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刹佛光—从五台山到云冈石窟【3】洪福寺
在南禅寺里,有驴友向我们推荐了两个寺庙,一个是在定襄的洪福寺,说寺里的佛像是五台地区金代泥塑的代表作。另一个是在应县的净土寺,净土寺里的藻井很棒,可以说是藻井的发端或者雏形。听人劝吃饱饭,带队的怀苏立刻调整了目标和路线,决定直奔洪福寺。
洪福寺位于山西省定襄县北社东村,寺庙背靠龙凤山,面临滹沱河,处在五台、定襄和原平三县市交界地带。
雨依然淅沥淅沥地下着,车拐进了村子,导航有点乱,路不太好走,几次调头重新找路后,怀苏下车去跟老乡问道,让大家在车里先简单垫补一下肚子。除了我只带了胃以外,别人都带了一些食物。
终于,导航提示洪福寺就在附近。看见路边有台阶通倒坡上,上去一看,嚯,找到了!一块面积不小的空地上,一尊金灿灿的滴水观音菩萨露齿微笑。观音身后不远是一古代土堡,没看到山门,有灰砖高阶梯通向一个土色券洞门,券洞门低调而整洁古朴,上刻《洪福寺》三个字。券洞门口没有挂着各种标明主权的牌牌,这难得一见的场景,我喜欢。
券洞里木门半掩,门里趴着一条狗,模样并不凶狠,看到我们,起身就进去了。
洪福寺坐北朝南建在高高的土台上,券洞门里就是庭院,
正面一座大殿,稳重大气,屋顶铺着灰瓦,房脊饰有漂亮的琉璃鸱吻。
房檐下的三跳斗拱明显带着金代的斜拱特征,斗拱用料粗大,结构规整。檐下的四根立柱是金丝楠木的。
殿门上正中悬“毗庐真境”匾额,写匾的是“清道光九年本村李航之书”。推测这个村子李姓是大族。这儿没有其他游客,大殿的门关着,挂了一把锁,但没有锁上。
东配殿看样子历史比较悠久,西配殿是新的,里面有人,去问能不能让我们进大殿参观,那人回答,要等他吃完饭。我们在院子里四下踅摸,趴在东配殿窗户上往里张望,里面佛像牌位是地藏王,两边是十殿阎王,模样也是有些年头了。
正华在山西插过几年队,听得懂山西话,主动过去和那没吃完饭的人套瓷。这是个僧人,守在这里五年了,平日还有一位文物局的人,今天不在。西配殿重修改造为僧舍和库房。僧人说前不久几个北京来的女游客,给他留下了很坏的印象,因此一开始他对我们很冷淡。说是要吃饭,不给我们开门,正华跟他聊天,气氛慢慢缓和了。怀苏跟他说,您不着急,门没上锁,我们进去先看看,他没拒绝,只是让我们要尊重佛祖。
大殿里也用铁栅栏把佛坛围起来了,光线很暗,凝神仔细端详,里面的九尊造像果然不凡,与唐代造像风格有很大不同,精妙别致,栩栩如生,令人震撼。中间三尊佛像都是直接坐在砖雕供桌上,屁股下面没有莲花。释迦佛结跏趺坐于中间佛座,通身贴金。身后的高大背光雕满各种花草和动物,上边塑有天宫楼阁,非常华丽,背光是明代的。
我们向僧人请教三尊佛像怎么称呼?回答是华严三圣,中间的是毗卢遮那佛,左边是文殊,右边是普贤。两位菩萨与佛并排坐着,另有一种气场。她们比起唐代时候显然更女性化了,面相丰腴秀美,雍容自然,刻画细腻。服饰更加汉化,宽袍大袖。背后也有华丽背光陪衬。文殊是红脸,带着威严。普贤是白脸,更有一种柔美。
她们的坐骑都塞在座位下面,各自探出头来,十分委屈,尤其是那只青狮,曾两次下界去跟唐僧过不去。
释迦佛旁边永远站着迦叶和阿难。释迦牟尼传教45年,弟子很多,最得意的有“十大弟子”。这十大弟子都是释迦牟尼亲传,他们曾亲耳聆听佛的言教,而成为觉悟者,成为“罗汉”,十大弟子里迦叶排第一。迦叶出身婆罗门,是个苦行僧,一直跟随释迦佛,他在释迦牟尼圆寂的当年,召集了500罗汉,共同忆诵佛教经典,在佛教世上称作第一次结集。这是迦叶立下的不世之功。
