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多巴胺

​了解多巴胺的底层原理,生命里90%的烦恼都会迎刃而解

格上财富 7月14日

以下文章来源于醒awake ,作者艾莉森王

图片

图片

作者:艾莉森王

来源:醒awake(ID:wakeupfirst)

我们今天聊一聊多巴胺。

了解我的小伙伴知道过去这几个月我都在密集地学习脑科学基础知识,在朋友的引导下我追随全世界最优秀的老师(之一),Robert Sapolsky,他的课程与书籍,浅浅地入个门,也打破了许多我过去对一些常见的神经递质或是荷尔蒙的误解,如果大家对NeuroScience有兴趣,真的非常推荐这位斯坦福大学教授的课程,他的知识不仅仅是丰厚,还可以睿智到令你和观众哄堂大笑(课上的笑话是真的搞笑)。

今天的话题是多巴胺,在聊天过程中我发现包括我自己还有很多人都对多巴胺有所误解,如果我们清醒过来看见欲望的运作机制,那么生活真的会自然而然地丝滑畅快起来。

有件事情点破说出来,大家应该不会有反对意见吧?

无论是对个人成长的追求,对思维认知的升级,解码财富的秘密,还是向往神秘绚烂的爱情,我们为了生活所做出的一切努力,都不过是为了一个目的:快乐一点。

如果谁有让快乐延续的方法,那他一定是世界上最有钱的人。

放眼望去你生活的点点滴滴,不管是街角那家好吃的麻辣烫,还是已经成为人类幻肢的智能手机,或是刷也刷不停的社交网络,它们都在反复戳着我们大脑中的那个G点,甚至开创了比传统广告行业更邪恶,也是更振奋人心的蛊惑人心手法:神经营销。

那个G点有个人尽皆知的名字:多巴胺,dopamine。

(先别走,正如我们在学习的底层原理说明的那样,knowing不代表understanding。真的还有好多人,在误解多巴胺呢)

图片

“我们想要的不是想要的东西本身,而是想要那种想要的心情。”

多巴胺是一个我们并不陌生的生理学词汇,它出现在媒体的报道,自媒体的渲染,也一定在你某个朋友的口中出现过。二十世纪中叶,第一批发现多巴胺的科学家误以为自己找到了「快乐因子」,以为它的激活便可以带来快乐。后来某些不把科学报道读完整的写作者,就给多巴胺安上了「快乐」的帽子,直到今天你可能都会看到一些流量巨大的自媒体,一不小心露出根本没思考的马脚,强行称它为「快乐激素」。

多巴胺确实可以影响一个人的情绪,但是它绝不是快乐本身,如果不仔细了解还可能会弄巧成拙,把多巴胺的分泌变成生活里最大的压力来源。

先来简要回顾一下多巴胺的发现,那是一个经典的科学实验意外。说的是两位科学家给老鼠的大脑里装电极,结果老鼠立刻爱上了这份刺激,宁愿不吃不喝也要拼命按下按钮,打开电极。

首先这个实验是一次科学史上的经典意外事件,因为装电极的那位科学家是一个社会心理学家,他对大脑的认识和我们普通人一样,所以其实是误打误撞刚好装在G点上。结果就是,他们实验室也以为自己找到了快乐中枢,毕竟小老鼠连传宗接代的兴致都没有了,饭都不吃了,这不是快乐是什么呢?你可能常常会读到有人这么形容,“小老鼠把自己爽死了”。

这是一个错觉。

二十世纪的下半叶,那是一个科学家还可以在人类身上做实验的时代。这下研究对象的心思终于不用闷头猜,一开口,脑科学家就发现不对劲,虽然他们确实也像老鼠一样,喜欢去刺激大脑中的那个电极,甚至每分钟平均电击自己40次,但是他们都不怎么快乐,相反,他们都有点焦虑,直坦言“这种感觉令人非常沮丧”,却也仍然无法停止疯狂按下按钮的欲望。

是的,小老鼠不是爽死的。因为多巴胺分泌而亡命之人,不可能是爽死的。

我们没有找到快乐,我们找到了困扰人类几千年的精神折磨,欲望的本质。

脑科学界这时才意识到,小老鼠和这些人们不停地刺激自己,不是因为他们按下按钮就可以立刻获得快乐,而是每一次按下按钮之前,就产生一种「还想要」的渴望,如此循坏往复,每一次刺激都会让个体寻求更多的刺激,直到彻底忘记一切,疯狂的时候还可能丢弃生命本身。

这种情况我们应该都不陌生,这是一种上瘾的症状,而且它可绝不是毒品的专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或多或少都一定接触过这种着迷的感觉,对糖、酒精、金钱、爱情、尼古丁、未知与新奇,还有一切性刺激的内容,我们都从最初的兴奋不已,到想要更多。

这下你可以明白Elon和Jeff的成功了吗?这世界上一切有价值的服务,或是无价值的消费,都建立在对多巴胺的利用之上。不过最让人警醒的还是,一个新的市场营销手段正在鼎盛期,神经营销学。如果不想缴纳那么多毫无必要的智商税,我们应该学学如何反攻现代商业巨头的神经营销。

你的朋友【多巴胺】

多巴胺到底是什么?

