 ...

  • 三江有月骗不死人(二十八)

    三江有月骗不死人(二十八) 十六.楚 前面我们提到过很多次,由于被包括桐柏山和淮阳山在内的大别山系所阻隔,中国的南北在历史上一直就交通不畅,加上东部河网密布和西部襄阳城防卫体系,中原人甚至有宁可向西域 ...

  • 三江有月骗不死人(二十七)

    三江有月骗不死人(二十七) 二十七 在讲第三次攻宋之前,我们还是先插播一段孟珙的专题片. 孟珙字璞玉,号无庵居士,枣阳人士.北宋灭亡之后,孟珙的曾祖孟安从山西绛州投奔了岳家军,随军定居在随州枣阳一带, ...

  • 三江有月《骗不死人》(三十九)

    母亲节快乐 作者:三江有月 <骗不死人>(三十九) 刘向原名刘更生,汉成帝即位后改名为刘向,经汉宣帝.汉元帝.汉成帝三朝,历任散骑谏大夫.散骑宗正.光禄大夫等职,阳朔二年也就是公元前二十三 ...

  • 三江有月《骗不死人》(三十八)

    远山之巅,星穹之下. 邂逅君子,温其如玉. 三江有月<骗不死人>(三十八) 李鸿章在上海兼署五口通商大臣期间,奏设外国语言文学学馆于上海,是其创办洋务之始,从此,他几乎以一己之力推动了中国 ...

  • 三江有月《骗不死人》(三十七)

    三江有月<骗不死人>(三十七) 商朝的后裔里,纣王子辛的庶长兄微子(就是那个把商的鼎等全套礼器偷到了周的那厮)建立了春秋时代很长一段时间都一直就比较风光的宋国,死了之后葬于湖岛,于是,那岛 ...

  • 三江有月《骗不死人》(三十六)

    三江有月<骗不死人>(三十六) 和老刘家主动托孤不同的是,成王姬诵是被托孤的,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姬旦是掌握着这件事情较大的主导权的,他的态度不必象诸葛亮搞得那么极致,吃相自然好看得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