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小学数学是小学阶段基础知识类科目,数学学习具有抽象性的特点。针对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要求转变传统以教师为主体的方式,要重视以学生为主体,突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善用创新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由于小学生心智还未发育成熟,在数学学习中,对知识理解能力有效,因此以核心素养理念为指导,重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对学生数学学习提升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小学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1.课堂氛围消沉,学生参与积极性差
以核心素养为基础的学生人才培养方式虽然受到许多学校和教师的认可和推崇,但是具体在教学实践中的情况却不理想。小学数学课堂上学生处于旁观者的地位,教师在课堂上没有预留有效的课堂时间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数学问题,课堂气氛非常低沉,导致学生对数学学习提不起兴趣。
2.学生思维形成定势,阻碍创新思维能力培养
当前各大中小学的基础教学模式仍然受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教师在数学教学中针对某类解题技巧通常会讲述固定的解题方式,以提高学生考试正确率。这种教学方法虽然能够短期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但是长此以往会让学生形成思维定势,遇到问题就会死板地照搬老师的解题方法。在数学教学中并没深入探究数字与数学规律之间的微妙关系,在学生发散思维成长的关键时期,过于注重培养学生的应试力,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产生阻碍。
二、基于核心素养理念小学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方式
1.以学生为主体,营造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
小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数学教师在教学时可以根据这些特点,利用一些方法营造积极活跃的课堂气氛。比如一节课开始之初,采用导学启思和示范演绎的方式。在问题有效驱动和导向下,学生的“好奇心”、“好胜心”逼着学生自己去完成认知,碰撞心灵中的学习灵感。
第一步,教师设置出题游戏。由于“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是三年级就学过的知识,课堂之初设置游戏可复习三年级学过的分数单位,采用游戏互动的方式,激发学生参与问题解答的兴趣。
师:同学们,我们来做个出题游戏。我说一个分数,请你说出它的分数单位。(1/5、2/6 ……)
师:你能学着老师这样,也来出题吗?
第二步,问题导入。用“4+3”为分子的形式,调动学生的前置经验,让学生尝试同分母分数相加的计算方法,引出对问题的探索。
师:试算4/8+3/8,4/7+3/7,4/5+3/5
交流:你怎么算得这么快?(4+3)
生:因为它们的分母相同,也就是分数单位相同,分子可以直接相加。
2.善用小组合作学习,注重对学生思维拓展的训练
小学阶段的孩子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在这一阶段的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利用学生这种得天独厚的学习性格优势。而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就是一种很好的启发学生探究未知事物能力的方式,课堂上老师抛出问题,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学生会跟着问题去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讨论出更多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在这个问题探究和解答的过程中,学生不断主动思考、发散思维,自然而然就提升了自己的自主探究和联想思维的能力。比如:
第一步:分组讨论,上台展示。
师:1.自主探索分母相同,分子为“4+3”的分数加法特点,为什么把分数的分子相加就可以,分母就不用相加呢?请选一题试着用画图来说一说。
生:画图,小组交流后再上台展示。
第二步:问题由浅及深。
师:自主探索分子为“3+4”的分数加法,特殊到一般的表示过程,像这样的4+3=7,除了在计算4/8+3/8,4/7+3/7,4/5+3/5时会用到,还会计算哪两个分数的和时会用到?
生:学生上台举例。(4/A+3/A=7/A,A为不是0的整数)
师:像这样的例子,举得完吗?有什么好办法?
生:可以用字母来表示。(B/A+C/A=7/A,A、B、C为不是0的整数)
三、结束语
核心素养教学理念下更加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教师通过发出一系列循序渐进的、关联性的、逻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开展课堂讨论,或者采取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将教师抛出的一个个问题解决。核心素养数学教学模式下,能够大大提升数学学习积极性,激发探究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思考和联想的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