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深如海绝对原创的文字精神,笔随心,文随情,不从俗,反抄袭。人生的意义,不是得到了什么,而是为世界留下了什么。
Saying:宋朝的历史里,文化大家辈出,婉约词人晏殊是不得不说的一个。
文/如海
电视剧《清平乐》中,晏殊闲庭信步,轻声念出自己的词作《浣溪沙·小阁重帘有燕过》,让人瞬间感受到宋词之无尽的优美,小雨淅淅沥沥的优雅画面中,词的意境融入,堪称完美绝伦。古代的神童比较多,晏殊是其中一个,典型的“别人家的孩子”。晏殊,江西抚州人,5岁能创作,十四岁被称为神童,被推荐入朝,赐同进士出身。一般少年都还少不更事,晏殊就已经开始领工资了。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晏殊年少有为,让俗人好自卑。其后,晏殊入史馆、知制诰、判集贤院。宋仁宗当太子时,他被任命为太子舍人。太子舍人虽然官品不高,但工作内容是陪伴太子,用自己高尚的修养品行来影响太子。足见晏殊的德行被尊崇,是标杆和典范。晏殊每天和未来的皇帝聊天、刷微博,怡然自得。且宋仁宗宽厚仁爱,晏殊的前途,自然不可限量。晏殊的仕途之路顺风顺水。他三十岁为翰林学士,三十五岁为枢密副使,四十岁以资政殿学士、翰林侍读学士知礼部贡举,四十一岁为三司使,四十二岁为参知政事,五十岁加检校太尉枢密使,五十二岁加同平章事。晏殊的庙堂人生,可谓平步青云,非常人所来及。其官运亨通,好到了极致。在政治上,范仲淹曾艰苦卓绝所获得的东西,到了晏殊这里唾手可得,不费吹灰之力。人和人的命,就是如此不同。其实,晏殊并非富二代,也非官二代。他的父亲晏固,是一名抚州手力节级。节级乃是武官,顶多就是一个班长;手力还不是真正的军官,普通的差役而已。足见,晏殊的身世算不得高。但这个家庭很不一般。晏固的长子晏融,称“学古优仕”,曾任殿中承,是从二品,相当于副部级待遇;晏殊行二,为宰固更为风光;三子晏颖虽早夭,却也是自小和晏殊并称“神童”,曾被宋真宗召试翰林院赐进士出身,可惜十八岁就死了。贵气十足,富有天地的晏殊,是不是就没有人生烦恼了呢?其实不然。晏殊天资聪颖,智商碾压凡人,而他的身边至亲之人,却凄凉黯淡,未能善终,充满忧伤。晏殊二十一岁的时候,其神童弟弟晏颖自尽,二十二岁,结发妻子李氏病逝,二十三岁,父亲去世,二十五岁,母亲去世,三十余岁,继室孟氏病逝。仕途通顺、人生开挂的晏殊,其实是大有资格卖惨的。如果当时有综艺节目,晏殊绝对的话题人物,可以给节目组无限的想象空间来卖惨博得流量。晏殊一生写过很多词,但不曾有一首是为逝去之人而作。晏殊的儿子晏几道说,“平日为词,未尝作妇人语”。作为生而善感爱冷,渴望认同了解的群体,克制对自己伤痛的消费,晏殊坚韧地做到了。晏殊是一个何其坚强隐忍的词人。他把自己的情绪藏在了杨花燕子、碧树黄昏的风景里,感慨罢“无情一去云中雁,有意归来梁上燕”,沉浸在“无情有意且休论,莫共酒杯容易散。”晏殊的词,非常恬然,他是如此甘心温和地走入良夜。晏殊应对亡去的态度是豁达的,并不似“茫茫来日愁如海,寄语羲和快著鞭”般负气式的痛楚快意。过人的才华、顺畅的仕途、殷实的家境,这些东西使他能且不得不直面生命里最大的无奈,即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所以人与时间的关系成了晏殊词中最突出的主题。对于时间的愁绪在词句中时而表现为离别、时而表现为酒醒人散、时而表现为去年今日、又时而表现为愁梦酒醒。晏殊不卖惨,人身经历也没什么战争或怀才不遇,和辛弃疾、苏东坡等都完全不同。可能人们都觉得伟大的文人,一定是命运多舛的,写出来的作品才称得上旷世之作。因此,有人说,晏殊的词质量不高,“没有什么真实的思想内容”、“无病呻吟”、“题材狭窄”。题材狭小自然是晏词的最大缺陷,但它们确确实实真诚的反映了这种身份的人们,日常的特殊的生活情趣、欢乐与悲哀。贫穷限制了想象,那些生活,离普通人很远而已。晏殊的人生几十年,不但始终处于政坛的中心地位,关键还雄踞文坛,被称为“宰相词人”。晏殊开创了北宋婉约词风,被称为“北宋倚声家之初祖”。这个评价很高。晏殊在词创作方面很高产。他精力非常旺盛,日理万机之余,经常交游唱和,举办诗酒之会,吆喝上层文人和士大夫们,面对面建微信群,大搞诗词文学创作。宰相总理按理终日操劳,处理政务都忙不过来,谁还有时间玩诗词歌赋?晏殊可以。所以,有人说晏殊是北宋的第一富贵闲人。晏殊典雅雍容、温润秀洁的词风自成一派,给后人留下了许多优秀的作品。比如:1、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浣溪沙》,这是晏殊最得意的词句,也是最能代表他词风的名句。2、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清平乐》,晏殊擅长小令,《清平乐》这一词牌也是其最擅长的词牌之一。3、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清平乐》4、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蝶恋花》。这句的知名度相信也是毋庸置疑的,成为读书的三种境界之一。5、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浣溪沙》6、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玉楼春》8、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踏莎行》10、一曲清歌满樽酒,人生何处不相逢。——《金柅园》晏殊的晚年并不如意,也被贬谪多次。他曾办了书院,也提拔了很多年轻人。在历史上,晏殊是一个喜欢平静的人,不擅长表演,也能默默地承受人世间的悲欢离合和生死无常。殊者,特殊也,也许晏殊一生都在不断地提醒自己,要做一个真实而自我的人。隐忍、刚强,奋发、睿智,不被时代的洪流所湮灭,不随潮水的方向随波逐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