老鼠和人们按下的那个按钮正是分泌多巴胺的开关,它是大脑神经网络相互交流的其中一种信使,你可以想象某个脑区会在这时发光发亮,神经元开始通话,大脑产生渴望,你可能正蠢蠢欲动准备做出行动了。

这是大脑的一种奖励机制,毕竟,我们是在行动中获得生存的意义的。

也就是说,每当大脑发现获得奖励的机会时,它就会自动释放多巴胺。

总结来说,多巴胺不会令我们快乐,而是让我们更强烈地去追求快乐。

这很符合我们对基因进化的理解,为了更丰富更成功地繁衍后代,我们的大脑得先让我们对生命本身产生浓厚的兴趣,例如食物、例如性,这是多巴胺的美好,同时又欲求不满以期获得更多,这是多巴胺的陷阱。

多巴胺分泌的那种感觉倒是妙不可言,这正是我们最兴致勃勃的时刻,你会浑身充满了力量,双眼也正放着光呢!这是什么?是一种你觉得自己很快就要获得奖励的兴奋,注意奖励还没到,令人激动的是那种期待。我在一篇文章《十年以后,我终于学会了如何活在当下》里有描述过这种心情,德语中那个词,vorfreude,刚好切题地描述了多巴胺带来的感觉。

诚然,它的存在可以令生命的体验更丰富,也是人类卓越的创新能力发源。但是,欲望,谁都知道,正是佛口中的众生受苦受难之本源。也是我们上篇文章《如何延长生命的时间感》留下的一个疑问,既然生命感大多源于丰富的经验,那么如何平衡对新鲜感的追求呢?

我们还听过「无欲则刚」,说的好像是无欲无求的人是最刚强而不可击倒的,倒也符合逻辑。可是如果由字面意义来理解,那个无所欲求的人还能称为是活着的人吗?人只要拥有生命,就有生存的本能,从进化论的角度来看本能就是欲望,欲望才带来了生命。

孔子在《论语》里也没提过「无欲」才是刚的。

子曰:“吾未见刚者。”或对曰:“申枨。”子曰:“枨也欲,焉得刚?”

钱钟书对其解说,孔子说的是:“申枨这个人欲望太多,怎么会是刚强的人。”此「欲」更多是指一种非分之想,恐怕是那些配不上的欲望,而不是欲望本身。

多巴胺的存在当然不是为了让我们痛快享乐的,果真如此的话,世界上就根本不需要什么科学家哲学家或是算命先生了,欲望激励我们行动,却也是压力与焦虑的直接来源。

这是我们今天真正的主题,我们不是要剥离多巴胺成为无欲之人,恰恰相反,我们应该和多巴胺握手言和,恰好借此机会聪明地领取快乐。

你的敌人【多巴胺】

我是在大学毕业那年第一次明白了满足欲望并不像我想象中的那么美好,我花了整整大三一个学年努力复习准备考研,那时还保有成为一位记者的梦想,我以为先考上研究生会让这一切更加顺利,我可能也不想你想象中那么用功,因此在通知书出来以前,记得自己百般默念,“天啦,如果我考上了上外,我一定会开心到爆炸”。

最后,当我通过面试,在榜单上看到自己名字的时候,我记得,我到现在都记得那种「没有任何感觉」的感觉。更糟糕地是回到大学里,身边的朋友都为你兴奋不已的时候,你真的感觉不到什么。

今年恰好皮克斯推出了又一部高分成人动画《心灵奇旅》,说的不正是这样一种感受吗?当爵士乐钢琴手的男主历尽万难,才发现得到了自己最想要的东西时,留下的是一种「空」的感觉,不正是这样一种心情吗?

