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庚旭//难忘盐化局那一段日子(一)
感恩相遇 后稷文苑
2021新年来临之际,我们初步总结整理了七十余位写作爱好者的作品链接,以丰盈后稷文学宝库!点击下面加粗字链接,品读《后稷文苑》宝葫芦:
难忘盐化局那一段日子
(一)
人的一生中都有难忘的那一段,一直刻骨铭心,记忆忧新。那一段、那一段,我永生难忘。
我初中毕业后,响应毛主席的伟大号召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说实话,高小毕业后,我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临晋中学,也是文化大革命前的最后一批。说起临晋中学,在我们当地是响当当的学校,是多少学生和家长梦寐以求的希望。随之户口牵进了学校,吃上了国家供应的商品粮,意味着踏上了成长进步的阶梯,它给我带来了人生的希望和向往。
进校后优美的校园环境,高质量的师资队伍,朝气篷勃的学生优质资源,使我暗下决心要发奋图强,努力学习,将来一定要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材。然而在“我的一张大字报”炮打司令部和中央的五一六通知下,一场轰轰烈烈,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开始了。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宣传最新最高指示,誓做毛主席的红小兵成为了每天的始终。紧接着就是在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的号召下开始了复课闹革命。这段时间为期不长,又响应党中央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到最艰苦的地方去的伟大号召,抱着宁做岩石之松,不做河边之柳的决心,领了一张毕业证,随机回到了我的家乡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
我们村地处峨嵋岭,是一个三面环沟的小村庄,耕地为七沟八岭一面坡,隅尔有几块平地可供拖拉机耕作,主要的生产力是人和牲畜。
庄稼成熟后要靠人背肩挑,自然及生产条件十分恶劣,劳动条件异常艰苦。没有水浇地靠天吃饭,碰上大旱之年,生活十分困难。但它毕竟是我的家乡,是哺育我成长的地方。回村后,生产队长给我分配去了饲养室。全队共有四个饲养室,三个为养牛的,一个为骡马槽,每个饲养室2人,即:一个饲养员、一个贴槽。对我们这些刚出学校门的学生娃来讲,不懂饲养技术,只能先贴槽。贴槽的任务是割草 和挑水。每天早上和下午都要割一百多斤草,然后配合饲养员把草铡完。
中午要从池塘往饲养室挑十几担水,每担水七、八十斤重。就这样和父母共三个劳力,辛辛苦苦干了一年,到年底全家分了三十多元钱。由于兄妹多,不要说穿衣、吃饭都成了问题。父母正在发愁之时,突然上边给我们村分了两个指标去盐化局干活,生产队长考虑到我家子女多,生活困难,就给我报了名。
父亲听后即喜又忧,喜的是到盐化局干活可以多挣点钱,改变一下家庭生活的条件,忧的是人们都说盐池是人间地狱,体力劳动强度大,去一次盐池干活身上要脱一层皮,我年仅十六岁是否能承受得了。我看到父亲为难的样子,又看到家庭生活的困难环境,又想起了初中毕业时离校时的决心,到祖国最艰苦的地方去,“宁做岩石之松,不做河边之柳”的豪言壮语,再加之经过农村一年的艰苦锻炼,身子骨也硬了,体力也大幅度提高,于是,我向父亲保证到:你们不用担心,我能承受得住这艰苦的考验。父亲看到我的决心,也就随和说了句,“石头离了山就硬了,不甩打就不能成材”,的话给我以鼓励。
去盐化的事就这样定下来了。但又遇到一个新的问题,那就是自备工具,关键就是要一辆小平车(也就是排子车)。就这么个小平车,在我们村也就几户富裕人家持有,大部分家庭都是望尘莫及。当时农村富裕家庭的标志就是三大件:自行车、缝纫机、小平车。如果有这三件,孩子的媳妇也好找了,全家的吃、喝、穿、戴也就不一样了。像我们连吃喝都困难的家庭哪里能买得起小平车。正在为这事发愁的时候,母亲突然想起了我二舅家有辆小平车,随即我母亲就向我二舅求援,我二舅也就给我们施以援手,爽快的答应了。话外题:为了报答二舅在我们 困难时候的帮助,五十年后,我亲自给二舅操办过了一个七十大寿。点滴之恩,涌泉相报。
后
稷
文
苑
姓名:张庚旭,男,汉族,中共党员,复退军人,从82年一直担任厂领导至退休。
——发刊制作:葛丽娟
协助制作:焦云竹 薛前发