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诗人是怎么过春节的?
百节年为首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
其起源蕴含着深邃的文化内涵
在传承发展中
承载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说起唐朝的春节
那个时代的节日气氛
也随着唐诗呈现给了后世
除夕夜:守岁
早在西晋,民间就有了守岁的年俗,在除夕夜,家家户户灯火通明,熬夜迎接新一年到来,也叫除夕守岁,俗名“熬年”。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祝福父母长命百岁。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在除夕的晚上,不论男女老少,都会灯火通明,聚在一起守岁。
《守岁》
李世民
暮景斜芳殿,年华丽绮宫。
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
阶馥舒梅素,盘花卷烛红。
共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
“华灯初上,长安城灯火辉煌。严寒退却,春风送暖。步履间梅花香气四溢,点燃的烛火如花团锦簇。群臣百姓其乐融融,一起在晚上守岁,辞旧迎新。”
大年初一
朝贺
除夕之后便是元日(大年初一),元日对古人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日子。经过一夜的守岁,皇宫里还要举行隆重的朝会仪式,文武百官要向皇帝朝贺。这样的正旦朝会,从汉代就开始了,延续至唐,其阵势更为宏大。
《元日早朝》
王建
大国礼乐备,万邦朝元正。
东方色未动,冠剑门已盈。
六蕃陪位次,衣服各异形。
举头看玉牌,不识宫殿名。
“天还没亮,众人已到宫门等候朝贺了,这里面不仅有百官,还有地方官员以及衣着各异的外邦远客。不知道是因为天色尚早还是不识汉字,外邦的客人不认识宫殿的名称。”
设宴赋诗
朝贺仪式结束后,皇帝会赐宴群臣,饮酒、作诗等依例进行。如唐睿宗景龙四年元日,臣下多赋柏叶诗,当时有名的才子武平一赋诗如下:
《奉和正旦赐宰臣柏叶应制》
武平一
绿叶迎春绿,寒枝历岁寒。
愿持柏叶寿,长奉万年欢。
这类诗作辞藻规整华丽,多书元日朝贺或宴席场面,表达祝寿祈年的愿望。
拜年
到了大年初一,除了宫廷里的朝贺、设宴,坊间也有往还拜贺的风尚。拉近亲朋好友的关系,更是一种表达新春祝福的方式,也就是我们今天熟知的拜年。
《元日对酒》
白居易
庆吊经过懒,逢迎跪拜迟。
不因时节日,岂觉此身衰。
“在大年初一才发现,如果不是因为过年,都不知道自己身体渐衰”。也从侧面反映出拜年是件累人的事儿。
饮屠苏
在古代,大年初一会饮屠苏酒,屠苏酒是是将多种药草浸入酒中,到浸制酒而成。历朝历代关于屠苏酒的诗很多,广为人知的当属北宋王安石的“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在唐朝也有不少诗中也经常提及。
《岁日作》
顾况
不觉老将春共至,更悲携手几人全。
还丹寂寞羞明镜,手把屠苏让少年。
“不知不觉,新春又至,年龄又长了一岁”,前两句回首往事,不免心情低落,但随着“少年”的出现,诗人坦然面对生命的态度,体现出一种除旧迎新的正能量。
在春节这样的家人团圆的日子里,除了这些风俗习惯,还有很多表达的唐诗。
《幽州新岁作》
张说
去岁荆南梅似雪,今年蓟北雪如梅。
共嗟人事常无定,且喜年华去复来。
边镇戍歌连夜动,京城燎火彻明开。
遥遥西向长安日,愿上南山寿一杯。
“去年新年,在荆州看到梅花盛开如同漫天飘飞的雪花,今年新年,在幽州看到大雪宛若盛开的梅花,让人感慨世事无常,却也为四季的周而复始感到欣慰。边镇将士庆贺新年的场景,让人不禁联想到京城灯火通明的新年景象,希望能再回到长安,为君献上一杯祝寿酒。”
《元日述怀》
卢照邻
筮仕无中秩,归耕有外臣。
人歌小岁酒,花舞大唐春。
草色迷三径,风光动四邻。
愿得长如此,年年物候新。
“作为一个职位不高的方外之臣,归隐田园还是很惬意的。今天人们高歌欢饮庆贺新年,早开的鲜花翩翩起舞迎接大唐春日。嫩绿的草色掩映着每条道路,美好的风光惊动了四邻。但愿人生永远像今年元日这天一样欢乐,年年岁岁四时风物都如此新鲜。”
年是中华文化的浓缩
年是中国人抹不去的心结
中国年俗有说不完的故事
人们对于年文化的表达方式
也在不断的传承中延续和发展着
西安文旅之声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