最扫兴的是,我们随着年龄的增长就会发现,实现欲望的时候正是快乐消磨殆尽的时刻,你会发现大脑对一件新鲜事的刺激会很快回到基准线,回到一种生物最基本的内稳态平衡*,homeostasis。而下一次产生这种兴奋的心情则需要更大,或是更新奇的刺激,也就是着名的阈值提升,俗称上瘾。

多巴胺阈值的提升会导致多巴胺劫持。

当奖励真正发生的时候,当你吃下第三块你最喜欢的蛋糕时,当你连追了3部美剧时,当你和令你着迷的那个人在一起的第三年时,你都会发现自己不如最初那么兴奋了,这是因为大量地接触同一种新奇,多巴胺就不再那么容易分泌了,它需要你给它更大的刺激,这也是为什么那些人类实验对象会说,“到最后这种感觉非常令人沮丧”,因为他们越来越不能满足了。

曾经沧海难为水。

在我们讨论数字极简主义的文章里聊过为什么社交网络有其设计的陷阱,也正是源于多巴胺的分泌,每一个赞,一个评论互动和无尽的信息流,都让我们充满了好奇地继续点击。现在的脑科学家都不需要再给实验对象安装什么电极了,只要找几个对抖音、朋友圈或是淘宝上瘾的人来观察研究,就可以对多巴胺了解透彻。

张爱玲对此也有过经典的描述:

“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饭粘子,红的却是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

这便是多巴胺阈值提升带来的结果。

但是张爱玲忘了红玫瑰与白玫瑰也是可以拥有流动性的,这两支玫瑰大可塑造一个全新的自己,成为粉玫瑰,蓝玫瑰,黑玫瑰。别忘了,她们也会对那个娶了自己的爱人产生厌倦。着名心理医师诺曼·道伊奇是这样给恋人们提出意见的:“可以去度个浪漫的假,尝试新奇的活动,穿新的衣服,或是想办法让对方惊喜。他们要用新奇感来打开大脑中的快乐中心,使他们的经验(包括彼此)带给他们快乐和兴奋。”

是的,欲望自身不是问题,何况为了能够更好地活下去人类原本就极度依赖于欲望,失去了多巴胺分泌的人正是那些正在体验抑郁,无聊,找不到理由继续生活的人们。我们需要小心地只是自己究竟是如何让多巴胺分泌的阈值提升的。

这就要为快乐做一个所谓的区分了,一、生活里有许多廉价的快乐,例如买买买,例如社交网络,例如口腹之欢,它们当然也是快乐,不过很容易走火入魔,这是一种即时享乐,很明显这是一种被动并且轻而易举就可以获取的快乐;

二、生活里还有一种更有价值的快乐,我们姑且称其为乐趣,例如写一首诗、品一杯茶,它们也是快乐,不过回报来得不那么即时,这是一种延后的享乐,很明显,它需要更多的自我在参与。

它们都很重要,但是可以想象,如果要多巴胺变成我们的朋友,那我们首先需要驯服对即时享乐的追求。

*内稳态是生物有机体生存的基本功,是指在一定的外部环境下,生物体自身通过调节回归生命基准线的功能,例如天气很冷的时候我们的身体会不自觉地缩起来,运动使体温增高,则大量流汗等等。

你的钥匙【多巴胺】排毒

“人生有两大悲剧,一是得不到你想要的东西,另一是得到了你最想要的东西。”

是的,我们都有「神经」病。

每天生活的感知情绪在很大程度上都依赖于大脑的神经元是如何通话的,这不仅仅取决于你是谁,也就是说那些你无法改变的基本构建,例如出生家庭、成长环境以及基因排序,更在于你在后青春成长时期是如何接触这个世界的,也就是我们在《听说年龄会让一切越来越好》这篇文章里解说的前额皮质。(如果你顺着阅读我过去写下的那4篇文字,你会发现我带着你一起正在悄悄入门脑科学,眨眼)

所以,是被欲望掌控,还是你反过来认识欲望。

注意,不是控制欲望,任何控制的意图都是一种对抗,任何对抗都是一种内心的矛盾,任何的矛盾都不会带来丝毫的安宁,所以,我们要学会的不是控制情绪,不是控制欲望,而是,由内而外地与自己的欲望统一联合。

我们应该明白了一个恒常的道理,人们对新鲜的追求是无穷无尽的,你我都一样。甚至是离群索居的僧人禅心也一样,那些住在寺院的人其实不是我们想象中清心寡欲的圣人,只要活着,我们就都拥有共通的欲望与苦难,他们也会快乐,那就一定也会悲伤。区别不是他们如何放下了欲念,而是,他们如何选择看见欲念。

下面我想分享三个与多巴胺握手言和的方法,如果能够做好,你会发现,你可以接受任何苦难(你不会永远快乐,谁向你保证去做了什么就会活在幸福里,赶紧逃走)。

1、看见欲念

大脑是自动运行的,我们最普遍的问题是:以为神经连接的一切冲动与受难,就是我们自己。其实,大脑的思考不是你,这个话题我已经在「冥想」的分享中反复强调过了,大脑中持续的背景音不是我们自身,然而,如果我们忽略它这24小时7天不间断的「喧嚣」,那么大脑的既定思考程序就会变成我们的主人。

什么叫浑浑噩噩随波逐流?

