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画中看古人怎么过冬
今年冬天比往年要冷很多,现代社会的我们即便有暖气、空调加持,依然会在寒冷的冬季瑟瑟发抖,那古人是怎么度过漫长的冬季呢?
由于年代太过久远,我们只能通过古代流传下来的器物一窥究竟,比如文学作品中有关冬季取暖的记录,绘画作品中与之相关的描绘等等。
现在就通过国画作品看一下古人是怎么取暖的。
大概而言,古人主要是通过建造保暖的房屋、穿上御寒的衣物、燃烧炉火、吃高热量的食物、饮酒驱寒、增加运动量等方式增温保暖的。分别简要介绍如下:
建造更加保暖的房屋
自从人类学会建造房屋以来,从最早的半地穴式、干栏式房屋,到后来的青堂瓦舍,人们一直在追求着房屋的实用性和美观性。
溪山雪意图(局部)南宋 刘松年
房屋选址一般位于向阳背风的地方,大屋顶可以更好地遮风挡雪,坡度大也有利于雨雪的消融和排水。
关山密雪图(局部) 北宋 许道宁
主人把房屋建在群山环抱的峡谷中,后山高大,可以阻挡寒流,前山不高,不会遮挡阳光,真是个绝佳的过冬居所。
四景山水(局部)南宋 刘松年
在门上挂厚厚的门帘也是一种重要的保暖方式,可以防止屋内热量的流失。
穿戴更加保暖的衣物
在寒冷的冬季,穿戴更加保暖的衣物,无疑是最为直接的物理保温方法。
雪渔图 五代十国 佚名
渔人头戴斗笠,身披蓑衣,衣物臃肿。即使如此,其依然用手捂住口鼻,身体蜷缩,可见天气之冷,亦可知小民生活之艰辛。
四景山水(局部)南宋 刘松年
一主一仆正在过桥,主人骑在驴上,举着一把伞,厚厚的衣物将他裹得严严实实,仆人牵着驴走在前面,也戴着棉帽子,穿着厚衣物。
雪艳图 清代 冷枚
女主人带着两个侍女在踏雪寻梅,她们即使穿着冬衣,披着大氅,依然无法掩盖其婀娜的身姿。
炉火取暖
学会使用火,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志之一,火不仅可以熟制食物,还可以在寒冷的冬日给人以温暖。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用火的技艺也在不断地进步,特别是木炭的出现,促使了手炉、脚炉等 取暖工具的发展。
清明上河图(局部)张择端 宋代
木柴在古代是非常重要的生活用品之一,图上是一位负薪者在集市卖柴火,不远处的店铺边上也立着几捆柴火。
捣练图(局部)唐代 张萱
范成大分岁词轴(局部) 清代 董邦达
丹曼清游图(局部) 清代 陈枚
红楼梦册页(局部) 清代 孙温
这种既可以取暖,又可以烧水的炉子,和我们现在使用的煤球炉子已经没有多大区别了。
红楼梦册页(局部) 清代孙温
在炭火上放一个罩子,既可以防止烧伤,也可以烘烤衣物。
宴饮
在寒冷的冬日使用一些高热量的食物,或者饮酒,可以增加体能,抵御严寒。
雪桥买鱼图(局部)宋代 佚名
大雪纷飞的寒冬,远离城市的山野江村,一文士在小童陪伴之下走向渔舟买鱼。
运动
运动也是一种抵抗严寒,增加身体热量的绝佳方式,或者登山赏雪,或者堆雪人、打雪仗。
十二月令图 清代 院体画
画面上有的人在扫雪,有的人在堆雪狮子,玩得不亦乐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