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拳之龙形拳

以武学打开世界

南拳拳种之一,为广东惠州林耀桂首传。据传,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福建少林寺和尚黄连矫(祖籍海丰,人称海丰和尚)避难至惠阳梁化圩,因感主人林德轩收留厚待之恩,遂将少林寺武艺传授其子林庆元;庆元又传子耀桂;耀桂再拜罗浮山华首台主持大玉禅师为师,学艺4载,后将所学武技融会贯通,创出龙形拳。

龙形拳流行于广东惠阳、博罗、南海、番禺、顺德、东莞、佛山、肇庆、广州和香港、澳门等地;并远播至英国、美国、加拿大等欧美国家。其主要拳术套路:初级拳有十六动、三通桥、鹰爪、猛虎跳槽、毒蛇拦路、逼步三通、毒蛇吐气;中级拳有龙形摩桥、五马归槽、立五形;高级拳有七段梅花、八段画眉跳涧等。主要步型有双弓步、川字步;步法有追步、点步和跃步等,进退敏捷、沉稳。动作姿势如“游龙攀云”,含胸拔背、沉肩坠肘、两肘护肋、两拳护心、两腿护裆、沉气实腹。要求三尖相对(即拳对鼻、肘对膝、膝对脚)。以“标、弹、沉、速、化”五劲为主,以暗劲、寸劲见长。发劲时以腰为轴,由腿至腰达于手,吞吐分明使,沉实迅猛。讲求五形合一,即:头、眼、身、腰、腿外五形与神、志、意、气、劲内五形要协调完整,合为一体,达到“出拳如射箭,退守似弓弦”的境地。总体特点是:套路短小精悍,腿法较少,出击隐蔽;手法严密,劲力沉实迅猛。如拳诀云:“动若神龙游太空,静似玉女守深闺。”

龙形拳的马步:是前弓后撑、两膝外张、双脚掌内钳,构成丁不丁、八不八的平稳支撑。身形是收腹、塌腰、身体微前倾(即是扑),重心在两腿之中。逼步、上马、弹退是以前脚掌先着地,后脚踭有力紧靠,好像虎步一样步轻力重、进退敏捷。屹马、摆马、座马是腰的旋转力带动腿的摆动所产生的腰马力直通桥手。特别是座马以腰的左右旋转(即是圆)所产生的是沉坠力,这就是龙形的“圆、偏、扑、沉、坠、发”的摩桥功架。

龙形拳的桥手:趸桥,双手沉肘,肘尖对膝尖,膝尖对脚尖形成“三尖相对”,出手时,马步逼出的同时以腰的旋转力带动后腿的摆动力直通桥手的臂力冲出,形成一股冲击力、离心力。这就是龙形拳的腰力、马力、桥力三力相通的“三通“。正是:”拳有三通路路通,逼步三通随手去,手从胸出、力从腰手马步出、眼到手到、手到脚到,手去脚不去终归受人气(无逼步);手去脚又去他人无地企(又逼步),千化万化不及锁纳一化;千攻万攻最合用摩桥功;百步百解,逼步难防,出手不留情,留情不出手,留了手、罢了口,留了情、败了名,不留手、不留情、出手意念定输赢。”

发劲是以刹那间的化、打、黐先后同时进行,上肢左右手的肩、肘、腕,下肢两腿的膝、腂、趾,身躯的腹、背、腰在半秒内先后发劲同时到位,在全身放松肌肉而迅速摆动中突然收缩发出爆炸力,这种力通常是冷脆的、沉坠的,例如摩桥缠黐手,手似象拔,松松软软,碰则黐,黐则跌。正如宗师林耀桂所讲“不怕功夫重叠重,最怕我用摩桥功,一下起、二下止、三下他人无地企。”

龙形拳的练功方法:主要是单练,例如:屹马、摆马、三通摩级、背剑扣劈等,要学老、练到老。这些动作练得正确,其他就一理通、百理明。摩桥功的功力就会慢慢体现。套路练习更为重要,马齐师傅讲“单练练劲、套路练气、有气才有神、有神才有劲、有劲才有形,形、神、劲是练出来的不是讲出来的”。练套路时,每个动作都要有呼气,出手放尽,这样练好吞吐浮沉,自然就会气沉丹田。同时瞪眼视前方,步步紧迫,出声呼气、才能练出形、神、劲的摩桥功。

龙形拳有十六动、三通过桥、逼虎跳墙、单刀匹马、三通平射、龙形摩桥、碎桥、擒拿化劲、单鞭救主、五马归槽、立五形、毒蛇吐雾、龙形对拆、摩桥对练、画眉跳涧、梅花七路、摩桥功等。器械有单刀、双刀、黄龙剑、甩棍、双节棍、钢鞭、樱枪、大耙、扑刀、月牙铲、横头櫈、锄头邦、双头棍、穿心棍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