就是你从不观察自己的脑袋里在发生什么。

无论你如何称呼它,冥想还是打坐,或是论语中的「吾日三省吾身」,静坐下来与自己的大脑亲密相处的时光正是那个可以帮助我们清醒的元技能,就是我常说的「醒着生活」。(和我一起冥想)

当然,这不是说学会了观察就可以掌控思绪的方向,恰恰相反,我们冥想所做的事情不是控制自己不去想什么,而是「看见」自己在想什么,这种感觉一定要你亲身体验,才可以恍然大悟的。一旦我们看见了自己思绪的蛛丝马迹,我们就可以通过了解自身,从而改善行为。

那句话是这么说的:只有在我彻底接受了自己的时候,我才有机会改变自己。

(和我一起在家自己练习瑜伽:B站|YouTube)

2、升级自我

我过去这几年所写的全部文章就是为了赋予所有阅读的人一种「双眼放光」的体验,其实说白了,就是在激发你的多巴胺分泌。但是这份多巴胺可不是那种用轰动博眼球的信息来交换的,你们发现我的文章越写越长,就连做的视频节目,也偏向于长时间的瑜伽陪伴。

倒也与时间长短没有什么太大的关系,关键仍然是我虽然写的是自我提升,但是不像知识付费那种允诺一种即时回报,这里说的可都是是那种没有捷径可走的自我提升,是需要你思考、整合,最终做出行动的。

现在你会明白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多巴胺刺激,乍一看学习新的东西,认真阅读一篇经过作者思考过的文章,是一种需要「高度投入」,却在短期内收益不明显的感觉,但是世界上最懂得自我发展的人,恰恰是花了最多的时间在那种需要高度投入,短期内低收益,长期却可能产生巨大收益的行动。

这些事情,在不理解的时候,做得不好,那就变成了自律,做得好,其实就是乐趣。

例如认真读一本高价值的书、创办公司、花近1万个小时拉小提琴(这个只是在调侃1万小时定律,我们之前的文章也分析过了)、长期保持锻炼等等,事实上,几乎是全人类都知道但是最不愿意去做的事情。

比起花2个小时读一本哲学着作,刷手机或是追综艺的时间当然更轻松,更愉快了,但是这种明显是「低投入,短期高回报,长期零回报(甚至是负面损失)」的即时享乐行为,正是多巴胺的陷阱。正如27岁时,拼命看电影看电视剧的我骤然落入人生低谷,陷入抑郁这般的结局(更不用说因此而扭曲的时空体验,白白浪费的人生,《如何延长生命的时间感》)。

“如果要充分感受到自己活着,我们就必须得不断地学习。”

不断去发现一个新的自我是我写作的方向,关注自我成长,学习新的东西正是一种给生活持续注入新鲜的最佳方案,因为它恰恰需要你做出那种需要「高投入」却短时低回报的事情,只不过,一旦高投入的行为想要给你回报,那就可能是一种黑天鹅般的不可预估的高回报体验。

未来最成功的人一定是那些终身学习的人,仔细观察看看他们的行为模式,你会发现,他们也一定是最快乐的那群人,因为多巴胺都变成了他们的朋友。再说了,哪怕只是最微小最无抱负的自我提升,还会给亲密关系带来更多的新鲜与甜蜜呢!幸福的伴侣关系一般都来源于自身。

3、选择性无聊

我在《数字极简主义,如何戒掉信息焦虑》那篇文章,第一次介绍了我先生对待手机以及互联网的态度,他从2015年起就开始「强制性」放下手机,并且共同商定家里的卧室不得有电子设备参与,也就是不要在睡前刷手机。

2019年夏天我回国陪伴父母,去见我的发小闺蜜准备留宿过夜,当我关掉手机留在客厅时,她惊讶不已,我把家里的情况告诉她,她哭笑不得:“凭什么他要规定你什么时候不能用网络啊?你居然受得了?”