阿难与释迦牟尼是亲叔伯兄弟,释迦佛五十岁时回到家乡传道,带走了阿难。阿难一直跟在释迦佛身边二十五年,听闻受持了绝大分部佛法,也成为了十大弟子中的一个。阿难的记忆力特别好,当迦叶组织“五百集结”(就是第一次集结)时,阿难单独一个人就诵出了全部经藏 ,所以在佛经开头的第一句话,都是“如是我闻”,用老百姓的话说“阿难我是听佛这么说的”。
迦叶与阿难与文殊和普贤不同,他们是真实的人物,在创立佛教时,立了大功。释迦佛圆寂后,迦叶成为“初祖”,迦叶“升天”以后,阿难被称为“二祖”。
我想起了耶稣的门徒,彼得和保罗,他们在传教上的贡献也是无可比拟的,所以永远站在耶稣身边。
在寺庙的佛坛上,阿难永远是二十五岁的样子,年轻,面部圆润,眉目端庄自然,穿戴整齐,双手合十,神态虔诚恭敬。
迦叶塑造很有意思,人很瘦,苦行僧的标配,一脸的愁苦委屈,倒八字的眉毛,往下撇的嘴角,望着释迦佛在诉说什么,双手不做拱手常态,而是扳着手指在逐一算着什么,特别吸引我的眼球。
普贤旁边的胁侍菩萨,端的是个美女,云鬓高耸,面相莹润,柳叶眉,高鼻梁,樱桃小口,若有所思。体态婀娜,左手做莲花指状。显得很温柔。
文殊旁边的胁侍菩萨,也是高发髻,眉眼端庄秀丽,面容亲切安详。我没有拍下她的照片,借网上的图片用一下。
(网)
站在佛坛两侧前沿的护法二金刚,身材魁梧健壮,全副武装,眉头紧皱,怒目威严。
洪福寺大殿里这组彩塑,布局巧妙合理,排列适度,人物比例得当,形态变化微妙准确,服饰线条流畅,质感轻柔,体现了高超的写实造型功夫,没有令人生畏的威严庄重,更具亲和力。无论从哪个角度,整体或者单独观赏,都能给人以美的感动,确实是我国宋金时期彩塑中保存完整,艺术水准很高的一组杰出之作。
僧人也是不让拍照彩塑,只有趁他给别人讲解时,偷拍了几张。虽然不是很清楚,可这会儿彩塑身上没有披着黄色绸子披风,也是运气喽。
看到如此完美的彩塑,也问那僧人是怎么能够躲过史无前例那一劫的,僧人说:解放后先做了小学校,彩塑肢体被毁损的部分多是被孩子们淘气弄坏了,那些优美的手指缺了不少。后来改作粮库,所以里面的雕塑就能够保留了下来。
山墙上有悬塑,里面绝大部分都是空的,只有一个供养人的和一个自在观音的还在。也是小学校里的孩子爬上去玩,毁掉的。
在侧面的墙壁靠着一个木框,里面是写在纸上的“洪福寺简介”。简介里说洪福寺创建于宋代之前,佛坛上的九尊塑像是宋代的。这个简介与官方的说法有些出入。其实洪福寺创建时间不详。据县志和碑文记载,宋末以来名称未曾更改过。现存康熙四十七年的碑碣载:“此殿规模最巨,时最古……,宋宣和、金天会间……此院已称古院,则其创建远已”。洪福寺虽然不大,在宋金时期与“五台山真容院”、“五台山大华严寺”来往密切,想来这两个是五台山的大寺。
听听僧人是怎么说的:在五代十国时,南方一个姓马的人为了躲避战乱,于是他就携着家眷财产就躲避到这里了,后来出资修建了洪福寺。
大殿里有两段经幢,是金天会十年刻写的。
怀苏看到室内的斗拱上也刻了花纹,很精美,是典型的金代斜拱。僧人说是与经幢同时期的。
我们问佛祖头上的像船似的是什么?僧人说是华盖,还有在房梁上的九个飞天乐伎都是明代加上的,明代重新给佛像贴了金。按照他的说法,九个彩塑笃定是宋代的,洪福寺在宋金交战中有损毁,之后历代不断进行修葺。
我们得寸进尺要求进东配殿里看看,僧人爽快答应了。
东配殿为清道光七年重修,里面的主塑是地藏菩萨,十尊阎王和判官功曹分坐两边。刚刚看完宋代绝品,再看清代的造像,就没有感觉了。
地藏菩萨和文殊、普贤、观音并列四大菩萨。没想到在洪福寺,四大菩萨都聚齐了,也是难得啊!刚才还觉得那尊广场上的观音菩萨像有点突兀呢。
临走时,我们向热心为我们讲解的僧人道谢,听说他是代县人,向他请教代县有没有值得一看的古建筑,他推荐了阿育王塔。
注:游记里的照片很多是发小拍的,在此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