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画中看古人怎么过冬
今年冬天比往年要冷很多,现代社会的我们即便有暖气、空调加持,依然会在寒冷的冬季瑟瑟发抖,那古人是怎么度过漫长的冬季呢?
由于年代太过久远,我们只能通过古代流传下来的器物一窥究竟,比如文学作品中有关冬季取暖的记录,绘画作品中与之相关的描绘等等。
现在就通过国画作品看一下古人是怎么取暖的。
大概而言,古人主要是通过建造保暖的房屋、穿上御寒的衣物、燃烧炉火、吃高热量的食物、饮酒驱寒、增加运动量等方式增温保暖的。分别简要介绍如下:
建造更加保暖的房屋
自从人类学会建造房屋以来,从最早的半地穴式、干栏式房屋,到后来的青堂瓦舍,人们一直在追求着房屋的实用性和美观性。
![](http://pic.ikafan.com/imgp/L3Byb3h5L2h0dHBzL2ltYWdlMTA5LjM2MGRvYy5jbi9Eb3dubG9hZEltZy8yMDIxLzA4LzEzMjMvMjI4MzU1MzAyXzFfMjAyMTA4MTMxMTM5MDUyNTg=.jpg)
溪山雪意图(局部)南宋 刘松年
房屋选址一般位于向阳背风的地方,大屋顶可以更好地遮风挡雪,坡度大也有利于雨雪的消融和排水。
![](http://pic.ikafan.com/imgp/L3Byb3h5L2h0dHBzL2ltYWdlMTA5LjM2MGRvYy5jbi9Eb3dubG9hZEltZy8yMDIxLzA4LzEzMjMvMjI4MzU1MzAyXzJfMjAyMTA4MTMxMTM5MDU2Nzg=.jpg)
关山密雪图(局部) 北宋 许道宁
主人把房屋建在群山环抱的峡谷中,后山高大,可以阻挡寒流,前山不高,不会遮挡阳光,真是个绝佳的过冬居所。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四景山水(局部)南宋 刘松年
在门上挂厚厚的门帘也是一种重要的保暖方式,可以防止屋内热量的流失。
穿戴更加保暖的衣物
在寒冷的冬季,穿戴更加保暖的衣物,无疑是最为直接的物理保温方法。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雪渔图 五代十国 佚名
渔人头戴斗笠,身披蓑衣,衣物臃肿。即使如此,其依然用手捂住口鼻,身体蜷缩,可见天气之冷,亦可知小民生活之艰辛。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四景山水(局部)南宋 刘松年
一主一仆正在过桥,主人骑在驴上,举着一把伞,厚厚的衣物将他裹得严严实实,仆人牵着驴走在前面,也戴着棉帽子,穿着厚衣物。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雪艳图 清代 冷枚
女主人带着两个侍女在踏雪寻梅,她们即使穿着冬衣,披着大氅,依然无法掩盖其婀娜的身姿。
炉火取暖
学会使用火,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志之一,火不仅可以熟制食物,还可以在寒冷的冬日给人以温暖。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用火的技艺也在不断地进步,特别是木炭的出现,促使了手炉、脚炉等 取暖工具的发展。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清明上河图(局部)张择端 宋代
木柴在古代是非常重要的生活用品之一,图上是一位负薪者在集市卖柴火,不远处的店铺边上也立着几捆柴火。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捣练图(局部)唐代 张萱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范成大分岁词轴(局部) 清代 董邦达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丹曼清游图(局部) 清代 陈枚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红楼梦册页(局部) 清代 孙温
这种既可以取暖,又可以烧水的炉子,和我们现在使用的煤球炉子已经没有多大区别了。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红楼梦册页(局部) 清代孙温
在炭火上放一个罩子,既可以防止烧伤,也可以烘烤衣物。
宴饮
在寒冷的冬日使用一些高热量的食物,或者饮酒,可以增加体能,抵御严寒。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雪桥买鱼图(局部)宋代 佚名
大雪纷飞的寒冬,远离城市的山野江村,一文士在小童陪伴之下走向渔舟买鱼。
运动
运动也是一种抵抗严寒,增加身体热量的绝佳方式,或者登山赏雪,或者堆雪人、打雪仗。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十二月令图 清代 院体画
画面上有的人在扫雪,有的人在堆雪狮子,玩得不亦乐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