我为什么答应我先生的提议?这其实不难理解,虽然当时我们也才二十三四岁,正是对社交网络难以割舍的幼稚期,我当然不能立刻理解他的用心,但是我知道,他的决定是正确的。而且,我们直到今天都在为这个决定而深深受益,我们拥有了更多嬉笑打闹的时间,更加认真地聆听对方的倾诉,也因为剥离网络信息的轰炸而睡得更好了。

这是我第一次明白,选择性无聊的力量。

其实很好理解,假如我们每天都吃最爱的麻辣烫,那么根据多巴胺阈值提升的效应,大概到第10天,只要闻到麻辣烫的味道你就会想吐了。但是假如你断食了10天,只喝水,结果是原来那不太有吸引力的胡萝卜沙拉,也会在这时变得诱人无比。这正是选择性无聊的力量,我有在间歇性断食与48小时长断食的文字里分享过。

当我们降低了新鲜事物对自己对刺激,那么一场雨会比音乐动听一万倍,这多有趣呀!这正是通过降低「低投入,高回报」的娱乐活动,来让自己「更容易快乐」。

脑科学家对长期冥想者的实验研究发现,他们更容易快乐,我相信你现在也明白这是为什么了。

古希腊斯多葛学派的哲学我们已经分享过许多次了,罗马帝国首富塞内卡家财万贯,声名显赫,却偏偏每个月都要让自己吃最简单的食物,直接睡在地板上,这种主动选择单调,选择简单生活的能力,是一把制服多巴胺的金钥匙。

事实上,全世界正在经历的这场疫情正是一个给我们踩刹车的机会,当然也有人因此而陷入更强烈的娱乐刺激圈套,但是终究你会发现,那些即时的快感多了一层低潮的阴影。疫情当然不是我们主动选择的,也正因为如此它显得更加难以忍受,但是换一个角度,如果主动一点,我开始慢一点,不用那么多消费,不用那么多聚餐,那么接下来的每一次消费与和朋友的简单散步,都会变得更加令人满意。

时间来到2020年,新冠疫情打断了数字游民自由来去的旅居生活方式,我和先生还有许多朋友也进入了一种更为被动的状态,要么停滞旅行,要么被迫前行。我们在德国小镇的森林里度过了一整个春天,那段每天在林中散步还训练起了跑步的时光充满了生机,我也算是亲眼目睹了一整片森林从冬季的复苏。正是在这样的时日里我写下了《如何享受闲暇》这篇文字的。

“我发现自己可以在家里的地毯上花几个小时,只是观察一片树叶,从气味、形状到纹路,仔细感觉它在手指手心的独特触感,一寸一寸地重新认识一片简单的叶子。这令我感到很快乐,一是突然寻回了小时候蹲在地上观看蚂蚁搬家的整个整个下午的感觉,二是我竟然在二十岁的最后几年学会了如何与一片叶子度过一些简单又干净的独处时间。”

我最喜欢的当代思想家Nassim Taleb就曾说过:“奖励不用太大,只要频繁就行。”

结语

最后我有一个小小的消息在这里第一次公布。

这篇文章实际上是对上篇《如何延长生命的时间感》的补充,多巴胺这个话题原本就是指引生命方向与幸福感的第一原理,再次提醒,多巴胺的分泌不会带来幸福。如果你肯更深入地去研究,去观察,去探索,你会发现,命里的一切懊恼与疑惑都会迎刃而解。

正是因为和多巴胺变成了朋友,我才坚持写下了那么多的文章。

写作这件事情从2019年起就不再为我带来任何的收入了,我不再接稿,而是做自己的产品,我也不花时间接无谓的广告,公众号的文章就突然变成了一件最为干净与纯粹的事情。我顺着成长的轨迹,只写那些真正重要的话题,经过时间考验的话题。

(当然,这不是说赚钱就是肮脏的,当然不是,赚钱至关重要,我们未来也会聊更多这方面我曾避而不谈的话题)但是真正重要的不是你赚了多少钱,而是你在如何赚钱,这也与多巴胺有关,不是吗?

写到这里,要和大家分享一件事情,我的「长时间高投入,短期低回报」的付出,也就是写作这件事情,得到了我曾从而使就梦寐以求的结果,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有三到四个出版社联系到了我,这样一个微小的存在,我经过熟虑也选择了其中的一个可能性,拿到了图书出版合同,这当然不是什么惊天动地地的事情,编辑甚至直言告诉我,这也绝不是一个赚钱的付出,如今的图书销量与成本在国内是极为不成比例的。

只是,于我个人来说,它所带来的喜悦是多巴胺无法完成的,当然,这其中还需要多巴胺的协助,助我一臂之力完成高价值内容的书稿。我也会在书里更加详尽地去诉说,我是如何借助多巴胺以及其他更多的神经递质的帮助,过上梦中的生活的。多巴胺甚至变成了我最好的朋友,让我选择去做那些「更困难,但是长期价值更高」的行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